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检测题(含解析) 鲁科版.doc_第1页
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检测题(含解析) 鲁科版.doc_第2页
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检测题(含解析) 鲁科版.doc_第3页
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检测题(含解析) 鲁科版.doc_第4页
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检测题(含解析) 鲁科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81.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条件的是( )a.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b.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c.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d.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2.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 )a.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阶段b.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c.有机大分子物质到独立的体系阶段d.独立的体系到原始生命阶段3.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生命起源于陆地 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甲烷等 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a.b.c.d.4.右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 在层内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在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a.b.c.d.5.下列关于研究生物进化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唯一可靠的证据b.对不同生物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方法c.分子生物学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d.与解剖学、分子生物学、胚胎学等方面的证据相比,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6.(2015山东东营)大量可靠的证据证明,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不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b.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c.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d.中华龙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7.(2015山东潍坊)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在较浅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一定比在较深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高等c同源器官是生物进化在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8.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不能推测的是( )a.生物进化的趋势b.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生物的生存年代 d.无机物能形成有机物9.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a.需要营养和氧气b.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 c.不需要营养和氧气d.不需要营养,需要氧气 10.低等的动植物是由原始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演变而来的,这些原始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是在( )a.原始陆地上b.原始海洋中c.火山周围d.原始高山上11.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右图所示)。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a.代代使用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c.繁衍后代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12.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有利和不利与生物的进化无关c.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d.现代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由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b.由体型较小的生物到体型较大的生物c.由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d.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14.(2015广东揭阳)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的变异c.生物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15.我国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众多金鱼品种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d.食物不同的结果16.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17.对不同地层中化石的研究表明,在古生代早期,海生的藻类植物繁盛,到了古生代中期,原始陆生植物开始出现,到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到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并在中生代晚期出现了被子植物。上述现象不能说明的进化事实是( )a.进化方向是由水生到陆生b.藻类植物是原始、低等的类群c.被子植物是高等的植物类群d.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是由藻类植物进化而来的18.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林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应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19.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d.a一定比c高等20.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鱼类比其他三类动物低等b.鱼类比其他三类动物的结构简单c.动物进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d.动物进化的趋势是由小型个体到大型个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14分)右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化学进化模拟装置。将一种混合气体从a处泵入该密闭装置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处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请回答:(1)加入的混合气体中包括 ;与现在大气相比,没有 。(2)c中的液体相当于 。(3)a内为模拟 中发生的 等现象。(4)实验后,抽取c处的液体检验,有 等物质生成。这个实验表明 。22.(16分)下图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生理上,动物类群1在生殖发育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 ;植物类群3在繁殖方式上比植物类群4高等的主要表现是 。(2)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 ,2是最高级的植物类群,对2中的各种植物进行分类时,往往把 作为最重要的分类依据。(3)在进化上,与单细胞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类群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23.(12分)同源器官是比较解剖学上的一个名词,是指来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如鸟的翼、鲸的鳍、马的前肢和人的上肢,从外形和功能上来看,这些器官很不相同,但是比较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都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排列方式也基本一致,所以它们是同源器官。分析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同源器官的存在说明 。(2)这些同源器官的内部结构相似,而形态和功能却相差很大的原因是 。(3)你还知道哪些证据可以证明生物的进化? 。24.(18分)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模拟探究。(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步骤如下: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入母鸡。半小时后,再次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绿色昆虫20927133920灰色昆虫205154122a.第三代中, 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 昆虫幸存者减少。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 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4)得出结论: 。(5)请你说出还有哪些生物具有保护色? 。第八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参考答案1.d 解析:原始大气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原料;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场所;紫外线、闪电等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能量。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生命进行厌氧呼吸。2.a 解析:米勒等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把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证实了生命起源过程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阶段。3.c 解析: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如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氨、甲烷、硫化氢等,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逐渐演化而来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现在的地球条件已与生命起源之初的环境条件有了巨大差异,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4.d 解析: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图中地层比地层古老,所以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而且地层的形成比地层早,所以物种b比物种a出现得早。在地层形成过程中,物种b已经存在,所以在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5.a 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研究生物进化还有解剖学、分子生物学、胚胎学等方面的证据。6.d 解析:通过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的比较,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即可以通过研究生物的细胞色素c,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同源器官的存在,只能说明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而不能得知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通过比较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可以看出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科学家认为,生物的进化是连续的,始祖鸟和中华龙鸟等是由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一个过渡类型。7.b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此外还有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和胚胎学上的证据。同源器官是生物进化在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化石与地层的形成存在平行关系,在越早形成的地层(较深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较浅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现在地球上仍然存在低等的生物类群,因此在较浅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在较浅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不一定比在较深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高等。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8.d 解析: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因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比较全面的证据。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生物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小,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生物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化石生物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化石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所以可以根据对生物化石的研究,推测生物进化的趋势,分析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估计生物的生存年代等,但是通过化石无法知晓无机物能否形成有机物。9.b 解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刚形成的原始生命,体内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10.b 解析:原始单细胞生物要完成生命活动,必须依赖于周围的水环境。11.d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进行的,一代代生物通过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的变异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雄角马的角经常在争夺配偶中作为武器,这样角发达的雄角马一般都能找到配偶,其性状经过逐代积累,而形成现在角发达的雄角马类型。而角不发达的雄角马由于得不到配偶,其性状得不到传递,而被淘汰。12.b 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对变化了的环境条件能够适应的变异类型(有利变异)可以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使有利变异逐代得到积累和加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不利变异)则被淘汰,即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因而形成的生物种类和形态结构也不同,也就是说现代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3.b 解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时,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且水生生物较多;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且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4.b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15.b 解析:人工选择是指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新品种的过程,其结果是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人工选择的速度与自然选择相比较快。金鱼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不同类型的变异,人们根据自己的欣赏需求进行选择,从而培育出不同品种的金鱼。16.c 解析:农田里的害虫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会产生各种变异新品种,有的变异抗农药,有的变异不抗农药,这种变异与农民是否使用农药无关,因此选项c错误。当农民喷施农药后,不抗药的害虫大量死亡,使群体密度下降。抗农药的害虫因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且大量繁殖,使群体密度又急剧增加。17.d 解析:从古生代早期、中期到晚期,植物有从水生到陆生的特点。最早期的是藻类植物,所以最低等;最晚期的是被子植物,所以最高等。根据题干,不能看出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与藻类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18.b 解析:桦树属于被子植物,云杉属于裸子植物,桦树的结构比云杉复杂;当桦树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两者就为争夺生存空间、阳光、水分等而进行着生存斗争,云杉比桦树长得高,优先得到阳光,而桦树因得不到足够的阳光逐渐死亡,这充分说明适应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19.c 解析:从进化树可以看出,a、b、c、d的共同祖先是f,不是e;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a和c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上,所以a不一定比c高等。所以,a、b、d三项都是不正确的。c项中,与a和e相比,a与b的亲缘关系更近。20.d 解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化石依次在地层中出现,能够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生物进化与体型的大小变化没有直接关系。21.(1)甲烷、氢气、氨气等 氧气 (2)原始海洋 (3)原始大气 闪电 (4)氨基酸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解析:本题着重从实验研究的角度考查米勒实验。米勒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不能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其实验设计是一种模拟设计,即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加入的混合气体主要是原始大气成分,火花放电是模拟了闪电等过程,实验的结果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阶段: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