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实现退休目标的案例研究.pdf_第1页
“以房养老”实现退休目标的案例研究.pdf_第2页
“以房养老”实现退休目标的案例研究.pdf_第3页
“以房养老”实现退休目标的案例研究.pdf_第4页
“以房养老”实现退休目标的案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 学校代码 10036 10036 金融金融硕士硕士专业专业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以房养老以房养老 实现退休实现退休目标目标的案例研究的案例研究 培养单位 金融学院培养单位 金融学院 专业名称 金融硕士专业名称 金融硕士 研究方向 资本市场研究方向 资本市场 作作 者 者 郝雨郝雨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张颖副教授张颖副教授 论文日期 二 一四年论文日期 二 一四年五五月月 Case Study of How to use House for pension to Accomplish Retirement Goals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所涉及的研究研究工作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责任由本由本 人承担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 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 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 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 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学校可以学校可以 采用影印 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 或将学位论文采用影印 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 或将学位论文 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摘摘 要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而在我国 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仍然较低 企业年金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对 于广大的退休人群而言 如何实现养老金的补充供给 实现退休目标 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议题 而对于很多家庭而言 房产规划也是家庭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财规 划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 房地产作为商品的投资属性越来越明 显 而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家庭而言 住房也是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项固定资产 对 于兼具使用价值和投资价值的房地产而言 如何能够利用其实现未来更多的价值 收益 为退休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本文讨 论了 以房养老 的各种方式 包括投资房产养老 住房置换 售后回租以及入 住养老院 并且结合具体家庭进行案例分析 在对相关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前 提下 给出相应的理财规划 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 以房养老 退休规划 案例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hina s population aging pension issues have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families and society In China the basic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nuity is still on the initial stage To the majority of the retired people how to get sufficient pension supply to achieve the retirement goals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For many families another important financial planning is property planni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real estate market the investment character of real estat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for most families in China housing has already become an essential fixed asset How to use housing which has both use value and investment value to gain more profit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more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retirement goals is the main concern of this paper A large variety of Housing to pension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hich includes investment in property housing replacement rent after sell or go to nursing homes and the specific cases of familie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the appropriate financial planning has been given after the premise of analyzing the sensitivity of relevant indices with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s Keywords House to Pension Retirement Planning Case Study I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1 1 研究背景 1 1 1 2 研究意义 2 1 2 文献综述 3 1 2 1 国外文献综述 3 1 2 2 国内文献综述 5 1 3 研究方法与思路 6 1 3 1 研究方法 6 1 3 2 研究思路 7 第二章 退休目标的规划 8 2 1 养老金供需分析 8 2 1 1 养老金供给分析 8 2 1 2 养老金需求分析 12 2 2 退休规划的理论基础 13 2 2 1 生命周期理论 13 2 2 2 终生财务模型 14 2 3 投资组合的配置 15 2 3 1 资产组合理论 15 2 3 2 风险矩阵量化分析 18 第三章 以房养老 实现退休目标的分析 21 3 1 以房养老 的理论基础 21 3 1 1 财务生命周期理论 21 3 1 2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22 3 1 3 房产的特殊属性 22 3 2 以房养老 的现实基础 23 3 3 以房养老 的限制条件 24 II 3 4 以房养老 的主要方式 25 3 4 1 投资房产养老 25 3 4 2 自住房产养老 25 3 5 以房养老 方案设计的考虑因素 26 第四章 以房养老 理财规划方案设计 28 4 1 投资房产养老案例 28 4 1 1 案例背景资料 28 4 1 2 养老金赤字测算 28 4 1 3 购房规划和敏感度分析 30 4 1 4 租售对比生涯仿真表 33 4 2 住房置换案例 36 4 2 1 案例背景资料 36 4 2 2 案例分析 36 4 3 售后回租或入住养老院案例 38 4 3 1 案例背景资料 38 4 3 2 方案的选择 38 第五章 以房养老 的相关政策建议 4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42 6 1 结论 42 6 2 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42 参考文献 43 致谢 46 个人简历 47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目前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是我国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同时 老年人的 结构变动特点也让我们对养老问题产生了高度的关注 第一 在老年人口中 高 龄老年人的数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2 年为 0 22 亿人 而到 2013 年则上升 至 0 23 亿人 这种增长形势将会延续到 2025 年 第二 失能的老年人数量也保 持着增加的态势 2012 年为 3600 万人 而到 2013 年则增长到 3750 万人 第三 老年人口中 患慢性病的人数不断增加 由 2012 年的 0 97 亿人增长到 2013 年 的 1 亿以上 第四 空巢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长 由 2012 年的 0 99 亿人增加至 2013 年超过 1 亿人 第五 随着实施计划生育的一代逐步进入了老年期 没有 子女或失独的老年人数量开始增加 在我国 2012 年失独家庭的数量已经超过 100 万 而且仍然在以每年 7 6 万的速度保持增长 1 而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样备受热议的另一个话题就是我国的房地产市 场 在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的房地产实行全民所有制的制度 房产的管理和分配 都是由国家机关 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 1980 年 邓小平对我国推进住房商 品化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988 年 4 月 12 日 我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 根据法律规定 土地使用权可以进行转让 承认了土地使用权的商 品属性 这是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上做出的的深刻变革 1998 年 在 关于进 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住宅建设的通知 中 福利分房被明确取消 住房的货币化分配开始实行 从此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了根本性变化 逐步进入 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房地产的交易量逐年上升 我国 2012 年的实际销售房屋面 积是超过 11 亿平方米 是 1999 年的 7 65 倍 住宅的销售额也从 1999 年的 2006 87 亿增长到 2012 年的 5 35 万亿 2从此 房产问题也成为我国大多数家庭 面临的非常突出的亟需规划解决的问题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 退休规划和房产规划 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财规划 几 乎构成了家庭理财规划的主要部分 同时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背景下 老年人口 的持续增长给我国社会养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此外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也 导致越来越多的老人将无法像从前一样实现 养儿防老 未来养老金的缺口是 1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2 数据来源 CSMAR 数据库 2 每个家庭面临的重大问题 需要尽早规划解决 然而 对于我国大多数家庭而言 在工作期间 大部分收支结余都用在了购置房产上 对于较为富足的家庭 会选 择将剩余的资金投资在房地产市场上 期待未来较高的收益率 对于收入一般的 家庭 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会选择将大部分储蓄用于购置自住房来实现 安家立业 的人生规划 所以 房产已然成为我国家庭的一项占比较大的资 产 而它固定资产的属性又让很多家庭在退休时点亟需大量养老金时陷入有房无 钱的尴尬局面 所以 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和房地产需求仍然旺盛的时期 未 来的家庭通过何种途径能够利用拥有的房产实现退休目标 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实 现退休目标以及能够实现多少退休目标 这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且有价值的议 题 1 1 2 研究意义 对于养老问题和房产问题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集中在宏观 层面上 研究我国退休制度的相关建设和政策建议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和 宏观分析 然而对于微观个体家庭的退休和房产问题的相关研究却相较较少 另 一方面 在研究微观层面的个人理财领域 退休规划和房产规划又是作为两个独 立的理财规划进行分析的 很少将这两种规划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而即便是最 近讨论较多的 以房养老 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以房养老 而只是其中的一个 部分 其实 以房养老 是一个以房产规划实现退休目标的包含多种方案在内的 集合体 除了上述所谓 以房养老 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还包括租售房产 养老 住房置换 售后回租等其他方式 这篇论文将讨论包含多种方式在内的较 为全面的 以房养老 实现退休目标的案例 本文将会结合宏观经济的背景以 及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 以终生财务模型为视角 在理论层面提出具有实践意义 的系统性的 以房养老 模式 探讨实现 以房养老 的可行性和相关因素 同 时 将会结合个别案例 在微观操作层面对上述各种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讨论相 关参数的变化对理财目标实现的影响 进行敏感度分析 给出相应的理财规划和 生涯仿真表 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评估 对理财规划的实际运用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3 1 2 文献综述 1 2 1 国外文献综述 生命价值这个概念最早是由 S S Huebner 1920 提出的 他认为 个人的 生命价值的含义是个人未来的实际收入或者服务 去除维持自身成本之后得到的 未来净收入 对其进行资本化的价值 同时 他认为 管理与评估个人的生命价 值 应该从其终身的消费和储蓄角度出发 还要对其在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弱点进 行充分的考虑 3 Franco Modigliani 1952 最早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 LCH Life Cycle Hypothesis 他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人力资本积累阶段 人力资本向 金融资本转化阶段和金融资本兑现阶段 同时 他认为 个人是在一段较长的时 间内 对其储蓄和消费行为进行规划的 完成全部生命周期中对消费的最佳配置 从而实现在其生命周期内效用的最大化 4 Friedman 1957 提出了永久收入假说 他认为一个人的消费主要由其永久 性收入决定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的稳定消费比例是由其目前所拥有的财富水平和 未来的收入来共同决定的 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成为了理财规划的理论 基础 我们将这两者统称为生命周期 永久收入假说 LC PIH 5 Markowitz 1952 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 该理论对个人理财投资决策具有 很强的启示作用 即个人进行任何的投资都会存在一定风险 所以在投资过程中 应该避免过度投资于某一个项目从而增加投资风险 而是应该通过组合投资来减 少风险 6 Bodie 2001 通过结合个人理财的规划 把生命周期下的理财规划分为新 旧两种模式 在新的模式下 个人实现其一生的效用最大化 将采取多期的动态 投资和消费决策来进行 他还提出可以通过倒按揭来帮助解决老年人的养老资金 不足的问题 7 Glick 1947 首次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 他认为家庭生命 周期是由七个重要事件组成的 包括结婚 第一个子女出生 最后一个子女出生 第一个子女离家 最后一个子女离家 配偶一方死亡以及最后残存一方死亡 并 且根据核心家庭的历史 将家庭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从结婚至最后一方死亡而导致 3 S S Huebner Life Insurance in Its Relation to Thrift Philadelphia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20 183 189 4 Modigliani F R Brumberg 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 section dat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2 388 436 5 Friedman Milton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20 37 6 Markowitz H M Portfolio Selection Journal of Finance 1952 77 91 7 Zvi Bodie Thoughts on the Future Life cycle Inves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2003 p 24 29 4 家庭最终解体经历的六个阶段 即形成 扩展 扩展完成 收缩 收缩完成和解 体 8 Gary S Becker 1987 是家庭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家庭活动是一项包 含和结合了消费与生产活动为一体的经济活动 家庭决策就是尽量使家庭资源实 现效用最大化 他认为如同个体的理性经济人一样 家庭在每天的活动中 都要 对其投入产出进行比较 进而合理进行资源的分配 使家庭能够在收入和时间的 双重约束下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9 1994 年 建立养老金 三支柱 的制度首先由世界银行提出 此后这一制度 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很多国家的现行养老金体系就是由这三个支柱构成的 这 三支柱 中 第一支柱 是指公共养老金 是由各国政府为社会成员强制 建立的 第二支柱 是指企业年金 是各企业为自己的员工补充建立的养老金 计划 第三支柱 是指个人补充养老金 是个人在国家和企业之外自身依靠退 休前储蓄补充的养老金计划 10 2005 年 世界银行将养老金的 三支柱 制度扩展出新增的另外两个支柱 由此转变成养老金的 五支柱 制度思想 这另外两个支柱分别是 零支柱 和 非经济性的 第四支柱 零支柱 是为那些不够领取国家养老金资格的人群提 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的 采取一种全民普享的养老金模式 而 第四支柱 是指包 括医疗 住房 家庭赡养等一系列非正式的养老方式在内的附加养老模式 11 Merrill Finkel 等 1994 认为对于独居的老人而言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 着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通过这种方式 老年人能够在退休之后获得稳定的现金来 源 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质量将后有较大的改善 12 Speare 1985 考察了通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可以改善的贫困范围 经过估 算 他认为通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大约有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口可以因此方式来 脱离贫困 Kutty 1998 得出了与 Speare 的观点较为一致的结论 13 8 Glick Paul C The Family Life Cycl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12 No2 1947 9 Gary S Becker A Theory of the Allocation of Time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 75 No299 p 493 517 1965 10 World Bank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1994 11 World Bank Old 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s and Reform 2005 12 Sally R Merrill Meryl Finkel Nandinee K Kutty Potential Beneficiaries from Reverse Mortgage Products for Elderly Homeowners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Housing Survey Dat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Vol 22 No 2 1994 13 Sally R Merrill Meryl Finkel Nandinee K Kutty Potential Beneficiaries from Reverse Mortgage Products for Elderly Homeowners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Housing Survey Dat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Vol 22 No 2 1994 5 1 2 2 国内文献综述 蔡逢敏 2006 对投资组合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 对 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对其在个人理财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同 时他还认为我国的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4 邹亚生 张颖 2007 对理财学中的有关理论 例如生命周期理论 资产组 合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认为这些理论为个人理财 奠定了理论基础 15 杨燕绥 2013 认为我国目前是典型的 未富先老 和 未备先老 国家 所以为应对这种现状 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对养老金的结构进行有效 改善 积极进行养老金的资产储备 还要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同时 他还认 为个人要提早及时进行退休规划 避免陷入各类养老金幻觉的陷阱中 16 郑功成 2006 认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必须要建立一个尊重传统 特色的多层次 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并且要将三步转变为一步 通过积极地 改革实现基本养老金的全国范围内统筹 17 穆光宗 2002 认为养老问题的关键是谁来提供养老资源 家庭养老是指由 家庭来提供养老资源 社会养老是指由社会来提供养老资源 而自我养老是指既 国家的社会养老 也不依靠家庭和子女赡养 而是自己为自己提供养老资源的养 老方式 18 谢韬 2011 通过建立养老需求模型 对养老金的需求和供给进行了分析 测算了养老金缺口 并给出了相应的投资规划方案 同时对投资的各项风险因素 进行了量化分析 19 曾祥瑞 胡江涛 1997 最早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引入我国 他们对美国的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内容 市场状况 风险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 孟晓苏 2002 最早提出了在我国展开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想法 他认为针 对我国的国情 应该采取以倒按揭为基础 用年金的方式支付养老金的寿险 21 柴效武 2004 在对比了住房和家庭的生命周期的差异之后 提出了 售房 养老 这一种养老模式 这种想法可以用 60 岁前人养房 60 岁后房养人 来 14 蔡逢敏 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 硕士学位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年 5 月 15 邹亚生 张颖 个人理财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现代理财理论的分析 金融科学 2007 年第 4 期 16 杨燕绥 储备养老资产完善养老保障 人民日报 2013 年 1 月 17 郑功成 多支柱与多层次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制度出路 北京论坛 2006 文明的和谐与 共同繁荣 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 人口与区域发展 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 上 2006 年 10 月 18 穆光宗 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 南方人口 2002 年 1 月 33 37 页 19 谢韬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退休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1 年 1 月 20 曾祥瑞 胡江涛 美国住房融资新方法 逆抵押贷款 中外房地产导报 1997 年 8 月 21 孟晓苏 论建立 反向抵押贷款 的寿险服务 保险研究 2002 年 12 月 6 阐述 在这种设想下 在家庭经济生活中 中青年时期通过储蓄存款 按揭贷款 等各种方式购买住房 取得房屋所有权 在退休时将其购买的住房的产权出售给 特定的机构 出售的价款由该机构分期支付给该家庭成员 在其死亡之后 住房 使用权将交由该机构自行支配 22 浦舍予 2007 指出了在当前我国个人理财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 以 房养老 这一方式对个人理财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推广 以房养 老 的模式和倒按揭业务的有关政策建议 23 王岩 2008 指出 以房养老 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倒按揭 还应该包括出 租 出售 置换等通过房产能够获取资金的多种方式 并且对 以房养老 的有 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 对 以房养老 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24 1 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 3 1 研究方法 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的基本形势 旨在研究通过 以房养老 来实现退休目 标的规划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终生财务模型 运用 风险矩阵量化分析 对退休规划和房产规划进行理论分析 对 以房养老 的可 行性以及主要方式和各类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 以房养老 的理论体系 此外 本文还将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对 以房养老 的相关案例进行 分析 对 以房养老 的各种方式进行实践运用 笔者以工作地点内蒙古呼和浩 特市的具体家庭为例 通过对各类型家庭的退休目标进行相应的房产规划 给出 具体的方案设计 来应用 以房养老 的理论解决实际的理财规划 在案例分析中 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 一是通过目标基准点法对理财目 标的实现进行测算 目标基准点法是将规划的目标时点作为基准点 一方面计算 基准点之后各阶段支出的现金流总额在基准点上的现值 另一方面计算基准点之 前为达成该目标积累的现金流总额在基准点上的终值 同时将二者进行比较 如 果在这一基准点上 收大于支 则目标可以实现 否则收小于支 目标则无法实 现 其次 在测算出在基准点上的实现目标的现金流缺口后 对理财规划的相关指 标进行敏感度分析 判断在不同的指标下理财目标能否达成和该指标对目标完成 的影响性 最后 在 以房养老 案例的整个规划流程中 建立全部规划期内的 22 柴效武 一种以房养老的贷款方式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4 年 3 月 46 48 页 23 浦舍予 以房养老对个人理财规划的完善与提升 硕士论文 浙江大学 2007 年 24 王岩 以房养老几种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经济研究 2008 年 2 月 7 生涯仿真表 实现对各期现金流的计算 并由此得出方案的内部报酬率 通过内 部报酬率可以对方案进行对比评估 以及对变化的指标进行方案上的不断调整 1 3 2 研究思路 全文共分为五大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 包括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文献综述以及文章的研究思路 和方法 第二章为退休目标的规划 在这一章 笔者对养老金的供给和需求两方 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对退休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 提出养老金赤字解 决的投资组合配置的方法 第三章为 以房养老 实现退休目标的分析 在这一 章 笔者对 以房养老 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同时给出了具体全面的 以房养 老 方式 并对 以房养老 的限制条件和决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为 以房养老 的理财规划方案设计 在这一章 笔者分别对第三章提到 的各类 以房养老 方式结合不同类型的具体家庭分别进行案例分析 给出了相 应的理财规划和方案评估 第五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 这一章是结论与展望 在 这章对本文的结论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 以房养老 的相关政策建议 并对本文 提出了未来的进一步展望 8 第第二二章章 退休目标的规划退休目标的规划 2 1 养老金供需分析 2 1 1 养老金供给分析 我国目前的养老体系是按照世界银行提倡的三支柱的养老模式来构建的 即 第一支柱的国家基本养老金计划 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年金计划 以及第三支柱 的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 1997 年 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实行了将社 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 并于 2002 年将我国的基本养老金从企业职工 逐渐覆盖到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国务院在 2009 年公布了展开新型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意见 将个人缴费 政府补贴 集体补助结合建立新型 的农村社保制度 2010 年我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该法案 从 2011 年 7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 在这部法案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 的城镇居民社保养老制度 2011 年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的 十二五 规划 纲要 也明确表示要完善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和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 25 近年来 作为第一支柱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尽管覆盖水平不断提高 在 2010 年达到 42 78 但是待遇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已经连续十年对国 家基本养老金进行上调 2010 年我国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也仅为月人均 1395 元 养老金替代率的水平也逐年下降 目前仅为 51 92 26养老金替代率是指职工在 退休之后能够取得的养老金与其在退休之前能够领取的工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 比例 一般而言 如果想要在退休之后能够维持在一个和退休前大致相当的生活 水准 养老金替代率至少应该保持在 80 左右 可见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金替代 率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职工退休后单单依靠国家发放 的基本养老金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 那其退休后的生活水准将会非常低下甚至难 以维继 同时 企业职工还面临着养老金双轨制这一不公现象 在缴费方面 企业职 工需要个人缴纳占个人工资比例 8 的养老金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却无 需缴费 全部由单位单方面负责缴费 而在领取退休养老金方面 二者的差距更 是巨大 公务员能够领取的退休金是在计算其退休之前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 和的基础上 再按照一定比例发放的 例如 工作年限满 35 年的公务员 该比例为 90 工作年限在 30 年至 35 年之间的 该比例为 85 工作年限在 20 年以上不到 25 人社部 关于印发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宣传提纲的通知 2011 年 7 月 26 日 26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 2011 9 30 年的 该比例为 80 不满 10 年工作年限的公务员 仍然能够领取 40 的比例 27在这种养金老制度下 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领取到的养老金水平不仅明显 高于企业职工能够领取的养老金 不仅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不公 同时也降低了我 国基本养老金发放的总体水平 再加之近年来老年人口的增长对基本养老金造成 的供给压力 我国的养老金第一支柱并不能很好的实现退休目标需要的养老金供 给 对于国家基本养老金而言 企业职工在工作期间 其所就职企业将根据规定 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会将其缴费工资总额作为基数 为职工缴纳养老 保险 费率为 20 企业缴费部分全部计入统筹账户 员工个人将按照其上一年 的月平均工资为基础进行缴费 费率为 8 个人的缴费基数应该在当地职工上 一年的月平均工资的 60 300 之间 如果不能确定个人月工资收入 则按照上 一年的社会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缴费 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 最终的储存额应该是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总额加上对于个人账户投资运作所得 的收益 在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方面 有三种不同类别的领取方法 第一 以 国务院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 1997 26 号 的发 布为时点 在该规定发布之前就已经退休的 称之为 老人 其养老金的领取 按照国家原先的规定执行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第二 在该项规定发布以后 参加工作的 称为 新人 对于 新人 而言 当其累计缴费的年限达到 15 年 则可以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其能够领取的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 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1 2 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缴费年限 2 1 而个人账户能够领取的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 计发月数 2 2 在 2 2 式中 计发月数是根据城镇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职工的退休年龄 以及利息等因素而确定的 27 人事部 财政部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 2006 年 10 表 2 1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28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40 233 51 190 62 125 41 230 52 185 63 117 42 226 53 180 64 109 43 223 54 175 65 101 44 220 55 170 66 93 45 216 56 164 67 84 46 212 57 158 68 75 47 208 58 152 69 65 48 204 59 145 70 56 49 199 60 139 50 195 61 132 第三 在该项规定发布以前参加工作的 但是在规定发布之后退休的 称之为 中 人 当其累计缴费的年限 包含视同缴费年限 达到 15 年 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对于 中人 将其已经参加工作但没有进行缴费的时间视作 已经缴费 以解决其缴费年限不足的问题 其领取的养老金是在基础养老金和个 人账户两者之和的基础之上 再增加一项过渡性养老金 这是因为 中人 由于 在规定发布之前没有进行养老保险的扣缴 个人账户养老金较低 所以为了弥补 这一不足而增加了此项补充 过渡性养老金的具体金额由各地分别测算制定 此 外 对于那些在规定发布之后退休的 但是缴费不足 15 年的 将无法领取基础 养老金 只能够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取回 29 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目前规模仍然较小 覆盖面较窄 1991 年 我国首 次提出了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企业年金运 行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 企业年金由企业自主设立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 按照 市场方式进行运营管理 虽然截至 2012 年底 已有超过五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 年金 覆盖的员工数量已达到 1847 万人 基金的规模已有 4821 亿元 且年增长 在 30 以上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企 业年金覆盖的人数只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 5 左右 而在发达国家 这一比 例却能够达到 50 以上 此外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也存在着地区和行业上的较 大差异 从地区上看 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企业年金的规模相 对较大 比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加成熟 从行业上看 企业年金主要集中在一些 垄断行业 例如交通 金融 能源等行业 30此外 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 也有着明显的差距 相较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中小企业的年金规模非常小 而我 28 数据来源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 2005 38 号 29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 2005 38 号 30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1 国绝大部分的企业都为中小企业 且中小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本来就较低 如果 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不能扩大 中小企业的职工不仅不能够获得除基本养老金之 外更多的补充 反而使得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之间退休后养老金的差 距进一步扩大 所以 对于目前更广泛的企业职工而言 作为养老金第二支柱的 企业年金并不能为其带来足够的养老金供给 企业年金的缴费也是由企业和职工两部分组成的 企业每年的缴费额在上一 年其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以内 个人缴费部分是由企业从职工的工资收入 中代扣 企业年金投资运作获得的净收益进入个人帐户 职工在退休之后可以从 其个人账户中一次性或分次提取年金用于养老金补充 31 截止到 2010 年 在我国老年人口中 仅有 24 1 的老年人以国家基本养老 金为主要经济来源 另有 40 7 的老年人仍然依靠代际赡养来解决养老问题 还 有 29 1 的老年人是靠在退休之后继续劳动而获取收入的 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 的退休人群依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维持退休生活的仍然是少数 而大多数老年 人口是依靠自身劳动收入或代际赡养来解决养老问题的 同时 城乡差距仍然非 常明显 农村老年人口依靠基本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生计的比例远远低于城市 大 多数农村老年人口仍然依靠代际赡养和自身继续劳动获取收入 32 表 2 2 我国退休人口养老金来源表 养老金来源 全国 城市 农村 国家基本养老金 24 1 66 3 4 6 代际赡养 40 7 22 4 47 7 自身劳动收入 29 1 6 6 41 2 财产性收入 0 4 0 7 0 2 最低生活保障金 3 9 2 3 4 5 其他 1 8 1 6 1 8 综上所述 在我国 作为养老金前两个支柱的国家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并 不能很好地实现老年人的退休目标 在此现状下 更多的家庭需要依靠第三支柱 即个人储蓄来实现养老金的补充 同时 目前我国很多家庭所遵循的传统的代际 赡养方式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而受到冲击 所以如何能够在基本养老金和 企业年金之外 更好地通过家庭在退休之前积累的财产来实现退休后的生活保 障 就成为实现退休目标的重要理财规划 3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第 20 号 2004 年 32 数据来源 中国老龄化及养老问题报告 联合国人口基金与全国老龄办 2012 年 12 2 1 2 养老金需求分析 退休后的养老金需求养老金的支出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是基本生活支出 这是养老金支出中一项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开支 这其 中包括日常的吃穿住用行 水电费煤气费物业费通信费交通费等等 在退休后 由于不再工作 交通通讯等费用可能会减少 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基本生活支出还 是会维持在退休前的基本水准 第二是医疗支出 在退休之后 除了基本医疗保险可以负担的医疗费用 个 人还要有多余的准备以及其他老年相关护理等费用 在退休后 这部分的费用将 会比退休前有明显的上升 也是最需要储蓄养老金的部分 第三是回归费用 这部分支出的准备特指为老年人的医疗抢救和殡仪丧葬准 备的专项应急款 这部分费用也是退休后养老金支出结构与退休前支出结构的较 大区别之一 第四是赡养父母的开支 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退休家庭在退休 之初还要继续承担赡养父母的重任 同时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 不仅自身的医 疗开支逐渐增加 还要为更为年长的父母的医疗开支进行准备 第五是抚养支出 这部分费用是指在退休之后仍会承担的子女教育费用以及 日常抚养孙辈时的支出 第六是住房支出 在退休之后 很多老年人会选择重新装修住房或换房 这 也需要提前准备资金 同时 目前由于房价的上涨 越来越多的新婚家庭难以在 结婚之初就能够通过自身的收入购置房产 所以很多已退休的老年人还要承担子 女的购房或偿还房贷的费用 第七是旅行费用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旅游当成退休后的一项娱乐休闲计 划 而储备养老金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到这部分费用的大小 如果退休家庭将旅 游作为一项退休后的必要活动 则需提早进行规划方可实现 最后一方面是娱乐费用等其他费用 例如退休之后老年人用于观看电影 音 乐会或者参加老友聚会以及参加老年大学等开支 都属于这一范畴 33 养老金的需求测算一方面可以对上述养老金需求的支出结构与退休前的各 项支出进行对比分析 还可以通过养老金替代率来计算 如果希望在退休后仍然 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变 则这一指标至少应该在 80 左右 如果退休后有其 他的需要更多资金的规划 则这一水平要相应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 还要对余寿 进行合理估计 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下 测算出退休规划的目标需求 33 中国报告 2009 民生 13 2 2 退休规划的理论基础 2 2 1 生命周期理论 Franco Modigliani 提出了财务生命周期理论 他将人一生分为青年 中年 老年 3 个阶段 在这 3 个不同阶段 个人的财务状况是不相同的 在青年阶段 收入一般较低 收入的绝大部分都会用来消费 甚至举债消费 从而造成消费大 于收入 难以形成较多的储蓄 在中年阶段 收入会逐渐增加 虽然消费也会有 所增加 但是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会降低 收入大于消费 这是形成未来退休资金 积累的重要储蓄时期 在老年阶段 尽管消费有所下降 但是收入下降 又会造 成消费大于收入的局面 所以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理性的消费者应该根据个人一 生的收入来安排消费和储蓄 做到跨期平滑消费 图 2 1 生命周期理论的收入 消费曲线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 Modigliani 建立了家庭的总消费函数 123ttt cbYbYbA 2 3 在 2 3 式中 ct为当期消费 Yt为当期收入 Y 为未来收入 At为当期财产 b1 b2 b3分别为当期收入 未来收入和当期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 Modigliani 认为 未来收入可以看作是当期收入的一个倍数 即 Y Yt 则总消费函数可 以变为 123 ttt cbbYbA 2 4 14 2 2 2 终生财务模型 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退休规划中 以退休时点作为目标基准点 将退休前 的收入与退休后的支出统一在退休时点上 就形成了退休时点上的终生财务模 型 1 1 1 1 nD n xn t t xtt t n t xt n C WkECk k 2 5 在 2 5 式中 n 为退休时点 x 为当前时点 t 为未来某年 D 为死亡时点 x W 为现有资产 t E为第 t 年收入 t C为第 t 年支出 t C为第 t 年净支出 k 为贴 现率 上述模型包含了两个阶段的计算 等式右端为养老金支出期 等式左端为 养老金的积累期 在这一阶段 资金的积累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于既有 的一笔可以配置到退休规划上的投资 另一部分来自于工作期间每一阶段的资金 积累 这两部分在退休时点上都会形成资金的供应 在退休规划中 理财的目标就是实现上述模型等式两端的平衡 即养老金的 总需求和养老金的总供给的平衡 根据退休规划平衡原理 退休规划以退休时 点为基准点 退休之后属于养老支出发生期 支出大于收入 形成了养老金赤字 是退休规划需要达成的目标 而在退休前收入大于支出的阶段 针对退休之后的 养老支出在退休之前进行相应的规划 为养老金供需之间形成的赤字进行分摊 达到一生收支的平衡 图 2 2 退休规划平衡原理 15 2 3 投资组合的配置 2 3 1 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组合是使用不同的资产构成的资产组合的集合 以使得在能够承受的风 险水平下获得最大的预期收益 或是在一定的预期收益下使得风险最小 在资产 组合理论中 方差是用来衡量资产组合风险的指标 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离 散程度 资产组合的方差不仅受到组合内部各资产的方差影响 还会受到组合内 部各资产之间相关程度即协方差的影响 资产组合理论认为 投资者可以通过选 择最佳的均值和方差组合实现期望效用最大化 假设资产组合 P 由权重为 a 的资产 X 和权重为 1 a 的资产 Y 组成 期望收 益率分别为 X E R和 Y E R 则资产组合 P 的预期收益率为 1 1 pXYXY E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