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法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不干涉原则、民族自决原则一贯反对原则指当多数国家都在一贯反复地进行某个行为的时候,有的国家不同意,反对这个规则,而且是一贯反对,这个规则对一贯反对者就不适用。但是应该注意:第一,反对必须是一贯的或者前后一致的。第二,反对必须是明示的。第三,这项原则对强行法规则不能适用。国家要素确定的领土、固定的居民、政府或政权组织、与他过交往的能力(或主权)现代国际法主体包括概念: 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能力的国际法律的参加者,或者称为国际人格法律者。 应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A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资格 B具体直接享有国际法上权利的能力 C具有直接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法人和自然人。国家是基本主体,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法人和自然人是不同程度上的有限的主体; 国际法主体的历史发展:从国家发展到非国家实体;传统国际法一向认为,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原因: 1. 国家具有主权是国家作为国际法基本主题的主要依据。其他的国际法主体均不是主权者; 2. 国家作为主权者既是国际法的制定者,又是国际法的主要实施者; 3. 国家具有国际法上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4. 国家具有完全的国际求偿能力; 5. 从内容上说,国际法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保护性管辖与普遍性管辖区别保护性管辖是指国籍国对其国籍公民在国外实施保护,是一种属人原则。普遍管辖主要是各国只要不干涉他国主权下对贩毒、海盗之类行为所采取的打击措施都算普遍管辖国家承认、政府承认、事实承认、法律承认国家承认:独立;合并;分离;分立。政府承认:一是会本着“有效性统治原则”;二是对新政府通常采取默示承认的方式。法律承认:完全的,正式的承认,具有永久性。事实承认:非正式的暂时的承认。国家财产及其豁免合并时:原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就成为一个新国家,财产继承问题是该国家的国内问题。分离或解体时:除继承国与被继承国之间定有协议外,位于国家继承所涉及领土内的被继承国国家不动产应该转属继承国,那些与被继承国对国家所涉及领土的活动有关的国家动产应转属继承国,其他国家的财产应该按公平的比例转属继承国。国家豁免泛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但通常是指一国的国家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免受所在国法院的审判,其财产免受所在国法院的扣押和强制执行。 国家司法豁免是19世纪逐渐形成的一项习惯法规则,其根据是国家主权平等,即由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是独立的主权者,在国际法律关系中是平等的主体,相互无从属关系,自然也就相互没有管辖和支配的权利。因此,各国承认在相互交往中有尊重别国独立权,而限制自己属地最高权的义务;在本国领域内给予外国国家豁免,不对外国实行管辖。但是通常情况下,各国只对别国的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实行豁免台湾为什么不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是具有独立主权国家所组成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2758号决议案决定了由谁代表中国政府,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加入联合国独立和主权国家的资格;没有主权,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防御性自卫?自卫权包括哪些要素在国际法上,自卫权是指在国家遭到武装攻击后,采取武装自卫的权利。自卫权的规定包括四个重要因素:第一,单独或集体的自卫权是国家的自然权利。其二,自卫的前提是受到他国的武力攻击。第三,自卫权的行使是在受到武力攻击之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办法之前。即国家自卫权的行使要与联合国采取的这种集体行动相协调,如果安全理事会因种种原因,不能采取行动制止侵略,国家就可以采取自卫的行动。第四,会员国应将其采取自卫的办法向安全理事会报告。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国家管辖权包括?(真正联系原则、诺特伯母案)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普遍性管辖权、国家主权豁免承认的法律效果1、承认为建交奠定基础。2、被承认国作为国际法主体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得到承认国的尊重。3、对新政府作出法律承认就意味着对旧政府承认的撤销。4、承认具有追溯的效果。国家不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是两个方面: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国家某一特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必须是违反国际法的,或是违反了国家根据国际法承担的国际义务。如果国家的行为是与国际礼让或国际道德规范相悖的,不能构成国际不法行为。主观要件是指违反国际义务的作为或不作为必须是可以归因于国家的,即属于国家的行为。如果纯属个人或个人组成的团体所为,则不符合此要件。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要件才构成国际不法行为。因此,当一个国家的权力和利益受到侵害,主张由某个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时,必须证明造成侵害的行为违反了国际义务,并且该行为是可以归因与国家的行为。可以归因于国家的行为包括:1、国家和政府机关的行为2、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行为3、国家和政府官员的行为4、私人和私人团体的行为不能归因于国家。什么行为可以归于国家行为1、国家和政府机关的行为2、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行为3、国家和政府官员的行为4、私人和私人团体的行为不能归因于国家。国家责任形式第一,终止不法行为。如停止侵略、撤出侵略部队、释放人质等。第二,限制主权。第三,恢复原状。第四,赔偿。第五,道歉。国家责任免除有几种情况国际责任是由国际不法行为引起的,如果排除了行为的不法性,国家责任便可以免除。免除国家责任有以下几种情况。同意。同意是指受害国以有效方式表示接受行为国的行为。在同意的情况下,行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从而免除了行为国的国家责任。对抗措施。是指国际不法行为的受害国针对行为国采取的对抗行为。由于对抗措施是由行为国的国际不法行为引起的,即使对抗措施违反了原先针对行为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也不会构成国际不法行为,从而免除了国家责任。不可抗力。指人力无法抗拒的强制力,例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如果国际不法行为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即可排除其非法性,从而免除国家责任。危难或紧急状态。危难是指遭遇危及生命安全的极端危险。在危难情况下代表国家执行公务的机关或个人为了挽救其生命或受其监护的人的生命而做出的国际不法行为,可以排除其不法性从而免除国家责任。紧急状态是指国家在全国或部分地区的安全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威胁或破坏时,例如战争、内乱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由国家宣告的危机状态。当国家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后,为了应付紧急状态而不得不做出的国际不法行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从而免除国家责任。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产生的责任怎样承担? 第一项标准是该条款仅适用于“国际法未加禁止的活动”。国际法禁止的活动不在该条款适用之列。 第二项标准是该条款所适用的活动必须是“在一国领土或其管辖或控制下的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这一标准强调该条款的适用与领土管辖权的关系。在领土管辖权与其他管辖权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领土管辖权优于其他管辖权作为判断条款适用的依据。但委员会承认,在有的情况下,按照国际法国家对其他国家开放其领土,例如外国船舶在其领海的无害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责任条款适用于该船舶的船旗国。在没有领土连接点的情况下,例如在外空或公海上进行的活动,国际责任条款适用于船旗国。对在不同国家的职能管辖权发生重叠的区域,例如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国际责任条款适用于授权进行有关活动的国家。对于适用国际责任条款的、由一个以上国家的管辖权共同控制的活动,该有关国家应单独地或连带地遵守国际责任条款的规定。这一项标准中的“控制”一词,指的是国家行使事实上的管辖而非法律上的管辖的情况,例如国际法所不承认的干涉、占领和非法吞并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实质的控制(physical control),而非主权的或合法的控制,构成对于影响他国的国际责任的根据。 第三项标准是适用国际责任条款的活动必须是含有或涉及“引起重大跨界损害的风险的活动”。这里的“风险”指的是一种未来的可能性。国际法委员会认为,对这种风险的判断和认定要依据客观标准,即所谓“适当知情观察者”(properly informed observer)标准。根据“适当知情观察者”标准,如果某种活动可能造成的损害是“适当知情观察者”在该活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所认识或应当认识的损害,则该活动构成“风险”。此外,引起风险的活动,不仅包括在活动开始时引起风险的活动,而且包括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引起风险的活动。 第四项标准是重大跨界损害必须是由活动的“物质后果”(physical consequences)引起的。这一标准排除了由于国家有关货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而引起跨界损害的情况。它强调跨界损害与活动之间的物质性的联系。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的立法正在进行之中,所谓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是指在行为作出时现行国际法,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都不禁止的行为,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是国际不法行为引起的,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的要件之一就是违反国际法,即被国际法所禁止。因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而承担国家责任制度的一个新问题。这个新问题的出现是国际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其中化工厂,核泄漏等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对他国造成伤害时,国家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的责任也称为“国际赔偿责任”,国际赔偿责任是新问题,首先是因为国家为其合法行为承担责任;其次是因为国家为其无过失承担责任,而传统国际法国际责任产生于国的过失或者故意。外国人待遇外国人待遇(aliens,treatment of)是指在一国境内不具有该国国籍而具有他国国籍的人所享受的待遇。不具有该国国籍的人有时也包括无国籍人。1、简述:从国家主权原则出发,国家对于境内的一切人和物都享有属地优越权,外国人亦不例外。外国人一进入一国国境就处于该国的属地优越权之下,要服从所在国的管辖,遵守所在国的法令。所在国则要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入境、出境 外国人入境须经所进入的国家许可。国家没有准许外国人入境的义务。为了本国的安全和利益,一般国家都禁止具有某种情况的外国人入境,其中包括精神病或危险传染病患者和刑事罪犯。外国人有离境的权利,对于没有未了民刑案件,已交付应交的捐税、罚款、债务,并办理了出境手续的外国人,国家无权禁止其出境。但国家有权驱逐境内具有某种情况(如违反该国法律)的外国人出境。2、外国人的法律地位由所在国加以规定,但需参照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国际通例。外国人中的外交官员、领事官员、国际组织官员等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或领事特权与豁免,他们具有同一般外国人不同的特殊法律地位。外国人在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应该享受同本国人一样的待遇;大体享受与本国人同等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外国人待遇与本国人待遇,通常有如下区别:外国人不享有所在国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没有服兵役的义务。外国人不得从事某些特定的职业和担任某些特定的职务,以及取得某种权益。例如一些国家规定,外国人不能充当引水员、飞行员,不得任文官、商船船长、律师等;在一些国家外国人不得取得土地所有权。有些国家对于外国人的旅行、居住有某些限制,如前往非开放地点需办理证件。国家有可能根据互惠原则,对于某些外国人适用特别的优惠规则。如两国协议互对在本国境内对方的某些人员给予征税方面的优惠。3、外国人待遇的标准:“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两种标准国民待遇指一个国家对外国自然人(或者法人、商船等)在某些事项上(如在民事权利方面)给以与本国自然人(或法人、商船等)同等的待遇。国民待遇制度出现于资本主义在欧洲发展的时期。提倡国民待遇者有两种考虑:一是希望本国人在外国能享受与所在国国民同等的待遇;一是反对外国人在本国享受特权地位。19世纪中叶,阿根廷著名国际法学家C.卡尔沃(18241906)主张,居住在一国的外国人应享有与该国国民大致相同的保护,而不应享有更多的保护。因此,外国人受了损害或发生法律争议,必须由当地法院处理。卡尔沃的主张被称作卡尔沃主义。美洲国家在和外国人订立的合同中常以此学说的基础订立一项条款,声明遇有争议应由当地法院处理。这种条款称为卡尔沃条款,它对维护国家的属地优越权有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国民待遇也有可能为经济上强大的国家利用作为一种掠夺工具。例如,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同美国订立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规定,美国人在中国享有和中国人“在同样条件之下”行使经营“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的权利。目前,在不少国家的法律规定中,对外国人(自然人)的待遇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国民待遇的标准。最惠国待遇指一国(施惠国)给予另一国(受惠国)的国民(或法人、商船等)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或法人、商船等)的待遇。这种待遇本身是一国给予另一国的权利。最惠国待遇通过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给予。最惠国条款是一项条约规定,依据这项规定,一国承诺在议定的关系领域内给予另一国最惠国待遇。最惠国条款通常含有缔约双方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的义务,但有时也有一方把单方义务加于另一方的情况。 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商务条约中经常出现最惠国条款,其目的在于防止本国国民或法人在外国或在与外国的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即低于第三国的国民或法人在该国的地位。1920世纪,帝国主义曾用它作为对一些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侵略和掠夺的工具。例如,1843年中英在虎门签订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规定,“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中规定:“嗣后大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国或其商民亦当立准大合众国官民一体均沾。”此后百年,外国人在华的特权,因最惠国条款之援引,内容和实施范围都日益扩大。而且在享有在华特权的国家之间利用最惠国条款形成一种共同对华的统一战线,对中国利益的损害极大。但近年来国际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最惠国条款实施较为简单,并能体现对一切国家一视同仁的平等待遇,因此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摆脱了过去半殖民地地位,取消了帝国主义的一切在华特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一些国家订立的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其作用与旧中国时期根本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先采用最惠国条款的条约是1955年的中埃贸易协定。 在各国实践中,最惠国待遇适用的范围通常包括:外国自然人和法人的定居、个人的法律地位;国家之间商品进出口关税、捐税和其他费用的征收、海关手续、商船进出口许可证以及其他证件的发给、商品的过境存仓;交通工具(船舶、航空器、铁路运输工具、机动车)的出入境和停留;外国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外国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的法律保护;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等。最惠国待遇通常在以下情况不适用:给予邻国的利益、特惠、特权和豁免,特别是为了方便边境贸易给予邻国的优惠(如边民往来不按一般入出境办理手续);关税同盟范围内的优惠;因参加自由贸易区或优惠贸易区而取得的优惠;经济共同体范围内的优惠。 最惠国待遇又有无条件的和有条件的之分。前者指缔约一方已经给予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权利与优惠都自动地、无偿地给予缔约另一方。后者指缔约一方给予缔约另一方以它给予第三国的权利与优惠,是以对方给以同样的或等价的报偿为前提的。有条件的最惠国条款形式流行于19世纪前半叶。美国自1923年与德国订立友好通商和领事权利条约后不再采用有条件最惠国条款形式而采用无条件最惠国条款形式。后一形式较为简便,效果也较直接,已为各国所广泛采用。 在外国人待遇问题上,西方国家及国际法著作曾提出“国际标准”的主张。它要求,对外国人的待遇,应该符合“文明世界”的“国际标准”或“最低标准”。这种理论遭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因为它可能成为要求外国人享有特权的借口。4、外交保护:外国人除受所在国管辖外,还要服从本国的管辖并享受本国的外交保护。外交保护是国家根据其对一切在国内或国外的本国人享有属人优越权(per-sonal supremacy,亦称属人最高权)而对在国外的本国侨民的正当利益通过外交途径所进行的保护。遇有本国在外国的侨民的正当权利受到侵害而未能得到当地救济时,不待有关侨民的申请,国家的驻外使领馆可随时向侨民所在国提出救济或赔偿要求。国家对外国侨民权利的侵害,构成国际侵权行为,引起国家责任。5、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地位入境、出境、过境、居留和旅行按照1964年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行管理条例的规定,外国人的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行,应当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的许可。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应当在签证的有效期限内,按照指定的入出境地点、交通工具和路线通行。与中国政府订有互免签证协议的国家的国民,应当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入出境地点通行。外国人在中国居留,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办理居留登记,申报户口,缴验证件。在中国境内变更居留地点者,应当申请办理迁移证件。外国人前往所在市、县以外的地区旅行,应当申请办理旅行证件。此外,按照1980年外汇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携带外汇、贵金属及其制品和人民币外汇票证的外国人,入境时须向海关申报,出境时须有中国银行证明或原入境时的申报单。人民币和人民币有价凭证(支票、汇票、存折、存单等)不得携带出境。外国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第3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外国人的正当权益,包括外国人的人身、婚姻家庭和受教育的权利,外国人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等,均受到保护。在机关、学校、国营和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外籍职工与中国职工同工同酬,劳动保护、退休、退职等方面享受同中国职工同等的待遇。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投资。按照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中国允许外国合营者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合营者共同举办合营企业。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外国合营者按照中国政府批准的协议、合同、章程在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分得的利润和其他权益。按照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外国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所得,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的外国人,只就从中国所得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照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外国人在中国法院起诉、应诉,享有同中国公民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对中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国家,中国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对享有司法豁免权的外国人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根据中国法律、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按照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罪,除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刑事责任者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依中国刑法处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若该人在中国境内,也依中国刑法处罚。外交保护及条件外交保护是指一国对于另一国国际不法行为给属于本国国名的自然人或法人造成损害,通过外交行动或其他和平解决手段以期使该国责任得到履行。国家在行使外交保护权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第一,证明受害者具有本国国籍。一般情况下国家只能对其本国国民实行外交保护,因此在主张实行外交保护时,国家必须证明受保护者属于本国国民,具有本国国籍。但是,由于受损害时不是其国民的人,如果符合四个条件,国家也可以对其实行外交保护。第一,该人已丧失原国籍。第二,该人已获得该国的国籍。第三,新国籍必须是基于与提出求偿无关的原因、以不违反国际法的方式取得的。第四,外交保护不是针对原国籍而行使。第二,用尽当地救济。根据这项规则,在国家代表个人在国际上提出国际求偿或个人直接诉诸国际机构之前,必须事先穷尽使其权利受到侵害的国家国内的一切司法或行政救济措施。这也是国家主张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前提条件。但有以下情况可能不必用尽当地救济。1、不存在合理的可得到的能提供有效补救的当地救济,或当地救济不具有提供此种补救的合理可能性。2、救济过程受到不当拖延,且这种不当拖延是有被指称应负责的国家造成的。3、受损害的个人与被指称应负责国家之间在发生损害之日没有相关联系。4、受损害的个人明显的被排除了寻求当地救济的可能性。5、被指称应负责的国家放弃了用尽当地救济的要求。引渡及引渡一般原则引渡是指国家将被外国通缉、追捕、追诉或者判刑但处于该国境内的人,移交给请求对他们实行管辖的国家以便审判或处罚。一般原则:第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第二,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第三,相同原则。指只有当根据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的法律都认为属于犯罪并且是可以起诉的行为时,才可以引渡。第四,专一原则。指在引渡成功后,请求引渡国只能以请求引渡时所指称的罪名进行审判和处罚。如果对另外的罪行进行审判和处罚,被请求引渡国有权提出申诉。庇护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外国追诉和受到迫害而要求到本国境内避难的外国人,允许其入境或居留并给予保护。时效与先占制度不同点国家对领空主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领空主权 领空是指一国的领陆和领水上空的空气空间,属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国陆地领土(包括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含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国的岛屿)、内海、领海的上空为中国的领空。国家对其领空实施完全的管辖和控制,有权禁止或允许外国飞行器通过或降落。领空是国家进行空中航行和运输以及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与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国家的领空主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有权规定准许外国飞机飞入其领空的条件。外国飞机未经许可擅自飞入一国领空,是对该国领空主权的侵犯,对非法入境的军用飞机,该国有权对其采取措施,甚至有权将它击落。二是各国有权制订有关外国航空器在境内飞行的规章制度。各国可指定外国航空器降停的设关机场;规定航空器内发报机的使用;未经许可,外国航空器不得载运军火或武器;禁止或管制在其领土上空飞行的航空器内使用照相机。一般认为,在外国领空进行照相侦察是违法的。三是各国保留国内载运权。各国有权拒绝外国的航空器为了取酬或出租在本国境内进行国内的旅客、邮件和货物运输。四是各国有权设立空中禁区。国家为了安全和军事的需要,有权设立空中禁区,一律限制或禁止其他国家的航空器在其空中禁区飞行。南极条约对南极地位的规定及主要内容该条约实际上承认了南极地区是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南极地区专门用于和平的目的。第二,科学调查自由和国际合作。第三,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第四,缔约国观察员观察制度。第五,缔约国协商会议制度。传统国际法国家领土取得和变更(传统、现代)先占。1、实施先占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或以国家名义实施行为的个人。2、国家进行 先占的对象必须是无主地。3、国家对无主地进行先占还必须要有通过先占取得领土主权的意思表示。4、先占还必须与有效统治和发现联系起来考虑。也就是说,单纯的发现可能不足以构成对领土主权的有效取得。先占还必须以进行有效统治为依据。5、应当注意的是,在现代国际法下,国家已经不再有可能通过先占来取得领土了,因为所谓的无主地已经不再存在。时效。1)依据时效而取得或变更领土并不需要有主观上的善意。2)依据时效而取得或变更领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期限。3)从理论上看,时效和先占是不同的。4)依据时效而取得领土也与有效统治关系密切。5)依据时效而取得领土最为重要的其实是有关国家的反应或者态度。添附。包括自然天赋、人工添附(围海造田、建筑堤坝等)割让。 第五,征服。处理国家边界争端几项国际法原则第一,国际条约优先。第二,有效统治原则。第三,时效法原则。第四,保持占有有原则。第五,默认、承认和禁止反言。第六,历史性权利和地理连续性。沿海国对领海主权变现在哪几个方面1,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的上空,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 。2,沿海国对于领海享有属地管辖权,对于在领海内的一切人,一切事和一切物,除非受到无害通过制度以及国际法上其他制度的限制,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3,沿海国对于领海内的资源享有专属的权利,其他国家和个人没有经过允许,对于领海内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无权进行开采,勘探和开发。4沿海国有制定有关领海内的航行,卫生,缉私,移民等法律和法规的权利。毗连区及法律地位(沿海国)毗连区指在领海以外并且邻接领海的由于沿海国对某些事项行驶必要管制的一带海域。其宽度在领海与毗连区公约规定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则将毗连区宽度改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3条规定中国毗连区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24海里的线。毗连区是沿海国行驶一定主权权利的地区,并不是形式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的地区,因此毗连区并不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但是沿海国的确可以在毗连区中行驶一定的主权权利,这些权利主要是对某些特定事项的管制权利。根据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行驶必要管制的事项包括:(1)防止在其领陆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的行为,(2)惩治在其领陆和领海内违法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3条规定:中国有权在毗连区内,为防止和惩处在其陆地领土,内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行为行驶管制权。大陆架及其法律地位(沿海国、其他国)法律上的大陆架开始于领海外部界限,外部界限是大陆边外缘的海地区域的海床和地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外部界限有两种:一是如果全部自然延伸到大陆边缘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另一种是如果全部自然延伸到大陆边的距离超过200海里,则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极限量起350海里,或者不应超过连接2500公尺等深线外1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沿海国、其他国)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法律制度不同点试问公海的管辖权 公海上的管辖权是指对公海上的船舶、人和货物的管辖权。公海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方。但并不意味着公海上不存在法律。国际法存在着对公海上活动的船舶、人、飞机等的国家的管辖权规则。(一)船旗国管辖原则 船旗国管辖原则是公海管辖的主要原则。根据这项原则,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只收其船旗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不受其他任何国家的管辖和保护,除非有国际法规定的其他情形出现。(二)船旗国管辖原则的例外 军舰对公海上享有完全豁免权的船舶以外的外国船舶,在合理根据认为有下列嫌疑时,有权登临该船舶:(1)从事海盗行为(2)从事奴隶买卖(3)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4)没有国籍(5)虽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 登临权是军舰可以在公海上行驶的权利之一。登临的军舰有权检查该船悬挂的旗帜及船舶文件,甚至进行搜查。如证明此嫌疑并无根据,应对该船所受的损失负赔偿责任。军舰登临和搜查的权力比较适用于军用飞机和“经正式授权并有清楚标志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的任何其他船舶或飞机”。(主体限制) 另外,沿海国当局如果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紧追权的行使必须在追逐国的内水、群岛水域、领海、毗连区内开始,只有紧追未曾中断,才可在领海或毗连区外继续进行。如果外国船舶在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违反沿海国有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规章时,也可以开始紧追。紧追在被追逐船舶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的领海时必须终止。紧追只能用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有清楚标志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并经授权紧追的船舶或飞机进行。(主体限制)外交关系的类型正式的外交关系、半外交关系、非正式外交关系、国民外交皮诺切特案国际法问题国内对外关系机关和国外外交机关在国内的对外关系机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门对外外交机关:外交部外交特免与豁免理论依据(三个)治外法权说 治外法权说认为,外交代表之所以有权在接受国享有各种特权是因为使馆是派遣国领土在接受国的延伸,是派遣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因此外交代表在使馆内只接受其派遣国法律的管辖,接受国法律自然不能管辖。代表说代表说认为,外交代表之所以有权在接受国享有各种特权是因为外交代表是派遣国的代表,因此在接受国中是与接受国平等的,根据法律中“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的原则,接受国当然不能对外交代表进行管辖。职务需要说职务需要说认为,外交代表之所以有权在接受过享有各种特权是因为其行使外交代表职务的需要。也就是说,如果外交代表没有这种特权,这对他们行使作为外交代表的各项职能来说是不可能的。职务需要是维持正常的外交关系的条件。皮诺切特案、诺特博姆案、湖广铁路债券案名词解释:内水:国家领陆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包括港口、河流、湖泊、内海、封闭性海湾和泊船处。沿岸国对这些水域拥有和自己陆上领土同样的完全主权。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称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构成国家内水的一部分。但如果某一沿岸国由于选择直线基线(见领海)而使原先认为是公海一部分的水域变成了内水,外国船只在这一新形成的内水内,享有无害通过权。 一般地说,一国有权不准外国船只进入其内水,但外国船只遇难或根据条约规定可以进入者除外。实际上,一国为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不能不允许外国船只进入其港口。外国商船一旦进入一国港口,即受该国法律的约束和管辖,但下列情况除外:沿岸国不干涉船长对其船员行使内部纪律的权力。如果船上的人所犯罪行不影响沿岸国的公共秩序或其居民,沿岸国通常让船旗国当局去处理。对遇难船只通常给予一定程度的优待,如沿岸国不对它们征收超过服务费用的港口税与同类性质的捐税。 外国军舰如经允许进入一国港口,应遵守沿岸国的航行法令和卫生规则,但沿岸国当局在未获得舰长或船旗国有关当局同意时,不得登上外国军舰,或在舰上执行任何命令。如果外国军舰有违反沿岸国法律或危害沿岸国安全的行为,沿岸国有权令其离境。 被陆地包围的陆锁海和湖泊也属于内水。海关:正常基线:作为划定领海起始线的海岸的最低低潮线。直线基线:以大陆、外缘岛屿或岩礁上选定适当的点为基点,然后用直线将相邻各基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由直线段构成的折线,作为划定领海的起始线。无害通过权(五个小点):所有国家包括沿海国和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依法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无害通过是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群岛水域:群岛水域是指群岛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方法划定的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水 域。是一种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海域。群岛水域:群岛国可用直线基线法,将连接其最外缘岛屿的直线作为基线(应包括主要岛屿),并从基线量出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域,而基线所包围的水域,不论深度或距离海岸的远近如何,都称为“群岛水域”。 划出群岛基线时,应受三个条件限制:一是面积上的限制。在基线所包围的区域内,水域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例应为1:1到9:1。二是基线长度一般不超过100海里,在基线总数中,最多是百分之三能超过这个长度,最长者不超过125海里。三是基线的划定 ,不应在任何明显的程度上偏离群岛的一般轮廓。 群岛国是指包括全部由一个或多个群岛构成的国家,并可包括其他岛屿。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群岛国应尊重与其他国家间的现有协定。群岛国应尊重其他国家所铺设的通过其水域而不先靠岸的现有电缆。 群岛水域的通过制度,通过制度有两种: ()无害通过。所有国家的船舶享有通过群岛的无害通过权; ()群岛海道的通过。群岛国可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空的空中航道,以便外国船舶和飞机继续不停和迅速通过或飞越其群岛水域。群岛海道通过权所有国家的船舶和飞机均享有在群岛国指定的海道和其上的空中航道,专为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继续不停、迅速和无障碍的过境的目的,以正常方式航行和飞越的权利。行使这种权力的外国船舶和飞机不得对群岛国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并应遵守有关的海上安全国际规章和航空规则。所有船舶和飞机均享有在群岛国指定的海道和其上的空中航道内的群岛海道通过权。 为了使船舶能够安全通过群岛海道,群岛国可规定分道通航制度。 群岛国可为群岛海道的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通过群岛海道的船舶和飞机应遵守这些法律和规章,并不得损害群岛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未经群岛国事先同意,也不得进行任何研究和测量活动。群岛国应尊重其他国家所铺设的通过其水域而不先靠岸的现有电缆。紧追权:在国际法中,紧追权是指沿海国当局如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的权利。行使紧追权必须具有下列条件A.紧追须在沿海国内水、群岛水域、领海、毗连区开始,如外国船舶在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内违反沿海国有关规章时,紧追也可以在该海域开始。 B.紧追不能中断,须继续进行,如该外国船舶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领海,紧追应立即停止。 C.紧追权可由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清楚标志为政府服务并经授权进行的船舶或飞机行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沿海国应负赔偿责任。登临权:登临权是军舰可以在公海上行驶的权利之一。登临的军舰有权检查该船悬挂的旗帜及船舶文件,甚至进行搜查。如证明此嫌疑并无根据,应对该船所受的损失负赔偿责任。军舰登临和搜查的权力比较适用于军用飞机和“经正式授权并有清楚标志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的任何其他船舶或飞机”。(主体限制) 治外法权:治外法权说认为,外交代表之所以有权在接受国享有各种特权是因为使馆是派遣国领土在接受国的延伸,是派遣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因此外交代表在使馆内只接受其派遣国法律的管辖,接受国法律自然不能管辖。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拟制领土:拟制领土又称浮动领土。是法律上为了解决管辖权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假设。一般指一国的船舶、航空器等。 传统领土“四空间说”,即领陆、领水、领空和“拟制领土”。湖光铁路债券案:1、一个国家地方法院不能对其他国家进行起诉,国家有管辖豁免,且中国持绝对豁免论,美国的州法院根本无权管辖。2、国际法原则不受国内法限制,美国国内法确立的主权相对豁免,原则是不能限制国际法上的行为的,美国其做法无疑是侵犯主权平等。3、恶债不偿还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对前政府的外债政策是恶意债务不继承,因为湖广铁路是清政府的欠债,被推倒的清政府是封建王朝,中国实现了解放,认定以前的统治者是恶债是完全合理的。中国政府无义务继承,因为中国政府与清王朝并没有和平承接关系。 诺特伯姆案:真正联系原则,就是在双重国籍人与之有有真正联系那个国籍的所属国,把罪犯引渡给该国。光华寮案:(一)光华寮案违背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未被承认的国家和政府在不承认国法院没有起诉权。按照国际法,政府承认的法律效果是,就承认国来说,被承认国的已被推翻的旧政府在法律上便不存在了,因而也就丧失了在承认国法院的诉讼权利能力。未经承认的政权不得在外国法院起诉,这一原则也早已为司法判例所确认。(二)光华寮案违背国际法上的继承制度。在光华寮案上,京都地方法院和大阪高等法院完全混淆了国际法上的国家继承和政府继承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继承的概念是指由于国家领土关系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三)光华寮案违背了日本承担的国际义务。(四)日本地方政府无权受理此案件。光华寮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人才,因而属于国家行使职能所需的国家财产。(五)追溯效果。科孚海峡案无害通过、国家责任:一是国家的领土主权及在领海的无害通过权问题,另一是国家责任问题。根据国际法,领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处于沿海国的主权支配之下。因此,任何外国船舶尤其是军舰在通过一国领海时,应尊重沿海国的领土主权。这是尊重国家领土主权原则的必然要求。这一原则是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国际法的基础。法院在本案中重申了这一原则,并判定英舰在阿领海内扫雷侵犯了阿的领土主权,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法院判定1946年10月22日英舰挑衅性地通过阿领海并未侵犯阿的领土主权则是大有疑问的。国家对领海的领土主权应受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的限制,此即外国商船在一国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但这种无害通过权是否能适用于军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争议的。国家对其领土上发生的损害外国权益的行为应否承担国际责任是该案的另一个中心问题。法院认为,不能仅仅因为一国对其领土拥有排他控制权的事实就推定该国一定知悉在其领土上发生的一切国际不法行为,并应对此种行为负担责任(一)英国海军的行动是否侵犯了阿尔巴尼亚的主权问题,科孚海峡是位于希腊科孚岛和阿尔巴尼亚海岸之间,是连接希腊科孚港与阿尔巴纪亚萨兰特港之间的一个海峡.因此,英国认为该海峡是国际航行海峡,它的军舰可以自由通过,不用请求阿尔巴尼亚批准.阿尔巴尼亚认为该海峡是地方性的,外国军舰通过必须得到同意. (二)本案涉及国际法上的责任问题,(三)主权问题,无害通过,阿尔巴利亚有告知义务。荷花号案件:本案涉及属地管辖权和公海管辖权问题。属地管辖即是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行使管辖。一国是否可对在其领域之外的人或事行使管辖权呢?国际法承认一国可以根据“属人优越权”(国籍)、保护性管辖原则、普遍性管辖原则行使管辖权。例如,根据保护性管辖原则,为了保护国家及其国民的重大利益,国家有权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所犯的某种罪行实行管辖。这表明,正如法院在本案中所判决的那样,刑法的属地性不是国际法的一项绝对的原则,也并不与领土主权完全一致。虽然本案判决超越了刑法的属地性原则,但并不等于说本案的判决就是正确的。事实上,本案的判决在下述两个方面长期受到国际法学界的批评,也为后来的国际实践所否定。一是法院否认当时存在着船旗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具有专属管辖权的国际法规则,1958年公海公约和1982年海洋法公约对此都作出了明确否定。公约规定国家对在公海上的本国船舶,包括船员、乘客、货物有权行使管辖。海洋法公约第97条还排除了船旗国和船长或船员的国籍国以外的国家对他们行使刑事管辖权。二是法院将一国在公海上的船舶等同于该国领土,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浮动领土说”的反映。虽然某些国际公约为了便于解决管辖权问题而将船舶称为“拟制领土”,但它毕竟不是一国实际领土。而且,“浮动领土”是与“治外法权”相联系的,因此,法院的这个观点是过时的和不恰当的。不违反国家法原则。法国和土耳其的主张都没有问题,土耳其以其属人保护原则主张,法国其实也在遵循属人原则。隆瑞古寺案件:(一)涉及国家领土主权问题,泰国与柬埔寨之间的争论点,主要是隆端古寺及其周围的土地的主权是属于哪一国. (二)国际法院对本案的管辖权问题泰国政府给以抗告,就国际法院的管辖权问题提出了初步反对主张.皮诺切克案件:国家行为;国际责任;时效;豁免权。国际法复习资料:国家领土一、领土的构成国家领土由四个部分构成:1、领陆。亦称“陆地”,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陆地和岛屿。2、领水。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包括领陆内的水域(河流、湖泊和内海)和沿岸的“内水”和“领海”。“内水”,其狭义是指沿岸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其广义是指领陆范围内的所有水域。“领海”专指领海基线向海一面的一定宽度的海域。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全部水域,称为“领水”。3、领空。指领陆和领水的空气空间。地球表面的上空,自从出现外层空间的概念后,分为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两个空域。地面国的主权只能及于它所能控制的空气空间,故称为“领空”。国家在领空有完全的主权。(4)底土。指领陆和领水下面的全部底土。二、河流的种类法律教育网 河流有国内河流;国界河流、多国河流和国际河流之分。1、国内河流,是指从河源到河口均在一国境内的河流(包括运河),亦称内河。2、国界河流,是指流经两国之间、边界线所经过的河流,亦称界河。3、多国河流,法律教 育网是指通过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电力工程合同文本
- 古建筑修复工程合同
- 建筑照明施工合同范本
- 汕头市商业用地租赁合同
- 跨国公司财务部管理办法
- 教师师德承诺书:追求卓越教育
- 高科技企业参股管理规则
- 科技园区孵化器转租协议
- 3D打印技术导师招聘范本
-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规范
- 2016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便利店运营部年终总结
- 幕墙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综合练习例题大全附答案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 华润双鹤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牙科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
- 以诺书-中英对照
- 精神科护士进修汇报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6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复习》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