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图片.doc_第1页
中医药图片.doc_第2页
中医药图片.doc_第3页
中医药图片.doc_第4页
中医药图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佗五禽戏图五禽戏属导引范畴,后世依据刘宋范晔后汉书华佗传所载而作。该传引华佗的话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明代正德末年(公元1565年)武状元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中,对五禽图有着最早的绘画。根茎类藕节【别名】 藕节巴【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根茎节部。秋、冬二季采挖根茎(藕),切取节部,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制法】 藕节:除去杂质,洗净,干燥。藕节炭:取净藕节,照炒炭法(附录 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黄褐色。【性状】 本品呈短圆柱形,中部稍膨大,长24cm,直径约2cm 。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残存的须根及须根痕,偶见暗红棕色的鳞叶残基。两端有残留的藕,表面皱缩有纵纹。质硬,断面有多数类圆形的孔。气微,味微甘、涩。【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肝、肺、胃经。【功能主治】 止血,消瘀。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用法用量】 915g。【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防蛀。根类人参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的根。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l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叶柄长。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深山阴湿林下。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多栽培。采制栽种56年后,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千,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性状生晒参主根圆锥形或纺锤形,长69cm,直径12cm,上端有根茎(芦头),具碗状茎痕(芦碗)46个,下部分出24支根,长812cm。表面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横纹,主根横纹细密断续成环,支根有横长皮孔。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甜、苦。化学成分根含多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如人参皂甙Ra1、Ra2、Rb2、Rb3、Rc、Rd、Re、Rf、Rgl、Rg2、Rh1、Ro。性味性温,味甘、微苦。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全草类薄荷薄荷 别名人丹草、蕃荷菜。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蒲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80cm,全株有香气。根茎匍匐。茎直立,方形,有分枝,具倒生柔毛。叶对生,披针形、卵形或长圆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疏生短柔毛及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有缘毛;花萼钟形,外被柔毛和腺鳞,具10脉,5齿裂;花冠青紫色、淡红色或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顶端2裂,较大,雄蕊4。小坚果卵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江苏、河南、安徽、江西有大面积栽培。 采制夏、秋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3轮时,于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薄荷醇(I-menthol)、1-薄荷酮(I-menthol)及薄荷 酯类等。 性味性凉,味辛。 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叶类荷叶类别:止血药 别名:生荷叶、干荷叶药用部位:叶形态描述: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肥厚横走,外皮黄白色,节部缢缩,生有鳞叶与不定根,节间膨大,内白色,中空而有许多条纵行的管。叶片圆盾形,高出水面,直径3090厘米,全缘,稍呈波状,上面暗绿色,光滑,具白粉,下面淡绿色;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圆柱形,中空,高达12米,表面散生刺毛。花梗与叶柄等高或略高;花大,单一,顶生,直径1223厘米,粉红色或白色,芳香;萼片4或5,绿色,小形,早落;花瓣多数,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钝,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多数,早落,花药线形,黄色,药隔先端成一棒状附属物,花丝细长,着生于花托下;心皮多数,埋藏于花托内,花托倒圆锥形,顶部平,有小孔2030个,每个小孔内有1椭圆形子房,花柱很短,果期时花托逐渐增大,内呈海绵状,俗称“莲蓬”,长宽均510厘米。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厘米,果皮坚硬、革质;内有种子1枚,俗称“莲子”。花期78月。果期910月。药材性状:本品呈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全缘或稍呈波状,直径2050cm。上表面深绿色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22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基,质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气,味微苦。产地:全国大部地区均产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性味归经:平;苦;归肝、脾、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出血症及产后血晕。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鲜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禁忌:体瘦气血虚弱者慎服。 注:药材炮制参见中药材炮制通则 茎藤类桑枝【药 名】桑枝【类别】茎、枝和树皮类【别 名】桑条(本草图经)【处方名】桑枝、桑条、嫩桑枝、炒桑枝、炙桑枝、酒桑枝、酒炒桑枝、老桑枝等【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制法】 桑枝: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炒桑枝:取桑枝片,照清炒法(附录 D)炒至微黄色。【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鉴别】 本品粉末灰黄色。纤维较多,成束或散在,淡黄色或无色,略弯曲,直径1030m,壁厚515m,弯曲处呈皱襞,孔沟不明显,胞腔甚细。石细胞淡黄色,呈类圆形、类方形,直径1540m,壁厚520m,胞腔小。含晶厚壁细胞成群或散在,形状、大小与石细胞近似,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12个。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厚壁细胞中或散在,呈多面体或正方形、萎形、类双锥形,直径520m。【性味归经】 微苦,平。归肝经。【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用法用量】 915g。【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嫩枝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l厘米。外表灰黄色或灰褐色,有多数谈褐色小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可见灰白色半月形的叶痕和棕黄色的叶芽。质坚韧,有弹性,较难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斜片呈椭圆形,长约2毫米。切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纹细密,中心有细小而绵软的髓。有青草气,味淡略粘。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显微鉴定:粉末:灰黄色。纤维多缠结,淡黄色或无色,甚长,略弯曲,直径8 33m,壁厚,非木化,胞腔线形。石细胞淡黄色或黄色,类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直径1339m,壁厚620m,孔沟较明显或分枝。含晶厚壁细胞,形状、大小与石细胞近似,壁多厚不均,厚26m,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12个。方晶多面体形、正方形、菱形、类双锥形,直径520m。另有少数草酸钙簇晶。木射线为异型细胞射线,切向纵断面观高437(80)细胞,宽13细胞,两端直立细胞13个。另外可见乳法管、木纤维、导管、木栓细胞、草酸钙方晶等。【贮藏】 置干燥处。【临床应用】 1.(圣济总录)治水气脚气:桑条60g。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气消肿,为君药。2.双桑降压汤(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治高血压病: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卧前洗脚30-40分钟后即卧。方中桑枝降血压,为君药。3.桑枝煎(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风: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铛内,熬成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g。方中桑枝祛风通络,为君药种子类蚕豆【异名】佛豆(益部方物略记),胡豆(纲目),南豆(蒙化府志),马齿豆(台湾植物名录),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中国药植志),夏豆(上海常用中草药),大豆(延庆方言),兰花豆。【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植物形态】蚕豆一年生草本,全体无毛,高30180厘米。茎直立,不分枝,方形,中空,表面有纵条纹。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两侧具大而阴显的半箭头状托叶,先端尖,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基部下沿呈尖耳状;小叶26个,椭圆形或广椭圆形乃至矩形,长58厘米,阔2.54厘米,先端圆形,具细尖,全缘,基部楔形;顶端小叶中央有很不发达的狭线形卷须。花1至数朵,腋生于极短的总花梗上;萼钟状,无毛,长约1厘米,先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旗瓣白色,有淡紫色脉纹,倒卵形,长约3.5厘米,先端圆而有一短尖头,基部渐狭;翼瓣边缘白色,中央有黑或紫色大斑,椭圆形,长约1.8厘米,顶端圆形,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白绿色,三角状半圆形而作掌合状,长约5毫米,基部耳状,一侧亦有爪;雄蕊10,2体;雌蕊1,子房无毛、无柄,花柱细,顶端背部有一丛白色1C毛。荚果长圆形,稍扁,大而肥厚,长510厘米,阔约2厘米。种子矩圆形而扁。花期35月。通常栽培于田中或田岸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植。本植物的茎(蚕豆茎)、叶(蚕豆叶)、花(蚕豆花)、荚壳(蚕豆荚壳)、种皮(蚕豆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采集】夏季豆荚成熟呈黑褐色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扬净后再晒干。【化学成分】种子含巢菜碱甙0.5%,蛋白质28.128.9%,及磷脂、胆碱、哌啶酸-2,尚含植物凝集素。巢菜碱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物,为引起蚕豆黄病发作的原因之一。【药理作用】极少数人(男小孩较多)在食入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晕,胃肠紊乱及尿胆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苍白、黄疸、呕吐、腰痛、衰弱。一般吃生蚕豆后524小时后即发生,但有时食炒热的也可发生。如系吸入其花粉,则发作更快。发生蚕豆黄病的原因,是少数人有一种先天性的生化缺陷,即其血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因而其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含量也很低,在巢菜碱甙侵入后,可发生血细胞溶解。将巢菜碱甙混于食物中(1%)饲喂大鼠或小鸡可抑制其自然生长。有人还认为,除巢菜碱甙外,蚕豆中还有其他因子也能引起类似的溶血作用。根含5羟-尿嘧啶,为一种代谢拮抗剂,并含有2,6-二胺嘌呤,可抑制乳酸杆菌,此种抑制可被腺甙所翻转;上述物质可使骨髓耗竭,并伤害犬及大鼠结肠、空肠的上皮细胞,是-种致癌物质。DAP之作用并非通过戊糖核酸,而是由于干扰了腺甙、胍的基本代谢功能所致。【中药化学成分】种子含卵磷脂(lecithin),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半乳糖基甘油二酯(galactosyl diglyceride)和磷脂(phosphatide)。尚含胆碱(choline),哌啶-2-酸(pipecolic acid),腐胺(putrescine),精味(spermidine),精胺(spermine),去甲精胺(norspermine),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巢菜碱甙(cicine)和伴巢菜碱甙(convicine)。根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白桦脂醇(betulin),D-甘油酸(D-glyceric acid)和聚-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ic acid)。【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种子扁矩圆形,长1.2-1.5cm,直径约1cm,厚7mm。种皮表面浅棕褐色,光滑,做有光泽,两面凹陷;种脐位于较大端,褐色或黑褐色。质坚硬,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色。气微,味谈,嚼之有豆腥气。【性味】甘,平。纲目:甘微辛,平,无毒。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咸辛,平,无毒。【归经】入脾、胃经。本草求真:入脾、胃。本草再新:心、脾二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功用主治】健脾,利湿。治膈食,水肿。汪颖食物本草:快胃,和脏腑。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肠。湖南药物志:健脾,止血,利尿。【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外用:捣敷。【宜忌】本经逢原: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花类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六月春、水芸、红蕖。【科属】睡莲科,莲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性味归经】苦、甘,温。【功能主治】祛湿,止血。用于跌损呕血,天疱疮。【用法用量】 11.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动物类鳖甲胶【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煎熬而成的胶块。动物形态详鳖胆条。【制法】取漂净鳖甲,置锅中加水煎取胶汁,约煎35次,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