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M理论的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计量方法与分析过程 The Tax-After Earning Changeability Risk of MM Theories:Measure Methods and Analysis processes 【摘要】本文将从计量方法和分析过程的角度探讨MM在1963年文章中所提出的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理论。本文探讨的结论是,从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的计量方法来看,无论是以“利息加净利润”的方差,还是以股东的净利润的方差,都是与杠杆水平无关的;从分析过程来看,他们分析结论的错误源自于使用了既无必要也不合理的替代关系。关键词:MM理论、财务杠杆、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和计量方法沈生宏在1963年的文献“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修正”中,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简称MM,下同)对财务杠杆(简称杠杆或杠杆作用,下同)与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该文中,他们以“利息加净利润”的方差作为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的计量方法,分析的结论是,杠杆水平越高,则税后收益的方差越小 详见正文引用的结论(第2页)。对此,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意识到“像是有点自相矛盾似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MM在1958年的文献中就曾将财务杠杆等价于财务风险(文献1的译文,P261),尤其是:“用债务而不是股本资金为一个企业提供经费,很可能增加业主的期望报酬,但必须以结果的更大分散性为代价” ,文献1的译文,P257。他们在注释中又明确地提出,以股东的净利润的方差作为计量方法,则杠杆水平越高,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越大 详见正文引用的新观点(第2页)。他们分析的结论和提出的观点难以获得认同。首先,从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的计量方法来看,无论是以“利息加净利润”的方差,还是以股票持有者的“净利润”的方差,都是与杠杆水平无关的;其次,从分析过程来看,分析结论的错误源自于他们使用了既无必要也不合理的替代关系。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介绍MM在1963年文献中对杠杆与收益可变性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背景和过程,探讨税后收益可变性风险的计量方法及其他们在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替代关系。一、背景和过程在1963年的文献中,MM开门见山地指出,他们写作的目的,是修正1958年文章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是,“在均衡状态,每一类 “类”或“同类风险等级”是MM的重要假设之一,指杠杆水平不会影响到作为随机变量的息税前利润。公司的市场价值必须与它们的税后期望利润(即支付的利息与股东期望净收入之和)成比例。” 文献2的译文,P52。引文的含义是,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价值仍然是与资本结构无关的。但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据:“即使一个公司可能有一个为另一个同类风险等级公司两倍的税后期望利润,也不并是说前者的税后实际收益(我们的)就总是后者的两倍,如果这两家公司有不同水平的财务杠杆的话” 见文献2的译文,P53。根据新论据,MM再次使用套购过程证明的最终结论是,有杠杆时的企业价值,等于没有杠杆时的企业价值,加上公司所得税率乘以债券价值的乘积。其中,公司所得税率乘以债券价值的乘积为节税利益。基于上述新论据,在该文献的第一节“税、杠杆和税后利润的概率分布”中,他们对杠杆与收益可变性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的分析:“为了看到税后盈利的分布是如何受杠杆影响的,我们用一个随机变量X表示一家公司现在所有的资产产生(长期平均)息税前利润,这家公司风险等级为k。根据我们关于风险等级的定义,用Z表示X,是X的期望值,随机变量Z=X/是对分布的描述,比方说k(Z),Z对k类中所有的公司有相同的值。故而随机变量X,用于计量税后利润,可以表示为: X=(1-)(X-R)+R=(1-)X+R=(1-)Z+R (1)其中是公司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假设它等于平均值),R是利息费用。因为E(X)=(1-)+R,我们在(1)用-R代替(1-),可以得到: X=(-R)Z+R=(1-R/)Z+R (2)因此,如果税率不为0,X的分布形状不仅取决于现金流的规模和Z的分布,还依赖于税率和杠杆水平(可用R/计量)。例如,如果Var(Z)=2,我们得到 MM在这里使用了方差的两个性质。性质之一是,随机变量与一个常数之和的方差等于该随机变量的方差。性质之二是,随机变量与一个常数乘积的方差等于常数的平方乘以该随机变量的方差。在正文的分析过程中,也将使用这两个性质。 Var(X)=2()2(1-R/)2这表明了对于给定的,和杠杆水平越高,则税后报酬的方差 文献2的原译文为“变动率”。将“variance”翻译为数学语言的“方差”似乎更好,下同。就越小 文献2的原译文为“对于给定的,税后报酬的变动率越小,和杠杆水平越高”。该译文颠倒了因果关系。 。” 文献2的译文,P53-54。由此可见,MM分析的结论是,“对于给定的,和杠杆水平越高,则税后报酬的方差就越小” 从文献2的逻辑来看,该结论是为其存在节税利益的最终结论做铺垫的。对于该结论,他们在注释中曾作这样的解释:“首先,说杠杆水平减少了结果的方差像是有点自相矛盾似的。但请记住,我们这里是在讨论总收益(利息加净利润)的方差。当然股东净利润 文献2的原译文为“净利”。将“net profits”翻译为“净利润”似乎更好,因为在“利息加净利润”中已将此翻译为“净利润”。的方差在目前会比没有杠杆时更大” 文献2的译文,P64。二、计量方法通过前面的介绍,MM对杠杆与税后收益可变性之间关系分析的结论在注释中被概括为“杠杆水平减少了结果的方差”。在注释中进行说明时,MM又提出了新观点,即“股东的净利润的方差在目前会比没有杠杆时更大”。对于他们上述的结论和新观点,分两部分进行探讨。本部分探讨他们在注释中提出的新观点,下一部分再从分析过程探讨他们的结论。按照MM的“风险类的定义”以及以股东的净利润的方差计量杠杆与税后收益可变性之间的关系,则他们在注释中提出的新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在没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是(1-)X,它的方差为(3) Var(1-)X= Var(1-)Z=(1-)22Var(Z)=(1-)222在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是(1-)(X-R),它的方差为(4) Var(1-)(X-R)= Var(1-)(Z-R)=(1-)2Var(Z)=(1-)22Var(Z)=(1-)222 式(3)和式(4)表明,股东的净利润的方差,与杠杆的水平无关,都等于(1-)222,并不像MM在注释中所声称的那样,“股东净利润的方差在目前会比没有杠杆时更大”。产生不一致的原因,是他们使用以股东的净利润这种绝对数的方差 除了方差之外,还可使用每股收益的敏感性分析,即息前利润增减一定的百分比,会产生没有杠杆的公司和有杠杆的公司的每股收益产生不同的增减。该方法可参见文献5,P449。作为收益可变性风险的计量方法,而不是使用以股东的净利润率这种相对数的方差作为收益可变性风险的计量方法。如果使用以股东的净利润率的方差作为收益可变性风险的计量方法,那么在没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率是(1-)X除以股票资本V0,即(1-)X/V0,它的方差为 Var(1-)X/V0 = Var (1-)Z/V0。 在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率是净利润(1-)(X-R)除以股票资本S0,即(1-)(X-R)/S0,它的方差为 Var (1-)(X-R)/S0= Var (1-)(Z-R)/S0= Var (1-)Z/S0- Var (1-)R /S0= Var (1-)Z/S0= Var (1-)Z/V0(V0/S0)按照筹资决策的要求,在有杠杆时企业筹集的股票资本S0与债券资本D0之和要等于在没有杠杆时企业筹集的股票资本V0,即S0+D0=V0。将这个要求代入上式,则Var (1-)(X-R)/S0= Var(1-)Z/V0(S0+D0)/S0 = Var(1-)Z/V0(1+D0/S0)= Var(1-)Z/V0(1+D0/S0)2 亦即:Var (1-)(X-R)/S0= Var (1-)Z/V0(1+D0/S0)2上式中,第一项Var (1-)Z/V0是在没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率的方差,第二项(1+D0/S0)2 为1加债务权益比D0/S0之和的平方。因此,在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率的方差,等于在没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率的方差,乘以1加债务权益比D0/S0之和的平方 我们的分析结果与以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分析结果相类似,后者为L=u1+(D/S)(1-)(参见文献3,P461。为了保持前后一致,其中的部分符号有改动)。其中,L为有杠杆时的系数,u为没有杠杆时的系数,D/S为以市场价值表示的债务权益比。该结果表明,以股东的净利润率的方差作为计量方法,可得到杠杆水平(以债务权益比D0/S0作为杠杆水平的计量指标)越高,则税后收益(率)可变性风险越大。三、替代关系 无论是根据MM的分析过程,还是根据上一部分的探讨,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利息费用R不是一个随机变量,而是一个随杠杆水平的高低而变化的变量,对求解方差没有任何的影响 参见注释7。因此,在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1-)(X-R)加上债券持有者的利息费用R之和的方差,即对MM的式(1)直接求解方差,等于在没有杠杆时股东的净利润(1-)X的方差。也就是说,有杠杆时“利息加净利润”的方差和没有杠杆时的净利润的方差,都等于(1-)222。这说明,MM分析的结论,即“杠杆水平减少了结果的方差”,也是难以成立的。MM分析结论的错误根源,不在于他们对式(2)求税后报酬的方差,因为对式(2)求税后报酬的方差,在数学处理上没有任何问题;而在于他们在式(2)之前使用了“用-R替代(1)中的(1-)”的替代关系。在我们看来,这种替代关系既无必要,也不合理。之所以说没有必要,是因为可以直接对式(1)求解方差。之所以说不合理,是因为如同E(X)=(1-)+R显示的那样,在有杠杆时的税后收益(1-)+R,相对于在没有杠杆时的税后收益(1-)来说,多出了一块公司所得税率与利息的乘积R。这说明,税后收益并不是给定的 在资本结构理论中,息前利润是给定的。如果一定要使得税后收益是给定的,那么理应将税前的利息R调整为税后的利息(1-)R,再与净利润(1-)(-R)相加 类似的方法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确定,即将税前的债务成本Kd调整为税后的债务成本(1-)Kd,再与税后的股票资本成本Ke相加。在这种情况下,有杠杆时的税后收益=(1-)(-R)+(1-)R=(1-)-(1-)R +(1-)R=(1-) ,等于在没有杠杆时的税后收益=(1-),亦即E(X)(1-)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净营运利润减去调整税(NOPLAT,也译扣除调整税后的净营业利润)专指税后收益,其公式为NOPLAT=(1-),参见文献4,P475。在这种税收调整的情况下,既不存在MM所使用的替代关系,也不会得到MM所分析的错误结论。 初稿:1997年夏 终稿:2012年冬参考文献:1Modigliani,F,And Miller,Merton H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 1958。其译文见林少宫译莫迪利亚尼论文选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3年7月第一版。2And,1963:“Corporate Income Te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A Correction”J,同上,June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新知春 - 工作总结
- 绿化补植合同范本
- 开学季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给家长的一封信
- 硕士论文答辩模板
- 采购氨水喷枪合同范本
- 花卉购销养护合同范本
- 个体管材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地下矿井配电工程师合同通知书
- 2025合同类型解析(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退休前合同与退休后合同)
- 2025马鞍山市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马鞍山市工商行政管理
- 【初中地理】西亚+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鼓励员工发现安全隐患的奖励制度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春新版教材)
- 【特易资讯】2025中国二手车行业出口分析及各国进口政策影响白皮书
- (一诊)2025年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生物试卷(含官方答案)
- 2025年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的应急预案与措施
- 毕业设计(论文)-护栏清洗机设计
- 2025-2030年中国光学加工机械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4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2024年高三班主任毕业评语1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