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通道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doc_第1页
涵洞通道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doc_第2页
涵洞通道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doc_第3页
涵洞通道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录表01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承包单位:西部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同段:总承包部第一分部监理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编 号:工程名称涵洞通道防水桩号及部位图名(号)交底负责人涵洞通道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准备1. 保证运输便道畅通2. 施工所需人员、材料、机械进场3. 进场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检测合格、试验配合比已批复4. 施工方案及开工报告已上报二、盖板预制及安装(1)钢筋绑扎,钢筋严格按施工图及规范施工,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2)模板安装,盖板模板采用钢模,用螺丝及点焊的方式固定,地拉杆穿过台座的预留孔,支撑牢固。为防止漏浆,模板相接处嵌4mm厚橡胶条(3)盖板砼施工,采用集中拌和,砼车运输,高频振动器配合,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明涵盖板顶面应进行拉毛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4)盖板安装,待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能吊运,堆放及安装。安装时用运梁车运输,吊车配合。 盖板安装好后,现浇C20小石子混凝土板端与台帽6cm空隙,以使板端与台墙顶紧。(5)在涵台台帽顶板支撑范围内垫两层油毡作为支座。(6)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设计为梯形盖板,施工时应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1. 翼墙及进出水口墙身及盖板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洞口基础、翼墙砼施工。其施工工艺同涵洞主体。根据设计洞口尺寸开挖洞口基坑,并检查标高,几何尺寸及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后,即开始浇注基础砼,然后再施工翼墙墙身。其要求同于台身浇注。洞口与涵身之间按设计要求须留2cm沉降缝。 2. 洞内人行道及进出口(1)洞内铺砌完成后,进行隔水墙及人行道填土、水沟盖板等施工。进出水口应严格按图纸所示,采用圬工结构修筑,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规定。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2)砌筑用片石的石料强度等级要求不小于M30。涵底铺砌采用M7.5浆砌40cm厚片石,砌筑时必须保证砂浆饱满,以起到支撑梁及承受冲刷的作用(3)为了防滑,通道内砼路面应作刻槽处理,墙身内侧及顶部建议通道内三面刮磁腻子装饰3. 沉降缝及防水层施工(1)除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设沉降缝外,洞身和基础应在填挖交界处、土质发生变化处应设一道沉降缝,其余每隔46m设沉降缝1道,翼墙与台墙设沉降缝隔开。(2)沉降缝应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设置应与板方向平行,缝宽12cm,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3)沉降缝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及沥青浸制麻筋,以可以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厘米。在基础顶面以上,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5m,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厘米,中间空隙填以粘土(4)应在盖板及涵台身外层与填土的接触面涂刷热沥青防水层两道,每道厚约1.5mm,涂后不再另抹砂浆。进行涵洞外层防水层施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5)要求对涵洞的洞身、基础以上被土掩埋等部位表面涂刷沥青防水层。 三、注意事项1. 施工时如发现进出口涵底标高与实际不符,若有差异需通知设计单位,适当调整涵洞位置、进出口及涵底标高,使进出口与水沟、水渠或边沟接顺2. 盖板涵洞通用图与盖板涵洞通用图不同,不得混用3. 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工程师应先进行自检,不合格时,进行整改,合格后报监理工程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严禁未经质检、监理人员检查并同意施工,擅自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4. 基坑开挖应有计划性,严禁基坑暴露时间过长。5. 砼施工质量控制:(1)原材料控制:所有进场原材料必须进行送检,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2)施工配合比控制:质检、试验人员在砼搅拌站开机前将砂、石含水量测出,将施工配合比交给拌和机手输入电脑。砼生产过程中,搅拌机手不得擅自随意更改配合比。如情况异常,需要更改配合比,应先通知试验工程师,由试验工程师决定。(3)防止砼离析:砼入模时保持垂直落入,其倾落的自由高度小于2m。(4)砼振捣:采用垂直或斜向振捣(振动棒与砼面成4050度)。振捣时应快插慢出,逐点移动,顺序进行,防止漏振或过振,砼表明泛浆时即可。50型振动棒每次移动距离控制在50cm,每一点振动的时间在20-30s左右,振动棒距离模板控制在15cm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