探究人与土地关系的矛盾性.docx_第1页
探究人与土地关系的矛盾性.docx_第2页
探究人与土地关系的矛盾性.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人与土地关系的矛盾性乡土中国读书报告经济学院 杨恩慧 2015200876【摘要】虽然中西文化不同,但是对于土地的依恋都是一样的,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农民是人民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是土里面生长出来的文化,历史也是从土里生长出的辉煌,其他民族虽与我们有很多不同,但是在对于土地这方面却是相似的,圣经中曾说:你本是尘土,仍要回归尘土。都把土地视为人之根本,可是在现代社会,“土”却变成了贬义词,“土头土脑”“土气”等等,词汇是文明的眼睛,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矛盾的关系呢?这篇文章将通过对比阅读从人与土地关系的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关键词】人与土地 城市化 前苏联文学乡土社会中,人对土地有着深深地依赖,却又有着脱离乡村的渴望。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乡村社会自然是与土地分不开的,自黄河流域的文明开始,一直到现在的不断发展的农业文明是中国乡土社会的重要积淀,我们的民族和泥土是分不开的,古时,人离开故土,都会带一捧热土以解思乡之情,我们的民族与泥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扎根于这大地之中,我们的民族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从人和空间的角度来说,人是黏在土地上的,正是因为人黏在土地上,一代一代的延续,一代一代的黏在这块土地上,从而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立与隔膜,这个孤立并不是指个人的不与他人交往,而是以集团为单位,通俗的来说就是村子,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形成的乡土社会是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的礼俗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一切都是生而与俱的,因为环境的固定,所以产生了一种亲密感觉,这种感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地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熟悉,“在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所谓学而时习之,指的是第一次接触了这个先我而在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受着这个环境中守着这个环境的文化、礼俗的陶炼,熟悉之后便会产生了一种不亦说乎的亲密感觉。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因为规矩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内心,已经内化为人的一部分,从俗就是从心,所以在乡土社会中法律的概念是没有的,欠条、画押是想都不会想的事情,乡土社会从熟悉里得到信任,所以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在长期的风俗、规矩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不是对其月有多么的重视,而是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不假思索的信任是乡土气的特色,这个特色可以说是好也可以说是不好,好在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彰显了社会中道德的力量,给人以向上鼓舞的正能量。除此之外在其他民族文化中对土地也有深刻的依恋,诸多前苏联的作家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表达了对农村土地的向往,像叶赛宁、舒克申等等他们都是农民,但是从来都不会因为农民的身份而有任何卑微的姿态,他们以自己的农民的身份自豪,他们笔下的湛蓝的蓝天、清澈的空气、静谧的树林、黑麦田等等,他们宣示着作为他们和土地的血缘关系,宣示着大地宠儿的优越感。2、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一定要离开这片土地 如今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重视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当下,很多村落的青壮年外出到城里务工,村落里大多是妇女和老人留守,许多田地被搁置长满了杂草,一些大学生想要回村当村官也被视为没有出息,这都是因为人们对乡土社会仍然存有偏见,偏见会使得农村得不到发展从而境况会越来越差,那么就更没有人愿意回去搞发展,那么农业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人们对乡土社会的偏见。中国古代的乡村,费老提到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稳定的存在,有家族,有宗祠,有秩序,有自给自足,也有礼治,是一个可以自治的稳定社会环境。但是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三农问题突出。如何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城镇化水平中国的城镇化就开始了。我国城镇化水平自1996年超过30以后,十六年间,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年均提高1.33个百分点。近几年来,城镇化更是进入高速发展轨道,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9.68%,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1.27%。当前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并且这种快速发展趋势还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 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与城市相比处于劣势地位。这是因为农业经济的生产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农村产业极大地依赖土地等自然环境因素。土地是保障农民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城市化把农民赖以生存的地给征用了,这就迫使许多青壮的农民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因此,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生存、农业弱化和农村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人口城镇化的三种主要形式均表现出人口和土地之间的不协调,从而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良性的城镇化需要并行统筹考虑土地和人口两个因素。农村人地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城镇化造成的,根据与城市的不同关系,演化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土地闲置导致了农业用地被浪费;另一种情况就是城市用地的急速扩张侵占了城郊的农村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失去了作失去了生活来源,没有了保障。 周游,戚冬瑾,基于我国城镇化背景下乡村人口与土地的关系研究,小城镇建设,2015(7)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乡土的情怀在不停地随着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