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乡愁 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乡愁 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教案学习目标1、朗读吟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2、通过感知诗歌形象、想象诗歌的意境来感受诗歌的情感。学习重点及难点1、通过感知诗歌形象、想象诗歌的意境来感受诗歌的情感。学习方法诵读、品味、探究学习时间一课时导入:今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今晚就是西方很多国家的平安夜,这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假设此时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只身走在纽约的大街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展示幻灯片1,并点击鼠标,播放歌曲念故乡,营造情境,创设氛围)明确:也许会想起故乡的亲人,故乡的朋友,故乡的土地。他会勾起浓浓的乡愁。那么,在诗人余光中的眼里,乡愁意味着什么,他将自己的乡愁寄托在哪些意象上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乡愁。一、 作者介绍请学生介绍余光中的生平。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余光中出生时间、地点。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赴台。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展示幻灯片2作者介绍)二、 整体感知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展示幻灯片3)(1)、找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作出评价。请同学们对刚才的朗读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你赞同他的哪些语句的处理,又对哪些处理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自己示范朗读。明确:对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叠词要重音强调突出。“里头、外头”要突出对比强调的意味。第三小节语调要沉重些。第四小节“大陆”后应该停顿时间较长,结尾应有余音袅绕的韵味。(2)听录音范读,然后全班齐读。 (点击鼠标,播放朗诵录音)(3)为什么我们要对刚才那些语句作如此的处理?明确:因为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叠词所修饰的事物上,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教师板书 小小的 邮票 窄窄的 船票 矮矮的 坟墓 浅浅的 海峡 浓浓的 乡愁2、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形象美 (展示幻灯片4)(1)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词语怎么会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愁呢?明确:反衬的写法。将浓浓的愁绪浓缩在看似微小的事物上,更加突出了乡愁之重、乡愁之浓。虽言其小,实则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愁绪。(2)余光中先生将他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这些意象当中,那我们比较过去曾经学过的一些描写愁绪的诗句,你更喜欢哪句呢?明确:引导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一些描写愁绪的诗句,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喜欢余光中对于乡愁的描写,但要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领略:余光中所选取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是为了让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如果是你,你会用怎样的意象来寄托你心中的乡愁呢?请仿照“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类句式,写出你心中的乡愁。 (展示幻灯片5)明确:提示学生注意仿句的要求(句式和修辞)。答案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或“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即可。(4)刚才我们讨论分析了诗歌的语言,作者将他浓浓的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上。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感受诗人内心那浓浓的乡愁。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乡愁。三、 意境想象1、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展示幻灯片6)(1)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文中哪些语句? (展示幻灯片713,背景音乐为吕思清的思乡曲)明确:学生在文中找与图片相联系的语句,并根据图、文说明理由。(2)难道老师所展示的这几幅图,和你脑中所联想到的画面完全吻合?有没有同学想对老师的图片加以修改、补充的?明确:让学生依据诗歌所描写的意境加以口头描绘。选取诗中一两句进行想象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扣住诗歌的四个意象。(3)刚才同学们用语言描绘心中的画面,那么,在你的想象中,乡愁是怎样的一组画面呢?请再仿照“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类句式,写一组排比句,写出你心中的乡愁。明确:提示学生注意仿句的要求(句式和修辞)。要求比上一次仿句选取的意象更多,从而创设出一种意境。(4)下面我们就在大家深情的朗诵声中,再一次感受自己脑中的画面,体味那浓浓的乡愁。四、 情感熏陶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展示幻灯片14)(1)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图画,诗中还有美妙的语言,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诗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意境之美。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以及那浅浅的海峡,它们共同传递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作者究竟为了什么而忧伤呢?明确:思念家人、思念故土。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忧伤,更是一种国家的忧伤,民族的忧伤。(2)作者的这种忧伤能完全消除殆尽吗?我们设想一下,是不是当他今天回到大陆,他的乡愁,他的忧伤就能完全解除呢?明确:不能完全解除。因为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母亲已逝,故园已毁,青春不再。少小离家老大回,故乡,早已不是当年他离家时的模样了。也正因此,古今中外一代代背井离乡的人们,才会用文字,用歌声,一遍又一遍排解心中永无摆脱的乡愁。(3)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那永恒的乡愁。五、 拓展延伸1、欣赏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任选一个角度和余光中的乡愁做比较阅读。(展示幻灯片15)明确:可从音乐、意象、意境、情感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如:首先从诗的意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意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毡,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国定的模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两句,字数相同,形式整齐,内容连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二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 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