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交流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触动自己心灵的事情,“回顾拓展”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教学内容,并教会学生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巩固记忆。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语句。3、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2、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四、单元课时安排再见了,亲人 2课时 金色的鱼钩 1课时桥 2课时 梦想的力量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四 4课时 回顾拓展 1课时五、教学措施及手段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课题: 14 再见了,亲人课时第一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课前准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二次修改(问题)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2.指名学生描述。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2)思考: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1)教师抽查生字词,强调“妮”、“耗”等生字读音。(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4.速读课文。(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2.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五、布置作业1.背诵46段,熟读13段。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课时第二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 理解“噩耗”“代价”等词语,入情入境地朗读。2、 继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重点:继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难点: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二次修改(问题)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一)教学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1.总结学法:放声读,划句子。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在朝鲜战场上,_(谁)为了_(谁)浴血奋战,_(谁)为了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凝成了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_。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作业设计:一、按意思写词语。、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帮助别人非常及时。 ()、形容一起走向死亡,共同毁灭。()、深厚的感情与友谊。()、全世界各地。()板书设计14 再见了,亲人 大娘亲人 小金花 中朝两国人民伟大的情谊 大嫂课后反思课题: 15* 金色的鱼钩课时总一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喜出望外、热气腾腾、奄奄一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二次修改(问题)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2、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3)指导分角色朗读。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1.出示: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业设计: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板书设计18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红军战士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课后反思课题: 16 桥课时第一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二次修改(问题)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二、解决生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1)出示第一组: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挡 A指名读正音B把这些词语放入句子中,请你读读这些句子。C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是描写什么的?(洪水)D咆哮的洪水,两个字都带“口”字旁,推想一下,张着大口,这洪水像什么?那猛兽发出来的声音就是(齐)咆哮 指导“咆哮”的写法。E生接着读词你感受到这洪水怎么样?(2)第二组:你拥我挤 疯了似得 跌跌撞撞 乱哄哄 A指名读B把这些词语放入句子中,请你读读这些句子。C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什么的?(人们)D齐读你感受到人们怎么样?(3)第三组:拥戴 清瘦 沙哑 豹子 生齐读,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老汉)(4)祭奠 祭奠是什么意思?文中讲谁祭奠谁?3、 同学们,一场洪水来临之后,在这唯一可以通过的桥面前,人们、老汉、小伙子各是什么表现?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快速感知“桥”,过渡引导1、这些人的命运都与这座桥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课文中说,这是一座怎样的桥?2、交流:这是一座怎样的桥?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这是一座救命的桥!但是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一百多号人哪,惊慌失措的人们如果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后果会怎么样?(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后果,感受形势的紧张)4、夺命的桥,断桥,通往死亡之路的桥。但最后乡亲们都得救了,对吗?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课时第二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2、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难点: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二次修改(问题)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朗读。(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抓住“吼”、 “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5交流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汇报交流。 3课堂小结。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作业设计:一、请同学们借助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你拥我挤、势不可挡、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桥 老汉 人们 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表达方法 语言、动作 走进内心 课后反思课题: 17* 梦想的力量课时总一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难点: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二次修改(问题)一、“梦想”的质疑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二、“梦想”是什么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三、“梦想”怎样实现的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四、“梦想”的力量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五、布置作业作业设计:1.摘录瑞恩说的话。2.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板书设计17* 梦想的力量 竟有如此之大!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课后反思课题: 口语交际课时总一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难点: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课前准备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2.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3.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二次修改(问题)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指名说说。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2.组织小组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课题: 回顾拓展四课时总一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2.积累20个成语。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难点: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二次修改(问题)一、交流平台。(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对话。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2)要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栏杆拆除及更换施工方案
- 2025短期劳动合同全面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反射型普通照明灯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工厂隔音墙板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验卷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钢制链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动产抵押借款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车车辆及零部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数码隐形防伪技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接触网施工-接触网竣工验收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GB/Z 43281-2023即时检验(POCT)设备监督员和操作员指南
- 主动披露报告表
- 煤矿一通三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2年版小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考试复习题库
- 筑业海南省建筑工程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与指南
- 国家开放大学《广告学概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毕业论文建筑消防系统论文
- 自制移动吊车(炮车)方案
- 《咕咚来了》PPT图文带mp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