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三章.ppt_第1页
《文学概论》第三章.ppt_第2页
《文学概论》第三章.ppt_第3页
《文学概论》第三章.ppt_第4页
《文学概论》第三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文学与审美 第一节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一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 音乐 戏剧 绘画 雕塑等艺术活动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组织中显示特定社会生活的种种情状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涵文学的审美性质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本体性质 没有审美性质 不成其文学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是由任何审美活动必然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 在一定社会结构中进行这一根本事实所决定的 审美活动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进行 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存在于其审美特性之中 审美的文学也必然是意识形态的文学 纯 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才会现实地存在 阿 布罗夫 美学 问题和争论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 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 观念 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文本赏析 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 发着银光 软软的 滑溜溜的 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 通红的 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 紫浮萍 长脚蚊子 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 一种水鸟 擦着芦穗 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 受戒 作家汪曾祺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构成审美意识形态由文学的基本艺术特征所构成文学以描写人的方式来表现社会 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从生活走向艺术的过程 审美意识形态以审美情感为中心 审美情感既是审美的 又是意识形态的 文学活动是审美意识形态出现和实现的场所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 无功利与功利从目的看 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 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 即是无功利的 但是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某种功利意图 即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现实社会关系的丰富性与深刻变化 因而间接地也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 有三种方式 实际的 理论的和审美的 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 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 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 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 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 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 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 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鲁迅 中国人看小说 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 却自己钻入书中 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 所以青年看 红楼梦 便以宝玉 黛玉自居 而老年人看去 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 满心是利害的打算 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文本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文本赏析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 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2 形象与理性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 即文学的文本结构处处呈现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象 这样的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 同时又渗透想象 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但是 审美形象被置入文学 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 这本身就常常以来理性的力量 更进一步讲 文学的艺术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理性 卡西尔 在科学中 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 追溯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 在艺术中 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接外观 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卡西尔 人论 文本赏析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 王维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陶渊明 陶渊明 文本赏析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文本赏析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3 情感与认识文学富于审美情感性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 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但是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不仅要表达主观情感评价 而且也要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性认识 雨果 巴黎圣母院 读者可以从对形象的直觉中体味出来 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美与内美的美的化身 敲钟人卡西莫多外丑内美 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 主教克罗德外善内恶 丑就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着优美 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恶与善并存 黑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 克伦威尔 序言 文本分析 文本赏析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文本赏析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小结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阿多诺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 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 阿多诺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 一方面 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 另一方面 它又属于现实 属于这个社会网络 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 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 同时又是社会现象的 阿多诺 美学理论 二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 1 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以此激发读者共鸣 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1 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2 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2 形象性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1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2 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 有生气 有意蕴的形象 3 超越性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1 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2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3 对人自我的超越 第二节 中西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一 中国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一 魏晋以前 文学审美含义的混沌阶段1 文学最初指关于文献典籍的学问 2 文学被理解为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 3 对 文 的评价虽然包含审美因素 但是重点放在伦理观念和作者人格方面 4 侧重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 二 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含义的独立阶段1 南朝宋文帝设立 文学 儒学 玄学 史学 等 四学 使文学的审美含义获得独立发展 2 曹丕在 典论 论文 中强调 诗赋欲丽 把文学的语言形式提到了首位 3 范晔在 后汉书 文苑传 强调文学 情志既动 篇辞为贵 突出文学创作的审美体验和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 4 从审美角度看待文学成为一个固有传统 三 魏晋以后 文学审美含义的发展阶段1 清末以前坚持文学审美规律的探寻王国维 有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2 现代参考西方美学观点 强调文学的非功利性 鲁迅 摩罗诗力说 提倡文学艺术的 无用之用 3 当代吸收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 把文学定位为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二 西方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一 18世纪之前 文学审美含义的混沌阶段1 把文学与其他实用技艺混同 亚里斯多德把诗歌创作称为 技艺 2 注重文学的实用功能 贺拉斯的 诗艺 提出 寓教于乐 二 18世纪时期 文学审美含义的独立阶段1 1747年法国学者查理斯 巴托在 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 确立七种 美的艺术 把诗歌 绘画 雕塑 音乐 舞蹈 建筑 修辞等列入其中 2 德国启蒙美学家建立 美学 学科 第一次为审美艺术活动确立心理基础 3 康德将 美的艺术 与纯粹自然物 科学活动 手工艺活动区别开来 三 19世纪以后 文学审美含义的发展阶段1 文学研究的对象更多限制在具有审美性质的文学作品中 2 黑格尔强调艺术的心灵化 建构了一个空前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 论述各种艺术门类 奠定现代艺术的分类体系 3 韦勒克和沃伦合著 文学理论 把文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虚构性 创造性和想象性 附录 文学者 以有文字著于竹帛 故谓之文 论其法式 谓之文学 章炳麟 国故论衡 文字论略 韦勒克 沃伦论文学研究和文明史研究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 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 在他们看来 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 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 那么 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 沃伦 文学理论 第三节 文学审美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一 文学反映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一 审美关系的界定审美关系属于价值关系的一种 它是主体对世界 特别是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审美体验 评价和表现 体现出人类社会会生活的审美价值 二 文学反映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特殊性1 这种审美关系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 2 审美关系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非审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三 要正确认识文学反映的审美关系 二 文学作品的审美性 一 文学作品的 格式塔质 文学作品的格式塔质往往表现为超越具体作品因素的整体氛围 意境和韵味等 二 文学作品的审美场文学作品的审美场是文学艺术的整体结构关系中所生成的新质 它反映的是文学艺术各种因素之间的整体联系 第四节 文学审美主体的审美把握 一 历史对 美 的误解1 美是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例 毕达哥拉斯学派 美是数的和谐 2 美是理念例 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念先于具体的事物 是不依赖于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 而且具体事物的没只有分享了 美 本身才能成为美的东西 理念的美是绝对的 永恒的 不包含任何杂质 一 审美价值在审美把握中产生 3 否定美的存在例 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们往往把对事物的形容等同于事物的某种性质 这是错误的 美 仅仅是人们对对象的形容 不是对象本身 它和伦理学一样是超验的 不可言说的 因此 美的本质 是不存在的 二 审美价值的产生条件1 审美对象的存在2 审美主体的存在3 审美主体对审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