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为孩子的“悦”读服务.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为孩子的“悦”读服务.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为孩子的“悦”读服务.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为孩子的“悦”读服务.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为孩子的“悦”读服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孩子的“悦”读服务【摘要】对于阅读,人们总是从最初对知识的渴求中不断地升华。在纷繁的书海中,我们要给学生一些指向,也要给学生的阅读一些联系,形成一些系列,提供一些交流的平台。这其中老师、家长、同伴及隐形的助手E学习,大家各司其职,为实现孩子的“悦”读架起一座座桥梁,形成合力,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通往知识的殿堂。【关键词】阅读 悦读 引领 合力 E学习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们每天都在学习,要习得真知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学会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今孩子身上:厌学、沉迷电视和网络、不读书或看不良读物、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课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受书的力量、阅读的魅力。为孩子的阅读服务,是为师者光荣而骄傲的任务,因为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一、 最大的引领者老师“阅读不是学习的一切,但是学习上的一切问题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引下阅读并不难,但,如何使他们成为一个“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 教育问题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会孩子阅读,培养阅读兴趣、记忆力、自学能力、搜集信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进而延伸到求知欲、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这些因素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真实毫不掩饰。但他们大多都以老师为模范,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大。如果在早期教育中老师有阅读习惯,孩子耳濡目染,爱上读书也就水到渠成,所以我决定借助阅读的力量培养他们的习惯养成。午读课上,先不着急从理论上强调读课外书的好处,而是一直努力在做一件事情,大声读书给孩子听,“奖”他们一个个故事。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方式多么落伍,我们的小学生还需要读给他听吗?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多么稀松平常,不就读书给孩子们听吗?细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思考的更多的是教孩子如何阅读,但却忘记了教他们想要阅读。朗读手册中这样说道: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我们要向广告商学习,采用他们的诀窍,销售一种名叫“阅读”的商品。 因此,每天我都在向我们班的孩子们推销着这种名叫“阅读”的商品。每天,我会给孩子读一篇故事情节生动的小文章,或者是童话,或者是寓言。每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孩子带进故事中时,我就会嘎然而止,让学生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样的情节,这种训练“吊起”了孩子的胃口,对课外书产生了兴趣。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还要求学生读书要做到“三定”: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二是定时。保证每天20分钟的读书时间,并做好读书记录,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一本书准备多长时间读完,然后,坚决按计划执行。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和午读课上都会看到孩子们捧着这本书醉心阅读的美好画面,每当这个时候一定是纪律最好的时刻,不用老师的再三强调,也不用班长严厉的提醒,教室里安静地出奇。仿佛时间已经凝固,只剩下阅读的气息。细心的话还会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呢。看来这本书的魅力不小。二、最棒的合力家长和同伴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孩子之间实力的竞争,更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竞争。要想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致并养成习惯,还要家长接受这种教育理念。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教育就轻松多了。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方面,我们家校之间确实沟通得比较多,配合得也十分默契。我们班级开通了QQ群,我的QQ和班级空间就是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里面有小朋友的文章,活动、评比信息,以及指导家长开展家庭阅读的文章,平时,也经常在聊天中帮助家长解决一些难题。记得我们班在共读童话集稻草人的一个月,我和孩子们一起领略了爱心童话的风采,感受了那独特的魅力。两周过去了,很想知道孩子们读书的进展,掩上书本,究竟在脑海里留下了些什么?我便针对书中内容出了一些简单的填空和判断。结果十多位同学为最佳,也有9个孩子不及格。可见班上学生的阅读水平差异很大,快的孩子可以整本书读上好几遍,慢者则才勉强读到1/3,每天的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让人颇为揪心。为此,家长会的时候,我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的重要性,促进家校合力,并鼓动家长加入阅读行列,与孩子一起来读读书,共同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亲子共读,经常会感受到一种“心流”。因为每一位父母都是曾经的孩子,童心是长在身体里的宝藏,父母同孩子一样需要有爱和诗意流淌的心灵栖居之地。优美的童话,无疑是让爸爸妈妈们暂时忘却辛苦和疲惫,回归童年,摇动儿童时期心灵憧憬的法宝。孩子和父母如同读着一首首美丽的歌谣,在如诗如梦的世界里,时光开始倒流,还各自记录下点滴心得呢!孩子们用稚嫩而充满创造力的笔触勾勒出的一幅幅快乐阅读,幸福成长的画面。或专注的独自品读,或坐于林间随心翻阅,一派浓浓的亲情和书香雅韵。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力会下降,同伴的影响力会不断的增大,因此同伴的效应很重要。在书香网和QQ空间,孩子们的书斋让这种效应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孩子们发表佳作和札记,即是作者也是读者,可以送花亦可评论。当自己的文章得到他人的浏览和评价时,当学生之间的观点进行互相沟通和交流时,当彼此从中取长补短时,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已经悄然提升了。爱读书、会读书、抢着读书、比着读书的氛围已经在班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效应。即使是新入班的,也很快就会被这个磁场吸引进来、同化进来,成为“爱书人”。记得我们共读爱的教育一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的理解和呈现方式的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多种方式的展现演绎着他们对文本的独特的感知和理解。学生的阅读的深度得到了拓展,阅读的激情又一次得到了点燃。在这样的氛围中,还有谁不愿意去读书呢?三、隐形的助手E学习说到以前,传统教师的标配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副挂图。现在一台IPAD、一副耳麦,这可能就是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学教师的标配。教育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始,IPAD进课堂便实现了从玩具到学具到工具的探索之旅。课堂中,技术能直接把孩子阅读的学习个体及不同看法直接筛选投射推送到大屏幕,这就实现了数字化背景下教学评价的直视性。学习过程中,孩子分组交流,已经在实现学具向工具的转化,对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这种工具介入到课堂中的时候,它不仅成为课堂资源呈现的载体,也成为课程资源本身。为了让这种数字化工具的效率发挥了出来,我们关注了两种数字化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孕育,第一种是自主学习的发现,第二种实践创造的学习。书香网、QQ空间的平台会成为孩子个性化学习表达的空间,孩子们往往完全是用个性话的方式在处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孩子的认知只是言说表明的话孩子不一定能真正进入到书本内容中,而借助数字化平台时,我们发现孩子的眼神是专注的,心灵是自由的,哪怕他们呈现文字的方式也是自由的。叶澜教授说过:成长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非常实际的课题,实际到每个孩子的状态。关注孩子成长的需要,首先是关注他的每一个状态,哪些现象是对我们成长有利的,哪些是问题?孩子都有一种想表现、得到认同的愿望,这是一种内动力,因此研究每个孩子要成为教育的出发点。而孩子的状态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的最终基点要落到课堂上。 叶老师的话让我联想到给孩子们读了宝石这篇童话故事的经历,讲的是一只小老鼠来到神奇的宝石原野,到处是宝石,但是宝石一旦被捡起来放进口袋就会成为石头,善良的小老鼠最终把宝石放回了草原。当讲到最后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说出结局,而是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这只老鼠,在QQ群内组建讨论群展开讨论。孩子们在没有约束的氛围下分成了两派相互辩驳,一派是觉得小老鼠会尽可能带走多的宝石,自己留着或分给许多有需要的人;另一派则是不能做自私的人,坚绝不带走任何一块宝石,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耀眼夺目的宝石山。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并没有绝对的错与对。不知不觉中我也参与其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课堂上每个孩子的状态是亢进的,是积极的,是乐观的,也最终在不统一中自然而然达成了共识。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说话的空间,一个敢说实话的课堂。因此教育教学要重视课堂,更重视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内心中的很多真实的状态在课堂中自然表达,让孩子们尽情地在课堂中学习,在课堂中愉快地成长。现今的时代已经成为自媒体时代,技术本身成为了营造教育环境的一种手段,与其说孩子现在是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来学习不如说孩子已经沉浸在数字化终端设备所营造的合作自主探究当中,所以不管是孩子的合作学习,还是个性化学习都能够显现出来。这就是协商合作的学习,学生的交流丰富了,自由了,并能在其中找到同行者,招募志同道合的群员,养成自媒体时代学生信息能力,形成1+1大于2的效果。为孩子的阅读服务,家校要在一条战线上,各负其责走出误区,才能让书真正香起来。我希望看到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像春风吹来,每一片树叶以口哨响应。我希望自己能热诚地推广阅读,即使白发如霜亦不觉疲倦。我希望教室里那小小的书架是阿拉丁的魔毯,承载我和孩子们一起在书的世界里遨游。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