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景 返 观”.doc_第1页
“内 景 返 观”.doc_第2页
“内 景 返 观”.doc_第3页
“内 景 返 观”.doc_第4页
“内 景 返 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老先生虽说没上过我的课,他自己也十分谦逊,认为不能称师,但我一直以师事之。老先生曾多次询问我对“内景返观”的看法。这可是关乎中医理论形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连大师都说“这个问题不好谈,但是,不谈不行”,而且不敢回避。不知老先生用意何如,只好笑而不语。一次座谈会上,偶尔听到其发言,才知其对“内景返观”或“返观内视”是质疑的,且完全不予认可,并斥之为“唯心”!激愤之处,言辞有加,明显地是有所指,碍于大家同个科室共事,没有说白罢了。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师生中有所反映,尤其是在时下思想比较活跃、接受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部分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之中。而真正可怜而又可悲的却是众多的中医本、专科学子,他们大多数人至今还无法知晓事情的缘由,不知道什么叫“内景返观”,更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中医理论”与“内景返观”有什么牵扯关系!以往,只知道自己困惑,我的同学们有困惑,如今看来,我的老师,我的学生们都有所困惑。先生后来又问过两次。恕我不恭!心想,小孩子们不懂事,您老怎么也不懂事?忒大胆的了!您可是名老哦,何苦为此砸了自已的招牌、断了自已的财路。这,还用问,唯心乎?唯物欤?在那遥远的年代,古圣先贤们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认知,只能是混沌的、模棱的、迷糊的、二元的,这并不奇怪,因为那时还只是人类哲学的童年,更不用说有什么科学了。难道这“中医理论”,您老就当真以为是中医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难道这中医历史,您就当真认为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这“环跳”穴、“长强”穴什么的,您就当真以为是石头扎在屁股上才发现了的!?历史只不过是有权有势有钱人留下的玩意儿!最后一次,忍俊不禁,笑而海侃,与老先生说我这一辈子最不能解释的是“丙辰”那一年的气运。天崩、地裂,皇帝老子崩驾,宰相、大元帅先后相继而去,星宿殒落的事。是命也?运也?气也?数也?流年不利?抑或一切皆为自然而然!其实,“内景返观”或“返观内视”与所谓“六通境界”、“六根互用”一样,都是是中医理论产生的渊源,是认识中医的天梯。在中医看来,气功、特异功能与中医理论是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的,因为“气”与“气化”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气功实践不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源泉,而且是中医临床的基础与精华,所以黄帝内经把“养身”、“治神”、“守神”等气功内容放在高明医生即所谓“明医”的必备条件之首。昔日之中医大师如扁鹊、华佗、张仲景、陶弘景、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都精通气功,具有遥视、透视的功力。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中医“上工”们所必须修持和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和素养。时下,有人认为是“理性思考”和“精密实验”的所谓“内证实验”之“内证能力”,而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外证实验”之“实际操作”。也有人认为,其实就是道家所谓的“胎息法”,人一旦进入到“胎息状态”,“心明”的状态也就自然产生,即王守仁先生“心学”中的所谓“心明便是天理”了!原来人欲便是天理,理由心生,吾心即是便是理哦,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心即是理,理即是心,茅塞顿开!据修练气功的中医师们所说,练气的功夫是通过一定的呼吸方法与意念活动紧密配合,激发真气的产生。真气充足后,意守部位即可产生热感,到一定程度时,热感即会沿一定线路运行。尔后意念紧紧跟随热感运动,亦步亦趋,此即修脉之功。一般是先通任督二脉,随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等均可一一体察出来。进一步练功,对人体的内脏活动、七情变化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亦可体察出来,练功所体察到的真气运行的路径就是所谓经络。周身的各种变化就是气与气化,气行五脏六腑之间,所以是气化功能之脏腑,而非实质形态之脏腑。肝为厥阴风木,始于一年之春,主升发,左升右降,肝升肺降,故肝气行于左而主升,而非肝之形态实质在右,这一切统称为“内景”。有造诣的中医大师正是通过气功实践对“内景”的观察,获得对人体经络、脏腑、气化以及疾病和疾病防治等等一系列的较为完整的认识,然后上升为所谓理性认识,这样得来的知识称之谓“内求”。经过所谓练功实践与医疗实践的印证探讨,建立起经络、脏腑的气化论、运行论、整体论以及正邪论、求属论、辨证论治等等,而最终形成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修练气功是否能实现“内求”观察到“内景”?中医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且不说气功经典著作,如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中的记叙,历代不少医家对此也是十分肯定的。圣济总录中写道,“闭目内视,五脏历历分明,知其所处,然后五脏可安视表如里,亦能驱五脏之神,为人治病”。李时珍在其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中说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察照之”。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锻炼和修养,如修炼气功、禅宗静坐的人,才能“返观”或“內视”体察认识到。所以气功训练有素者,入静程度较无功者深得多,而且由于练功充实了真气,增强了真气运行,敏锐了内部感触机能,因此,在所谓有造诣的中医大师看来,察知所谓“内景”是完全可能的事。不仅如此,通过气功的锻炼激发、强化了人体内在潜力,还能获得异乎常人的智能。以达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神通、漏尽通”的“六通境界”,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者即六根清静之潜能均可以互相渗透乃至相互为用的“六根互用”。从而进入到“练气化神,入神出化”的境界,此时即进入了所谓“特异功能态”。于是乎,出现超视觉、透视、遥视、意识传感、意识致动及其他等等超感觉的功力。到了这种境界,具有气功、特异功能的中医师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可以无所不为了!在中国医学史上,不乏“望而知之”、“闻而知之”、“神乎神”、“识未病”、“治未病”的“神仙”、“圣人”和“上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记载了扁鹊为齐桓侯诊病的故事韩非子中又记为蔡桓公。扁鹊能察知齐桓侯有病,始在腠理,隋着时间的转移而入血脉、肠胃、膏盲。齐桓侯不相信也不肯就医,最后应验了扁鹊的诊断不治而亡。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曾记载了张仲景第一次见到文学家王粲即建安七子之首王仲宣时,就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为没什么,便没听他的话,更不吃药。几天后,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两案可谓异曲同工,故事雷同,都是“望而知之”的“透视”功力和“讳疾忌医”的“规劝”故事!所以说,气功、特异功能对中医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以及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精深的气功造诣可使中医的诊、疗技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早先就曾经多次说过,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理论应结合进行研究,並希冀通过对三者的研究而形成人体科学,实现中医现代化,乃至产生医学科学革命和科学革命。总之,在中医看来,人体罹患,症象万千,病名繁杂,究其要旨,不外是阴阳失调、脏腑失衡、六淫外感、七情内伤所引起的气血运动乖乱。因此,中医治疗疾病就是启动、调整患者的气与气化并使之恢复正常。中医治病方法虽然很多,其主旨无非是祛邪、扶正、燮理阴阳,终至使乖乱的气血恢复正常。所谓药物治疗只不过是通过药物的四气五味的适当配合,来恢复气血的平稳。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六者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又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寥寥数语,把中医所谓治病用药的原则、模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使用针灸、气功、导引、按摩等方法治病,显然是通过经络以启动人体内气达到治病的目的。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历代气功书籍中也大量记载有气功师体察并引导自已的“内气”运行全身“大、小周天”,以致能引“气”至病所,通过“气”来治病。甚至还有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神州大地名噪一时的严新、赵学忠、张香玉、张保胜、张宏堡等等所谓气功大师,能给病人发放“外气”治病的。这种使用“内气”、“外气”功力治病的方法,至今仍然还在民间沿用流传。在所谓“自然国学”家看来,“中国人有内向思维趋向。长期以来,通过体验、直觉和自我调控,对心性即精神作了大量研究。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中国人借助内向思维,即内省来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内体领悟和对外观察被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思维方式和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观念,决定了中国人在认识世界时,偏重综合而不是分析,直觉而不是归纳,取向比类而不是逻辑推演,整体观察而不是分割实验。注重研究的是世界和万物的生成、演化和持续,而不是其实体构成及其空间展开”见自然国学宣言。因此,作为自然国学之主力军的中医对人与人的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亦然如是。可见,“中医理论”是其创造者中国古圣先贤们通过内省、顿悟的“内求”形成基本观念而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所形成的。并非是什么中医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更不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创造发明。可如今的“国医大师”、“名医诸宿”鲜有娴于此道者。他们不是表示要好好“虚心学习”,就是心存犹豫将信将疑,或是斥之为“荒诞”、“迷信”,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唯心”。自己没有真实的体验,大家也没一致的认识,于是乎只好如法炮制依样画葫芦了。M老先生毕竟是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中医教授”、“名老中医”,下一轮的“国医大师”,真正的共产党人,始终没忘自己的“信仰”与“宗旨”。跟那诸多的中、青年中医教师和研究生一样,所深信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道这社会所需要的不是盲从和迷信而是理性的思考,从冷静的思考中作出自己客观的判断,自然不会相信“内景返观”那一套神乎其神的东西! 其实,中国古圣先贤们聪明得很,只需看看灵枢经水篇、灵枢胃肠篇等等经典的记载,就知道他们早就把这“人体黑箱”打开过了,并进行了真实意义的“内求”。兴许也打开过猪、牛、羊乃至能够站起来的猩猩、猿、猴等动物的“黑箱”,进行过“类比”,早已形成了“脏腑经络”的概念;仰望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经纬之度,将人比附为一小宇宙、小天地、小地球,得出人之气是循“大、小周天”而运行的,以及灵枢邪客所谓“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的“外求”类比述说,最终形成“经络”的概念。可见,中医理论是通过“感觉”加“类比”的认知方法去认识人体脏腑、经络、气化功能、相互联系和运行路径乃至形态,其实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有了脏腑、经络、气化运行的所谓“构图”和“心证”,只是过于粗糙和浅陋,没有现代医学那么精细和科学罢了。犹如小学生们考试时作弊,先就偷窥了教科书上的内容,知道了答案的大概,只是不愿承认罢了!这“经络”,人们虽可“感觉”得到,但始终无法在人体身上寻找得到并看得见。有人却辩解说人体的“经络”,人活着有,死了气门闭了,“经络”就没有了。可令人不可思议而又十分奇怪的是为什么气门闭了,具有气化功能的所谓“脏腑”却都还在?只是唯独少了“三焦”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现代医学的“人体解剖学”基本源于尸体解剖,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从一把刀开始的,是典型的“内证实验”,而不是某些中医所说的所谓“外证实验”。它给现代医学提供了大量科学客观的依据。人死了,所有功能自然会消失,但人体的组织器官是不会马上解体消失的,得有个缓慢的过程,“脏腑”既没马上解体消失,“经络”何以能马上解体而消失!毫无疑问,所谓“内景返观”,是先有了“感觉”加“类比”和“外求”加“内求”或者“内求”加“外求”的认知,形成了意念中的初步“构图”和“心证”,因而才具有了所谓“内景返观”的“内景”,从而达到了所谓“返观”与“内视”的目的,即形成了所谓“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的中医理论。是“借助内向思维,即内省来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内体领悟和对外观察被很好地结合起来。”从方法学角度而言,其与西方主流的“还原方法”似有不同。表面上,它是古圣先贤们进行特殊的气功、特异功能训练中一种能力和素养的“内求”,所谓“理性思考”和“精微实验”的“内证实验”。而实质上,可以肯定的说是先有真实意义的“内求”的“心证”然后加“外求”的“构图”,才有了“内求”的“内景”和“内视”。是“先求诸于内,后类比于外”或“先求诸于外,后类比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