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 讲座报告.docx_第1页
孝道 讲座报告.docx_第2页
孝道 讲座报告.docx_第3页
孝道 讲座报告.docx_第4页
孝道 讲座报告.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孝道-中华文化的基石 -讲座报告 主讲人:舒大刚教授时间 :2012年11月6日星期二地点 :西南财经大学前言: 舒大刚,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兼古籍所所长。主要从事儒学史和儒学文献研究,曾经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孝经学史、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儒家文献学研究、国际儒联规划项目中国儒学通案(10种)等课题。目前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四川省古籍文献整理重点项目巴蜀全书总编纂。主要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等。在正式进入专题之前,舒教授基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几十年的研究,向我们阐述了他眼中的传统文化。舒教授告诉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学习,传统文化重视的是一种漫谈式熏陶的氛围,我们在学习时,应着眼于沿途风光的欣赏、陶醉、游览与展示,即儒家所言“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而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与归属也蕴藏其中。传统文化的包含面极为广泛,而在舒教授的理解下,传统文化其实就存在于当下,在我们的心中,那就是 “孝道”!孝道是作为传统文化基石存在的,从中华文化自尧舜起源,经周公治理成中国以礼乐之邦,便是以“孝道”为基石,因而学习传统文化,必要深刻理解“孝”为何物。一 何以重提孝道?首先,这是由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决定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渐加大,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虽然国家社会都致力于解决老年人口问题,如通过立法、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及城乡医疗保险、改善服务机构等措施,但都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其次,由于二十世纪初以来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孝悌思想在全社会的普遍流失,人们“孝”的思想意识的淡薄,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以“老人摔倒,扶与不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为典型的“孝道”丧失的一系列让人叹息的事件,究其原因,一是老人们成长于“孝悌”思想被抨击的年代,少数老人缺少这样的教育,以至于表现出“被救反诬,为老不尊”的行为;而另一方面当下的人们处于市场经济时代飞速发展、但社会思想还处于重塑中的特殊时期,坚守正义的信念还不够坚定,才会出现“见义不为,丧失天良”以致悲剧接连上演的现象发生。再次,“孝道”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也曾在历史上绽放过不可直视的光辉,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之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崛起的时代”,中华文明相较于西方工业文明有着更厚重的沉淀、更强大的生命力,而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没有强盛的文明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强大的不竭动力,那么,作为中华文化基石的“孝道”难道不应重提、重建,吗?综上可见,重提孝道是为满足历史与现实的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二 回归传统,重倡孝道 (一)孝道 与 仁义仁义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所在,而孝道与仁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孝悌是仁义的出发点,仁义是孝悌的本体依据。孟子言之极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孝与仁、义的内在统一性表明,理解并提倡正确的孝道观念不仅有助于家庭和睦,而且有助于仁爱之情的培养以及社会公德和正义风气的形成。(二)孝经选解1) 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儒家之孝道,首先表现为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肯定和对血缘关系的眷恋。珍视生命,首先要珍视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给的,是父母、祖宗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是开启家族生命的基础。 2) 五等之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在等级分明的封建时代,人们的身份有着严格得划分,孝经将尽孝分为几等,虽然在现在看来有所落后,但结尾“故天子以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告诉我们不管你是什么人,有什么身份与能力,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孝。3) 广扬名“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一个人只有爱他的父母,才有可能去爱国家、爱社会、爱世人。就如大学中所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国、天下的顺序就算历经千年也不会改变。4) 谏诤“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讲回到二十世纪初(特别是四九年之后)传统文化被批判的年代,之所以当时“孝道”被如此严重的批判,其原因之一则是当时人们对“孝道”的误解,其实“孝道”并非宣扬的是愚忠愚孝、不管是非黑白得只一味的顺从,它的“孝”是“谏诤”式的、是以让父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出发点的,是智慧的、批判性的。 (三)为何要行孝大足石刻 报父母恩重经变 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乳哺养育恩洗濯不净恩、为造恶业恩远行忆念恩、究竟怜悯恩 父母不仅只是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当每一个人自脱离母体的那一声啼哭之后,便与父母有了这一生不可割断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是物质上的、责任性的,最重要的其实是一种情感的维系。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不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爱;“养儿方知父母恩”的醒悟;也仍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天高、比地阔、比海深,如此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孝呢? (四)怎样践行孝道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践行孝道,要时刻铭记“养亲、敬亲、遵礼”这三条准则,我们必须先保证最基本的“养亲”,能够保障父母老年的基本生活,但又不能仅仅“养”之,不然就如荀子子道中言:“子路问孔子: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孔子:“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 父母并不在乎你能给他们多高的物质享受,能给他们多少钱,买多大的房子,多好的车子,他们更在意的是你经常的陪伴,一家人的团圆。 因而我们在行孝道时,要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上,特别重视父母的情感归属,让他们的精神有寄托,心理能得到安慰。三 讲座提问解答(一) 当下中国的养老趋势:社会养老 与 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只是形式问题,但就中国的社会现状来看,我们更适合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形势- 我国人口基数大,而老年人口比例大,据调查研究显示,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3亿,若实行社会养老,必须修建大量养老院等设施,这是不被现实所允许的。另一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的分析可得,中国当下应实行大部分的家庭养老、同时发展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形式,而其中又以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社会养老金+自己的个人空间+子女临近,可经常看望照应 这样的结构最为适宜。(二) 作为90后的大学生应如何在现实中践行孝道 践行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也应与学习传统文化一样:只重精神,不重形式。 具体说来,也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1) 有爱亲报恩之心2) 由爱己之亲至爱他人之亲3) 修身立德:为人正直,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能作他人的榜样四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误解 这句话是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没有尽到后辈人的责任的意思。翻译出来,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人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诉父母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没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