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2课 知能综合提升课下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2课 知能综合提升课下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2课 知能综合提升课下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发愤学习,立志报效祖国a bc d解析:詹天佑虽然了解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但他主要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层面,还没有上升到要在中国进行制度变革的层次。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c2詹天佑在美国专门学了四年的铁路工程,回国后却被差遣到福州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因是()a詹天佑在美国没有获得学位b清政府的腐败c清政府正在备战中法战争d詹天佑参加的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爆发的导火线解析:詹天佑在回国前已经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学士学位,故a项错误;中法战争开始于1883年,清政府被迫应战,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c项错误;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而詹天佑回国是在1881年,故d项也可排除,故答案为b项。答案:b3关东铁路工程的难点是滦河大桥,滦河大桥的桥墩采用的建造法是()a打桩法 b气压沉箱法c直井施工法 d混凝土沉箱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詹天佑将中国传统桥梁打桩法与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结合,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解决了难题。答案:b4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面临的困难局面有()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施工设备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外国人冷眼旁观,且不断进行舆论攻击a bc d解析:清政府的拨款尽管有限,但也是经过预算的,不能据此得出清政府处处掣肘。从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办和总工程师这一点来看,清政府对于京张铁路也是积极支持的。答案:c5通过从詹天佑接任京张铁路总办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的精神,不包括()a维护国家权益 b敢于挑战困难c痛恨清朝政府 d具有创新意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修建京张铁路所面临的艰苦条件及帝国主义的态度,我们可以判断,这体现了他不畏艰险、敢于创新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答案:c6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的屈原、王安石,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林则徐,他们这些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a取得社会的支持b为人生的理想执著地追求c认识自己的长处d避开自己的短处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中自强者共同特点自然是b。答案:b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学成归国后于1910年担任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1912年5月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材料二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司成立,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此路原定六年完成,詹天佑却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结合材料和有关史实从詹天佑生活的社会环境、历史贡献和人格魅力方面简要探究影响历史人物成才的因素或条件。(1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詹天佑的历史活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詹天佑成功的原因,本题难度不大,而且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材料和其他历史知识,根据题目所给的设定回答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