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一期中总复习.doc_第1页
物理高一期中总复习.doc_第2页
物理高一期中总复习.doc_第3页
物理高一期中总复习.doc_第4页
物理高一期中总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复习一、匀速圆周运动1.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A转速 B线速度 C合外力 D向心加速度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保持速率不变3关于圆周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都相等AB4.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B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5. A、B两人分立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上,人A在竖直平面内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人B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人B观察到人A的即时速度 ( )A. 斜向右上方 B. 斜向右下方 C. 水平向左 D. 斜向左上方6.关于曲线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在时刻变化B.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着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C. 物体不受力或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也可能做曲线运动D.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R7如图,将一蜡块R放入装满水的封闭玻璃管中,若将玻璃管倒置,蜡块恰好能匀速上升现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向右加速平移,则蜡块运动的轨迹可能是8.如图所示,小物体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的受力情况是( ) A. 受重力、支持力 B. 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C. 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D. 以上都不正确9物体在几个恒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撤去一个恒力,则物体接下来可能的运动是A匀减速直线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曲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OO10如图所示,一圆筒绕中心轴OO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小物块紧贴在竖直圆筒的内壁上,相对于圆筒静止此时,小物块受圆筒壁的弹力大小为F,摩擦力大小为f当圆筒以角速度2匀速转动时(小物块相对于圆筒静止),小物块受圆筒壁的A摩擦力大小仍为f B摩擦力大小变为2fC弹力大小变为2F D弹力大小变为4F11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若脚蹬匀速转一圈需要时间T,已数出大齿轮齿数为48,小齿轮齿数为16,要知道在此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写该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用这些量表示自行车前进速度的表达式为v =_12(10分)如图所示,在内壁光滑的平底试管内放一个质量为m=10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试管的开口端加盖与水平轴O连接,试管底与O相距为L=10cm,试管在转轴带动下沿竖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g取10m/s2求:(1) 转轴的角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球不会脱离试管底?(2) 当转轴的角速度为30rad/s时,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对试管底的压力13.图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MNr1r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角速度为,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 B. 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 C. 从动轮的角速度为 D. 从动轮的角速度为14.质量为0.4kg的小球,用0.4m长的细线拴住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1)当小球在圆周最高点速度为3m/s时,细线的拉力是多少?(2)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4N,则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是多少?二、地球问题1.甲、乙、丙三个物体,甲静止地放在北京,乙静止地放在上海,丙静止地放在温州。当它们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则( )A. 甲的角速度最大,乙的线速度最小 B. 丙的角速度最小,甲的线速度最大 C. 三个物体的角速度、周期和线速度都相等 D. 三个物体的角速度、周期一样,丙的线速度最大2地球绕轴自转,地球上任意两点A和B的纬度分别为1和2,则关于其线速度和角速度,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A:B=l,vA:vB=lBA:B=l,vA:vB=sin1:sin2CA:B=l,vA:vB=cosl:cos2DA=B=l,vA=vB=0三、关联、渡河1轮船以垂直河岸不变的速度(相对水)向对岸开行,若河水流动速度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轮船渡河的路线与河岸垂直 B河水流动速度对轮船渡河无任何影响C由于河水流动的影响,轮船到达对岸的时间与静水中不同D由于河水流动的影响,轮船到达对岸的位置将向下游方向偏移Av(第2题)2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 )A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 B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C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 D绳的拉力先大于A的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四、物理学史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实的描述,正确的是A开普勒最早提出了日心说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C海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D天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2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A 牛顿B 伽利略C胡克D 卡文迪许3下列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空间中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B重力和引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C当两物体间有另一质量不可忽略的物体存在时,则这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将增大D当两物体间距离为零时,万有引力将无穷大4.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有( )A在创建万有引力的过程中,牛顿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猜想;B.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C.第一个对天体做完美匀速圆周运动产生怀疑的科学家是第谷;D.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 = k 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和行星的速度有关;5.对万有引力认识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是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时突然想到的。它的发现说明了牛顿非常聪明。同时也说明,人类只要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努力思考,是可以得出一切物理规律的。 B.万有引力是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思考和推导而发现的。 C.万有引力的发现揭示了物质间的一种普适的基本作用。 D.万有引力理论虽然贡献很大,但仍然有很多理论问题没有突破。在研究宇宙大尺度问题时,如银河系以外的诸多星系间的精细问题时,一般不使用这个理论。因而,牛顿的这个引力理论并不是万能的,是有缺陷的。五、拐弯问题1. 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转弯时,若转弯处内外轨道一样高,则火车转弯时:( )A对外轨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 B对内轨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C对外轨产生向内的挤压作用 D对内轨产生向内的挤压作用2摆式列车是集电脑、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列车,当它转弯时,在电脑控制下,车厢会自动倾斜,产生转弯需要的向心力;行走在直线上时,车厢又恢复原状靠摆式车体的先进性无需对线路等设施进行较大的改造,就可以实现高速行车假设有一摆式超高速列车在水平面内行驶,以 216 km/h的速度拐弯,拐弯半径为1.8 km,为了避免车厢内的物件、行李侧滑行和站着的乘客失去平衡而跌倒,在拐弯过程中车厢自动倾斜,车厢底部与水平面的倾角的正切tan约为A0.10 B0.20 C1.00 D2.00 3.质量为1t的汽车沿半径为49m的水平公路面转弯,若路面对车的动摩擦因数为=0.4,且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汽车转弯时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N,为使汽车顺利转弯而不滑动的车速最大值为 m/s。六、平抛1在平坦的垒球运动场上,击球手将垒球水平击出,垒球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垒球A落地前,垒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落地前,垒球做变加速曲线运动C落地前,垒球的速度变化方向竖直向下D落地时,垒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可能垂直2.从离地面高为h处,以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取下列四组h和的值时,能使角最大的一组数据是( )A BC D3.农民在精选谷种时,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选。在同一风力作用下,谷种和瘪谷(空壳)谷粒都从洞口水平飞出,结果谷种和瘪谷落地点不同,自然分开,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且离开洞口后不受风力影响。对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大些B. 谷种和瘪谷飞出洞口后都做平抛运动C. 谷种和瘪谷从飞出洞口到落地的时间不相同D. M处是谷种,N处为瘪谷4.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小球A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A. 先抛出A球 B. 先抛出B球C. 同时抛出两球 D. A球的初速度大于B球的初速度5在高度为h的同一位置向同一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A和B,若A球的初速度大于B球的初速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球比B球先落地BB球比A球先落地C若两球在飞行中遇到一堵墙,A球击中墙的高度大于B球击中墙的高度D若两球在飞行中遇到一堵墙,B球击中墙的高度大于A球击中墙的高度6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顶端A处以速率v0做平抛运动,恰好落到斜面底部B点,且此时的速率为v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v0/g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v0/gC斜面的倾角=45 D斜面的倾角=30y/cm0 A 15 30 x/cm40C15B7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1)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坐标纸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A秒表 B天平 C重垂线 D弹簧测力计(2)某同学只记录了A、B、C三点,各点的坐标如图所示,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 m/s(g10m/s2)v0AB8.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上高h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m,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 )A. 10m B. 15m C. 90m D. 360m9.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从此斜面上的A点以速度v0将一小球水平抛出,它落在斜面的B点处,则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时间为_(重力加速度为g)10有A、B、C三个小球,A距地面较高,B其次,C最低,如图所示.A、C两球在同一竖直线上,相距10 m,三球同时开始运动,A球竖直下抛,B球平抛,C球竖直上抛,三球初速度大小相同,5 s后三球相遇,不考虑空气阻力,求:(1)三球的初速度大小是多少?(2)开始运动时B球离C球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各是多少? 11(12分)如图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圆弧轨道,其半径为,平台与轨道的最高点等高.一质量的小球从平台边缘的处水平射出,恰能沿圆弧轨道上点的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内侧,轨道半径与竖直线的夹角为53,已知sin53=0.8,cos53=0.6,取10/m2.试求:(1)小球从平台上的点射出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从平台上的射出点到圆轨道人射点之间的距离;(结果可用根式表示)(3)小球沿轨道通过圆弧的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七、宇航1如图所示,火箭内平台上放有测试仪,火箭从地面启动后,以加速度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升到某一高度时,测试仪对平台的压力为启动前压力的.已知地球半径为R,求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g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2(10分)宇宙中存在许多双星系统。它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双星系统距其他星体很远,可以不考虑其它星体对它们的作用。根据测定,某一双星系统中两颗星体A、B的质量分别为m1、m2,两星间相距l,它们都围绕两者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求AO间的距离r;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周期T。 3关于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面附近物体所受到重力就是万有引力B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C在不太精确的计算中,可以认为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D严格说来重力并不等于万有引力,除两极处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处的重力都略小于万有引力4若有一艘宇宙飞船绕某一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到行星表面的距离等于行星半径,测得其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A B C D5银河系中的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2到C点的距离为r2,S1与S2间距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星体S1与S2的质量之和为A B C D Q23地球1P6据报道,今年3月3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为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亚太7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同步轨道该通讯卫星在P点(轨道1与轨道2的切点)点火变轨,由近地圆轨道1变为椭圆轨道2,然后在Q点(轨道2与轨道3的切点)点火变轨,由椭圆轨道2变为同步轨道3,如图所示则该通信卫星A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可能大于11.2 km/sB沿圆轨道1通过P点的速度小于沿椭圆轨道2通过P点的速度C沿椭圆轨道2通过P点的速度小于沿椭圆轨道2通过Q点的速度D沿椭圆轨道2通过Q点的加速度大于沿圆轨道3通过Q点的加速度7地球赤道上的观测站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1=a2a3 Ba1a3a2 Cv1v2v3 Dv1mC,则对于三个卫星,正确的是( )A. 运行线速度关系为vAvBvC B. 运行周期关系为TA=TBFBFC D. 运行半径与周期关系为八、天体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行周期为T、速度为v,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由此可求出A地球的半径B“天宫一号”运动的轨道半径C地球的质量D“天宫一号”受到的万有引力2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1:2,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1:r2=1:2,则它们的向心力之比F1:F2=_,角速度之比:=_3.已知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A. B. C. D. 4.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