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1).doc_第1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1).doc_第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1).doc_第3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模块二: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训练考点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1)背景: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2)内容: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3)作用:( );( )。2宋朝的“二府三司制”(1)内容:宋朝的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 )”,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 )掌管。财政归度支、盐铁、户部( )掌管,三司使又称“计相”。(2)作用:( )。3元朝的一省制: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 ),只设( ),其长官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4三省六部制确立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二、选官制度1演变(1)西周:宗法分封制下,西周实行贵族世袭的“( )”制度。(2)战国、秦、汉初:实行( )的制度。(3)汉武帝时期:实行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的( )和中央、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征辟制。(4)隋唐时期:( )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2作用: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确立和演变:秦汉时期,官员监察制度确立起来;( )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2谏议制度(1)目的:对( )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确立和演变:隋唐时期三省中的( )就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 )时期,专门的谏议机构消失。3评价(1)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与低效现象。(2)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考点二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1)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 )的同时,又( ),希望依仗“天下一家”的格局,巩固皇权,稳定天下。(2)汉景帝时: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出现了“( )”。(3)汉武帝时:实行“( )”,强干弱枝,监察地方,进一步加强了( )。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唐朝中期:长达八年的“( )”,唐朝形成了藩镇林立的局面。(2)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的进一步发展,唐朝灭亡后,我国进入了( )时期,政权更迭频繁。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措施收精兵:宋太祖将禁军的统领机构一分为三,合成“( )”;在中央设立枢密院,负责军务。削实权: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 ),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防止武臣拥兵作乱。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留一小部分外,其余归中央,从而消除( )的物质基础。(2)影响积极影响: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的分裂局面。消极影响: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皇权的加强(1)丞相制度的废除: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裁撤( ),废除( ),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2)设置内阁明太祖设立( ),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 ),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有“( )”的权力。 2清朝皇权的加强(1)清朝建立后: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 )来处理。(2)雍正时期:设立( ),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 );标志着( )高度发展。第二部分 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一问题1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是否等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问题2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问题3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问题4有人说推恩令的实施废除了分封制,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问题5明朝的内阁与前代的宰相职权一样吗?问题6明朝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有何区别?问题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措施问题8明清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历史影响能力训练二 一 选择题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2(2014武汉模拟)阎步克教授指出,侍从侍卫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不可忽视的侧面。侍从、侍卫掌握的权力,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临时性,处于“私”与“公”的摇摆之中。官僚体制的公共性较强时,这种制度就会“公共化”,即从皇帝的私属侍卫发展为正式职官。下列选项属于侍从侍卫制度“公共化”的是 ()a汉武帝以宫中侍从侍卫组成的“中朝” b隋唐确立的三省六部制c北宋王朝派遣到地方的通判和转运使 d秦代推行的郡县制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4(2014武汉模拟)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做法当时最可能是()a提高官员素质b牵制内阁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完善办事程序5、材料一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探究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材料二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书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探究2:结合材料二从唐朝吏部选官的标准这一方面,谈谈你对唐朝政治制度的评价。材料三清廷为了甄拔寒俊、遴选真才,采取了严禁营私舞弊、严格科场纪律、裁抑大臣子弟、屡兴科场之狱等诸多措施唐宋时期,科场案少且处罚轻,不过革职、降职而已。清代迭兴科场案,对违法者往往处以极刑,且殃及亲属。唯其如此,才基本上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原则。所以,魏源称科举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公”。梁启超说,“科举,法之最善者也”“科举为升平世之政”。 宋元强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探究3:魏源和梁启超的看法是否有道理?据材料三说明理由。6、材料一帝(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 明史卷八探究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仁宗为何让大学士杨士奇超越户部、工部之权,直接草拟诏书?材料二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票拟即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明会要卷二十九探究2:依据材料二,说说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有哪些。材料三在建制上,丞相历来均有定员,而明代阁臣却始终没有定员,其人数可多可少;丞相或宰相均为历代王朝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中央六部为其法定的下属。而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丞相、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综理政务,统率百僚”,对皇帝也有制衡的权力,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只备顾问,而票拟所提意见能否实行,还需取决于批红。 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探究3:请简要概括材料三中内阁与丞相的不同之处。能力训练一问题1 提示: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并不是民主的体现,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相反,它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是“皇权下的民主”。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问题2 提示: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统治者选拔人才。问题3 提示:1.进步性(1)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科举考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2消极性(1)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3)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问题4 提示: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问题5 提示:不一样。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而且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还可以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而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无决策权,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问题6 提示: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职责是只备顾问,无决策权,是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西方近代内阁为法定机构,是国家决策管理机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问题7 提示: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3.改革中央机构秦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明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设置军机处等。4.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自秦废除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以后科举取士,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5.加强监察机制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在中央设“科道”,在省设按察使司等。问题8 提示:1.积极:(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经济上,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民族大融合。2.消极:(1)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使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能力训练二1答案c【立体剖析】审题题干科举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并把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排查分析a项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郡县制无关排除b项察举制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排除c项科举制不仅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同时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d项行省制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培植兴味无关排除2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省六部制是从汉代的“中朝”、尚书台等内侍机构发展而来的,符合题干材料叙述,故选b。a中的“中朝”还不是“公共化”正式化的职官。3 答案 c【立体剖析】审题题干西汉、北魏、北宋及清代分割和削弱相权的措施加强皇权排查分析a项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排除b项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排除c项宋代通过分权来分割相权,其中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财权正确d项明朝已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排除4 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逐渐达到顶峰的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君权,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了内阁。随着内阁地位的日益提高,为了限制内阁大臣权力,如材料中描述,进一步提高太监的参政地位,最终目的是牵制内阁权力。5、探究1 提示: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探究2 提示:(1)唐代吏部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重视被选者的仪表气质和语言、书法、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2)选官标准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对官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很高,对提高官员的文化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