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技术探讨文献综述_第1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技术探讨文献综述_第2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技术探讨文献综述_第3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技术探讨文献综述_第4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技术探讨文献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代移动通信( 3G)网络建设技术探讨 1 引言 截止到 2005 年底,中国移动用户已经超过了 3.9 亿,是全球最大网络移动运营商。伴随着 GSM 在中国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它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并开始 暴露 出其固有的局限性。 首先,中国 GSM 900MHz 网络系统容量日趋紧张,有些地区 GSM 900MHz 频谱资源已基本用完。其次, GSM 体系结构不能提供分组数据服 务,难以支持高速度数据应用。人们对可视通话、视频浏览、高速上网等语音之外的众多数据业务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第二代移动通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虽然, 3G 时代还没有到来,但是欧美和日韩等国家都已有较为成功的 3G 运营案例的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状态,从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为确保网络能力和网络质量,我国启动 3G 已经是势在必行。 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 2.1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背景 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截止到 2005 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 已经达到 3.9 亿,每年新增用户在 5000 万左右,预计到 2010 年,我国移动用户将达到 7 亿左右 。 1不仅在总数上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 GSM 及 GPRS等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 频谱利用率高、服务质量好、能提供高速传输 的第三代移动通信( 3G)成了人们的首选。 2.2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 第三代移动通信是当前全球信息通信产业领域的热点,也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信息产业部 也 提出了 “ 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 ”的指导原则,并组织了大规模的网 络技术试验,包括系统和设备功能及其互联互通、兼容性、可操作性等内容,为制定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技术依据 。 从产业的整个进展来看,国产标准 TD SCDMA 相关的系统设备、终端、芯片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通过近两年快速的发展,从系统设备上来说,已经形成了四套比较完整的 TD SCDMA 的网络解决方案,主要是接入网和核心网的配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2 套,并且已经完成了全部的产品样机的开发,已经完成了专项的测试。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前景 3G 业务的数据承载能力要求较高、能够为用户提供表现力更加丰富的音频、视频 等多媒体内容的业务。 在技术上, 3G 在不断发展:无线接口技术向着更高的带宽、更大的容量、更好的服务质量 (QoS)的目标发展;核心网向全 IP 的网络架构方向发展。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 的常见几种 标准 : CDMA2000 协议标准 WCDMA 协议标准 TD-SCDMA 协议标准 3.1 CDMA2000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一个主要代表的 CDMA2000 技术是从 CDMAOne 演进而来的。由 CDMAOne向 3G演进的途径为: CDMAOne (IS-95B )CDMA2000 1x(3x) CDMA2000 1xEV。 2 CDMA2000 1X 技术通过一个标准的( 1x) CDMA 频道能够支持语音和数据服务,并具有许多比其他技术更为优越的性能。 CDMA2000 1X在无线接口性能上较 IS-95系统有了很大的增强 可支持高速补充业务信道,单个信道的峰值速率可达3.7.2kbps。采用了前向快速功控,提高了前向信道的容量。可采用发射分集方式 OTD 或 STS,提高了信道的抗衰落能力。提供反向导频信道,使反向相干解调成为可能,反向增益较 IS95 提高 3dB,反向容量提高 1 倍。 3业务信道可采用比卷积码更高效 的 Tubro 码,使容量进一步提高。引入了快速地呼信道,减少了移动台功耗,提高了移动台的待机时间。此外,新的接入方式减少了移动台接入过程中的干扰的影响,提高了接入成功率。 CDMA2000 1X 的无线 IP 网络接口采用已应用成熟的、开放的 IETF 协议,支持 Simple IP 和 Mobile IP 的Internet/Intranet 的接入方式,实现了真正的 Internet 接入的移动性。 3.2 WCDMA WCDMA 主要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 WCDMA 是开放无线接入技术,能够提供高级移动多媒体业务 如音乐、电视和视频等丰富的娱乐内容和互联网接入。对于运营商来说, WCDMA 意味着容量扩大、效率提高、和收入 3 增长,是其 GSM 运营的自然延伸和扩展。它可支持 384Kbps 到 2Mbps 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 动的状态,可提供 384Kbps 的传输速率,在低速或是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高达 2Mbps 的传输速率。而 GSM 系统目前只能传送 9.6Kbps,固定线路 Modem 也只是 56Kbps 的速率 。 4 此外,在同一些传输通道中,它还可以提供电路交换和分包交换的服务,因此,可以同时利用交换方式接听电话,然后以分包交换方 式访问因特网,可以提高移动电话的使用效率,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只能做语音接收,同时也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的服务。 3.3 TD-SCDMA TD-SCDMA 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TD-SCDMA 作为 TDD 模式,其上行和下行链路在同一频点、不同的时隙( Timelot)进行双工通信,可以按上、下行链路所需的数据量动态分配,这不仅仅适应于对称的如传统的语音业务,尤其适合于日益增长的非对称的实时、非实时数据业务,如多媒体、互联网等业务。动态地按需分配时隙,可以使得频谱资源得以最大、最优地利用。TD-SCDMA 除了具备上述特点外,还采用了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软件无线电、联合检测等先进的技术,保证 TD-SCDMA 有着其独特的特色和优点,有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同时, TD-SCDMA 系统考虑到中国第二代网络的 现行 情况,它的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建立在 GSM 网络基础上逐步向第三代过渡,能够有效利用原有网络资源 。此外 , TD-SCDMA 与 IP 也 能够很好地融合,因此 TD-SCDMA 不仅能够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要求,而且为移动通信核心网络进一步向 IP 架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网络传输 3G 移动通信网络的 网络结构可以统一为两个层次:接入网络层 (UTRAN)和核心网络层 (CN)。 3G 传输网主要承担从 UTRAN 到 CN 的业务汇聚,以及 CN 中的业务传送。在接入层, 3G 移动通信系统将 BTS 改造为 B 节点 (NodeB),将 BSC 改造为无线网络控制器 (RNC),并且定义 ATM 为 NodeB 和 RNC 间的通信接口, 3G 传输网需提供相应的数据业务处理和汇聚能力;在核心层, 3G 将 MSC 改造成网关移动交换中心 (GMSC),将 GSN 改造成服务 GPRS 支持节点 (SGSN)和网关 GPRS 支持节点 (GGSN), 3G 传输网需提供 RNC、 MSC、 GMSC、 SGSN、 GGSN 间的高带宽业务传输通道。 5 3G网络骨干层的电路需求主要由干线 /城域传输网承载,接口种类相对简单,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4 而且目前各运营商所建干线网、城域网均采用了高容量的波分设备组网,因此3G 网络对干线、城域传输网影响不大,只需根据业务需求扩容即可满足需求。目前 2G 系统的传输接入层网络主要承载基站到中心节点( BSC)的传输,每基站电路需求为 1 至 2 个 E1,设备以 SDH155/622M 系统、 PDH 系统等为主。当移动网演进到 3G 后接入层网络将主要承载 NodeB 与 RNC 之间电路需求,采用基于 ATM的接口类 型,承载的业务由原来的以话音为主变为以宽带数据业务为主,业务带宽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具有突发性的数据业务将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为满足 3G 业务的传输需求,接入层传输网络应演进成为具备支持 ATM 业务接入能力、能够实现带宽共享和流量汇聚的大容量传输系统,现有接入层网络需要进行改造、扩容,方可适应 3G 网络的业务需求。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面向 3G 的接入层传输网络承载的业务接口主要有两种类型: E1IMA 接口和 STM-1ATM 接口。 5 总结 第三代移动通信是当前全球信息通信产业领域的热点,也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数字 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3G 网络将为用户提供表现力更加丰富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业务。现在问题的关键便是 3G 网络标准的选取和网络建设的规划。 本文便是通过对 第三代移动通信 的背景、标准进行分析及网络建设相关技术的分析,对 3G 的网络规划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世鹤 .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1-12 2张平 .WCDMA 移动通信系统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114-116 3韩斌杰 .GSM 原理及网络优化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96-98, 210-230 4Harri Hloma Antti Toskala.WCDMA 技术与系统设计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42-45, 159-161, 220-222 5窦中兆 .CDMA 无线通信网络原理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5-96, 235-240 6万晓榆 .CDMA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32-134 7奥扬佩雷 .WCDMA:面向 IP 移动因特网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21-224 8张长钢 .WCDMA 无 线网络规划原理与实践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51-56 9郭东亮 .WCDMA 规划设计手册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115-118 10郭梯云 .移动通信(第三版)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1李小文等 .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2谢显中 .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5 13啜钢,王文博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14Willenegger.S.CDMA2000Physical Layer :AN Overview,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15Stevens, W.R. T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