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案.doc_第1页
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案.doc_第2页
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观察法 谈论法,朗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出示图片1,“盾”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以盾蔽目(身体)。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出示图片2、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2个字):矛 进攻盾 自卫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 出示图片4,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出示5: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矛 盾 集 持 般 架 龟 攻 炮 坦 战 神 兵 退 戳 履 出示6熟读的新词有:长矛 盾牌 集中 坚持 一般 招架 乌龟 进攻 炮弹 坦克 战胜 神仙 士兵 退后 出示7我会读集合 紧张 战场 大显神威 固然 胜利 炮口 乱成一团 长处 进攻 坦克 合二为一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庞然大物2、出示8,六句带有生字的句子(1)矛(mo)和盾(dn)的集合;(2)发明家手持(ch)矛和盾,与朋友比赛。(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n)向他刺来;(4)敌人就一枪也戳(chu)不到我了;(5)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牛或乌龟;(6)装上轮子,安上履(l)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n)克;再次默读课文,借助部分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四、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任现场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说话训练)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出示9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比把你自己对比赛场面的解说与书上的描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体会用词)出示10读自由读一读,感受比赛的紧张激烈。演指名演,同桌互演,亲身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理解“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悟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过渡:虽然只是朋友间的比赛,但依然十分紧张,就是这样一场比赛,让发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最终发明了坦克。3、反馈交流: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出示1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请大家用心去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什么?交流:A、盾的缺点是什么?(太小啦!)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B、从第一个“!”,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C、出示12,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出示13、14、15.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相机出示句二:出示16,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出示17、18,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出示19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出示20、21。(二)、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学习第五自然段大家回忆发明家怎样一步步完善,终于发明了坦克?出示22那它的作用如何呢?(板书 大显神威)课文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出示23、24.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出示25.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相机出示句子:出示26,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出示27.交流。(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因为所以)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出示28.小组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