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后反思.doc_第1页
《背影》教后反思.doc_第2页
《背影》教后反思.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影教后反思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 于雅秋每天我都上课,这已成为一种习惯;课前都备课,这也是一种习惯。正是这种习惯使我打开书,翻到背影这篇文章,准备备课。这是一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通过描述父子分别时发生的事表现出父子之间的深情。这篇文章历来被称为“精典美文”,但以前无论教师怎么讲也表现不出作者的情感,学生也体会不到作者的情感。可以说传统的讲法似乎冲淡了文章本身蕴涵的深情,那么我应该怎样讲这篇文章,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呢?我陷入沉思中。这时我想起了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我作了课件,课件中有饱含深情的课文朗读、有动画视频,这不是为了“摆花样”,而是要通过它们的运用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上课了,我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开始了这堂“特殊”的语文课的教学。“同学们,我们都有和家人分别的时候,朱自清先生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我上网发现有一位作曲家把它谱写成一首歌,今天我们一起听听。”接着我播放了这首歌,在旋律声中,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分别的场面中,这样情境创设好了。接着进行语文知识的预习检测,解决字词障碍后,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进入了文章之中。深情至深的朗读声停止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已经红了。情感铺垫成熟后,我和学生们一起研究一系列问题:1、课文讲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文章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表达怎样的中心?3、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作了哪些事?哪件事最让你感动?4、父亲还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5、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了吗?为什么?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什么儿子会多次流泪?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呈现、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们显得异常兴奋,有些平时不愿发言的同学在这节课上也表现的很积极。他们通过讨论,我适当的点拨,明白了饱经忧患的父亲仍然一如既往的深爱着儿子,这份爱让人感动,用“父爱如山”形容真是恰如其分。这样,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又趁热打铁,播放与文章第六段相配套的视频影片。学生在影片中看到父亲买橘子爬月台时的场面时都潸然泪下。有的同学课后说,我觉得那就是我的父亲。教学很顺利的进行着,我又说道:“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父母也在为我们默默的付出着,你能说出你感受到的爱吗?”同学们顿时争先恐后的说起来。他们在争着述说着爱,在向别人展示着自己享受到的爱:我也在为爱而感动着。此时,懂你的音乐响起就显得那么自然,又是那么恰倒好处。在旋律声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铃声响过,孩子们还沉浸在“爱”之中不能自拔。课后,我陷入沉思。我上了十几年的语文课了,我的学生们却没有一次这样的感动过,如此的投入过。可见,语文课上不好,决不是课文不吸引学生,而是教师讲课的方法过于守旧,教师只拿着课本去讲这个词有什么作用,那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文章结构如何这样就把一篇有生命的完整的文章割裂开,再细嚼慢咽的喂给学生,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时间久了,自然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与激情。语文是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正确的语文教法会让学生“登泰山而小天下”。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经历,有了这样的过程,他们才能与文章、与作者融为一体,超越时空,超越国界。同仁们,语文教学历来是仁着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正参与、真正体验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我也正是由于这节课的教学才明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