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4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专项部分 汉语拼音一、 字母表(26个)Aa Bb Cc Dd Ee Ff G Hh Ii Jj Kk Ll Mm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二、 声母表(23个)b p m f d t n l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三、韵母表(24个)单韵母6个:a o e i u 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其中er是卷舌韵母)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n(前鼻韵母) an en in on(后鼻韵母)四、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 yun yuan五、大写字母常见用法1.每句话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诗歌每行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W i xu x.(我爱学习。) J tu wn mn yu,D tu s xin.(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Wn Hn (王红)3.国名、地名、专用名词要连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Bijnsh (北京市) Hunshn (黄山)4.书刊名称、文章标题、商标和店铺名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 如:RI CHU日出 ZHON UO YIN HAN(中国银行)六、隔音符号的使用以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容易混淆,就用符号()隔开,这个符号是隔音符号。如:bn(彼岸) bin(变)另外,也有为了看得清楚加用隔音符号的。如:hiu(海鸥) pin(拍案)七、拼写规则1.y、w的使用 i作韵母或以i开头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应加上y或将i改为y,如:y(i) ye(ie)。 u作韵母,前面没有声母,应加上w,如:w(u)。2.上两点的省略 和领头的韵母与j、q、x、y相拼时,上两点省去不写,如:j(举)。和领头的韵母与n、l相拼时,上两点不能省,仍然写为n、l。八、音调的分类和标法1.四声的读法:一声(阴平)高平调高而平一声平二声(阳平)中升调由中升高二声扬三声(上声)降升调先降后升三声拐弯再向上四声(去声)全降调向下降低四声快快往下降2.标法:标调要标在单韵母()上,表示这个音节读几声。 口诀如下: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点去掉。九、音变1.轻声 (1)重叠词的后一个音节读轻声。如看看(kn kn) 妈妈(m ma) 谢谢(xi xie) (2)作词尾,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读轻声。如:木头(m tou) 儿子(r zi) (3)表示语气或状态的词读轻声。如:行吗(xn ma) 完了(wn le) 我的(w de ) (4)夹在两个叠词中间的词读轻声。如:好不好(ho bu ho) 看一看(kn yi kn) (5)部分代词读轻声,如:我们(w men) 什么(shn me) (6)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进去(jn qu) 过来(u lai) (7)语言习惯中个别词读轻声。如:大方(d fan) 这里(zh li) (8)单纯词(两个字分开都无实际意义)的后一个字读轻声。如:玻璃(b li) 玫瑰(mi ui)2.复韵母er的用法 (1)韵母er不和声母相拼,只独立作为音节给“而、儿、二”等字注音。 (2) er自成音节时写法不变。 (3)er作为儿化韵尾时,省去e,在原音节后加强r。如:花儿(hur)3.变调 (1)上声的变调: a.在去声连读,前一个上声音节变得像阳平。如:旅馆(l un l un)b.三个上声相连,末尾的上声音节一般不变调,或者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都变得像阳平,或者当中的上声音节变得像阳平。如:展览馆(zhn ln un zhn ln un ) (2)“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的变调:a.在去声音节前变得像阳平。如:一并(y bn y bn) b.在阴平、阳平、上声音节前,变得像去声。如:一般(y bn y bn) 一头(y tu ytu) 一手(y shu yshu) “七”的变调:a.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或在阴平、阳平、上声音节前读阴 平。如:十七(sh q) b.在去声音节前,变得像阳平。如:七月(q yu) “八”的变调:a.单用或在阴平、阳平、上声音节前读阴平。如:八十(b sh) b.在去声音节前,变得像阳平。如:八岁(b su) “不”的变调:a.在去声音节前,变得像阳平。如:不幸(b xn b xn) (3)“啊”的变调: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时,读成“ya”如:是他啊!b.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 (包括ao、iao)时,读成“ua”,如:多好啊!c.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时,读成“na”,如:加油干啊!d.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时,读成“na”,如:大家一起唱啊! (4)ABB式形容词的变调:如果BB音节的本调是阴平,则ABB都不变调,但如果BB音节的本调不是阴平,则A不变调,BB一般变为阴平。如:绿油油(l yu yu)当然,也有些特殊词不变。如:金灿灿(jn cn cn) 赤裸裸(ch lu lu)专项部分 字词一、认识的汉字笔画名称。横(一) 土 日 竖(丨) 中 门 撇(丿) 人 禾捺( ) 入 木 点(丶) 下 头 横折() 口 片横钩(乛) 皮 竖折() 山 牙 竖提() 长 瓜竖弯( ) 四 西 竖钩(亅) 小 水 弯钩(亅) 了卧钩( ) 心 撇折() 云 东 横撇( ) 又 鱼横折钩()也 力 竖弯钩(乚) 儿 八 横折弯钩( )九 几横斜钩()飞 竖折折钩()马 鸟 二、笔顺规则。1、先横后竖:十、下 2、先撇后捺:人、八、入、木3、先上后下:二、三 4、先外后内:月、风5、先中间后两边:小、水、业 6、先两边后中间:火7、先外后内再封口:回、田、目 8、后写右上点:书9、先内后外:山 10、先撇后折:儿、几、九11、先折后撇:力、方 12、先横后竖后再横:土、工三、所要掌握的偏旁及例字。偏旁名称 偏旁 例字 偏旁名称 偏旁 例字三点水: 氵 (江、沙) 提手旁: 扌 (打、拍、报)火字旁: 火 (灯、烧) 日字旁: 日 (晚、暖)足字旁: (跳、跑) 双立人: 彳 (很、行)口字旁: 口 (响、听) 言字旁: 讠 (课、讲、许)单立人: 亻 (体、他、们) 走之: 辶 (远、近、还)竖心旁: 忄 (惊、怕) 方框: (圆、园)禾字旁: 禾 (秋、香) 雨字头: 雨 (雪)月字旁: 月 (肚、朋) 木字旁: 木 (棵、桃、杏)草字头: 艹 (花、草、苗) 绞丝旁: 纟 (绿、红、细)广字头: 广 (座、床) 穴宝盖: 穴 (窗、空、穿)立刀: 刂 (到、别) 两点水: 冫 (次、冷、冻)人字头: 人 (会、个) 四点: 灬 (热、熟)反文旁: 攵 (故、数) 门字框: 门 (闪、问、间)双耳: 阝 (阳) 反犬旁: 犭 (狗、猫、猴)宝盖: 宀 (它、字、家) 八字头: 八 (公)鸟字旁: 鸟 (鸡、鸭、鹅) 提土旁: 土 (堆、场)女字旁: 女 (妈、奶、好) 竹字头: (笔、笑)子字旁: 子 (孩) 心字底: 心 (想、思、怎)王字旁: 王 (现、玩) 石字旁: 石 (砍)虫字旁: 虫 (蛙、蛇) 目字旁: 目 (睡、眼、睛)方字旁: 方 (放) 食字旁: 饣 (饭)四、笔顺易错的字。土、火、九、门、长、山、出、车、少、风、水、升、方、巴、业、己、里、果、雨、两、年五、容易写错的字。土八入人火文七九无了子不开四五耳见电也长出飞马鸟车少牙尺毛心风手水广升足走方巴本平书己西片皮里果用鱼今正雨两瓜衣来年左右六、容易读错的字。衣服(fu) 小鸡(j) 读书(sh) 骑车(ch) 你(n)们(men) 水(shu)中 儿(r)子 在(zi)家 吃(ch)鱼 牛(ni)羊 青草(co) 校(xio)门 山(shn)水 左(zu)右 老师(sh) 花朵(du) 雨(y)天 大桥(qio) 来去(q) 里(l)外 日(r)月 竹(zh)子 水果(gu) 笑(xio)声 跳(tio)高 认真(zhn) 身(shn)体 远(yun)近 听(tng)话 春(chn)天 树(sh)苗 漂亮(liang)门窗(chung)穿(chun)衣 暖和(huo) 冷(lng)热 床(chung)头月光(gung)故乡(xing) 只(zh)有 看(kn)见 蓝(ln)天 太阳(yng) 金色(s) 更(gng)好 早(zo)晨 影(yng)子 前(qin)后 条(tio) 足(z) 响(xing) 无(w) 人(rn) 惊(jng) 唱(chng) 哪(n) 座(zu) 望(wng) 弯(wn) 闪(shn) 长(chng) 进(jn) 谁(shu) 常(chng) 最(zu) 心(xn) 藏(cng) 明(mng) 尘(chn) 尖(jin) 男(nn) 从(cng) 众(zhng) 想(xing) 能(nng) 走(zu) 广(gung) 升(shng) 点(din) 数(sh) 清(qng) 彩(ci) 飘(pio) 平(png) 间(jin) 这(zh) 住(zh) 呢(ne) 吗(ma) 啊(a) 吧(ba) 您(nn) 深(shn) 那(n) 次(c) 得(de) 再(zi) 找(zho) 生(shng) 旁(png) 种(zhng) 呀(ya) 成(chng) 睡(shu) 放(fng) 怎(zn) 饭(fn) 拿(n) 正(zhng) 让(rng) 往(wng) 烧(sho) 砍(kn) 七、变字魔术。加一笔:“日”+“一笔”目、白、电、田、申、由、甲、旧、旦“目”+“一笔”自“米”+“一笔”来加两笔:“口”+“两笔”目、白、电、田、申、由、甲、旧、旦减一笔:自白、目 鸟乌减两笔:公八 云二 车十 白口 田口 电口读读想想:不 正 歪 歪歪扭扭 日 光 晃 晃眼睛三 口 品 品茶 三 日 晶 亮晶晶 八、我会猜字谜。1、有人本领大,能在云上飘。(会)2、一边绿一边红,绿的怕火,红的怕水。(秋)3、 一个小锅炒豆豆,三颗豆,两颗掉外边,一颗留中间。(心)4、有水能养鱼,有土能种菜,有人不是你,有马跑得快。(也)5、走在上面,坐在下面(土)6、两个月字肩并肩。(朋)(用)7、呆头呆脑,能说会道(口)8、四张嘴,没头没尾( 田)9、牛走独木桥。(生)九、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耳(耳机) 飞(飞出) 马(马车) 目(耳目) 儿(儿子) 风(风车) 鸟(小鸟) 木(木头) 山(大山) 耳(耳朵) 米(大米) 田(水田) 出(出门) 目(目光) 来(回来) 电(电话) 木(木头) 上(上下) 八(八天) 大(大米) 禾(禾苗) 土(水土) 入(入口) 天(白天) 毛(毛巾) 儿(儿子) 平(公平) 西(西方) 手(手心) 几(几个) 来(来年) 两(两个) 足(手足) 左(左手) 自(自己) 了(来了) 走(走出) 右(右边) 目(耳目) 子(瓜子)十(十天) 土(土地) 田(田地) 本(书本) 叶(叶子) 肚(肚皮) 苗(禾苗) 木(木头) 开(开门) 马(马车) 西(东西) 月(月儿) 升(上升) 鸟(小鸟) 四(四天) 用(不用)十、多音字。只(zh):一只,三只,八只 乐(l):欢乐,快乐(zh):只好,只要,只有 (yu):乐曲,音乐长(zhn):长高,长大,厂长 干(gn):干净(chn):长江、长城、长安 (gn):干活看(kn):看门,看家 兴(xng):兴奋(kn):观看,看见 (xng):高兴着(zhe):看着,说着(zhu): 沉着(zho): 着急,着火十一、反义词。黑白 大小 上下 左右 长短 里外 正反 出入 前后 开关 长短 高低 高矮 远近 来去 哭笑 早晚 有无 升降 老少 多少 南北 天地 暗明 双单 出进 今古十二、词语盘点。(一)会写的词语四方 大方 木头 木马 木耳 木门 禾苗 上衣 上升 火车 大火 火山风力 天上 天气 上山 下车 下牙 下巴 山中 土山 白云 白天 手中中文 人文 入口 入门 天文 雨天 两天 半天 半年 半月 一半 大人人口 儿子 牛羊 无人 无力 无用 口子 日子 尺子 书本 大门 门口 出门 月牙 日月 日出 今日 今天 今年 大马 大鱼 大米 大水 大雨 小鸟 小心 小米 走开 开水 开心 开头 书目 牛头 羊头 心头 来电少见 水田 水鸟 水果 雨水 水平 水手 白云 白马 电车 用电 电力 电门 不用 用力 出口 出来 日子 飞鸟 马车 水车 开车 车门 鸟毛 毛巾 手巾 方巾 头巾 公用 公开 公平 少见 羊毛 牛毛 毛衣 里头风雨 雨水 手心 中心 心里 广大 手足 足下 大方 东方 西方 东西开业 书皮 书本 本来 来人 回来 回去 回头 自己 几片 果皮 牛皮羊皮 生长 生日 生火 正中 正方 正门 果子 果皮 西瓜 瓜果 大衣 皮衣 风衣 左手 右手 左耳 右耳 左右 自己 几个 手里 心里 水里自来水 白开水 开门见山 山山水水 走来走去 风风火火 七上八下 上来下去 飞来飞去 目中无人(二)会认的词语衣服 小鸡 读书 骑车 你们 水中 儿子 在家 吃鱼 牛羊 青草 校门 山水 左右 老师 花朵 雨天 大桥 来去 里外 日月 竹子 水果 笑声 跳高 认真 身体 远近 听话 春天 树苗 漂亮 门窗 穿衣 暖和 冷热 床头 月光 故乡 船只 只有 看见 蓝天 太阳 金色 更好 早晨 影子 前后 跟着 朋友 松鼠 苹果 多少 商场 尺子 作业 菜园 捉虫 森林 告诉 京城 自己 风景 什么 仔细 格外 鲜艳 参加 礼物 知道 大米 土地 飞机 河水 天桥 禾苗 沙发 报纸 台灯 电视 晚上 打球 跑步 课间 春夏 秋冬 雪白 肚皮 两岸 江南 田野 黑狗 尾巴 长短 公鸡 群众 毛巾 东西 南北 豆角 萝卜 走路 北京 升旗 回答 学会 现在 语言 彩旗 美好 高兴 爸爸 妈妈 哥哥 弟弟 小鱼 河马 水牛 画画 大家 草地 小河 水田 风雨 跳远 跳绳 电灯 画报 电话 山羊 木马 江南 江水 树木 木排 两岸 两天 绿色 绿地 爷爷 我们 她们 房屋 屋门 高山 江河 河岸 大树 夏天 雨伞 青菜 土豆 热心 风光 公园 笔尖 鲜花 竹林 明天 尘土 手心 灭火 天空 广场 这里 那些 长城 红旗 景色 回家 再见 小鸭 小狗 小马 枫叶 竹叶 月牙 梅花 也许 外语 生长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跳远 跳绳 踢毽子 扔沙包 捉迷藏 丢手绢 滑滑梯 放风筝 荡秋千 十三、按要求写词语。1、数量词盘点一头牛 一头蒜 一只猫 一只鸟 一群羊 一群人 一群鸡 一群鸭 一个桃 一朵云 一朵花 一个人一颗枣 一颗心 一本书 一把米 一把火 一把伞 一把草 一口人 一扇门 一匹马 一辆车 一支笔 一双手 一块瓜 一条河 一条狗 一双鞋 一幅画 一张画 一堆土 一件毛衣 一件上衣 一块石头 一颗星星一条木船 一条尾巴 一把扇子 一列火车 一架飞机 一个朋友一张桌子 一堆杏子 一个苹果 一个西瓜 2、填上合适的词暖和的(衣裳) 暖和的(被子) 绿色的(小伞) 绿色的(叶子) 漂亮的(衣服) 漂亮的(花儿) 雪白的(云朵) 雪白的(羽毛) 弯弯的(月儿) 弯弯的(小河) 小小的(船) 小小的(鱼) 蓝蓝的(天) 蓝色的(大海) 青青的(草) 青青的(山) 白白的(云) 白白的(雪花) 宽宽的(河) 宽宽的(路) 大大的(书) 大大的(山) 高高的(山) 高高的(房子) 可爱的(小猫) 可爱的(小鸟) 明亮的(灯光) 明亮的(火光) 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领巾) 红红的(苹果) 红红的(太阳) 绿绿的(叶子) 绿绿的(小草) 闪闪的(星星)3、ABAABB式的词语高兴高高兴兴 开心开开心心 红火红红火火 许多许许多多 明白明明白白 大方大大方方 仔细仔仔细细 来往来来往往 漂亮漂漂亮亮 干净干干净净 上下上上下下 说笑说说笑笑红火红红火火 日夜日日夜夜4、ABAC式的词语 又唱又跳 又哭又闹 又说又笑 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又白又胖 又高又大 飞来飞去 走来走去 跑来跑去 爬来爬去 越来越白 越飞越高 越走越远 越长越好5、ABAB的合适词语 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多很多的人 很大很大的西瓜 很大很大的山 很白很白的云 很白很白的雪花很高很高的山 很高很高的树 很红很红的苹果 很红很红的花 很绿很绿的草 很绿很绿的羽毛 很细很细的皮毛 很细很细的头发 很长很长的路 很蓝很蓝的天 很亮很亮的灯光 很小很小的鸟6、AAA一A看看 看一看 说说 说一说 比比 比一比 读读 读一读 听听 听一听 数数 数一数排排 排一排 闻闻 闻一闻 问问 问一问 唱唱 唱一唱 写写 写一写 画画 画一画7、字、词、词组束 一束束 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棵 一棵棵 一棵棵高大的松树个 一个个 一个个可爱的孩子 只 一只只 一只只漂亮的小鸟座 一座座 一座座漂亮的房子 朵 一朵朵 一朵朵白白的云十四、词语分类。食 品:牛奶、面包、蛋糕、火腿肠 、饺子、包子日用品:牙膏、牙刷 、肥皂、洗衣粉、脸盆、毛巾文 具:铅笔、尺子、作业本、文具盒、转笔刀、橡皮蔬 菜:黄瓜、茄子、豆角、萝卜、土豆、南瓜瓜 果:苹果、桃子、杏子、枣、西瓜、梨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火车、摩托车、自行车专项部分 句子一、按要求写句子。(一)连词成句。 所谓“连词成句”就是将杂乱无章的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 连词成句的方法:先通读词语,并分析词性,连词成句,最后检查句子。例 1、首都 我国 北京 是 的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2、 笑 妈妈 看着 小云 妈妈看着小云笑。 小云看着妈妈笑。 3、森林 小熊家 在 附近 小熊家在森林附近。 森林在小熊家附近。连词成句注意事项: 1、读懂词的意思,不能增减词语。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句末打标点符号。3、将词语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例句2。改变词序时,句子的意思不改变,如例句3。(二)造句。用词语造句就是会用指定的常见词语造句。如:仔细地、快活、可爱的、高兴地造句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知识积累写出恰当的带有指定词语的句子。指导学生用词语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扩词法。先指导学生用所给词语扩词,然后把短语补充成句。如用“可爱的”造句时,可以先组扩为“可爱的小猫”,再把这个短语补充成句就比较容易了。2、词意法。先让学生用词语的意思造句,然后再把词语“代换”进去。如:用“快活”造句时,先理解“快活”有“快乐”的意思,再想一想“谁干什么快活”或“谁快活地干什么”,然后写出“小鸭子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等恰当的句子。3、情境法。造句时,老师可创造一些情境。如用“喜气洋洋”造句时,启发学生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表情是喜气洋洋的?”然后让学生叙述一些令人喜气洋洋的情境,甚至让学生来表演,这样学生就能造出生动的句子。4、比较法。有些词语易与它的近义词混淆,所以造句前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样造出的句子才会正确。如用“发现”“发觉”两词造句,首先引导他们对这两个词进行辨析,就不大会出错了。5、变序法。为了开拓思维,可以要求学生把词语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分别造句。如要求学生把“希望”一词放在不同的位置造句。经过指导,学生造出如下句子:我希望明天过儿童节。我们儿童是祖国的希望等等。(三)扩句、补充句子。1、扩句: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上增添附加成分,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具体、更生动。如:“太阳升起来了。”是一个简单句,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谁”或“什么”(太阳),后半部分是“做什么”(升起来了)。如果我们把太阳的颜色和升起时的动态写出来,成为:“一轮鲜红的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句子的内容就更具体、形象了,这个过程就是扩句。扩句时,前半部分的中心词没有变,还是“太阳”,后半部分的中心词也没有变,还是“升起”,只是对它们进行了修饰和限制。 常见的几种扩句形式。(1) 仿照例句填空扩句。如:平平要搭房子。平平要搭(很大很大的)房子。这种形式的扩句是用括号规定了扩写的位置,扩写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很大很大的)。需要注意的是添写的词语要和后面的词语搭配得当,并且和原句表达的意思保持一致。 (2) 回答问题进行扩句。如:“我看见星星。”(什么样的星星?) ,根据课文内容,这句可以扩写成:“我看见闪闪的星星。”做这种扩句时,首先要弄清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回答问题一定要准确,与原句的意思保持一致。其次还要找准扩写的位置。 扩句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四步:(1)读懂例句,审清要求,弄清扩什么内容,在什么位置扩写。(2)看原句,弄明白句子的意思,想想如何恰当地搭配词语。(3)按要求扩写句子。(4)对照原句,检查扩句,看是否保留了原句的主干,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一致等。 2、补充句子:补充句子就是添加一些词和词组,使句子基本成分齐全,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一个完整句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的句子。这种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后半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或者“怎么样”,也就是他(它)干了什么或怎么样了。这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缺一不可。如:同学们 学习 。 小鸟 唱歌 。(谁) (做什么) (什么)(做什么) (2)“谁(什么)”+“是什么”的句子。这种句子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后半部分告诉别人前面所说的“谁”或“什么”是什么。如:李洋 是学生。五星红旗 是我国的国旗。(谁)(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3)“谁(什么)”+“做”+“谁(什么)”的句子。这种句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第二部分是“谁”或“什么”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第三部分是这个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物。如:小明 复习 功课。王强 帮助 同学。(谁) (做) (什么)(谁) (做) (谁)我们说完整话,写完整句必须注意两点: (1)平时我们所用的句子一般都不会只由基本成分组成,句子成分多时容易造成遗漏,这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句子的基本成分,然后再增添附加成分。如:天花板上挂着吊灯。先确定了基本成分,再增添附加成分:大厅的天花板上挂着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这样就不会丢三落四了。(2)句子写完以后,要多读几遍,看看它属于哪种类型,基本成分是否齐全;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写的句子都是完整句。(四)仿写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写句子应注意:1.注意文章的手法,像修辞手法等。 2.词性要相当。例:一个大,一个小, 一个苹果一棵枣。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杏子一个桃。 仿写:一个大,一个小, 一头大象一只兔。 一边多,一边少, 一把铅笔一张纸。二、修辞手法 比喻: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作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例: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此句中“松树的尾巴”是本体,“一把伞”是喻体,“好像”是比喻词。三、抄写句子。抄写句子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好的词、句、段多抄一抄,还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语言的作用,使学生能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书写语言文字。抄写的方法:1、整句抄写。看完一句话,记住了然后再动笔。尽量记住标点的停顿,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2、遇到不会写的字,先空着,等写完了,再回忆填写。3、 写完后,读一读,和课本上的句子对一对,自己纠错。训练学生学会抄写,也是在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协调配合、思维的连贯性,同时强化学生句、段的概念。只有学生学会抄写,抄写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积累的作用,为学生更好地表达(尤其是作文)做好奠基。四、标点符号句号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例:我们爱北京。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例: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问号 ? 用在问句之后。 例:你要到哪里去?感叹号 ! 1.表示强烈的感情。例: 这里真美呀!2.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五、名言、俗语名言:著名的话。 名言是着重从言论的知晓度来说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说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仅言论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这句著名的话是谁说的。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定型的通俗语句,包括谚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和愿望的总结。专项部分 古诗文一、精读古诗文梳理。画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王维的诗在唐代自成一派,影响久远。现存诗400余首,有集传世。【诗文欣赏】本课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进行描述,感悟图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二)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疑:怀疑,以为。 2、举头:抬头。 3、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本人被称为“诗仙”。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10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诗文赏析】 本诗用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二、语文园地古诗文梳理(一)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项:脖子。【诗意】 鹅弯着脖子在鸣叫。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青青的水波。【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38684)唐代诗人。字观光,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踪等传说。 【诗文赏析】这是骆宾王在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地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描绘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画面。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二)画鸡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注释】1、裁:剪裁、制作。 2、走将来:走过来。 3、平生:平素。 4、轻:轻易。【诗意】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所以说是满身雪白走过来。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 【作者简介】唐寅(14701522),字伯虎,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诗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作诗、画画都很精通,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著有六如居士集。画鸡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诗文赏析】 唐伯虎说,我这是题我画的白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他好像又在说自己,他说,我美丽的、天生的冠如大官员头上的帽子,我披着满身雪白的羽毛慢慢向你们走来。平时我不会随便说话,因为我是时间的使者,一旦我说话了,你们就要开始新的一天了! 红冠,当时是当官的人戴的帽子;而我的红冠,是自己长出来的。满身雪白,因为我是从冬天走过来的;“走将来”,将,是助词,向你走来;我背负冬天的雪向你走过来!因为我有重大责任,所以白天黑夜我不能随便说话,我一旦说话的时候,是告诉你们天亮了,起床了,皇帝也不能例外,长官也不能例外,有钱人也不能例外,老百姓也不能例外,天下人应该起床了 从此诗看,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的一个特点。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我们可以想象大公鸡以威严的姿态向我们走过来。第三、四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来。转句“平生不敢轻言语”,诗人的思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得很贴切,此句是全诗中最难写的一句,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无法替代的铺垫,当我们读到“一叫千门万户开”时,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第三、四句在说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第三、四句又是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所以,全诗一气呵成,大气有余,艺术手法老道。先是大白和大红的色彩强烈对比;后是气势上的强烈对比。在诗歌的感情表现上,四句分别是“放,放。收,放”。写豪放的诗歌,最难写的就是在感情豪放的诗句中,如何安排感情收敛的诗句,与豪放的诗句作对比,提高豪放的效果。 (三)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1、悯:怜悯,同情。 2、日当午:中午最热的时候。 3、 皆:都的意思。【诗意】炎热的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有谁知道碗里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辛苦苦换来的呢?【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地的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二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教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于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谥文肃。【诗文赏析】 悯农二首是诗人李绅年轻时的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