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答案).doc_第1页
孙子兵法(答案).doc_第2页
孙子兵法(答案).doc_第3页
孙子兵法(答案).doc_第4页
孙子兵法(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我国_春秋末期_时期人。2 春秋末期诸侯国齐国乐安,现一般认为在_山东省东北部_。3 孙武生长在齐国,主要军事活动在_吴国_。4 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_大动荡、大变革_的时代。5 春秋末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最主要最普遍的斗争形式是_战争_方式。6 与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_家庭影响_、_社会实践_。7 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主要标志是_农业公社的土地所有制逐渐瓦解_、_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_、_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正在形成_。8 孙武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_、_、_、_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9 在我国春秋末期频繁而众多的战争中,发展得最多、最激烈的是_之间战争。10 孙武主要活动在我国春秋末期的_吴_国。11 春秋末期,处于我国历史_由奴隶制向封建制_转变时期。12 孙武出生在_祖辈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_之家。13 孙武先辈中正式被任为“卿”大夫的是_孙凭_。14 孙武在吴国隐居期间与_伍子胥_曾一起切磋兵法。15 吴王阖闾决心伐楚,但迟迟不敢起兵的主要原因是_无杰出的将帅统帅军队_。16 由于_伍子胥_多次保举,吴王阖闾才见到孙武。17 孙武到吴国后,在吴国都城_姑苏_潜心兵法的研究和著述。18 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南方的吴国主要是为了_、_。19 齐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_姜太公_的封地。20 孙武的祖父田书立了战功,受到_齐景公_大赏,封赐乐安作为其食采之邑。21 孙武辅助吴王阖闾首先攻打的是_。22 吴王夫差继位后拒不听从_伍子胥_的劝谏。23 吴王阖闾让孙武“吴宫教阵”是为了_确知孙武的军事才能_。24 吴王阖闾命孙武为将的主要原因是_,_,_。25 孙武离开吴宫的主要原因是_,_。26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晋见吴王阖闾时,携带的兵法为_十三_篇。27 孙膑兵法佚失的时期在我国的_隋朝_。28 孙子兵法在孙武晋见_吴王阖闾_时已成一部独立的军事著作。29 除了孙武见阖闾以前所作的十三篇外,孙子兵法还有_吴文_、_四变_、_皇帝伐赤帝_、_地形二_等佚文。30 山东省临沂_银雀山_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是该著现存最古的版本。31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的_齐_国人。32 恢复孙子兵法十三篇原型和另编续孙子兵法工作的是_曹操_。33 “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是_唐太宗_对孙子兵法的高度评价。34 战国时期的_尉缭_认为,孙武的军事才能远远超过齐桓公和吴起。35 司马迁在_史记列传_中特为孙武立传。36 宋朝神宗时,朝廷选出_孙子_、_吴子_、_六韬_、以及三略、尉缭子、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定名为武经七书。37 清朝康熙帝曾下诏,定_孙子_、_吴子_、_司马法_为武经三子作为武举考试科目。38 在我国古代兵法中,孙子兵法被称为_“百代谈兵之祖”_。39 在我国古代军事家中第一个注释孙子兵法是_曹操_。40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是_曹操_对孙子兵法的高度评价。41 孙子兵法早在我国_唐代初期_就流传到海外。42 孙子兵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是_孙子兵法翻译与导论_译本。43 孙子兵法传入德国稍晚于英国、_法国_、_俄国_。44 在西方,最早传播孙子兵法的是_法国_。45 孙子兵法中涉及了军事领域中许多矛盾范畴,“众”通常对应_“寡”_。46 孙子提出,“将者,智、信、仁、勇、_严_也”。47 孙子指出,“经之以五,_校之以计_,而索其情”。48 孙子指出,“地者,远近、险易、_广狭_、_死生_也”。49 孙子认为,筹谋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纳,而后就要_,作为实现有利决策的外在辅助条件。50 孙子关于“天”这一因素内涵主要指_昼夜_、_晴雨_、_明晦_、_冷热_等情况和季节的变化。51 孙子兵法第一篇篇名中的“计”是指_战略运筹_。52 孙子兵法计篇的中心思想是_审己量敌_,_料胜决策_。53 孙子认为,战争关系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要求人们_高度重视和研究战争_。54 孙子站在_国家_的战略高度认识战争的重要性。55 孙子“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论述,已经初步认识战争与_政治_的本质关系。56 孙子认为,战争是关系到_军民生死_、_国家存亡_的头等大事。57 孙子认为,用兵之前必先_审己量敌_,_预见其胜负之情_。58 孙子“兵者,国之大事”的论断,是其_重战_思想的体现。59 孙子把战争制胜的五个基本要素具体化为七个方面进行比较时,把_主孰有道_放在首位。60 计篇中孙子从_“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_来论述战争的制胜因素。61 孙子考察战争基本要素的目的是_预测战争胜负,从而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_。62 孙子在计篇中所定义的“势”,指的是_根据是否有利,灵活应变,争取战场的主动权_。63 孙子认为,造势的依据主要有_、_等方面。64 孙子认为,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客观条件,还取决于_主观能动作用_。65 孙子认为,战争活动并非是仁慈的行为,双方充满着_奇谋诡诈_。66 孙子所谓的“诡道”,其内涵包含_欺骗_、_麻痹_、_诱惑_、_等。67 孙子“十二诡道”中,“近而示之远”属于_的内容。68 孙子所谓的“庙算”,主要强调的是_。69 孙子认为,兴兵打仗,必需进行周密地_筹划和算计_。70 孙子提出 “多算胜,少算不胜”,其中的“算”的意思是_胜利的筹码_、_条件_。71 孙子指出,“夫钝兵挫锐,_屈力殚货_,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72 孙子指出,“兵闻拙速,未睹_巧之久_也”。73 孙子指出,“内外之费,_宾客之用_,_胶漆之材_,_车甲之奉_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74 孙子指出,“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_车杂而乘之_,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75 孙子指出,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强调兵员不征集_两次_,粮秣不运送三回。76 孙子认为,大军聚集的地区,会造成_供求失调_,引起物价上涨。77 孙子认为,_兵器损耗_,_锐气挫伤_,_军队疲惫_,_财务枯竭_其他诸侯国就会乘其之危起兵进攻。78 孙子主张,征战中_兵甲战具_等从本国解决,而粮秣则从敌国补充。79 孙子兵法第二篇篇名中的“作战”是指_始战、战争准备_。80 孙子兵法计篇的中心思想是_兵贵胜,不贵久_。81 春秋时期,“十万之师”是_一般大诸侯国_具有的兵员规模。82 孙子以十万大军远征所需的惊人消耗,浩大开支,得出了_“日费千金”_的结论。83 孙子强调,进行战争首先要详细计算战争的_费用_、_粮食_、_器械_、_车马_和用具等。84 “举兵十万,日费千金”,是孙子对_战争与经济_关系的最通俗的表达。85 “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关于_战争时间_上的指导思想。86 从军事上看,孙子认为,“胜久则钝兵挫锐,_攻城_则力屈”。87 孙子从_军事_、_经济_、_政治_等方面分析了战争久拖之危害,阐明了用兵宜速胜的道理。88 孙子_“因粮于敌”_的主张,较早地反映出“以战养战”的思想。89 孙子认为,_“因粮于敌”_可以获得“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的巨大效益。90 孙子认为,粮食的征集和运输对_国力_、_民力_、_军力_的消耗都是巨大的。91 孙子认为,_粮食_是进行战争的重要物资,也是消耗最大的战争物资。92 孙子提出_优待和收编俘虏_是一个具有人道和攻心意义的大政策。93 孙子主张对俘虏的兵卒要_“更其旌旗”_,_“善而养之”_,给予优待并使用他们。 94 孙子提出“胜敌而益强”的主要措施有_“赏其先得者”_,_“更其旌旗”_,_“车杂而乘之”_,_“卒善而养之”_。95 孙子提出“取敌之利”的主要主张,是指将_俘获的敌方装备和人员_归自己的部队。96 孙子把_“之兵之将”_视为“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97 孙子认为,“不知彼而知己”产生的结果是_“一胜一负”_。98 孙子认为,“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_乱军引胜_”。99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_十则围之_,_五则攻之_,_倍则战之_,_敌则能分之_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100 “不战而屈之兵”出自孙子兵法中的_谋攻_ _。101 孙子认为,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变而控制军队的指挥权,这样就会使军士_产生疑虑而对上级失去信任_。102 孙子提出,用兵的上策是破坏敌人的计谋,其次是_挫败敌国的外交_,再次是_直接攻打敌人的军队_,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103 孙子提出,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强令其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强令其后退,这就会使_军队束缚_。104 孙子对于战争取胜的态度是_与小战相统一。105 孙子“全胜”思想,是战争指导追求的_目标_,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106 孙子在谋攻篇列举的“五全”、“五破”中,破中求全是_全军_、_全旅_、_全卒、全伍_。107 孙子在谋攻篇列举的“五全”、“五破”中,只有_全国_是不破之全。108 孙子认为,运用一定的军事力量去达成一定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有多种选择,而其主张_以智谋攻_。109 孙子将_“全胜”_作为战争追求的最高目标。110 孙子“谋攻之法”的基本内涵是_、_、_。111 孙子“伐兵”策略中,其中的“兵”主要指_军队_。112 孙子认为,伐谋、伐交、伐兵、攻城这四个法则应_互相为用_。113 孙子实现“全胜”思想的策略中,“不战而胜”的策略是_、_。114 孙子认为“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己”的主要原因是_。115 孙子认为,兵力十倍于敌人时,应采取_“围”_的作战方法。116 孙子认为,_我强敌弱_时,尽可能通过“围困”威慑和“小战而屈”的方法。117 孙子认为,敌我兵力对比_相当_或_少于敌人_时,不能实施快速进攻的作战方法。118 孙子认为,敌我兵力对比_相当_时,应采取分散敌人,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法。119 孙子“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的论述,指出了将帅与_国_的关系。120 孙子认为,将帅是否有才能,在战争中能否_能否打胜仗_,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121 孙子认为,高明的将帅,能以_“信”、“仁”、“严”_治军带兵。122 孙子认为,高明的将帅,能以_“智”、“勇”_指挥作战。123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谋攻胜敌的_基础_。124 孙子认为,造成“乱军引胜”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_,_“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_,_“不知三军之事儿同三军之政”_,_“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_。125 孙子主张,古之所谓善战者,_胜于易胜_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126 孙子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_胜败之政_”。127 孙子指出,“地生度,度生量,_量生数_,_数生称_,_称生胜_”。128 孙子认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_在己_,可胜在敌”。129 孙子主张,在兵力_不足_情况下采取防守。130 孙子认为,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使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然后_寻求可以_战胜敌人的机会。131 孙子认为,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不能做到使_敌人一定被自己所战胜_。132 孙子认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在容易取胜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既没有足智多谋的名声,也没有_勇武善战的功劳_。133 孙子认为,敌我幅员面积大小的“度”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资源多少不同的_“量”_。134 孙子兵法第四篇篇名中的“形”是指_军队的生动力量及其外在表现_。135 孙子兵法形篇的“形”主要包括_兵力的众寡强弱_,_军事素质的优劣_,_部署的隐蔽暴露_,_等。136 孙子兵法形篇的中心思想是_先胜而后求战_。137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战争指导原则,所要达成的目标是_“自保而全胜”_。138 孙子认为,当敌人的“形”未暴露出破绽,败“势”未显现出漏洞,我方不能_盲目行动_。139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其要义在_“为”_和_“待”_字。140 孙子认为,“不可胜在己,可胜_在敌_”。141 孙子主张,在兵力与敌_情况下采取进攻。142 孙子认为,根据当时战争情形,通常_防御比进攻_占有更多的有利条件。143 孙子认为,战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_攻_、_守_。144 孙子在攻守关系的运用上,主张_攻守兼备_。145 孙子“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论述,强调_战争准备_的重要性。146 孙子要求,做到“先胜”必须在战前就取得绝对主动和优势的地位,选择打击相对_虚弱、容易取胜、已露败象之敌_。147 在如何实现“先胜”问题上,孙子对将领提出了_“见胜”_、_“战胜”_的能力要求。148 孙子对“先胜”提出的高标准是达到_“见胜”、“战胜”_的能力要求。149 孙子认为,只有建立在国力基础上的这种“数”,才能预见_战争的胜负_。150 孙子要求,军力的优势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同_国力_的现状相一致,有限度地协调发展。151 孙子认为,发展军力必须抓住“度、量、_数_、_称_、_胜_”这五个基本环节。152 孙子认为,要根据国家物产资源的“量”,来决定武装力量多少的_“数”_。153 孙子强调政治因素对于战争的作用,提出“_修道而保法_,故能为胜败之政”。154 孙子认为,_政治的贤明与否_,_法令制度执行的好坏_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也是关系到战争胜负的根本。155 孙子指出,“终而复始,_日月_是也”。156 孙子指出,“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_奇正_是也”。157 孙子认为,“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_圆则行_”。158 孙子认为,“善动敌者,_形之_,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159 孙子指出,“_乱生于治_, 怯生于勇_,_弱生于强_;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160 孙子指出,“死而复生,_四时_是也”。161 孙子提出的“造势“四个环节中,_体制编制_是后三者发挥功能的组织基础。162 孙子提出“分数”、“形名”、“奇正”、“虚实”这造势“四个环节中,_通信系统_是连接军队各级组织的神经脉络。163 孙子认为,善于_出奇_的人,战法层出,像天地一样无边无际,像长江黄河一样奔流不竭164 孙子在“造势”四个关键环节中“虚实”指的是_“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_。165 孙子在“造势”四个关键环节中“奇正”指的是_“兵力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_。166 孙子兵法势篇篇名中的“势”,主要指军队所具有的_态势_、_气势_、_情势_。167 孙子兵法势篇的中心思想是_择人而任势_。168 孙子认为, “_安则静_,_危则动_,_方则止_,_圆则行_”,这种固有的性质,是借助险峻的山势所造成的。169 孙子在“造势”四个关键环节中“形名”指的是_斗众如斗寡_。170 孙子认为,“分数”、_形名_、_奇正_、_虚实_是形成和发挥出强大战斗力的四个关键环节。171 孙子在“造势”四个关键环节中“分数”指的是_治众如治寡_。172 孙子的“奇正”理论,既可用之于战役战术层面,又可用之于_战法_层面。173 孙子奇正理论的精髓是“奇正相生”和_“以正合,以奇胜”_。174 孙子在势篇中提出的基本用兵方法是_造势_、_任势_。175 孙子在势篇中提出:“_形之_,敌必从之”。176 孙子认为,“形”是_“势”_的外在表现。177 孙子提出:“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其中_“形”_、_“予”_、_“利”_字是表示迷惑敌人手段的。178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的观点,反映了孙子既重_“势”_也重“人”。179 孙子兵法势篇中提出“造势”的基本原则是_势如彍弩_、_节如发机_。180 孙子指出,“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_任势_”。181 虚实篇指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_佚_,后处战地而趋战者_劳_”,表明了实际作战中占敌先机的重要性。182 孙子认为:“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攻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其中,“无形”是指_看不出形迹_。 183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这里的“形人”意思是_要使敌人暴露情况_。184 虚实篇中强调“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是强调在作战指导上,必须_占地先机,争取主动_。185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表明_获得主动权_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186 在虚实篇中,全篇围绕“避实击虚”展开,以_致人而不致于人_作为转变虚实的关键。187 虚实篇中,孙子以“兵形象水”为喻展开用兵指导的论述,符合该论断的用兵指导思想是_因敌制胜_。188 孙子在虚实篇提出,两军对垒,置敌于败地的关键在于_因敌制胜_。189 因敌制胜必须掌握一定的条件。其中包括:_得失之计_,_动静之理_,_死生之地_,_有余不足之处_。190 军争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而舍,莫难于_军争_。”191 孙子认为,用兵打仗过程中,部队行动必须“其疾如_风_,其徐如_林_,侵掠如_火_,不动如_山_。” 192 孙子认为,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_行军_。193 孙子认为“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该论断出自_军争篇_。 194 在军争篇中,孙子十分重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四治”,即_治气_,_治心_,_治力_,_治变_。195 军争篇篇名“军争”的含义是:作战双方争夺_战场上的有利条件_。196 军争篇指出,“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表明_火光鼓音_是古代夜间作战的指挥工具。197 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的“悬权而动”,其意与计篇中提出的_诡道_相近。198 军争篇中提出的“围师必阙”思想,符合孙子“四治”用兵原则中_治变_的指导思想。 199 在“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归师勿遏,围师勿阙”、“佯北勿从,锐卒无攻”、“饵兵勿食,穷寇勿迫”等用兵之法中,错误的是_围师勿阙_。200 军争篇中认为,军争之难在于_以迂为直,以患为利_,_军争为利,军争为危_,_兵以诈立_,_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_。201 孙子“迂直之计”用兵指导思想的根本点在于_争得先机之利_。202 在军争篇中,孙子提出克敌制胜的主要途径是_夺气_,_夺心_。203 迂直用兵之法,_迂_就是不利条件,_直_就是有利条件,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204 在军争篇中,孙子“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论断与_军争为利,军争为危_思想一致。205 在军争篇中,孙子指出,_军争_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206 实际作战中,优秀指挥员的长处在于把_患_转变成_利_。207 孙子认为,“兵以诈立”,其用兵的根本特征在于_诡诈奇谲_。208 “兵以诈立”的根本目的是_所向无敌,战胜敌人_。209 孙子“治气”是指“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核心在于_后发制人_。210 孙子十分重视“四治”的用兵指导思想,并且认为,_夺气_与_夺心_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211 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论断,符合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的_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_用兵思想。212 “夺气”、“夺心”是建立在己方具有_能“击”善“破”_的基础上,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213 孙子在九变篇中指出,“将不通_九变_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214 孙子认为,“屈诸侯者以_害_,役诸侯者以_业_,趋诸侯者以_利_。”215 孙子认为“智者之虑,必杂于_利害_。”216 孙子认为,将有五危:_必死_,可杀也;_必生_,可虏也;_忿速_,可侮也;_廉洁_,可辱也;_爱民_,可烦也。217 孙子认为,在_圮地_不可安营扎寨。218 九变篇中,孙子提出了五种地形的用兵方法,这五种地形包括圮地、_衢地_、_绝地_、_围地_和死地。 219 九变篇篇名“九变”的含义是_多变_。220 孙子在九变篇中提出的“君命有所不受”,是指_“受命于君”_前提下的不接受。221 九变篇的中心思想是_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_。222 孙子在九变篇指出,_通晓九变之利_是随机应变的前提条件。223 孙子认为“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该论断出自_九变篇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_。 224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的论述,体现了孙子_先为不可胜_的思想。225 行军篇中,_“战隆无登”_是说实施仰攻对己方作战不利。226 孙子在行军篇中提出治军的方法是_令之以文,齐之以武_。227 在孙子“相敌之法”中,_是通过敌人的言论行为来判断敌人的作战企图的。228 在孙子“相敌之法”中,_是通过对自然景观来判断敌人的行动意向的。229 在孙子“相敌之法”中,_是通过敌人活动状况来判断敌人虚实的。230 孙子的“处军”之法中,我要远离、致敌接近的地形包括_绝涧_、_天井_、_天牢_、_天罗、天陷、天隙。 231 孙子在行军篇中指出,_险阻_、_潢井_、_葭苇_、_翳荟_是敌人伏兵和奸细隐藏的地方。 232 行军篇中指出,行军途中,要使部队“军无百疾”,要以_好高恶下,贵阳贱阴,养生处实_为条件。 233 行军篇中指出“必亟去之,勿近也”的地形包括绝涧_、_天井_、_天牢_、_天罗、天陷、天隙。234 行军篇中,孙子认为,用兵打仗的重要环节是_因地处军_、_视情相敌_、_教民附众_ 235 孙子在行军篇中指出的“兵非益多,惟无武进”告诫我们,_无远虑_、_轻敌_会导致“必擒于人”的结果。236 孙子指出的“兵非益多,惟无武进”告诉我们,即使在冷兵器时代,_以少胜多_也是可能的。237 孙子指出,“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_胜之半也_。”238 孙子指出,“故知兵者,动而不迷,_举而不穷_。”239 孙子指出,“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_不盈而从之_。”240 孙子在地形篇中指出,用兵打仗失败的情况之一是,在敌我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如果以一攻十,叫做_“走”_。241 孙子在地形篇中指出,用兵打仗失败的情况之一是,士卒强悍而将吏软弱的,叫做_“弛”_。242 孙子在地形篇中指出,用兵打仗失败的情况之一是,将吏高强而士卒软弱的,叫做_“陷”_。243 春秋时期,敌对两军的作战行动,主要包括_行军_、_车战_。244 孙子在地形篇中把地形分为通形、挂形、支形、_隘形_、_险形_、_远形_等几种,分析了其对行军和作战的影响,提出了运用这些地形的基本原则。245 孙子认为地形对于军队作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指出:“夫地形者,_兵之助也_。”高度概括了地形的重要作用。246 孙子在地形篇中指出,用兵打仗有“走”、“弛”、“陷”、_“崩”_、_“乱”_、_“北”_等几种失败的情况。这些情况不是客观条件不利而造成的灾祸,而是由于将帅的过失所致。247 孙子在地形篇中论述利用地形的重要性时说:“料敌制胜,计_险阨_、_远近_,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248 孙子认为,从战场情况看,必然取得胜利的仗,就是国君不让打,也要_果断地打_。249 孙子认为,从战场情况看,即使必然会失败的仗,就是国君命令一定要打,也_不可以去打_。250 孙子主张将帅要善待士卒,爱兵如子。他指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_赴深溪_;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251 孙子认为,爱兵必须以用兵为目的,否则,“_厚而不能使_,_爱而不能令_,_乱而不能治_,譬若骄子,不可用也。”252 孙子在地形篇中提倡的_爱与严_,_赏与罚_相结合的治军思想,是其令文齐武思想的进一步体现。253 孙子在地形篇中说:“_知己知彼,胜乃不殆_;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指出指导战争不但要全面了解敌情、我情,还要对天时地利有正确的判断。254 孙子在地形篇中提出,只有对_敌情、我情_和天时地利等有全面正确的判断,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255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_重地_。”256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_交地_”。257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_众寡不相恃_,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258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凡为客之道,_深入则专_,主人不克。”259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_轻地_。”260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_衢地_。”261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_圮地_。”262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_争地_。”263 孙子在九地篇中讲的九种地形,是指用兵作战的_九种地区_或_九种地理环境_。264 孙子在九地篇中认为,对于_争地_,如敌已先我占领,不可强攻,应采取引蛇出洞后再夺取的策略。265 孙子在九地篇中认为,在_交地_,各部要加强联系,互相策应,构筑工事,紧密防守,使敌军无隙可钻。266 孙子在九地篇中认为,在_衢地_,要采取主动结交邻国的政策,如果军队不能及时到达,可派遣使节与其结盟。267 孙子在九地篇中认为,在_重地_,要以保存战斗力为主,养精蓄锐,积养储备为头等大事。268 孙子把军队深入敌境远征所经之地,区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_圮地_、_围地_、_死地_等几种战地。269 孙子根据进入敌国作战时“深则专,浅则散”的心理状态,指出了“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等规律性现象。270 孙子根据进入敌国作战时“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的心理状态,指出了“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己则斗”等规律性现象,271 孙子根据军队进入敌国作战时“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心理状态,主张深入敌国作战。272 在九地篇中,孙子指明了战争是实力的较量,要夺取战争的胜利,最根本是加强本国的实力。273 孙子提出了“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思想,强调只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把声威加之于敌国,使敌人的城邑攻陷,敌人的国家毁灭,敌对诸侯国之间不敢结盟。274 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战场上迅速突然的行动,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275 九地篇中提出的“践墨随敌”这一思想,是对虚实篇中因敌而制胜观点的进一步阐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用兵之道。276 综观我国军事历史,孙子开创了全面论述火攻战法的先河。277 火攻篇中,孙子指出“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里的“利”是指国家利益。 278 孙子在火攻篇指出了火攻的战法,其中包括:火人、火积和火辎、火库、火队。 279 火攻篇的篇名“火攻”,是指以火攻敌。280 在火攻篇中,孙子指出,水攻起到增强攻势,分割、断绝敌人的作用。281 火攻篇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