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UC系统培训教案10.doc_第1页
FANUC系统培训教案10.doc_第2页
FANUC系统培训教案10.doc_第3页
FANUC系统培训教案10.doc_第4页
FANUC系统培训教案1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返回参考点及常见故障 一.回零必要性 系统通过参考点来确定机床原点位置,以正确建立机床坐标。二.回原点方式 增量式有挡块返回参考点 绝对编码器无挡块返回参考点 绝对编码器有挡块返回参考点三.机床返回参考点控制原理 系统在返回参考点状态(REF或ZERO)下,按下各轴点动按钮(+J),机床以快速移动速度向机床参考点方向移动,当减速开关(*DEC)碰到减速档块时,减速开关由闭合转为断开,系统开始减速,以低速向参考点方向移动。当减速开关离开档块时,此时减速开关再次闭合,系统开始找栅格信号(编码器一转信号)系统接收到一转信号后,以低速移动一个栅格偏移量(如果系统参数 设置了栅格偏移量),准确停在机床参考点上。特别强调减速开关复位(再次闭合),大约半个螺距后遇到一转脉冲比较合理。 因为开关闭合是靠弹簧复位的,每次复位时间并不固定,只要在半个螺距内开关能够闭合,随后而来的一转脉冲即为原点脉冲信号。最坏情况复位信号和一转脉冲信号重合,系统有可能立即停下或以下一个一转脉冲信号为原点脉冲,此时原点有可能偏移一个螺距的距离,原点返回便不准确了。基本概念: 1.栅格偏移量 16/18/21/ 16i/18i/21i 系统 1850 0 系统 508-511 减速开关由压下断开到复位(由0变为1后)检测到的第1个1转信号后系统的偏移量 调整栅格偏移量可调整原点位置 2.手动返回参考点方向 16/18/21/0i 系统 1006#5 0系统 3#3 设为0,按正方向 设为1,按负方向 3. 手动返回参考点,同时控制轴数 16/18/21/0i 系统 1002#0 0系统 49#4 设为1:3轴 设为0:1轴 4.第一,第二参考点 16/18/21/ 0i 系统 1240 1241 0 系统 708-711 735-737 5.栅格宽度: 16/18/21/ 0i 系统 1821 0 系统 570-573 可以在伺服设定画面中参考计数器中直接设定,电机每转进给长度或角度值 6.手动返回参考点速度 16/18/21/ 0i 系统 1420 0系统 518 519 520 521 7.返回参考点减速速度 16/18/21/ 0i 系统 1425 0 系统 534 四.数控系统返回参考点故障 1.找不到参考点 机床回零过程无减速动作或一直以减速回零。多数因为减速开关及接线故障 16/18/21/Oi 系统:减速开关X9.0 X9.1 X9.2 X9.3 0 系统; 减速开关X16.5 X17.5 X18.5 X19.5 机床回零动作正常,但系统得不到一转信号。 原因可能是电动机编码器及接线或系统轴数故障 2.机床回参考点过程出现软超程 处理方法:将软限位参数设为无效 机床回零后,再重新恢复软限位 16/18/21/Oi 系统:正向软限位1320 负向软限位1321 0系统: 正向软限位700-703 负向软限位704-707 将其限位正向设为99999999(8个9) 将其限位负向设为-99999999(8个9) 若不够大,将正限位设为-1,负限位设为+1,相当于。 五.找不准参考点(返回参考点有偏差) 1.减速档块位置不当 系统减速开关从OFF到ON第一个栅格之间距离应为1/2栅格量。 由系统诊断号可以看出。 16/18/21/Oi 系统:诊断号 302 0 系统:诊断号 956 2.减速开关安装位置不当或开关本身不良,重新调整开关位置或更换减速开关(尤其要看档块是否松动,开关是否性能不良。) 3.参考计数器容量设定不当 以电机每转进给长度或角度设定参考计数器值 4.减速档块过短 减速档块长度=快速进给速度(30+(快速进给加减速时间常数)/2+伺服时间常数)1.2601000 举例: 快速进给速度:12M/MIN=12000MM/MIN 快速进给直线加减速时间常数 100MS 伺服时间常数 1/伺服增量 伺服时间常数Oi系统中为1825,取3000,单位0.01 1/S 30000.01/S=30 1/S 转化为时间1/30=0.033秒 折算成毫秒MS为33MS 档块长度=12000(30+100/2+33)1.2601000=27MM 考虑到将来可能会加大时间常数,(本例中33值可能会取大),最终确定档块长度为30-35MM 注:上述计算适用于快速直线型加减速情况 快速进给指数函数加减速时,快速进给加减速时间常数不用除2。 5.每次开机有偏差 机械有间隙 更换系统备份电池 6.返回参考点减速速度过低 16/18/Oi系统中 1425 0 系统中 534 7.编码器或放大器不良(包括光栅尺可能故障) 通过对换放大器伺服电动机的信号线及动力线, 如果故障不转移,则为放大器故障 如果故障转移,则为编码器故障。 凡涉及到编码器故障,常见故障如下: 脏,进水或灰尘 屏蔽线接触不良 连接线(特别是插头处松动,接触不良,断线等。) 否则更换编码器 8.电机和机械连接有松动,丝杠有间隙。 六.绝对编码器故障维修 系统采用绝对编器作为位置检测 装置时,系统断电后靠备用电池来记忆位置。备用电池通常为6V。 1.数控机床产生绝对位置丢失故障原因 由于维护不当伺服放大器的绝对编码器电池电压不足。 伺服电机或放大器拆下修复后 机械修复 系统参数覆盖及参数初始化操作 2.相关参数 16/18/21/Oi系统 参数 1815 #5 0 系统 参数 21#0-#3 设为0,绝对位置检测无效 设为1,绝对位置检测有效 16/18/21/Oi系统 参数 1815 #4 0 系统 参数 22#0-#3 设为0,绝对位置没有确立 设为1,绝对位置设定 3.无档块返回参考点绝对位置丢失处理方法 报警号为300 修改系统参数1815#5为0,系统改为增量编码器方式。 系统断电再上电 手动移动各轴至机床参考点位置 将参数1815的#5#4设为1 系统断电后重新上电 注:1. 如果参考点位置知道在什么地方,比如用百分比或其他作了 标记,则移到原位置即可。 2. 如果参考点位置不知道原来固定位置,则用手动移动机床出现硬超程,然后向回移动半个螺距,此处即可设为参数点。 4.有档块返回参考点控制机床出现绝对位置丢失的处理方案,对应报警号300。 修改系统参数1815#5为0系统增量编码器方式 系统断电再重新上电 手动控制各轴执行返回参考点动作 手动控制各轴离开参考点(至少为丝杠一个螺距以上的距离) 把系统参数1815#5设为1 系统断电后再重新上电 手动控制各轴返回机床参考点 此时系统1815#4自动变为1,参考点建立。 M代码的PMC控制 1.M代码使用说明: 通常一个程序段只能指定一个M代码。 当16 18 Oi系统中3404#7设为1时,可同时在一个程序段最多指定三个M代码,如M10 M11 M12,并行同时执行,在加工中可实现较短的循环时间。 移动指令和辅助功能M代码执行顺序 在一个程序段中同时指定了移动指令和M辅助指令译码M指令时,如果串入DEN(分配结束信号),则先执行移动指令后执行M功能,否则同时执行。 2.M代码控制时序 系统读到程序中M指令时,输出M代码指令信息16/18/21/Oi系统M代码输出地址 F10-F13(四字节二进码)0 系统 M代码输出地址 F151(2位BCD码) 经过系统读M代码的延时时间TMF后(由参数设定,标准为16MS)系统输出M代码选通信号MF16/18/Oi 系统 F7.0 0 系统 F150.0 PMC接收到M代码选通信号MF后执行译码指令(DEC DECB)将M代码信息译成某继电器为1,完成某种功能,如冷却,夹紧功能(加入分配结束信号DEN,则先移动后执行M指令)(不加入分配结束信号DEN,则同动)16/18/Oi系统 DEN F1.3 0 系统 DEN F149.3 M功能执行结束后,把辅助功能结束信号(FIN)送到CNC中16/18/Oi系统 FIN G4.3 0 系统 FIN G120.3 系统接收到PMC发出的辅助功能结束信号(FIN)经过辅助功能结束延时时间TFIN(系统参数设定,标准设定时间16MS)切断系统M代码选通信号MF 系统M代码选通信号MF断开后切断系统辅助功能结束信号FIN系统切断M代码指令输出信息信号 系统准备读取下一条M代码指令信息编程惯例: F7.0 M功能选通信号 F7.2 S 功能选通信号 F7.3 T功能选通信号 R600.0 M代码完成信号汇总 R600.1 S代码完成信号汇总 R600.2 T代码完成信号汇总 讲解如下:对于M功能完成信号过程如下(S T过程相同) F7.0(M代码选通信号MF)为1 系统执行M功能结束R600.0为1 则G4.3(辅助功能结束信号为1) G4.3输入到CNC中 CNC系统切断F7.0(M代码选通信号) G4.3变为0,程序于是继续向下执行。 G4.3与F7.0 F7.1 F7.3互为因果关系,互反。 关于螺距补偿问题 需要设置如下项 1参考点螺距误差补偿点的号码,(3620) 2各轴负向最远端的螺补号码(3621) 3各轴正向最远端的螺补号码(3622) 4 各轴螺补误差补偿倍率(3623) 设为1,检测单位与补偿单位相同 设为0,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