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浙江选考)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1页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2页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3页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4页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知识梳理 一 加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b 1 内容 1 农业 实行 将农民除口粮 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2 工业 大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实行 的管理政策 3 产品分配上 取消 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 4 实行成年人 规定 不劳动者不得食 余粮收集制 高度集中 自由贸易 劳动义务制 2 影响 1 积极 适应了 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 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2 消极 在执行的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史论要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 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把它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 战时需要 二 加试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内容和意义 c 1 背景 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强烈不满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1921年 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2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农业 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 工业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实行 固定的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 3 商业 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 4 分配制度 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实行 的工资制 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 3 影响 1 经济 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政治 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 巩固了 和苏维埃政权 3 理论 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 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工农联盟 社会主义 要点突破 要点一 加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与影响 史料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 学者王斯德 读史用史 史料主张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要求看到特殊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作用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提示 适应了战时需要 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 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 2 20世纪20年代初 苏俄农民喊出了 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 的口号 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要点二 加试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影响史料 识图解史 图示显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巩固了工农联盟 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 结合所学 简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 题组训练 例 数据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加试 2016年3月温州模拟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1913 1925年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 1913年为100 a 一战严重破坏了各交战国经济b 美国经济实力因一战超过欧洲c 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制造业复苏d 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制造业恢复解析图示中美国数据1920年高于1913年 a项不准确 b项与史实不符 c项是二战后的事情 苏俄经济1925年迅速发展 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故选d项 答案d 练1设置情景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加试 2015 浙江学考 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 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 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 重工业 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 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方针d 自由放任政策解析材料主旨反映苏俄 国家资本主义 答案b 练2史料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加试 2016 湖州高一期末 有学者认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超越了客观历史阶段 而是战时客观现实的反映和需要 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该学者强调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 是特定条件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c 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相符合d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材料强调 特殊 及 客观历史阶段 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考点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改革 知识梳理 一 加试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1 表现 1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5年提出 优先发展 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但也导致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2 农业全盘集体化 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需求 苏联开始出现粮食收购危机 1937年实现 3 经济体制方面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计划经济 2 成就 1 1928 1932年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 1933 1937年 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 第一 世界第二 3 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欧洲 3 影响 1 积极 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 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长期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史论要点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常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严重弊端 制约着苏联经济发展 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二 加试 戈尔巴乔夫改革 c 1 内容 1 经济 制定 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2 政治 提出用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 危害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 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 倡导 公开性 和 民主化 危害 纵容自由化思想 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 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 推行政治多元化 实行 制 危害 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加速发展战略 多党 2 结果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 使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 国家政局不稳 经济连年滑坡 思想领域极度混乱 2 1991年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以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代替了原先的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3 八一九 事件后 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4 1991年 签署 苏联完全解体 阿拉木图宣言 易错易误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得纠正 从而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 戈氏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 要点突破 要点一 加试 斯大林模式 史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 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读史用史 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 改变 提示 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 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史料二漫画 片面的经济 识图解史 图示人物的粗细两条腿分别代表苏联重工业尤其军事工业和农业 轻工业 指出图示反映了苏联经济的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 概述斯大林模式具有怎样的特征和影响 提示 1 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经济长期畸形发展的现象 2 特征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 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严重制约苏联经济的发展 要点二 加试 戈尔巴乔夫改革 史料一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读史用史 史料中 肿瘤 指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据此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的严重问题 提示 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解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 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史料二他摆弄这个国家 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 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 他不停地剥下去 一直到剥光为止 读史用史 结合图示内涵 简述上述史料是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 提示 1 突破旧体制 进行根本性变革 2 缺乏科学的改革思想 更缺乏配套措施 3 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导致苏联解体 题组训练 例 数据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加试 2016 杭州高二期末 下表是1928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d 赫鲁晓夫改革的推动解析1928 1937年正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 故选c 答案c 练1数据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加试 下图为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 a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 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 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片面发展轻工业 忽视农业的发展d 片面发展重工业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解析从图表中可知 该图表反映的是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 b两项没有完整地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 而c项表述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 练2史料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 加试 2016 湖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