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4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60分)1.(2014黄山模拟)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c.保持生态平衡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2.(2014宿州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3.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b.增强后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4.(2014孝感模拟)下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麻风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b.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该图解中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2014南京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6.(2014安徽联考)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类群丙的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主要途径之一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7.(2014安庆模拟)下图所示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是2851010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8.(2014大同模拟)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和cob.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提供的c.丁经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10%20%d.丙处在第三营养级9.(2014西安五校联考)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是兔和狐未吸收的能量10.下图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11.(2014宿州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b.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c.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从能量关系看+12.(能力挑战题)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的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项目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鳞翅目幼虫粪便中含有的能量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能量(j)419209.5146.6562.85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d.某一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其相邻的一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能够获得的能量较少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40分)13.(20分)(2014三明模拟)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在细胞内的中进行。(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碳主要以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3)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5)从上图可知,减轻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第一,_;第二,_。14.(20分)(2014淮北模拟)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填数字序号)过程实现的。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填数字序号)箭头所示。若有一种昆虫专以b的粪便为食,设b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昆虫体内的大约为千焦。(2)该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除a外,还有(填字母)。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个营养级。(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填字母)。(4)大豆、蓝藻、硝化细菌都属于a生产者,其中硝化细菌是以作用的方式合成有机物的。这三种生物中细胞结构相似的是,主要原因是_。(5)图中释放的能量d是通过生物e的作用实现的。答案解析1.【解析】选d。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和鱼塘中所养殖的鱼类,即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解析】选c。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易错提醒】往往对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3.【解析】选d。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参与该过程的生物是生产者,a错误;细胞呼吸或分解作用增强使空气中co2浓度增大,能促进光合作用进行,可以通过过程减少空气中的co2,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c错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能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d正确。【方法技巧】巧记碳循环“一进三出”一进: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三出: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进入大气。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首先正确判断图中涉及的营养级。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b、c、d、e表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利用情况。(2)根据每一营养级同化量去向准确分析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解析】选c。从图示看出,a代表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则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所以,从麻风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该图解中涉及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d、e都是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从生产者传给分解者和消费者。6.【解析】选d。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过程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类群丙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主要途径之一;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易错提醒】由于不能根据双向箭头准确判断碳循环过程中各部分的成分,导致不能正确分析选项。7.【解析】选d。图中“能量q”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从图中信息可知,从生产者到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极低,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应人工补充能量;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中还有来自动物的能量;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物质的循环。8.【解析】选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代表co2;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丙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提供;捕食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c。误以为分解者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实际上能量传递效率表示捕食食物链的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9.【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理解和应用。a错误,表示草流入兔的能量,而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错误,各营养级的遗体残骸、粪便等都将流向分解者。c错误,是兔的摄入量,是狐的摄入量,二者的比值不是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和分别是兔和狐的粪便量,粪便不属于同化量部分,仍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易错提醒】往往错误地认为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而错选b。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处: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可见分解者获得的能量远大于消费者。10.【解题指南】具体思路如下:【解析】选c。/的含义是有机物积累量/同化量,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自身的体温,所以其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可见,恒温动物的/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表示同化量/获取量,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前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表示同化量/食入量,圈养动物一般要求短时间内长大,育肥速度越快越好,同化量高就意味着长得快,这个比值高意味着用同样的饲料能够让圈养的动物的生长量更多。食草动物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绝大部分不能被同化,食肉动物的食物中,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等,绝大部分都可以被同化,即食肉哺乳动物的/值要高于食草动物。11.【解析】选c。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不能逆转的,这导致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都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12.【解析】选d。由表可知每摄入419 j能量,便有419-209.5=209.5(j)的能量被同化,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鳞翅目幼虫每同化209.5 j(即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食物中的能量是419 j,用于生长的能量是62.85 j,故只有15%的能量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生物体不能利用热能进行同化作用,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能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是指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要少于低营养级,并非高营养级的每个个体的能量都要少于低营养级的个体。13.【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主要为动植物的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3)过程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均为腐生,与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后者以前者为动力。(5)要减轻温室效应,就要减少co2的释放量或增加co2的利用量,使大气co2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其措施是多方面的。答案:(1)线粒体(2)光合作用co2(3)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生物群落(4)载体动力(5)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燃烧,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化学燃料以外的新能源(如水能、太阳能等),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14.【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联系叫做食物链。(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所以是通过过程实现的;去向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呼吸消耗、未利用、流向分解者和流向初级消费者,其中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