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_第1页
温州市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_第2页
温州市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_第3页
温州市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_第4页
温州市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市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中心 二一一年二月 2 资料目录 一、 温州市 鼠疫监测方案 3 二、温州市 肠道传染病综合监测方案 6 三、 2010-2016 年温州市消除疟疾行动实施方案 30 四、 温州市狂犬病监测方案 39 五、 温州市流感监测方案 54 六、 温州市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58 七、 温州市登革热监测方案 74 八、 温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 94 九、 温州市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108 十、 温州市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 119 十一、 温州市钩体病监测方案 138 十二、 温州市哨点医院监测方案 150 3 温州市鼠疫监测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 GB16882-1997)、全国鼠疫监测方案、浙江省鼠疫监测实施方案和卫生部有关鼠疫监测及疫区处理技术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通过系统监测,及时发现人、动物间鼠疫疫情,掌握相关动态情况并进行研究分析,为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点设定原则 根据我市历史上人间鼠疫疫情和动物鼠疫疫点 情况 ,尤其是 1989 年开始出现的动物血清鼠疫 F1 抗体阳性(放免法)疫点的分布,以及主要宿主和媒介分布的地理景观、数量水平等特点,以县为单位在县境范围内划分若干区域, 设置监测点。原则上 1个监测县设 1个固定监测点和 2-4个流动监测点。固定监测点要长期、系统、连续地监测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分布规律,并开展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流动监测点以流动的形式,每年有计划、分期、分片地轮换进行监测;流动点监测区域内检出阳性材料时,再按固定点要求开展长期、系统监测。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人间鼠疫监测 我市 6个鼠疫历史流行县(市、区)均需开展人间鼠疫的监测,做好“疫情三报”工作;全市其他地方都要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三报三不”宣传培训工作。 “三报”指:报告病死鼠(獭)、报 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三不”指: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发现“疫情三报”中的内容,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鼠疫历史疫区的各乡镇即使未发现“疫情三报”中内容,也要每月进行一次“零报告”。 在鼠疫好发季节,各监测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开展多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鼠疫可疑病例的漏诊、漏报调查。 监测中发现鼠疫疫情时,应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 4 及时、规范地进行上 报;并按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有序地开展疫情的处理工作,防止疫情的蔓延。 有针对性地确定部分县市开展有关人群鼠疫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和调查,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二)动物鼠疫监测 1.监测县及分类 我市历史上发生过鼠疫流行的 6个县(市、区)均需开展动物鼠疫的监测工作。 根据历史上鼠疫流行的时间、范围、强度及近 10 年多年来鼠疫监测情况,将我市鼠疫监测点分为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类监测点:文成县。 二类监测点:龙湾区、鹿城区、瑞安市、乐清市。 三类监测点:永嘉县。 2.监测内容及方法 鼠密度监测 家 鼠密度:每月选择有代表的房间 100间,每间房间夜布笼 1个,以油条做诱饵连续布放 3天,计算捕获率。 野鼠密度:每月选择有代表性生境,每种生境布鼠笼 100个,用油条做诱饵,连续布放 2天,计算捕获率。 。 媒介昆虫监测 鼠体蚤:捕获的活体黄胸鼠、褐家鼠及其其它鼠类单只装袋,乙醚麻醉后梳检,每月梳检家、野鼠各 20 只以上,计算鼠体蚤平均指数、分类蚤指数和染蚤率。 室内游离蚤:每月布放粘蚤纸 150张,按每室 5张,晚放晨取检蚤。 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 病原学: 一类监测 县 每月应捕获各种鼠类不少于 80 只, 全年不少于 700 只 ,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 二类和三类监测 县 每 次 应捕获各种鼠类不少于 150 只 , 全年不少于500只 , 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 ; 一、二和三类监测 县 发现自毙鼠,应 采用鼠疫四步检验方法全部进行 5 检验;监测中获得的蚤全部按同一寄主、 同一地点分组( 10-20匹)进行鼠疫病原体分离培养。 血清学: 一类监测县 每月采集鼠血清不少于 100份,全年不少于 900份,做间接血凝试验或(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二类和三类监测县每次 采集鼠血清不少于 150份,全年不少于 600份,做间接血凝试验或(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3.监测时间 一类监测点 每县设 1 个固定监测点, 3-11 月每月开展监测工作,同时设流动监测点于 4、 6、 8、 10月每月开展监测工作;流动监测点每次不少于 1个,全年应有 2-4个不同的流动监测点。 二类监测点于每年 4、 6、 8、 10月四次开展监测工作。其中应设 1个固定监测点每次均开展监测;另设不少于 1个流动监测点每次开展监测工作,全年应有 2-4个不同的流动监测点分期分片地轮换监测。 三类监测点于 每年 4、 6、 8、 10月设 1个流动监测点,每年分期分片地轮换开展四次监测。 四、要求 (一)鼠疫监测是掌握鼠疫疫情动态,预测预报鼠疫疫情及探索发现新疫 源地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对监测所需经费、器材和交通工具应给予保证。 (二)各监测点要按要求配齐专业人员(流行病、检验及动昆鉴定人员),固定岗位,监测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三)每次完成监测任务后,在 1个月内将监测数据及时录入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四)本方案将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其他因素适时进行修正。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 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6 温州市肠道传染病综合监测方案 肠道传染病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尤为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上 述地区 5岁以下儿童每年因肠道传染病死亡者约 500 万以上,发病约 7.5 亿 10 亿人次。肠道传染病也是我国各种急性传染病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影响群众生活最严重、 发生 最普遍的疾病。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势在必行。 我市是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疫区,近几年均有肠道传染病疫情 的 报告 , 同时局部地区有 传染病暴发疫情,给公众健康与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为做好我市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规范有效开展监测工作,根据全国霍乱监测方案、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方案、浙江省肠道传染病综合监测方案(试行)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和以往监测工作经验制定本方案。 1.监测目的 1.1掌握我市霍乱等常见肠道传染病疫情变化规律,及时发现肠道传染病重大(暴发)疫情并组织开展应急控制工作。 1.2掌握我市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原学变迁和耐药谱的变化情况,指导疫情防控与临床用药。 1.3掌握我市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因素情况,通过风险评估预测疫情趋势。 2.监测点设置 根据 疫情控制需要,部分监测工作在面上全部开展。同时,各县(市、区)根据当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历史疫情规律、当地人口流动、改水改厕现状以及居民饮食习惯等具体情况,设立监测点(或监测区域)开展肠道传染病综合监测。监测点的设立要尽量考虑在当地的代表性,优先在发生过霍乱疫情或其他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乡镇开展监测。各县(市、区)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监测点(或监测区域)后及时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7 心备案。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全市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分别设定市级监测点,其他县(市、区)开展肠道传染病面上监测,监测点设置见表 1。 3.监测内容与方法 3.1一般资料的收集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开展监测工作前详细了解并记录监测点(或监测区域)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地理、地貌、交通、经济、气候、人口与人群流动、饮食习惯、改水改厕情况、肠道门诊开设情况等。及时填写表 2并于 3月 31日前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 3.2重大(暴发)疫情监测 3.2.1重大(暴发)疫情定义 霍乱 各地发生 1例霍乱确诊病例即为重大疫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感染性腹泻 在 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 , 1周内发现 3例或以上的具有显著流行病学联系的疑似病例;或在 1个县(区)境内 1周内发现 2例或以上的确诊病例。 伤寒副伤寒暴发 在局部地区或单位(如在一个自然村或一个居委会、或一个单位团体), 1 周内出现 5 例或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且病例间有流行病学相关性。 细菌性痢疾暴发 在局部地区或单位(如在一个自然村或一个居委会、或一个单位团体), 1周内出现 10例或以上细菌性痢疾病例,且病例间有流行病学相关性。 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 在局部地区或单位(如在一个自然村或一个居委会、或 一个单位团体), 1周内出现 20例或以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或不明原因腹泻病例,且病例间有流行病学相关性。 3.2.2监测时间 8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年开展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重大(暴发)疫情的监测。 3.2.3 监测内容与方法 重大疫情报告与处置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霍乱病例后,应于 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中确诊病例必须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发现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感 染性腹 泻暴发疫情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并送(寄)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发生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重大疫情应在 24 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每个病例均要填写相应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 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 3日内完成结案报告并上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 霍乱疫源检索 按照浙江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近三年有疫情和历史霍乱老疫区的乡 (镇 )卫生院在每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底设立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病人检索工作,上年发生霍乱流行的县(市、区)应全年在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单位设立肠道门诊,每个县(市、区)应至少有一所综合性医院按省卫生厅要求常年开设肠道门诊 。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便及检菌工作,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要求肠道门诊腹泻病人采便率不得低于 90%,检验率为 100%。 各地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于霍乱流行季节( 5 10月)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重点人群采便检索,重点人群包括: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与病人可能有传播关系的一般接触者及可能与流行有关的重点职业人群,如渔 9 民、船民、外地民工、饮食及旅游服务行业人员、经常外出人员等,有追溯传染来源意义的既往病例、带菌者、旧疫点人群及来自疫区的人群。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每月 3 日前 汇总辖区上月霍乱疫源检索结果 后(附表 3)送(寄)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市级以上医疗机构 每月 3 日前 将上月肠道门诊数据(附表 3)送(寄)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例检索 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辖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展 O157:H7 哨点监测,哨点医院肠道门诊和 /或内科根据临床表现或流行病学线索在就诊腹泻病例中选择疑似病例采便进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离与培养,要求监测点县每年检索数不少于 100 份,时间分布有一定代表性。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感染性腹泻 疑似病例定义如下:具有下列之一鲜血便或鲜血样便(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腹泻若干天后继发以少尿或无尿等先驱症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O157抗原免疫胶体金检测阳性者。 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每月送上述标本及送检单(表 4) 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样室,由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并反馈结果。乐清、洞头为监测点。 伤寒副伤寒病例检索 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取本辖区部分发热门诊对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 3天或以上的病人 和伤寒疑似病人进行 登记、 采集血或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以期早期发现病人。要求每年至少采集 200份标本,监测点可根据本地流行特点自行安排每个季度的标本检测数,但全年的总数不得少于上述数量。每个病例根据病程,应采集病例早期发热时的血样和病程后期的粪便标本。对标本进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分离和鉴定(副伤寒要明确区分甲、乙、丙型)。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 每月 3日前上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附表 5)。瓯海、苍南和平阳为监测点。 3.3 病原学监测 3.3.1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 10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细 菌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监测,选择一家综合性医院每年至少采集 120份以上的腹泻病例标本,低发季节( 11-4 月)每月至少采集 5 份,高发季节( 5-10 月)每月至少采集15 份。根据本地发病情况可适当调整每月采样数量,但应注意保证样品采集的时间均衡性。对上述分析标本除检测霍乱弧菌外,还应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检测。每月 3日前填写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报表(附表 6)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鹿城区、 瑞安为省级监测点,按省级监测方案执行。 3.3.2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 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选择一家儿童医院为哨点医院开展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工作。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或住院 5岁及以下每日排便 3次或 3次以上,且大便性状有改变( 呈稀便或水样便 ) ,大便常规镜检 WBC15、 RBC 0患儿大便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 检测 。要求 每年采集 250份以上病毒性腹泻病例的标本,低发季节( 3 9月)每月不少于 20 份,高发季节( 10 2月)每月不少于 30份。标本采集时应当填写采样登记表(附表 7、8)。监测点每月及时将阳 性标本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鹿城区、瑞安市为省级监测点。 3.3.3病毒性脑炎监测 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病毒性脑炎监测,选择一家儿童医院为哨点医院开展病毒性脑炎监测工作。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或住院 15 岁及以下急起发热,伴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患儿脑脊液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要求 每年采集 50 份以上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标本,标本采集时应当填写采样登记表(附表 9),同时还需进行个案调查并将个案调查表中的信息及时录入数据库,于次年 1月 5日前将数据库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鹿城区、瑞安市为 省级监测点。 3.3.4标本常规分离与菌株鉴定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对收集的各类标本(粪便、食品、水等)进行分离培养,对获得的可疑菌株必须进行生化和血清学分 11 群(型)鉴定。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各地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每季度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附表 10和 11)。 各地分离到的所有霍乱弧菌每季首月 3 日前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霍乱分离株的生物分型;按 “霍乱菌株实验室检测结果汇总表”(附表 12)的项目进行汇总并上报。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每 3个月将以上所有菌株上送市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进行复核和开展相关检测 工作 。 3.3.5耐药性分析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分离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每年选择一定数量代表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药物种类根据有关技术方案确定,选择 5种常用抗菌药物,应用 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检测。 3.3.6毒素基因检测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分离的霍乱、细菌性痢疾、 O157:H7等菌株开展相应毒素基因检测 工作 。 3.3.7菌株的管理 各类菌株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分离的霍乱菌株,应立即送交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复核。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必须设立霍乱菌株登记本,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及销毁等)。 各县(市、区)的首发病例菌株、暴发疫情菌株、与疫情无关的外环境菌株、首次检出的新菌型菌株和死亡病例的菌株必须立即上送市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鉴定,其余菌株每半年上送 1次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送时应当填写菌株登记表。 3.4 危险因素监测 3.4.1监测内容 食品监测 各县(市、区 )根据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等肠道传染病疫情形势开展水产品以及其它食品的监测。监测的重点包括市售水产品以及生冷、卤制食品。沿海、河湖地区注意抽查海产品、水产品, 12 包括贝壳类(螺、蚌等)、甲壳类(虾、蟹等)、鱼类以及两栖类。内陆地区可重点检查市售熟肉、乳制品、生食及凉拌食品等,每年采样不少于120份。主要检测病原体为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O157: H7等,见表 13。 外环境监测 各县(市、区)根据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等监测肠道传染病疫情形势,开展外环境 与水体监测。水体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场、亚热带地区沿海水 域、水产品码头、医院污水排放口、下水道排放口、肉联加工的出厂水, 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 的河流、池塘、湖泊、水井以及乡镇自来水厂源水等。在霍乱反复流行、 水体容易检出阳性的地区可设长期监测点。阳性水体定期复查直至转阴。此外,对河塘泥、水生动植物、公共厕所、粪坑、苍蝇和可能被病人污染的其他物品、环境等也可视需要进行采样检测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体,每年采样不少于 120份,见表 1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 动物宿主监测 监测点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选择相关乡镇开展动物宿主监测。监测动物宿主包括家畜家禽(如牛、羊、猪、 鸡、鸭等)、动物养殖场的种畜种禽(特别是进口种畜种禽) ,要求以家畜家禽为主且每种动物每年的标本采集量合计不少于 50 份,全年总数不少于 100 份并注意时间分布。在夏秋高发季节采集苍蝇标本开展监测,每年至少采集样本 10份,每份样本应捕捉苍蝇 10 15只。选择乐清和洞头为监测点。 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将上述标本及送检单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样室,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并反馈结果。 4.资料上报与反馈 监 测工作中规定的各类报表均以盖有单位公章的纸质表格形式上报,同时上报一份电子版报表,月报在次月 3日前,季报在下季度首月 3日前,年报于次年度 1月 3日前上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电子信箱地址: , 传真:报表的完整性和上报的及时性均作为监测工作评价考核的依据。 5.职责与分工 13 5.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市监测实施方案,组织、确定本市监测点的布局,与市级监 测点所在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协议,明确具体任务和目标,为市级监测点提供一定监测经费补助。 负责本市肠道传染病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参与监测工作检查、考核,参与本地区监测点的监测工作。 完成监测方案中要求的菌株的收集与复核、病原学检测等监测任务。 对全市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 5.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按本监测方案要求,具体实施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疫情监测与报告、实验室检测、暴发疫情调查、病例标本的采集、检测、上送等工作。收集、整理监测资料,按规定的时限上报至市和省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 5.3医疗机构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各项监测工作,负责完成门(就)诊病例的登记、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及时上报相关监测报表。 6.监测工作检查与考核 6.1目的 通过检查与考核,全面规范和加强全市肠道传染病监测防制工作。 6.2方法 以查看原始资料和实地查看为主,可适当听取汇报或对有关人员进行当面询问调查。 6.3内容 6.3.1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 要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具体承担肠道传染病监测防制工作任务的科室、明确的负责人和专职承担监测任务的专业人员;有组织或接受培训的记录。 6.3.2各项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全市监测方案的要求,按时开展监测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发生暴发疫情及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并 14 上报专题调查小结;开展病例检索;及时开展病原学监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按要求保存上送。 6.3.3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上报 要求有年度监测防制工作实施计划和年度监测防制工作总结;开展的各项监测工作有记录和过程性材料;各类监测报表、报告完整,上报及时。 7.附表 附表 1 温州市肠道传染病监测点一览表 附表 2 年 市肠道传染 病综合监测基本情况表 附表 3 市(县) 年 月霍乱肠道门诊、疫源检索情况月报表 附表 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 H7感染性腹泻病例检索情况月报表 附表 5 伤寒副伤寒发热病人检索情况报表 附表 6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月报表 附表 7 病毒性腹泻采样登记表 附表 8 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反馈表 附表 9 病毒性脑炎采样登记表 附表 10 年伤寒、副伤寒病原分离鉴定报表 附表 11 细菌性痢疾病原分离结果报表 附表 12 市(县) 年霍乱菌株实验室检 测结果汇总表 附表 13 食品与外环境 _监测结果统计汇总表 附表 1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 H7感染性腹泻动物与媒介昆虫监测报表 附表 15 温州市肠道综合监测标本送检单 附表 16 霍乱个案调查表 附表 17 痢疾 个案调查表 附表 18 伤寒 个案调查表 附表 19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个案调查表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 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15 附表 1 温州市肠道传染病监测点一览表 县(市、区) 监测项目 霍乱(肠道门诊)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 120份) 病毒性感染性腹泻( 250份)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 H7 ( 病人检索标本100份, 动物粪便标本 100 份,苍蝇标本 10 份) 伤寒副伤寒(血或粪便标本 200份)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 50份) 食品监测( 120份) 外环境监测( 120份) 洞头 苍南 瑞安 泰顺 文成 龙湾 乐清 瓯海 鹿城 永嘉 平阳 面上监测 监测点 16 附表 2 年 市肠道传染病综合监测基本情况表 填表单位(盖章) : 填表人: 填表时间 1.全市肠道门诊开设情况 县(市、区) 肠道门诊总 数 其中:各级肠道门诊数 常 年 开设数 省级 市级 县级 乡镇级 合 计 2.监测点人口情况( 年) 监测点名称 本地人口数 流动人口 城市 农村 合计 3.监测点社会经济情况( 年) 监测点名称 人均 GDP (元 ) 城镇年人均可支 配收入 (元 ) 农村年 人均纯收入 (元 ) 农村自来水普 及率 (%) 农村卫生厕所 普及率 (%) 4.监测点气温与降水( 年) 监测点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降水 mm 气温 降水 mm 气温 降水 mm 17 附表 3 市(县) 年 月霍乱肠道门诊、疫源检索情况月报表 县区名称 肠道门诊 疫点检索 重点人群检索 初诊人数 采样数 检出病例数 检便份数 病例数 带菌者数 检便份数 病例数 带菌者数 O1 O139 O1 O139 O1 O139 O1 O139 O1 O139 合 计 填表日期 填表单位 18 附表 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 H7感染性腹泻病例检索情况月报表 市 县区名称 疑似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数 死亡病例 病例分类 报告总数 采集标本数 病原学 血清学 病原学 血清学 实验室确诊数 临床符合数 排除病例数 待诊病例数 粪便 血清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合计 说明: 1)疑似病例报告数:各县级卫生防疫机构辖区内各报告单位本年度实际上报的疑似病例数; 2)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病原菌或血清学检验阳性的疑似病例数; 3)临床符合病例:缺乏实验室诊断依据的典型临床病例; 4)待诊病例:尚未获得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阴性的临床非典型病例; 5)要求: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校正数据后,报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人: 报告日期: 19 附表 5 伤寒副伤寒发热病人检索情况报表 市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填报人 地区 发热病人数 采便培养情况 采血培养情况 备注 总数 阳性数 总数 阳性数 20 附表 6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月报表 监测地区: 市 县(市、区) 监测点 腹泻病例 备注 采样数 阳性数 沙门 志贺 致泻大肠 副溶 空弯 其他 合计 伤寒 甲副 乙副 丙副 合计 痢疾 福氏 鲍氏 宋内 合计 填表单位 : 填表日期 : 注:志贺菌的血清型在备注栏内注明。 21 附表 7 病毒性腹泻采样登记表 编 号 患儿 家长 患者 姓名 性 别 年 龄 职 业 现住址 联系 电话 发病 日期 主要临床表现 采样情况 最 高 体 温 () 大便 性状 恶 心 呕 吐 腹 痛 其 它 血常规 粪常规 采样 日期 粪 便 其 它 白 细 胞 109/L 中 性 % 淋 巴 % 白 细 胞 红 细 胞 水 样 米泔水样 蛋 花 汤 样 其 它 填表说明: ( 1)此表由负责采样的医务人员填写,采样对 象为发病 3天的病毒性腹泻病例。( 2)“主要临床表现”、“用药情况” 和“采样情况”栏打“”,其余栏目填写相应内容。( 3)如果病人年龄 14 岁时,需填写家长姓名。 填报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 22 附表 8 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反馈表 监测点 疑似病毒性腹泻病例 备注 采样 数 阳性数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其他 合计 填表单位 : 填表日期 : 23 附表 9 病毒性脑炎采样登记表 编 号 患儿 家长 患 者 姓名 性 别 年 龄 职 业 现住址 联系 电话 发病 日期 主要临床表现 采样情况 最 高 体 温 () 早期上呼吸道症状 头 痛 恶 心 呕 吐 意 识 障 碍 脑膜刺激征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其 它 血常规 脑脊液 采样 日期 粪 便 脑 脊 液 其 它 白 细 胞 109/L 中 性 % 淋 巴 % 白 细 胞 106/L 蛋白g/L 糖mmol/L 氯化物nmol/L 填 表说明: ( 1)此表由负责采样的医务人员填写,采样对象为发病 7天的疑似病毒性脑炎病例。( 2)“主要临床表现”和“采样情况”栏打“”,其余栏目填写相应内容。 填表人 填表日期 . 24 附表 10 年伤寒、副伤寒病原分离鉴定报表 监测地区 :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 市 县(市、区) 地 区 疑似病人 临床诊断病例 采样数 阳性数 采样数 阳性数 合 计 伤 寒 甲副 乙副 丙副 合计 伤 寒 甲 副 乙副 丙副 监测时间: 年 月 填表日期 : 填表 单位: 25 附表 11 细菌性痢疾病原分离结果报表 监测地区: 市 县区 采样数 痢疾疑似病例 病原分离及血清型鉴定结果 痢疾临床诊断病例 (粪便镜检阳性) 其他腹泻病例 (粪便镜检阴性) A B C D 实验室确诊病例 未检出 实验室确诊病例 未检出 填表单位 : 填表日期 : 26 附表 12 市(县) 年霍乱菌株实验室检测结果汇总表 菌株编号 菌株来源 病人 /带菌者基本情况 分离 日期 血清群及 生物型 血清型 噬菌体 -生物型 毒素基因( CT) ( +/-) PFGE 型 备注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号 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号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号 病人 带菌者 其他注明 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时 所在地点 填表日期 填 表单位 27 附表 13 食品 与外环境 _监测结果统计汇总表 监 测 内 容 采样 份数 阳性标本分类 合计 水 体 沿海水域 江河水系 池塘水体 污 水 生活水 医院等排污水 养殖水 其他 海 水 产 品 甲壳类(注明具体名称) 贝壳类(注明具体名称) 鱼类(注明具体名称) 蛙类(注明具体名称) 其他(注明具体名称) 食品 其他 合计 备 注 不同菌株分别按血清分型汇总,霍乱同时注明噬菌体 -生物分型。 填表日期 填表单位 28 附表 1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 H7感染性腹泻动物与媒介昆虫监测报表 市 国际编码 标本名称 采样数 金标阳性数 培养阳性数 备注 鸡粪 鸭粪 牛粪 羊粪 猪粪 狗粪 鸽粪 鹅粪 苍蝇 其他 合计 备注:所采阳性标本的地点 报告人: 报告日期: 29 附表 15 温州市肠道 传染病 综合监测标本送检单 编号 患者姓名 /动物、昆虫种类 性别 年龄 职业 现住址 联系电话 发病日 期 主要症状 采样日期 注:动物种类包 括鸡、鸭、牛、羊、猪、狗、鸽、鹅和苍蝇等。 送检单位 送检人 送检日期 30 附件 16 霍乱个案调查表 地区国标编码 病例编码 - 1一般情况 1.1姓名 ,若为 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 1.2性别 男 女 1.3年龄 (岁、月) 1.4职业 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 教师 保育员 餐饮食品人员 公共场所服务员 商务人员 医务人员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民海员及长途驾驶员公务人员及职员 离退人员 家政、 家务及待业 不详其他 1.5文化程度 学龄前儿童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及以上 不详 1.6 现住址 户口地 1.7工作(学习)单位 1.8联系人 联系电话(办) (宅) (手机) 2发病情况 2 1 发病日期 ( yy/mm/dd) 2 2 发病地点 ( yy/mm/dd) 2 3 首诊时间 ( yy/mm/dd) 2 4 首诊单位 2 5 诊断医院 2 6 报告时间 ( yy/mm/dd) 2 7 是否住院 ( 1) 是 ( 2) 否 2 7 1 住院时间 ( yy/mm/dd) 2 7 2 出院时间 ( yy/mm/dd) 3临床表现 3.1.腹泻( 1)有( 2)无 3.2 腹泻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