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审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0日在乌审旗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旗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全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二五”规划背景与发展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旗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社会大进步,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旗委、政府团结带领全旗10万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秉承“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之路,科学发展中提升质量,跨越发展中增强实力,和谐发展中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好中求快,使乌审旗由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老少边贫地区,正在成长为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最具发展潜力、活力和增点的地区之一。201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9.49亿元,是2005年的6.2倍,年均递增44.1%;财政收入达到23.13亿元,是2005年的7.5倍,年均递增4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牧民人均纯收人分别达到21116元和8754.6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1.8倍,年均增加2412.2元和794.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亿元,是2005年的5.9倍,年均递增42.5%;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6:66:18调整为4.1:73.4:22.5。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位次由2005年的西部百强县90位上升到第27位。地区发展的要素构成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正在形成。 (二)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乌审旗将进入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健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十二五”时期乌审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从政策层面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在财政、税收、投资和差别化的产业、土地政策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相继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国内外资本与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项目和资本聚焦我旗的态势正在逐步显现,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二是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旗以绿色增长为核心的生态型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有利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大的环境容量。三是从区位看,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深入实施,我旗地处蒙陕宁金三角架构中心的区位优势将愈加凸显,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承接产业辐射和转移。四是从资源看,我旗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风积沙、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十二五”时期乌审旗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的挑战:一是发展加快与产业结构的矛盾并存。一产基础夯实,但发展空间布局乱,原材料生产比重大,产业链条不全,层次不深,附加值不高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发展现代农牧业仍然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二产发展迅速,但产业容量已趋近饱和,精细化、多元化、集群化不足,加之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及内部水、电、环境容量等支撑性条件制约,很难在短期内发挥反哺一产、带动三产、支持财政的效应,加快资源开发步伐、抓现有项目开工投产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三产逐步壮大,但发展总量未与产业和人口形成良好的比例,在一产和二产支撑度、联动性低的情况下,规模小、层次差、内涵低的现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在释放消费活力、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没有突出表现,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们的根本抓手。二是后发优势与城乡发展不相统筹的局面并存。我旗尚处于开发期,正在步入工业化的成熟期,但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没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已经凸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5年4272元拉大到2010年1.1万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三是可用财力与改善民生的矛盾并存。我旗财源有限,增收渠道不广,财政仍面临着保发展与促建设的两难抉择,如何确保发展加快与民生保障互促联动,实现全民共享成果,全民共同富裕的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现实任务。四是依靠投资拉动与扩大内需的矛盾并存。资源开发、项目引进步伐加快,但受环境压力与节能减排形成的制约,正在由依靠大规模外来资本拉动的借力发展期过渡到由外到内的自主成长期,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五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我旗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属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不稳定性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六是改革创新的任务艰巨,在金融、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创新不足,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乌审旗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充分把握和利用好面临的发展机遇,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制约瓶颈,全力推动乌审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二、“十二五”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新形势,顺应群众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和建设和谐乌审为目标,按照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原则,秉承“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立旗、文化强旗”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之路,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努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基本原则。坚持承接延续,加快发展。按照“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强化机遇意识,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珍惜利用好机遇,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竞争实力。转变发展方式,绿色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倡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深化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激发市场经济的生机活力。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既注重引进和应用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又注重抓好自主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形成新的优势。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富民为导向,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市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愈加明显;结构转型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制约发展的各类体制机制性障碍得以打破,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综合经济发展目标。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差距缩小,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3.4%,其中一产增加值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16.7%;二产增加值达到523亿元,年均增长30.4%;三产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43.5%;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3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将达到150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幅度缩小,力争同步突破5000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1.7%和18.8%。社会发展目标。人口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嘎鲁图城镇核心区地位逐渐显现,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主体功能清晰、配套设施完善的城镇功能区。建成“两个”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城镇,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6.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转移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7000人次;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严格执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更加集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较2010年下降1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大于8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分别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4.29%,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新兴产业发展强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化工初级产品的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1:65.4:32.5。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一)推进转型跨越,全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坚持把生态和人文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努力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按照“大集中、小集聚”的发展思路,促进农牧区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工矿区及二、三产业转移,推动农牧业和农牧区向具备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区域收缩,实现由单家独户分散式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农牧业转型。(1)优化发展布局,推进集约发展。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牧业,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严格落实“三区”规划,收缩传统农牧业发展战线,制定新农村新牧区布局规划,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和危旧房改造,加大撤村并村力度,推进农牧业人口向二三产业和中心镇及新型社区集中,加大嘎查村撤并力度,农村牧区人口控制在1.5万人以内,其中直接从事一产的人口降至1万人以内,走大集中小集聚发展之路。以规模化经营为导向,采取引进公司、农牧民联户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加大土地和草牧场整合力度,引导其合法流转或入股,积极推进农牧业向沿无定河流域和城郊集中,用现代技术装备农牧业,坚持为养而种、种养加工联动,建设30万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10000亩设施农业基地,使农牧业经营主体、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2)壮大基地规模,打牢产业基础。坚持“高端、绿色”发展之路,从种植基地、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一体化的角度,合理布局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打造生猪、肉牛、细毛羊三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中布局,企业集聚发展。结合城乡统筹基础产业发展,重点调整布局生猪养殖、肉类加工、饲料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等基础产业,以皇香集约化生猪养殖基地为龙头,采取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种猪供应、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服务的方式,在无定河流域为核心地区的农区,推行企业+合作社+大户发展模式,加大养殖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公司化养猪,促进养猪向公司和合作社、大户集中,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城乡统筹示范带中建成百万口生猪养殖基地。以肉牛产业为龙头,加大肉牛养殖企业引进力度,引导公司和农牧大户大力发展生态型集约化肉牛养殖,建成20万头有机肉牛生产基地。以鄂尔多斯细毛羊种羊场为核心,认真总结朝岱嘎查集约化草原牧业发展做法,每年选定1-2个区域,对种植、养殖、饲料加工、繁育进行合理分工,专业化生产,推进单一农牧业向复合高效农牧业转变,培育百万只鄂尔多斯细毛羊有机肉羊生产基地,走草原增绿与牧民增收双赢之路,打造区域性绿色有机农牧业基地。(3)培育优势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整合与引进并重,加大与双汇、雨润、正大、希望肉类和饲料加工企业对接,培育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产业”的发展路子,联动种养加销,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采取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的方式,强化农畜产品高端销售,利用3-5年时间,努力培育1家国家级和5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使12家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实现上市,到“十二五”末,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努力提升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1)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建设民族文化强旗。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文化创新。努力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延伸,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借助马头琴文化品牌,建设一批以马头琴文化为核心的标志性建筑,直观体现我旗马头琴文化精髓,倾力打造“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提高乌审旗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鼓励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文化衍生品。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和新媒体建设。加强文化交流,扩大对外宣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增强文化发展活力。重视民族文化建设,加强对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挖掘,依法、合理开发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2)积极发展旅游业。深入挖掘马头琴文化底蕴,全力促进马头琴文化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整合互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形成以乌审召工业旅游和召庙宗教旅游、图克沙地柏和巴音淖草原观光旅游、嘎鲁图牧家乐旅游、察罕苏力德祭祀和敖包文化旅游、巴图湾自然风光旅游、萨拉乌苏历史文化旅游为主,沿线集人文资源、生态资源、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到2015年,全旗旅游接待量突破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住蒙陕宁经济区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依托优势资源和重点产业,有重点、有意识地选择突破口,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重点构筑“三大物流平台”。一是以服务沿黄沿线经济带、蒙陕宁经济区为主的能源运输区域物流平台;二是以嘎鲁图现代物流园区、图克工业项目区和纳林河煤炭矿区为主节点的物资配送综合物流平台;三是以农畜产品、林沙产业为主的专业物流平台。到2015年,我旗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的物流设施平台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框架,物流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旗GDP平均增幅,年均递增达到35%以上。(4)突出发展金融信息产业。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扩大规模、拓宽领域、优化结构、促进就业为目标,优先发展金融性服务业,鼓励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牧区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改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扶持发展农村牧区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金融、会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全面实施以科技惠民、阳光政务、信息畅通为主体的“数字乌审”工程,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加快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增加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形成产业化发展机制,逐步建立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5)积极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依托气田开发和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鄂绒480万吨绿色喷吹料等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引进相关领域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清洁燃料汽车、镁合金综合利用和风积沙研发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物流、仓储、展销等相关服务业。完善生态工业园、农牧家生态庄园、生态景区建设,培育低碳旅游、婚庆文化、现代蒙餐等新兴服务业。加大农村牧区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的开发利用,壮大螺旋藻产业,推进热电联产等一批减碳、降碳的清洁能源项目。(6)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嘎鲁图商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城区传统商业集聚地,加强商贸流通网点建设,改善市场经营设施,优化购物环境,提升档次;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集镇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发建设农贸市场,每个苏木镇建设1处商贸中心,加大农村牧区商贸家店改造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流通网络,逐步形成以城镇为依托、苏木镇为骨干、嘎查村为脉络的商贸流通体系;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合理引导消费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围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进绿色发展。按照绿色、清洁、低碳、循环的原则,统筹资源、环境、水等生产要素支撑,实行总量平衡控制,加大现有项目整合力度,提高科技含量,鼓励发展坑口项目。重点围绕内蒙古西部经济区工业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化学品工业和清洁能源,不断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工业存量,优化工业增量结构,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水平,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产业升级、多元互动的生态型产业体系。到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1)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依托我旗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生态立旗”发展理念,重点发展既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生态要求的产业,大力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特色项目集聚、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在生态发展中有产业,产业发展中包含生态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发展,鼓励发展坑口项目,提高生产效益,统筹园区整合,将各产业集聚区呈点状布局在生态当中。图克工业园区要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在建产能,推进醇醚产业链条向下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和新能源,建设国家煤基二甲醚示范观光基地和天然气生态化工旅游园。毛乌素沙漠治理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发展沙产业为方向,重点发展风积沙和镁合金产业,培育中小企业创业园,打造沙产业生态治理研发基地和镁合金出口创汇示范园。纳林河矿区管理中心以建设区域性煤炭物流中心为方向,依托太中银铁路、青银高速等国道国铁,建设集煤炭洗选配为一体的综合物流配送中心。(2)大力推动精细化工。依托二甲醚、大化肥等大型示范项目,重点发展以新型煤化工、天然气精细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推进醇醚产业链条向下延伸,实现循环发展和节能减排。在加快煤基新能源(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基替代石化产品(甲醇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产品等)、煤基农用化学品(合成氨、尿素)等已获批项目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全面发展医药、农药、汽车用化学品、化学催化剂及材料、生物化工制品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到2015年,现已批复的煤化工、天然气化工项目全部建成,化工产品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形成一批较为完整的精细化工产品链。(3)夯实重点项目支撑。加速推进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中煤200万吨合成氨300万吨尿素、中煤40亿立方米煤制气、远兴能源50万吨烯烃、中国新兴铸管集团公司循环示范等龙头项目的建设进程,促进生态型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管道建设,建设图克至黄骅港化学液体管道和长呼天然气管道复线。加快矿区探转采进程,整体推进煤矿项目建设进度,力促尽快投产达效。到2015年,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产量达到4000万吨;天然气产能达到300亿立方米。(4)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和煤的洁净利用为重点,抓好天健风能和上海成瑞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打造绿色能源基地。加强风积沙的研发和利用,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以风积沙、镁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0%左右。(5)加快推进产业化治沙。坚持“生态立旗”理念,突出“沙产业、新能源”概念,加快推进工业化选沙、治沙,形成工业用沙、取沙还林、林沙创收的良性循环。结合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基地建设,采取公司连基地,基地加农牧户联营的方式,在生态自然恢复区打造10万亩樟子松种苗基地;围绕林能和林经一体化,建设90万亩沙柳、文冠果生物质能源原料林基地、30万亩沙棘、枸杞特色小经济林基地。大力推进林饲一体化,建设30万亩杨柴、柠条、紫穗槐饲料原料林基地,引进年产2万吨灌木饲料加工企业2家。“十二五”末,规模以上林沙产业企业达到5家,农牧民来自沙林沙产业的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稳步扩大内需。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强化政府投资导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惠农惠牧力度,改善消费环境,稳步扩大内需增长。(1)转变招商引资方式。针对全国招商引资方式同质化的趋势,结合我旗发展容量趋于饱和的现状,按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抓住国家西部开发新十年规划和国家加强自治区工作等优势,充分利用我旗丰富的光热水土等优势,重新修编招商引资库,重点做好新能源引进、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项目招引工作,以项目招引促进内需扩大。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产业的精深加工项目和自主创业者,强化企业技改和中小企业创新。(2)挖掘农村牧区市场潜力。加大强农惠牧政策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定增加各项农牧业补贴方案,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出台振兴细毛羊业和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提高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补贴标准,满足各层次的服务需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保障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3)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出台并落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充分释放居民消费需求。(二)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把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逐步建立农牧民长效增收机制。把提高农牧民收入放在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发展中去考虑和谋划,跳出农牧业抓增收,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工资性、政策性和财产性收入。要彻底打破农牧民分散经营发展的现状,盘活产权和经营方式,推进农牧民走向联合经营。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公司等方式,在饲料加工、养殖、农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入股,参与分红,使农牧民分享加工、流通带来的效益,开辟农牧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要打破家庭经营“一业独大”的局面,向二三产业要收入,依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工程队和营销队伍,将有一技之长的农牧民组织起来,承揽相关工程,增加收入。大力培育农(牧)家乐产业,走产业互动增收之路。要结合技能培训,通过带薪、带保障、带补贴就业等形式,推进农牧民就业,形成种地不穷,离开土地更富的发展格局。要积极推进农牧民由务工向创业转变,降低农牧民创业准入门槛,在工商登记、注册、税费收取向农牧民倾斜,特别是创新农牧民融资渠道,组建专门面向农牧民的投融资公司和创业园区,提高农牧民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就业,促转移、抓增收。要充分考虑第一次分配中农牧民高投入、低收入的特点,按照市委“三个凡是”政策,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资金作为股本,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产生一批带薪农牧民,且长期不变,允许继承,以此推动人口转移,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人口转移。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引导农牧民有序外出转移,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扶持乡村能人创业。实施新型农牧民培训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实用型人才,加快农牧民由劳动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引导更多农牧民从事非农产业,进城就业定居,推进农村牧区人口城镇化。深入推进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土地确权,健全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乌审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强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牧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公司和大户,着力盘活产权,盘活经营方式。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全旗范围内各类规划全覆盖。把新型社区的规划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的范畴。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的实施动态评价机制。推行财政体制创新。整合财政支农支牧资金,搭建现代农牧业投资、小城镇建设等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和农村牧区。采取财政贴息、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旗财政每年拿出收入的10%用于新型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和对支撑城乡统筹产业的培育。推行户籍管理制度创新,放宽城镇入户条件,鼓励在城镇、新型社区稳定就业的农牧民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城镇和新型社区安家落户,进城、进社区的农牧民享有城镇居民同质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创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农牧民各类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建立健全服务“三农三牧”的投融资体系,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城乡发展活力。大力加强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各类金融组织向农村牧区延伸网点和机构,支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牧区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牧区金融机构。借助农村信用社这个平台,政府参股组建农村牧区股份制合作银行。组建政府农牧业投资公司,建立由政府国资公司或政府农牧业投资公司和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入股的形式组建“股份制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农牧业保险体系和农牧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保障现代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建立严格的生态环保功能分区与空间管制制度。“让地”于生态建设,构筑生态涵养带。按功能分区提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行业及项目,实施区域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强制淘汰落后生产项目,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建立城镇向农村牧区、工业向农牧业、经济向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每年从工矿区、工业企业、城建项目上提取一定比例的生态补偿费,用于支持农村牧区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生态型文化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城镇化。坚持以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规划、全域规划为引领,以中心镇和产业重镇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为支撑,提升城镇化水平,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生态型文化城市。到2015年末,全旗城镇化率达到80%,基本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施全域乌审城乡统筹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着力构建功能明晰、布局合理、产业互补、城乡联动发展的空间新格局,严格按照全域乌审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基础产业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大集中、小集聚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一主、两副、多区”的城乡发展新模式,“一主”即主城区嘎鲁图镇,“两副”即两个副中心镇图克镇和无定河镇,“多区”即建设新型社区。其中,嘎鲁图镇作为核心区以消费性服务业和生活居住为主,建成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生态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图克镇以工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努力促进人口集聚,建设的生态型工业重镇;无定河镇以现代农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为主,最终建成沿河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大社区。建设统筹城乡试验示范带,突出发展产业支撑平台,大力推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体系,到“十二五”末,努力促使统筹城乡试验示范带社区居民收入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2.加大城市核心区建设力度。推进“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打造“大气、灵气、文气、人气、财气”五气兼容的宜居宜业生态型文化城市。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建成企业生活总部基地,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完善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消防、公交站场、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功能设施,新建22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居民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均达到85%以上,污水收集率和中水回用率分别达到90%和60%;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和物流、汽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建成马头琴文博苑、生态文化园和匈奴文化园,打造CBD区和3条特色商业街,建成3处以上综合性农贸市场、5个人居环境示范住宅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实施旧城改造5-7平公里,建设消费服务型中心城市,聚集核心区人气、商气。3.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理顺部门和条块关系,下移管理重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多方积极性。依托“数字乌审”工程,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完善执法体系,提高队伍素质,实行精细化管理,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依法管理城市水平,提高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严格规划管理,依法严厉处置违法违章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治安电子监控系统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突出问题集中治理行动,实现城市秩序和市容市貌大改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旗,深入开展“建宜居城市,做文明市民”、“建设平安和谐乌审”等系列活动,提倡传统美德,弘扬文明新风,提高城市居民文明素质,增强城市“软实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套,完善功能的原则,多元投资,加快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布局要与自然资源和其它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强生态建设。坚持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不减,继续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大力推进生态自我修复,建成5400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兴林与富民并举,重点实施“三北”五期、退耕荒沙还林、天然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牧还草、小流域治理、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基地建设等工程,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造林补助机制,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林权流转、登记、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新机制激活和调动社会造林。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大森林、林地、生态的保护建设力度。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管理,强化低质低产低效林改造,调整林分结构,采取以农牧民入股、组建专业造林队和造林合作社等方式,大力发展非公制造林绿化企业,培育公司化造林主体,推进生态建设环城区、入园区、进景区和社区,完成50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提高绿化水平和档次。加快林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数字林业”建设,大力推广机械营造林,提高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提升林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碳汇生态林建设,开展碳汇林业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到2015年,建立1个碳汇交易平台、碳汇林面积达到100万亩。全旗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6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29%,植被覆盖度达到80%以上。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新街至恩格阿娄至陶利庙铁路,推进乌审召北至乌审旗、陶利庙至靖边、陶利庙至鄂托克前旗至新上海庙“十字”框架铁路建设,形成东接包西、南连太中银、西入三新、北交包兰的铁路网络。加快阿门其日格至小壕图、嘎鲁图至大草湾、乌审召至嘎鲁图以及嘎鲁图至乌兰镇等高等级公路建设,构筑北接荣乌高速、东交包茂高速、南连青银高速,西通京藏高速的高速公路网,打造直通城区、矿区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乌审旗民航客运乘降点建设,与内蒙古西部经济区和蒙陕宁经济区的交通实现无缝对接,交通枢纽地位显现。到“十二五”末,境内铁路总里程达到400公里、高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500公里、交通运力达到5000万吨。强化电力主网建设。加快城网农网建设改造,推进镇区电缆入地;新建河南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保障无定河流域现代农牧业产业带的生产生活用电。优化电网结构,合理规划主网,建设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的电力网络构架。大型项目、煤炭矿区、电气化铁路等重要用户实现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确保电网坚强,实现智能化。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力度,提前实施完成饮水安全任务。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为重点,着重实施“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及牧区水利节水示范项目。加大河流治理及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力度,提高防洪排涝、抗旱减灾等应急能力建设。以保障300万吨二甲醚项目用水为抓手,通过以沙换水、水权转换等措施,积极争取黄河取水指标。加快新能源化工基地供水工程和全旗供水管网建设,新建瓦梁、神水台水库和合同察汗淖泵站,完成贠家湾、张冯畔、寨子梁、古城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升我旗工业供水保障能力和供水保证率。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利用地表水资源,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资源,促进中水回用,多方优化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妥善处理好农牧业、工业、生态和居民用水关系。到2015年,工业供水能力达到1亿立方米,全旗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万亩以上。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通讯、邮政、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扩能改造。推进三网融合,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管理。将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使其有效衔接和同步实施。逐步实现核心网络智能化、接入网络多样化、承载网络IP化、服务网络综合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乌审旗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现与市、自治区外网有效对接,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行政审批管理,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建立节能降耗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能耗指标公报和节能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加强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行政事业单位能耗监管,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域及重点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和自治区高耗能企业准入政策,进一步清理我旗现有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节约利用水资源,统筹农牧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生态用水,提高中水回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加大节能投入,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和工程实施,对重大节能工程和重点示范项目和高效节能产品予以财政资金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开发,鼓励沼气及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广绿色照明等节能措施,努力把我旗打造成为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地区。力争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5%。强化社会发展,促进和谐乌审建设。就业。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总体思路,立足我旗人力资源实际,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劳动力资源培训体系,将大中专毕业生、转复军人、农村牧区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牧区现有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新长成劳动力培训进行统筹兼顾、整体安排、分步推进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劳动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让城乡劳动者共享公共就业服务。力争到2015年,充分就业社区(嘎查村)达到8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保。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范围,到2012年全面实现免费基本医疗保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众、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体制。按照建立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要求,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面接轨,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牧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享有同质化的社会保障待遇。逐年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到“十二五”末,综合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各种待遇,适时调整各项养老待遇,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提高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新建1处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楼,加强社区活动中心软硬件建设,力争使嘎鲁图镇5个社区活动中心达到“自治区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社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开展政治文化学习、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全旗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向实体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迈进。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构筑“人才洼地”。科技。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风积沙技术研发中心、毛乌素沙地灌木类柏树基因库打造成国家级研发中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有选择地开展原始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对科技事业投入力度,建设综合性科普场馆,重点构建知识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中介服务、创新创业融资五大社会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落实科技人员以知识、技术、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有计划地选拔、培养和引进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带头人、青年科技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化利用。紧紧围绕生态型工业和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的战略任务,把延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关键性技术、优质高产低耗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放在科技研发的优先位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工作。到201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教育。按照学前教育标准化、普通中小学优质化、职业教育特色化的思路,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普及15年免费教育。结合布局调整,将幼儿园和小学重点设立在新型社区、人口集聚区。完善教育园区功能,初、高中学生全部在嘎鲁图镇区就读,实现教育资源科学配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特色办学,建成服务鄂尔多斯市西部和辐射周边地区的“大职业”教育网络。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免费开放各类体育场所和设施,建立起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继续弘扬民族体育竞技,广泛建立社区健身示范点。文化。实施“文化强旗”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农村牧区和基层为重点,完善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级网络”。推进“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建设,继续做好马头琴“五个一批”和“四个基地”工作,建成马头琴文博苑、生态文化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各类专题博物馆的建设,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加强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打造地区民族艺术品牌。完善文体特派员制度,积极开展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人才品牌”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萨拉乌苏、乌审召等文化旅游品牌。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采取费率优惠等措施,推进农村数字电视拓点扩面。到2015年全旗实现数字有线电视全覆盖。卫生。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和自治区增补基本药物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特别是对全科医生培养。积极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较为科学的医药卫生机构监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大力发展蒙中医药事业,鼓励社会资本注入特色医疗服务行业。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管,争创食品安全示范旗。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等,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十二五”末,全面实现“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化、基本医药保障制度普惠化、基本医疗服务公益化”。人口。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老年事业、残疾人事业。继续组织实施妇女儿童两个纲要,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脱贫增收、人口素质提高”三大重点,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微生物发酵罐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循环经济行业发展模式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弹簧制动气室产业转型升级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带密码键盘射频卡阅读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家电冲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抗菌色母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课程设计市场调查
- 2024至2030年制冰机内胆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十字绣阳伞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厂房租赁协议官方样本
- (全册各类齐全)二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大全50份(100题)
- 专题一第3课三、《SmartArt图形工具的使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课程标准
-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通信保障中心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于英
- 镀锌线专业词汇表
- 股权代持股东会决议
- 第17课 盼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
- 文化旅游安全培训
- 数字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