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研发中心 争相移师中国.doc_第1页
跨国药企研发中心 争相移师中国.doc_第2页
跨国药企研发中心 争相移师中国.doc_第3页
跨国药企研发中心 争相移师中国.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国药企研发中心 争相移师中国今年7月初,最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丹麦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将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由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迁移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从而实现了规模上的再度扩张。诺和诺德是在世界治 疗糖尿病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著名制药公司。而就在几个月前,世界制药巨头之一、进入中国已近10年的瑞士罗氏公司也宣布,将在中国设立其全球的第5家研发中心。据悉,该研发中心将于2004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有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施维雅、罗氏、葛兰素史克等多家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设立其研发中心。对于一个西药品种974为仿制、新药研发能力极弱的国家,跨国药企为何要将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呢?业内人士对以下原因做了分析。一种新药约需10亿美元制药巨头研发成本不断加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制药行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传统运作模式正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欧盟制药行业协会总裁、阿斯利康麦奇洛曾不止一次这样对公众描述新药研发:“一般来说,我们往往需要从5000到1万个项目中筛选出大约250个化合物,而当中可以真正进入临床研究的大约只有5个,最终才有可能产生一个上市的药品。而且在上市的药品当中,只有13才能真正产生利润。如此算来,医药研发成功率不足30万分之一,而且整个过程需要1012年的时间,花费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不过,原研制药品巨大的市场回报不仅能够弥补所有的研发投入,还能带来滚滚利润。然而近年来,产品竞争的加剧、专营期的缩短、仿制药的冲击、药品价格的限制等一系列市场压力都在迫使制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新药开发的产出率。据统计,如果要满足商业投资者的获利要求,以及达到10的年增长率,平均每家大型制药公司一年必须推出4个新化学实体药物,而且每个药物的年销售额要达到35亿美元。然而事实上,在19962001年期间,大型制药公司平均每年上市的新药还不到1个;在1996年上市的所有新药中,大约只有14的品种在2001年取得了3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与此同时,美国新药开发费用增长了大约40,被批准上市的新药数目却减少了近50。2003年,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率比2002年低,在56之间。但是研发投入继续增长,如美国惠氏是20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为23亿美元,阿斯利康投入达35亿美元,辉瑞制药公司则超过60亿美元。为了降低日益增长的新药开发成本,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有意将部分研发工作向低成本国家如中国、印度转移。人才“质优价廉”有望降成本美国人力比中国贵4倍诺和诺德大中华区总裁柯瑞龙坦言,诺和诺德之所以选择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研发中心,主要原因是中关村生命园有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另外还紧靠中科院动物所。他说:“研发中心不是以中国市场为导向,之所以把研发中心建在中国,是因为我们看中了中国的技术和人才”。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因为在中国招募同等水平的科研人员,报酬比在国外低得多。“在中国,一位留美生物学博士的年薪为8000到1万美元,而同样的人才在美国,费用至少是中国的4倍。在中国,花1万美元,你就可以完成很多科研工作。”洛杉矶一家小型投资银行公司的负责人的话印证了专家的说法。此外,新药研发费用和时间的70以上用于临床研究。有数据表明,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费用要比在欧美国家低30左右。而中国大量的患者样本,也会让临床试验中样本采集非常便捷,并且统计数据完善,从而极大地加速了试验进程。因此总体算来,研发成本会大大降低。然而每每谈到中国制药行业的弱势时,研发创新能力低总是必然提到的一个话题。中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974为仿制药品似乎是这一结论的最有力证据。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制药业的人才状况呢?为何中国人才不能为中国企业出力?一位生物工程公司的博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国内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都是相当高的,只不过大多数国内制药企业并不能给研发人员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据了解,国际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通常占营业额的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而我国制药企业平均只有051。“其实,中国企业不是不想自己研发新药,只是由于药企众多,恶性竞争导致利润过低,使得大多药厂只能维持现状,无力投入研发。”“按图索骥”加快新药筛选跨国药企青睐中药据了解,不少跨国药企的在华研发中心在筛选新药来源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更多关注中药材和中药产品。如治疗咽喉炎症的牛蒡子、六神丸等,为什么会有效?是其中的什么成分有效?这类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外制药企业的关注。利用中医古籍和民族草药文献来“按图索骥”,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出新的化学药品,已经提上了一些国外企业的研发日程。目前国际上每年有近50种新药问世,分摊到每个上市新药的平均研发费用约10亿美元之多。然而,我国每开发一个中药新药的研发费用最多不过1亿元人民币。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是建立在中医药学的理论及临床基础之上的。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众多国外厂商投资于中药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验证明是有疗效的,这就使得以中药为研发对象的项目远比从千万种化合物中筛选研发的项目失败率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表示。他认为,这使得我国本土的中药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变得日益迫切,“如果再不引起充分重视,中药的研发领域也可能成为国外跨国公司的天下。”事实上,西方医药界从中药及植物药中寻求有效药物由来已久,如麻黄素、三尖杉酯碱、紫杉醇、青蒿素等,都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纯化出来的。近十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模拟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的应用,药物筛选已经效率倍增,目前每周已能完成数万个样品的筛选,鉴定植物药化学成分所需的时间已大大缩短,精确性也大幅度提高。再加上近年来美国开始接纳多成分方剂,所以筛选植物药变得比筛选合成化学品更合理可行。以美国为例,迈阿密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康乃尔大学等都已成立了中医药学院或研究中心,进行中草药的筛选研究。一些国际知名的制药企业,如葛兰素史克、辉瑞、施贵宝、诺华、罗氏及诺和诺德等,也均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和人力开发草药。制药巨头抢滩利于国内研发制度变革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中心纷纷进入中国,对中国制药行业将造成哪些影响?业内普遍认为最直接的影响是:国内研发人才的争夺战将逐渐升级。毋庸质疑,跨国药企优厚的薪酬条件和优良的研发平台对于国内优秀的研发人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有人甚至断言:继出国潮之后,大量的医药研发人才将会流入跨国药企的研发中心。对于原本就研发力量薄弱的国内企业来说,人才的流失岂不意味着雪上加霜?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却对此表示了乐观的看法。深圳微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鲁先平博士认为,“国内的研发人员很多都缺乏一种宏观性的研发思想,如果加盟外企的研发中心,通过国外先进管理机制的熏陶,说不定能够为中国培养更多的更加市场化的科研人员。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培养中国自己的研发人员。”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不缺乏研发人才,缺乏的是对于研发人才的激励,缺乏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价值的研发机制。因此,国外的制药巨头到中国来设立研发中心,对于中国医药企业,特别是对于改革医药企业药品研发的制度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商报记者 徐慧 083商报链接部分跨国药企的在华研发中心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2002年1月,诺和诺德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研发中心。这是诺和诺德在总部丹麦哥本哈根设立的研发中心之外,于海外设立的第一家研发中心,也是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药物研发中心。2004年7月,该研究中心迁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从而实现规模上的再度扩张。研发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大部分仪器都是进口的,研究人员将达到60人。罗氏中国研发中心:2004年1月,罗氏中国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该研发中心由罗氏全资拥有并独立运营,第一年基础设施的投入将达到600万美元,将于2004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研发中心建成初期,将有40位科学家在该中心工作,初期重点为基本化合物结构和重要化合物库的研究。2004年起,中国研发中心将正式纳入罗氏全球研发网络,与罗氏设在巴塞尔、纳特利、帕洛阿托及潘茨堡的另外4大研发中心协同合作,致力开发出高品质的创新药物。据悉,罗氏中国研发中心一方面会吸引一批在海外学习工作的人员,一方面将招收本土的化学科学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