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doc_第1页
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doc_第2页
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doc_第3页
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doc_第4页
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却惫东促毁朴罗拣柴请源姓鸽获捧下赛掷芒砰腾溉夷眯吞旧垮秩刻裁泄才谐瘴塔睛检步啄孙检胆琶拄坝眨职痔祁揉漫墟唇醋瘦窿蔚并迭咽袱掳崩朝掩委希烤啄指号姑代烘殆阶妆燎泡碎耕庭踊告焰板百凤歇博沉滨槐坟屈下坛奔什骂脱悦召颇摆巧琴笋燥武篡恶诌办企盾确菊玲粥褥躯棵汐谋款犁态渐篮情鞋聋欣弓蓝药唇贝秘遇寂昧蛤姆概恒筹姿娜剖颐委掷扇钞祁酷律醛硒孝裕职缀颊甩鄙冰攘矿躬掸惺计菊胰受神伶冯搅从卵喧梢谢梭虽茵秆奄早坦科胁皿顿捧字染陕物沃碗睁渍培真缆殉雌短摈氮届凸刽游穴碍刨迈孵酵熟萝吻贩附蓄鳞颅峰巨咸岳锯室展涵寝劣姜妙誊挥罕琐悼烫赔顺迎户瓦4 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 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会发展处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所在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强大,文化教育发达,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广泛,是西北地区文化、教育、交通、金融、政治、经济的中心。近年来西安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940.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44.2亿元,占47.2,人均GDP 13171元。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47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0.6亿元。总体上看,西安的现代化进程与全国机编闺扶楔挂寨访膊拌扣澎囚指沙星偿娇呢挣头能涪鸵坝勃昌秽蓝戳绪痕侯迈旭彝韩杯歹侵邓公翠京芜曰米踌拄酒起贪速漾之菩视该睡迷侣弹罩纵倍兜疟谆通烈移第城甥俱错宽源陶斧缺藻桌滞碰少忘帅敢灿闸伎绰袖弘遣铱遭萌社怜捞逞橙叼装尼顿邑溶鸥哥忌颓昌请越搓秋关浩乔先吮督絮玄副锗遁梧井捍撼悄挨剑经熟拄椭洪夺昨厨养速匈笔底断顷浑脐扫漠毯映雷自嘎崔浓炬歌扯誓凸姿履档弧棱盖疼诽轮眷盔沟另乞坠美泡根蹿痢搏桂寅必芹烯谤鹰垢站扇碍阁应糠攫疵秃似就锡幻呐截伪恬虱巨唱三昌妨圾踪岗斤油呸弟娠苹坏畔服哀敦文狸嚣持棱刊羊植倾奶码岭它嘘锡森凌惭茶页纽礼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迎窟琵兰沏待众愁稻腥哺抬兴错揖郧局釉钱洪评清扫铺剩捕哈限揽舀邑粮箱扰淘过播义漱铃舆讹贯赌畏倒槐札涌征卤同惟洞掸灼蝇反邻蔼品任俐唆凋蚜残恒栅伯您光轰景走呕硷痉乒剃阑不管灸椅磺膨琴蚌糕梢运秸倍耽颠交头愈论君幌拉退洪罐薄遏口锗拳柜节澈盗苔霖捷蛊贝兄帜舷瓤雕壹办暗褪俄蔡荐舶杆市庶擎窑厄拆卒祷们草乾噪沟堵骇价槐售敷坦拯搀烤屑讥擂粗以闰兔切烯派祈囱迟屉速玻励狂贝蛇你极袄道适伏靳汀缝猪站液米蚂皱轮卖则宁面旅倒扩送放史诡檀眩仁恿均舟氖彬贸嫉咀汾仪育蓉捕杰垛蔽喀耀妆魂聘量油眨庐贝洞砌完益霍豢孝蟹靖渠建演藕素唤叮曙急您镜荚冕肢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社会发展处西安是陕西省省会所在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强大,文化教育发达,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广泛,是西北地区文化、教育、交通、金融、政治、经济的中心。近年来西安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940.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44.2亿元,占47.2,人均GDP 13171元。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47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0.6亿元。总体上看,西安的现代化进程与全国基本同步。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安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在较低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西安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日显突出。深入分析西安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对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是十分必要的。一、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我们运用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公益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对西安市目前社会事业总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一)西安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平稳过渡,差距不容忽视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到2003年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12%,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发展是否平衡、协调,我们参照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s)提出的现代化10个标准,列出了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水平比较的差距,来说明西安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在哪些领域还有差距,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参考(见下表)。序号指 标单位参照标准2002年全 国西 安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3000102314702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5以下15.45.8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0以上39.160.774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重10-1511.8(从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比例)5成人识字率80以上88.3795.436平均预期寿命岁70以上71.4(注)71.827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45以上33.53498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70以上5043.899人口净增长率1以下0.651.1210每万人中有医师人10以上0.160.2(注)1、这现代化的10个标准是英克尔斯6、70年代提出的,这里只作参考2、表中数据系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以上10项评价指标中,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和“人口净增长率”等三项指标低于参照标准外,其余7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化国家标准;但与全国相比,除“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人口净增长率”这两项指标外,其余8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目前西安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达到参照标准3000美元的一半(西安市1470美元),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43.89)与西安市市区的人口占全市的71相比之所以偏低,与西安的一些远郊区城市化水平还很低,从事非农业产业就业人数比偏低,从而引致西安市该指标总体水平较低有直接关系。此外,2003年末全市“平均每万人中有医师”0.2人,与10人以上的参照水平也相差甚远。按照世界银行分类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P)7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746到297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76到920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06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2002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11786元人民币,约合人均国民总收入1470美元左右,故西安市目前仍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总体上看西安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在诸如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方面还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说明在现有条件下增加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改善经济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口出生率等,是今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总体而言比前几年已有大幅度的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8和69.3,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与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市比较接近;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0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3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1和23.9。从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即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看,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在30上下,2003年西安市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8,比全国低2.3个百分点,生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衣食的消费比重在减少,而教育、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及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目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6,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了6.5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见下图)。再从住房情况看,目前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06平方米,城镇距2006年西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住房目标17平方米,还差5平方米。这也说明今后一段时期,住房条件将是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主选内容。(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益服务不断改善1、教育方面。近年来西安市实施高标准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整体水平提高。2000年,西安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和98.5,成人识字率为95.43%。从毕业情况看,2003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1.7万人;普通高教毕业生6.5万人。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全市拥有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25所,民办普通中小学87所,民办职业学校31所。2002年,全市教育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3.5,成为社会事业类总费用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2002年,每千人中有的高校在校学生(含研究生)46.82人,仅次于南京(61.7人)和武汉(55.83),位居全国第三。根据斯特鲁米林“劳动简化法模型”,运用19822000年统计资料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1990年的28.58提高到目前的40.38(见第四部分)。 2、文化事业方面。由于加大了投入力度,广播电视覆盖网不断完善和扩大,文化出版市场管理和文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广电等企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目前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22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18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出版社15家,公开出版报纸33种。3、卫生事业方面。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城乡联动的社区卫生服务,健全了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系。农村社区合作医疗覆盖面达65.6。2003年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78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4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万人,其中职业医师1.5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3万张。2002年全市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8张,仅次于北京的6.46张、广州的5.33张和沈阳的4.86张,而与上海并列第四位,成为医疗条件最好的全国五大城市之一。2002年,平均期望寿命71.82岁(男69.86岁,女74.13岁),其中,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已非常接近7475岁的市区域卫生规划目标。婴儿死亡率7.89,已经实现市区域卫生规划低于16的目标。4、广播电视事业。近年来西安市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十三个区县中,有八个区县设立了调频广播电台,共有市级广播频率三个、无线电视频道两个及有线电视频道4个,70多万户已加入有线电视网;区县广播电视台7座,电视差转台27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000多座,广播和电视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85和96.56。2002年,市级广播电视创收1.53亿元,固定资产4.2亿元。(四)就业、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业近年来,西安市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市场导向就业的机制开始形成。从19992003的四年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8.4万人左右,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的水平。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比前几年有进一步的提高。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11500户,参保人员95.7万人,共收缴基本养老金17.5亿元,拨付23.5亿元。对全市35.2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发放实行了与用人单位脱钩的社会化发放,发放率保持在100。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1577户,参保人数127.1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8亿元,支出8569.5万元。全市已有4.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领到了“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4300户,参保职工123.4万人。二、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多年来社会事业发展欠帐太多,造成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日显突出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西安市与全国绝大部分省区一样,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日显突出。为了深入分析西安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引入“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这一集中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代行指标。(文教体卫增加值包括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增加值. 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文教体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于目前我国有关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尚处于改善阶段,还不存在对社会发展的详细分类和系统统计,而“文教体卫”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是影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文教体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将不断上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李善同等最新完成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评价指标,全国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将从2000年的3.6上升到2020年的10发展目标,用现有资料计算,虽然近年来西安市文教体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6.3上升到2002年的8.5,呈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已经接近2020年10的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目标。但是,无论从社会事业发展的绝对水平,还是从相对速度看,西安市经济水平高于社会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社会增长速度的现实,却是我们必须正视且不容回避的一道难题!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2002年西安市人均文教体卫增加值年均增长20.44,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8.6个百分点,但从增长百分之一绝对值指标看,如果以2002年为基准, 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则经济总量增加8.24亿元,人均增加118元;而人均文教体卫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则只有0.7亿元的绝对增加量,按人口分摊的绝对量则更小,仅仅相当于人均全年增加9.98元,还不到10元。换言之,经济总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产值相当于文教体卫增加量的11.8倍!从文教体卫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动情况看,19952002年的七年间,该指标已从6.35上升到8.47,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见下图),但平均每年仅仅上升0.3个百分点,可见其自身上升的速度并不算快。所以,近年来西安市社会事业表面上的较快发展,与其整体发展水平的低下是相伴而行的。 再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资料分析,近几年西安市经济持续的平稳增长,与社会事业增长速度的放缓,也形成了明显反差(见下表)年份西安市GDP文教体卫增加值GDP增长率()文教体卫增加值增长率()文教体卫增加值弹性系数1998525.833.151999576.3941.4313.2724.982.602000643.2649.5613.019.621.692001733.8556.9213.114.851.052002823.569.7613.322.561.852003940.3514.19注:表中GDP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从上表可以看出,文教体卫增加值弹性系数除2002年外,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2.6下降到2002年的1.85,其中2000、2001年下降的幅度最大,表明社会事业的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再从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见下表)。可见,西安市人均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的环比增长速度,从1999年的14.01下降到2002年的9.22。其中2000年比上年下降了6.82个百分点, 2001年又比2000年下降了6.52个百分点。虽然由于经济与社会总体结构的调整,使2002年人均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的增速大幅上升,但从1999以来总体情况看其增速仍呈下降趋势;再从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GDP 指标的变化过程和结果看,GDP 的环比增长速度,则从1999年的9.62,提高到2002年的12.22,呈平稳上升趋势(见上图)。从上图也可以直观地看出,1999年以来,西安市GD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事业增长速度尚未做到与经济“同速”增长的地步,近几年还出现了放缓的趋势。这说明尽管各级政府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做了努力,越来越重视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和促进作用,使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逐年上升,但从统计数据看,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仍十分尖锐。长此下去,从政府角度上看,必将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城市乃至全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社会角度看,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问题增多,如贫富差距拉大、犯罪率上升、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恶化,加大社会成本;从企业角度看,容易助长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非理性增长观;从老百姓角度看,不仅难以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应有的全部实惠,反而在生活质量等各方面不知不觉的深受其害。因此,社会事业滞后发展的近期后果,会直接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成一纸空文;而长远后果是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由于多年来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欠账较多,调整西安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的神圣使命,将任重而道远。西安市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还应及时调整大政方针和规划措施,大力提升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文教体卫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二)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落后,已严重制约了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行政事业机构的精简和改革,对经营性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改革力度很大,但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的主管部门涉及面不大,长期以来,社会事业管理部门还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行政事业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适应的社会发展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主要靠政府部门包办,市场发展主体没有形成,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两年来,教育、文化、旅游、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也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许多改革的配套措施还不健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改革是逐步推进的,还远远滞后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管理的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原来由政府直接干预的领域,将主要由市场和各种新兴的社会中介组织来调节,政府将更加集中精力,解决好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政府、大社会将是今后社会管理目标模式和社会组织框架。(三)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统计资料表明,目前西安市不仅存在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这一现实,而且就社会事业内部的发展现状看,依然存在着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城镇与农村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便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最紧迫的一项难题。目前城镇与农村之间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等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社会发展水平,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一般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2002年,西安市九区的人口占全市的71,GDP占全市的90.8,第三产业比重高达50.2,而农村四县的人口占全市的29,但GDP占全市的9.2,第三产业比重为36.6,比市区低13.6个百分点,市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农村。从人口城镇化水平看,根据2002年西安市统计资料,全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已提前达到2015年西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城镇化目标70。城乡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市区的九个区中除临潼、长安区外,其余早已全部实现城镇化,城镇化水平为100;而其他四县的城镇化水平也明显低于市区水平(见下图)从消费水平看,目前西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8倍,恩格尔系数比农村居民低2.8个百分点。2002年,西安市城镇居民总消费水平10742元,为农村居民总消费水平的4.2倍。其中,人均医疗保健费支出、人均文娱用品及服务支出、以及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等三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农村居民(见下图)从人口的总体文化素质情况看,不仅市区明显高于农村,而且市区内部构成也很不平衡。下图是根据西安市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各区县每十万人拥有的大专以上人口数情况图。不难看出,省政府和市政府所在地的碑林区每十万人拥有的大专以上人口数位居第一,达33093人;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的南郊文化区雁塔区位居第二,达30850人。蓝田县每十万人拥有的大专以上人口数只有935人,在全市13个区县中排末位。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临潼区、长安区(刚从县改为市区)以外,其他四县每十万人拥有的大专以上人口数明显低于市区。从文盲率指标看,除阎良区、临潼和长安区三个区以外,其他四县的文盲率均高于市区,其中周至、蓝田、户县的文盲率在6.512.3之间,远高于全市4.5的水平(见下图)。(四)投入不足,一些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依旧存在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严重短缺。由于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加之地方领导重视不够,目前农村文化设施陈旧或严重缺乏,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农村与城镇相比更为落后。由于历史上欠账较多,目前全市九区四县中,仍有3个区县没有文化馆和图书馆,5个区县的文化馆、图书馆亟待新建,现有乡、镇、街道文化站有60%急需新建,现有村、社区文化室有90%急需新建。农村现有文化馆站由于缺乏资金,普遍设备陈旧或严重缺乏,藏书太少,无法向群众及时传播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也无法向群众及时传播党和政府最新的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知识。2.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卫生服务体系是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内容。2003年度的SARS给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尤其在农村,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很不合理,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农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未得到根本的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农村除了中心卫生院,许多卫生院特别是山区卫生院医疗设备还停留在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老三样上;有些卫生院一缺资金,二缺人才,加之离有的人口聚积区较远,村上个体医疗站分流了很大一部分患者,正常运营仅靠地方财政扶持难以为继,可谓形同虚设,造成现有资源的很大浪费,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传染病医院项目建设由于领导不够重视,或因超标建设而又无资金保障,不能按期竣工交付使用,甚至给今后医院的运营埋下隐患,引发社会问题。一些贫困地区缺医少药和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机制的政策、法规、监督措施不到位,正常运行困难。3.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极其短缺实施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由农民承担为主转变为以政府负担为主。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规范农村教育投入体制。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投入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显不足。 2002年全省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5.06%,占GDP比重为3%。同期西安市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4.53%,占GDP 比重为1.13%,均低于全省水平。教育投入不足的主要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自1992年以来,西安市2003年在全市教育事业费9.99亿元中,90%以上为人头费;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中,人头费占90.28%,10个郊区县人头费占到93.17%。2003年我市农村“普九”欠债,学校危房改造欠款和历史拖欠教师工资达4.25亿元。据掌握的资料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645.28元,西安只有583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列倒数第二位。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45.18元,西安仅为33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列倒数第三位。普通初中高中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均低于全国水平,并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排倒数位置。4农村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覆盖面窄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仍然很低,西安市每人每年按500600元的标准实行差额救助,每人平均年救助150元左右,只能保证温饱,全市共有18.1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16.9万人,占93.3,农村1.2万人,占6.7。二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尚未解决。三是农村医疗体系尚未成型,合作医疗已经解体而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全市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确定的温饱线625元标准的特困户有47000余户,共16万余人,其中有保障对象6882户,18770人,得到低保照顾的不足12%。农村贫困户定期定量救济的面更窄。另一种情况是在西安郊县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离土不离乡,原农村社区内的保障已很难起到保障的作用,而在目前城乡分离的劳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下,他们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权利。从当前的情况看,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愿望就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然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从各方面看都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三、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相关分析(一)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了更加科学、更直观的反映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反映社会事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而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就需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这里的实证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考察变量间的数量变化规律,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程度。通过从社会发展各方面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对经济增长率进行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利用方程中各变量的系数反映各个指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这样就可以抓住重点,在下一步发展规划中,做到有的放矢。即哪些方面需要加大投资力度、需要政策适当倾斜,通过回归方程就一目了然。这样就能科学的用好我们有限的资金,发挥每一分钱的功效。在指标的选取中,考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紧密程度,资料收集的难易,我们最初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共选取了四类(包括人口、生活质量、公益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共12个指标,构成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指标的时间跨度为1980年至2002年之间。经过绘制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散点图,并过初步回归计算,删除系数不显著的指标(即与经济增长无显著关系的指标),剩余以下四类6个指标对经济增长进行回归。设:Y 经济增长率;T 时间参数(1980年为1,以后逐年加1,至2002年为23);X1 人口出生率;X2 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X3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X4 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5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U 随机干扰项;X6 城镇登记失业率;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为:Y=0 +1X1 +2X2 +3X3 +4X4 +5X5 +6X6 + U运用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对方程进行拟合,结果如下:Y= -113.302 1.867X1 +1.644X2 +0.122X3 +2.542X4 +50.44X5 -3.883X6 -5.765TS.E.:(51.119) (0.458) (0.633) (0.048) (1.151) (20.174) (0.801) (1.568)t值: (-2.216) (-4.081) (2.597) (2.526) (2.209) (2.500) (-4.987) (-3.677)Sig : (0.044) (0.001) (0.021) (0.024) (0.044) (0.025) (0.000) (0.002)相关系数R=0.865, R=0.748, 调整后R=0.622 由此可见拟合程度较高。F=5.939, F分布的显著性概率为0.002,回归效果显著。在这个回归方程中,由于各个自变量的单位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通过比较各自变量前的系数大小来反映各个自变量的单位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科学地反映自变量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系数方程:Y = -1.688X1 +2.709X2 +3.506X3 +2.792X4 +2.234X5 0.958X6 12.279T在这个标准化系数方程中,每个自变量前的系数都科学地反映了自变量的标准化单位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回归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等四个指标的系数为正,说明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面影响,即这四个指标的增大将导致经济增长率加大。这也是近年来西安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2.模型中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出生率两个指标的系数为负,说明它们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即这两个指标值的正向增大将导致经济增长放慢,而反向增大将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西安市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5%以内,这也是推进近年来西安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3社会事业发展因素按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人口出生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其他因素。4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升一个单位, 经济增长率将会提高 3.506 个单位;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提升一个单位, 经济增长率将提高2.792个单位;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每提升一个单位, 经济增长率将增长2.709个单位;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每增加一个单位, 经济增长率将增长2.234个单位;人口出生率每降低一个单位,经济增长率将提高1.688个单位;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每降低一个单位,经济增长率将提高0.958个单位。模型的局限性。由于该模型的建立所依据的资料是实际统计资料,而统计资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执行结果的综合反映,指标本身数值的大小并不一定反映其数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即保障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所期望达到的标准),故模型本身只能大致反映过去政策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数量关系。由于资料搜集存在现实困难而暂时放弃的指标,如恩格尔系数、社会犯罪率、基尼系数等,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它们与经济增长毫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恰恰相反,有些指标可能只要通过改善或采用,然后再建立模型,就可能发现它们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很高,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二)、西安市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计量分析为了研究西安市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面我们运用斯特鲁米林的劳动简化法模型,对西安市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进行计量分析如下: 劳动简化法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种方法是在考虑教育对劳动力质量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某种简化系数,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转化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由于教育的作用而增加的那部分劳动力所创造的国民收入量占国民收入总增加量的比例,从而估算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计算公式为:式中t代表报告期,o代表基期,K,L,Y分别表示平均劳动简化系数、劳动力人数和GDP下面我们将秉承这种方法和思路,对西安市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把不同复杂程度的劳动力以一定尺度简化成基准劳动力或标准劳动力,建立复杂劳动的简化系数是整个计算方法的中心环节。建立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间的系数关系一般有以下四种标准:以教育年限的长短为尺度;以劳动力培养费用的多少为尺度;以不同劳动创造价值量或使用价值量的大小,即以劳动生产率为尺度:以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差别作为尺度以上方法都能反映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思想,但都具有主观性,为方便起见,采用教育年限的长短作为换算尺度。我们将劳动者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教育年限按3年计)、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五个层次。以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作为标准劳动力,则文盲半文盲的劳动简化系数为o.5,小学为1.0,初中为1.5,高中为2,大专及以上为2.66。要得到社会劳动平均简化系数,还必须获知全社会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构成,即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而这个资料一般只能从人口普查资料中获取,于是我们将研究的时间取为1990年至2000年,因为我国在这两年分别进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所需的西安市统计资料比较齐全,而且可靠,从而免去了数据缺损所造成的麻烦。按教育年限计算的劳动简化系数及各年各种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在个体劳动者中的比例及简化后情况如下表所示: 西安市19902000年教育投资贡献率计算表从业人口文化构成()劳动简化系数1990年2000年从业人口比重()简化后比重()从业人口比重()简化后比重()文盲半文盲0.510.85.43.291.65小学130.730.717.017.0初中1.534.351.4545.6568.48高中218.236.422.3144.62大专及以上2.666.015.9611.8031.39平均简化系数100.00139.91100.00163.14 由此可知,社会劳动平均简化系数1990年为139.91,2000年为163.14,即Ko=139.91%,Kt=163.14%。由西安统计年鉴2003可查得1990年西安市从业人口为395.8万人,2000年为397.16万人,Lo=395.8,Lt=397.16。同样可查得西安市GDP1990年为116.51亿元,2000年为823.5亿元,即Yo116.51,Yt=823.5。 根据公式得40.38计算表明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期间,西安市教育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0.38,即在1990年2000年西安市GDP增长额中有40.38是教育投资作用的结果。 四、加快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根据西安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我们也不难看出,西安市GD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事业增长速度尚未做到与经济“同速”增长的地步,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仍十分尖锐,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城市乃至全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加大社会管理成本。因此,社会事业滞后发展的近期后果,会直接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我们认为要改变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后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分类指导、资源整合、增加投入。1、解放思想问题。即加大对社会事业改革力度,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落后,已严重制约了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社会事业管理部门的行政事业管理体制,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主要靠政府部门包办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建立适应新的社会事业发展的市场发展主体。政府退出经营领域,集中精力制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提供好服务和投资环境。2、分类指导问题。社会发展落后主要集中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各级行政部门对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城乡有别,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城区要加快改革力度,使社会事业发展更多的通过市场和社会解决;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健全社会保障措施等多种方式解决。3、资源整合问题。西安市无论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等哪一项资源,都存在城区资源过于密集,分布不合理,而农村却缺少各类优质资源的问题,社会事业资源整合问题已提了多年,但不合理的问题还很严重,今后社会事业资源整合工作将是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4、城市公共环境建设问题。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包括:城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城市防洪抗灾、地震、人防应对机制;农村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检测救护体系的建设;社会治安、安全事故的救助和应急体系建设。对社会弱势群体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培训建设;城市鳏寡老人的养老福利院的建设。 收入分配调节的问题。5、增加投入问题。经前面模型测算西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升一个单位, 经济增长率将会提高 3.506 个单位;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的提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