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doc_第1页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doc_第2页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doc_第3页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doc_第4页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十七)一零一中学20100414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专题一 金属矿物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金属矿物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做出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科知识上,有利于将前面所学过的氧化还原和常见金属如铁、铝、铜、钠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拓展。本部分内容将为学生后续学习选修模块产生影响。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氧化还原、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常见金属的相关内容,对于问题的讨论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也是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拓展的最好时机。 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学习化学”很茫然,并不了解化学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环境污染等问题往往认为是“化学惹的祸”,可以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观。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采取探究实验、学生讨论、科学史实解读、学生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展开,通过前三个环节的讨论,环环相扣,从金属的冶炼原理到从矿石中得到金属的设计流程,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学的层次性,在讨论中充分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清楚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将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应用。最后通过第四个环节使学生对海水的利用产生好奇,为下节课作伏笔。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2、掌握金属冶炼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铝热反应及其应用。4、掌握常见金属铝及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方法与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要科学运用化学,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铝热反应2、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说明一般金属的冶炼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说明一般金属的冶炼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实验用品:氧化铁粉末、铝粉、氯酸钾粉末、镁条、火柴、酒精、玻璃棒、自制水泥漏斗、自制漏斗支架、沙子多媒体投影设备、电脑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图片,说明金属从古至今、从日常生活到重大科研都离不开金属,如何得到金属单质?思考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金属的冶炼学生体会金属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在金属冶炼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环节1】金属冶炼方法的讨论1、通过对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的讨论,得出热还原法2、通过化学史实学习电解法及热分解法3、总结金属冶炼的方法通过铁及其他金属的相关性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得出金属的常见冶炼方法复习金属的相关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推理能力;认识到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环节2】小试牛刀1、通过学生活动,总结出铜的冶炼方法:热还原法、湿法、火法2、镁的冶炼方法:热还原法、电解法学生根据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设计,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同一种金属也可以有不同种冶炼方法。除了原理可行外,实际生产要考虑经济、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环节3】学以致用1、协助学生设计铝的生产流程,利用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进行提纯2、对金属冶炼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补充运用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进行设计,并用适当的操作方法进行分离;体会资源合理运用的重要性通过对个案的分析,使学生对金属的冶炼有更深的理解,梳理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及转化关系【总结】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金属冶炼的过程及方法3、 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对本节课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的作用【环节4】课后思考学习方法的应用:如何从自然界得到金属镁?明白新的任务,课后进行查阅、整理对新的内容产生兴趣,为下节课作铺垫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新任务:海水中蕴含丰富的镁资源,请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从海中得到金属镁,画出流程图。小试牛刀,得出:同一种金属可能有不同种冶炼方法,要依据原料、经济、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学以致用:学生利用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进行设计,并深刻意识冶炼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领悟:要合理、综合利用金属矿物,树立环保意识利用前几个环节的知识设计铝的冶炼流程利用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设计铝土矿的提纯过程以铁的冶炼为基础,得出热还原法不可用热还原法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能用热还原法的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引入:金属的重要性和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金属冶炼方法的讨论金属冶炼方法的规律总结附:教学流程图 四、板书计划金属矿物的开发与利用 游离态:Au Pt1、 金属的存在形式: 化合态:大多数金属2、 金属的冶炼(1) 原理: Mn+ne M(2) 方法:电解法:活泼金属 如:Na 、Mg 、Al热还原法:较活泼金属 如:Fe 、Cu热分解法:不活泼金属 如:Ag 、Hg3、小结:五、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专题一 金属矿物的开发与利用 学案【环节1】金属冶炼方法的讨论问题1、高炉炼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什么?问题2、通过化学史实,你学到哪些金属冶炼的方法?问题3、金属的冶炼方法有什么规律?【环节2】小试牛刀资料卡片: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其加热可分解,且与稀酸可以反应现以孔雀石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写出生成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环节3】学以致用某地探明有大量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SiO2等杂质),现你作为该厂特聘设计人员,协助完成:(1) 请画出铝生产流程示意图:铸锭净化、澄清铝锭净化、澄清铝锭(2)若每个环节都成立为一个部门,你对该生产过程中部门的建立还有何建议?(3)为了得到纯净的氧化铝,请帮助“提纯部”设计出得到纯净氧化铝的流程图,注明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小结】【环节4】课后思考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镁资源,请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从海水中得到金属镁,画出流程图。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专题二 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这部分内容本来应该在化学与技术选修环节展开,让学生体会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但在现行的教学安排下,这部分选修内容无法向学生充分展现。鉴于此,我设计了这堂课,希望能够从一个小的视角,展现化学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这节课围绕学生模拟利用海水资源的设计师活动展开,让学生对海水资源有初步的认识,用实验手段实现对海水中有用物质溴的提取,了解大规模工业生产溴的流程,从中掌握物质分离和检验的一般思路,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功体验,并树立综合利用资源的绿色化学观。二、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一个要综合利用海水资源的设计师,你想知道些什么?展示图片介绍工具性知识:海水中重要元素的含量。问题:根据上述资料你能从海水中获取什么有用物质?学生思考并回答:海水中有什么?含量是多少?它们有什么用?怎样得到它们?淡水 食盐 氯化镁 溴 碘 等。环节一 海水淡化的方法和意义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图片中是哪个国家,利用了海水中的什么物质?教师介绍,以色列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来自于海水淡化,他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淡水价格高于石油。以色列的今天就是世界的未来,全世界都在寻找各种海水淡化的方法,降低成本让淡化水成为普通人消费得起的水。问题:你知道海水淡化的方法吗?以色列,从海水获取淡水。蒸馏法, 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环节二 海水晒盐的不同操作带来不同结果海水淡化的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能源的消耗,比如淡化后浓缩海水的处理等。问题:浓缩的海水你打算怎样处理?如果直接排放到海里会带来严重的污染。创设问题情境:现在用海水晒出了两种盐,一种盐加淡水配成的海水养鱼,鱼不生病。另一种盐加淡水配成的海水养鱼,鱼会生病。你能否鉴别这两种盐?直接排回海里、晒盐。学生设计离子检验的方案并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实验结果如下:用石灰水检测,两者都有沉淀,说明结晶法也会析出少量氯化镁;在盐的固体中加氯水,一个有淡黄色物质出现,一个没有。加入四氯化碳能得到淡淡的黄色。证明含有少量的溴离子。请同学介绍自己用了多少种方法,成功的原因。 环节三 在实验室中提取溴,形成物质分离的指导思想现在我们知道,海水中存在很多元素,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化学的方法和手段,发现这些元素,更要用化学的方法将其提取。比如镁合金的用途很广,汽车业、飞机制造业和电子设备金属外壳,以及最新款的捷安特自行车都是镁合金产品。溴素在医药生产上大有作为,看我手里拿的止痛药的主要原料是溴素,还有治疗神经衰弱的三溴片和歇斯底里症的药物的主要原料。问题:你怎样通过实验的手段,将你看到的物质收集起来呢?问题:刚才我们了解到从海水中能得到淡水,盐,氢氧化镁和溴。你能否从后面的仪器中挑出在实验室里从一升海水中获取它们并分离出来所必要的仪器吗?四氯化碳萃取重复多次。复习基本分离操作。环节四 模拟并认识工业从海水中提取并富集溴教师展示图片:制取溴的工业流程。教师播放视频:实验室模拟了工业从海水中提取并富集溴的过程。学生指出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和目的,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学生看录像,并记录现象。环节五 综合利用海水合理建厂创设问题情境:在海边要建:海水淡化厂 氯化镁厂 盐场 溴素厂 学生只用单向单箭头,把四个厂连接起来,箭头方向指本厂副产品的流向。三、教学流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和意义综合利用海水合理建厂模拟并认识工业从海水中提取并富集溴海水晒盐的不同操作带来不同结果在实验室中提取溴一环节一二环节一三环节一四环节一五环节一环保意识的培养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认识实验室和工业的不同了解结晶法制食盐离子检验的方法分离物质的指导思想四、板书计划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淡 水盐氯 化 镁溴含 量(每升海水中)用 途提取方法仪 器五、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专题二 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案【资料卡片】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主要元素及含量如下表:元素浓度(mg/L)元素浓度(mg/L)Cl-19350K+380Na+10770Br67Mg2+1290Li+0.17Ca2+400I0.06设计师的思考过程问题1:鉴别两种盐检验目标向( )中加( )药品现象和结论方案一( ) ( )方案二( ) ( )方案三( ) ( )问题2:说出工业制溴每一步的作用,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问题3:现在海边要建一个综合型化工区。包括海水淡化厂、氯化镁厂、盐场、 溴素厂 。用箭头把四个厂连接起来,箭头方向指本厂副产品的流向。盐场NCHAN海水淡化氯化镁厂溴素厂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专题三 石油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进一步强调人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利用资源的一般认识,从原料到产品应该考虑到物质的组成、获得的方法和依据、原料的利用率、 环境、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物质组成方法应用的主线。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键的理论、化学反应与能量,这节课主要是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手段来解决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强调了垃圾资源化,使物质循环使用,或者回收热能,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学生不具备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上不拓展有机知识,只是在实验上让学生感知化学的手段使重油这种大分子变为汽油、乙烯等这样的小分子,即从多碳变为少碳,通过加聚反应,小分子又可以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废塑料的处理上让学生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又可以变回单体,让学生感知到化学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应该把它消灭在产生之前,而不是产生后去治理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石油燃料,石油塑料这两条主线,重点突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在资源的使用,在每一环节都渗透着利用资源的主线:物质是什么获得的方法和依据获得的目的循环使用。首先,从学生都熟悉的燃料开始,让学生感知主线的应用模式,然后,在重油石蜡油烯烃塑料的流程中用生活事例和实验感受到石蜡的裂化和裂解,从而提供优质的汽油和化工的原料乙烯。在学生的头脑风暴的活动中,学生迅速搜索身边的石油化工产品,使学生感受到产品的来源和组成,在它变成废品后,意识到资源要回收利用的客观事实。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节课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明白要更好地发展社会,我们就必须更好地发展化学。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油、汽油、煤油、柴油的组成和性质2掌握石油分馏的一般原理3了解石重油裂化和裂解的原理,认识该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意义4掌握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基本主线过程与方法1.在原料产品的流程中,学生掌握物质的组成决定性质的一般规律,性质决定获得该物质的一般方法。 2.在石蜡分解的实验中,培养学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理论概括的能力 3.在垃圾资源化的学习中 ,学生掌握回收利用资源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石油与战争,学生意识到石油的重要性,它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进一步感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靠人去创造。2在合理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垃圾”、“污染”不是资源的错,也不是化学的错,而是人没有用好它,从化学的视角去看,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3在原料产品废品垃圾资源化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魅力,人类的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资源的合理使用离不开化学,从而树立更好发展化学技术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石油的分馏 重油的催化裂化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式 小组讨论 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实验用品 实物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引入:视频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也是工业的血液,也是一种战略资源“石油”为什么引起战争资源的不可再生危机环节1:原料(石油)产品(燃料)学生宏观规划原料利用时的一般原则: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获得物质的方法和依据? 使学生初步形成资源利用的主线环节2:重油再综合利用重油是什么?重油为什么要利用?重油如何利用?重油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再次巩固资源的利用主线,在重油石蜡乙烯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化学手段,使学生领悟到多碳少碳的意义环节3:乙烯塑料学生活动模拟乙烯聚乙烯;头脑风暴法找出家中的石油产品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化学,从身边认识石油产品,体会化学的魅力环节4:垃圾资源化产品塑料用后变成废旧塑料废旧塑料怎样回收利用?化学的方法解决资源的回收和利用。高分子小分子,或者用化学方法为人类提供热能学生畅想化学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原子经济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学习体会资源利用的一般原则思考我们根据资源利用的一般规律,如何综合利用煤?引入:石油危机石油的重要性学习目标石油燃料;石油 塑料提出问题:宏观规划原料产品环节1:石油燃料环节2:重油乙烯环节3乙烯产品环节4:垃圾的资源化资源综合利用的一般过程: 原料产品线: 物质组成线: 流程中技术方法线: 原料的利用率: 对环境的影响:附:教学流程图:轻质燃料重油四、板书计划物质:石油重油塑料重油烯烃 组成: 混合烃(C、H) C20以上 乙烯:C2H4 方法: 常压分馏 减压分馏 加聚裂化裂解五、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系列专题三 石油的开发与利用 学案【资料卡片1】石油组成元素:主要是C、H;同时含有少量的S、O、N元素化合物种类: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组成的混合物。在石油中一般不含烯烃。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溶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任务1:从原料 产品,你想知道什么信息?任务2:从石油中如何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燃料?任务3:重油如何处理?(弃之?合理利用?怎么用?)【资料卡片2】 汽油、煤油、柴油含碳原子的个数范围沸点范围汽油511220煤油1116180 310 柴油1518200 360 【学生实验】实验感知石蜡油加热分解:加热的位置A【资料卡片】石蜡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像乙烯这样的烯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CH2=CH2 丙烯:注意事项:(1)在A处加高锰酸钾(aq)5-8滴,小心不要将溶液和石蜡混合;(2)在右端胶头里塞上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棉花防污染;(3)小心加热,冷热液体不要混合;(4)观察到明显现象时,停止加热;(5)实验结束时,将热的管放在石棉网上。【分析实验】1、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看: 闻:2、 实验原理:【学生活动】在你的家庭中,选定一个区域,写出你认为是石油化工的物品的名字。厨房组:卧室组:客厅组:卫生间组:任务4:将废塑料回收再利用有哪些方法?【学习体会】资源的综合利用原料产品:物质组成:获取物质的方法和依据原料的利用率:对环境的影响:【学以致用】煤的组成片断你从煤中能获得什么?通过什么方法?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概念的形成与原理的应用系列 专题一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3章第3节,它包含盐类水解平衡的建立、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材由一组探究实验切入,设计从实验中找规律、查原因、谈变化三部分,让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盐在水中的行为和结果,体会盐类水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教学思路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验探究(检验学生的表观认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盐在水中的行为,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归纳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和特点)概念应用(在应用中体会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微观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本质。2、初步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3、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训练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定性和定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检测、对比分类、抽象归纳等方法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2、建立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同时,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2、体会化学在身边的存在和应用,感受化学知识的价值。3、通过对盐类水解中多种平衡体系的分析,引领学生能应用“矛 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哲学观点认知化学中的物质世界。教学难点微观认识盐类的水解,理解盐类水解本质教学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类的水解规律、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在应用中理解盐类水解的平衡移动和影响因素。教学媒体和手段幻灯片、录像;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三、教学流程问题呈现教师活动:调查问卷结果展示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回忆、聆听、整理实验探究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学生活动: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显酸碱性的原因和盐类水解的规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微观分析盐溶液显酸碱性的原因,提炼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以及盐类水解的规律盐类水解扩展教师活动:展示思考题,整理学生分析结果:盐类水解的特点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汇报总结盐类水解应用在盐类水解的应用(氯化铁溶液的配制、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中讨论水解平衡的移动及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小结学生活动:倾听,回顾,使知识体系完整四、板书计划盐类的水解一、 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促进水的电离.二、盐类水解的规律:三、盐类水解的应用:五、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概念的形成与原理的应用系列 专题一 盐类的水解 学案1、探究实验盐溶液CH3COONa0.1mol/L KNO30.1mol/LNH4Cl0.1mol/LAl2(SO4)30.05mol/LNa2CO30.1mol/LNaHCO30.1mol/LpH酸碱性2、氯化铵水解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3、配制FeCl3溶液:FeCl3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平衡移动的原因: 4、泡沫灭火器: Al2(SO4)3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 NaHCO3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 混合灭火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概念的形成与原理的应用系列专题二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之后,学习沉淀溶解平衡,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有关离子平衡的理论,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本节教材是全章的最后一节,是前面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的本质,并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提升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理论,并能够应用理论分析、解释水溶液中离子反应。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讨论具备知识基础。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教学设计思路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和实验体会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联系实际,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的实质及沉淀转化的条件。3.提高学生运用实验的能力,初步体会设计定量实验。4.培养学生运用粒子观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建立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2.体会在实验中学习化学原理的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通过对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实验用品、模型。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环节一:感知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引入:创设情境,引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学生讨论、验证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形成概念。 2.学生体会物质的溶解度,体会溶与不溶的辩证关系。学生活动(一)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改变离子浓度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1.小组学生实验。2.全体学生交流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描述实验过程。3.实验质疑:沉淀的转化。4.学生交流:体会沉淀溶解、沉淀转化的本质,用溶解度数据分析沉淀转化的条件。学生活动(二)学生设计实验:实现沉淀的转化实验药品:0.1mol/LAgNO3(aq) 、0.1mol/LNaCl (aq)、0.1mol/LKI(aq) 、0.1mol/LNa2S (aq)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2.全体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完善实验方案,体会实验定量的目的。3.学生实验:实现:AgClAgIAg2S的转化环节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师生活动(三)归纳、总结: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分析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活动(四)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事例(一)锅炉水垢事例(二)钡盐四、板书计划: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3Mg(OH)2(s) 3Mg2+(aq) + 6OH-(aq) 2Fe3+2Fe(OH)3沉淀转化+Mg(OH)2(s) Mg2+(aq) + 2OH-(aq) 2NH4+2NH3H2O沉淀溶解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际难溶电解质平衡粒子平衡移动五、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概念的形成与原理的应用系列专题二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二课时)学 案一感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活动(一):实验体会:改变离子浓度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实验1加入试剂:1mL1mol/LNaOH(aq)试管1加入试剂:1mL0.5mol/LMgCl2 (aq) 试管2实验现象:试管1:试管2:实验分析:实验2加入试剂:1mL0.5mol/LMgCl2 (aq) 10滴1mol/LNaOH(aq)实验现象:实验分析:活动(二):设计实验实现沉淀的转化实验药品:0.1mol/LAgNO3(aq) 、0.1mol/LNaCl (aq)、0.1mol/LKI(aq) 、0.1mol/LNa2S (aq)物质AgClAgIAg2S20时溶解度/g1.510-42.110-71.310-16参考数据: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结】 应用沉淀溶解平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二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事例(一) 锅炉水垢天然水中含有Ca2+、Mg2+、SO42-、HCO3-,锅炉长期使用后会形成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CaSO4。【信息】物质CaSO4CaCO3Mg(OH)2MgCO320溶解度/g2.11011.5 103910-42.610-1问题1:碳酸氢盐受热分解生成碳酸盐,为什么水垢的成分中有Mg(OH)2,而没有MgCO3? 问题2:小组讨论除去水垢的流程。事例(二) 重晶石(主要成分硫酸钡) 【信息】 Ba2+有剧毒 20时溶解度/g: BaCO3:1.410-2 BaSO4:2.410-3问题1:钡餐用BaSO4,为什么不用BaCO3?问题2:重晶石的用途之一是制备可溶性的钡盐, 怎样使重晶石中的钡离子进入到溶液中?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概念的形成与原理的应用系列专题三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中和滴定的类比和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二、教学设计1、本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定量分析在化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地位,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命科学都有紧密联系,像食品安全、医疗化验等都离不开定量分析。而滴定法是应用广泛且操作简单的传统定量分析方法。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定量实验,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化学不光教会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类比迁移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陌生情景收集信息处理新问题的能力,更应该让学生学会以化学为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也是化学教学中需强化的任务之一。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这节课。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氧的含义和测定溶解氧的重要性;巩固熟练滴定操作 ;通过中和滴定实验和本节课培养学生从陌生情景收集信息,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处理新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类比迁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接滴定和间接滴定让学生认识到,处理问题时不妨迂回一下,转换一下研究对象,或柳暗花明!通过亲身实验强化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1、给出DO定义。听,思考2、引出滴定方法,回顾酸碱中和滴定过程,要素思考,回答3、反应原理:通过测定碘来间接测定氧气思考,填写学案“滴定原理”内容4、数据处理方法思考,交流4、回顾滴定操作过程思考,回答“实验步骤”45、作实验,记录处理数据实验操作6、类比“中和滴定”和“碘滴定”思考,交流,回答四、板书计划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中和滴定的类比和迁移一、实验目的二、 测定原理1、 反应原理2、 药品: 标准液:Na2S2O3aq 待测液:水样 指示剂:淀粉3、主要仪器:滴定管4、数据处理方法对应关系式: O22MnO(OH)22 Mn(SO4)22 I24Na2S2O3计算式:c(Na2S2O3) V(Na2S2O3) 10-38103/V(水样) 10-3三、滴定操作步骤:四、数据记录及处理五、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概念的形成与原理的应用系列 专题三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中和滴定的类比和迁移 学案水中溶解氧(DO)含量的测定中和滴定的类比和迁移溶解氧:水体中存在的分子态氧(Dissolved Oxygen,DO);用每L水中含有氧气质量(mg)表示一、实验目的:滴定法测定圆明园湖水中溶解氧。二、测定原理:滴定实验碘滴定(通过Na2S2O3标准液测定水样中碘分子来求算溶解氧)标准液 待测液 反应原理(1)MnSO4+2NaOH=Mn(OH) 2+ Na2SO4(2)2Mn(OH)2 +O2 2MnO(OH)2(棕色)(3)MnO(OH)2+2H2SO4 = Mn(SO4)2 +3H2O(4)Mn(SO4)2 +2KI = MnSO4+I2+K2SO4(5)I2+2Na2S2O3 = 2NaI+Na2S4O6指示剂终点现象数据处理方法O2与I2和Na2S2O3对应关系式: DO = (注:DO:每L水中含有氧气质量(mg)三、滴定操作过程滴定管选择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滴定注意事项:1、操作从装液开始(滴定管洁净干燥,不用润洗)2、先滴加Na2S2O3至溶液呈浅黄色,再加入3滴淀粉,继续滴定至蓝色溶液恰好变成无色三、数据记录及处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V(水样)25.00mL25.00mL25.00mLV(始Na2S2O3)/mLV(终Na2S2O3)/mLV(Na2S2O3)/mLDO / mgL-1小结:类比“中和滴定”和“碘滴定”滴定实验中和滴定(NaOH标准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碘滴定(通过Na2S2O3标准液测定碘来求算溶解氧)两个实验的相同点:两个实验的不同点资料:水样预处理目的反应操作1、取水样选一静流清洁水源,先用该处水将采样瓶冲洗3次,然后在距水面30cm深处取水并在水下将塞塞好,无气泡。2、固定氧MnSO4+2NaOH Mn(OH) 2(白色) + Na2SO42Mn(OH)2 +O2 2MnO(OH)2(棕色)采样后尽快向水样中加入2ml MnSO4溶液(每500ml),加入时应将移液管插入水样慢慢提起。按同样方法加入2mlKI、NaOH混合溶液(每500ml),塞好瓶塞,振荡。应有棕黄色沉淀生成。3、析出碘MnO(OH)2+2H2SO4 = Mn(SO4)2 +3H2O Mn(SO4)2 +2KI = MnSO4 + I2+ K2SO4用移液管在液面下加入2ml浓硫酸,振荡至棕色沉淀MnO(OH)2全部溶解,放于暗处静置5-10分钟。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概念的形成与原理的应用系列专题三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中和滴定的类比和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二、教学设计1、本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定量分析在化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命科学都有紧密联系,如食品安全、医疗化验等都离不开定量分析。而滴定法是应用广泛且操作简单的传统定量分析方法。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定量实验,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化学不仅教会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类比迁移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陌生情景收集信息处理新问题的能力,更应该让学生学会以化学为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