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方案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第21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由于脱离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失败。故本题选d。2(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选a。19641982年间“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使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僵化,活力衰退,故应选a项。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涉及政治领域,由此排除b项;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d项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3. (2010高考重庆文综卷)右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解析:选d。本题属于漫画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时期苏联工业发展的情况。由“保卫莫斯科!”可推知它属于莫斯科保卫战时的宣传画。苏联成立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大大减少,排除a;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因二战而中断,排除b;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联系较少,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甚微,排除c;二战期间,苏联由于受到德国法西斯入侵,严重影响了工业发展,故选d。4(2010高考福建文综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选c。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苏联解体前,故答案为c。5(2010高考北京文综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选d。题干中的引文有两层意思,以“当然”为分界。前一段说的意思是市场调节发挥了巨大、有效的作用,后一段强调仍然要坚持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不变。言下之意就是,大方向、大主导的国家计划不能改变,只是要稍微放手日益作用显著的市场调节,即“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故答案为d。6(2010高考江苏单科卷)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解析:本题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上评价新经济政策,并隐性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的启示。第(1)问依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按照题目要求不难回答。答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此问的审题要点是“工业化政策”“理论和实践视角”。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斯大林工业化政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管理模式。第(2)问第一小问判断的关键在于注意图片下的文字说明,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加以分析判断。苏联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忽视农、轻工业的发展,导致比例失调。第二小问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能力要求高。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一、选择题1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工业化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选b项。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解析:选b。发生于1922年又让苏俄农民欢迎的政策最有可能的就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只有b项说法与之相符。3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解析:选b。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三者都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4(2012苏州模拟)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故被看作是退却时代。5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推行义务交售制解析:选b。结合关键词“为了工业化”“三四年”可知是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6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a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b克服粮食收购危机c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需求量大增d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解析:选a。四个选项的表述极其接近,很显然a、b两项是从目的的角度作的阐述,c、d两项则是从原因的角度作的解析,而在a、b两项中b项是从属于a项的,因此a项是最准确的。7图片是历史的鲜活体现。下列两幅苏联宣传画可以反映()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解析:选b。两幅苏联宣传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a、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8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和“无情的国家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苏联能够利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集中人力来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9“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联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政治经济体制 b超越了生产力水平c生产管理不善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三个信息:一是借鉴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经验;二是在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三是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可以判断a、c、d三项是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表述有误。10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a罗斯福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c。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序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这种模式的修补,没有根本性改革,这与材料的描述是一致的。11(2012南京模拟)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就经济所有制形式而言,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bf baecdh dbh解析:选d。题干已明确cg两个阶段是相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和g在经济所有制形式方面是一样的,即单一的公有制形式。所以题目要求是回答前苏联和新中国在经济所有制形式上还有哪两个阶段是相同的。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可以推测出b和h两个阶段是一样的,b阶段是新经济政策,h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12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应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选c。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2: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3: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列宁材料4: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1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材料2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3)材料3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4)材料4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问较为简单,依据材料中“抛弃了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等信息即可得出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2)问根据材料中农民对苏维埃的不满和余粮征集额的增加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他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先明确后来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春天”即可作答;第(4)问需要高度概括材料,提炼出关键信息,注意语言的简练。答案:(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3)新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4)剥夺农业,发展工业。斯大林。14十月革命后,苏联(俄)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系列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材料2: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说,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二是“过大于功”说,它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3: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1)材料1中列宁“用冲动的办法”是指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又是指什么?后者有什么特点和意义?(2)你同意材料2中的哪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材料3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选择与设计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工作量评估与优化考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道德考评分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细节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关注法规变动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内容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复习要点与试题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学员互助活动与试题与答案
- 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
-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霸王别姬影评及介绍PPT
- 方太营销案例分析
- 2023年一级建造师《管理与实务(通信与广电工程)》考试真题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
-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GB/T 14823.2-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刚性绝缘材料平导管
- 北医安全法规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