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评价 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型: 新授课 编写:张莲莲 审核:二政组 【学生版】学习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运用: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能力: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初步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情感:牢牢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学习重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学习难点实践的含义及特征自主学习 过程及内容【知识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 客观世界的 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 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 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理解、选择)(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 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构成要素 、 和 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 、有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自主探究: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农民种田 工人做工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蜜蜂筑巢 科学家做实验 自主探究: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自主探究3.“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如何理解?2、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 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自主探究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为什么?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查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自主探究5“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为什么?自主探究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自主探究7. 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科学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 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合作探究】(总体要求:把握设问方向,梳理探究思路,科学运用原理,规范作答)【探究1】材料一: 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社会的人;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是现实的工具;实践的结果,不论成功与失败,都是既成事实。 材料二: 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中央积极进行政策调整,决定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材料三: 鲁滨逊漂流孤岛得以生存的故事,即使是真实的,他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依赖于人类提供给他的科学知识、技能、工具的结果。请结合本框知识,说说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探究2】砒霜有没有毒?你怎么知道?【探究3】 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探究4】 甲乙二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拦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甲说:“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不去过河,怎知深浅!”请从哲学上谈谈你的看法。【归纳小结】【课堂检测】1.以下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蚂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学习研讨“科学发展观”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小行星撞击地球A B C D2.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5.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6.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A. B. C. D. 7.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认识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C正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 D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8.2009年11月,温家宝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温总理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一谚语来表达对加深中非友谊与合作的殷切期盼。下列与该谚语蕴涵哲理相一致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哲学上看陶行知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0. “学而不用,等于不学。”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没有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是毫无价值的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C.认识与实践同等重要 D.参加实践和看书学习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11.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 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13. 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这是强调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4.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尽管马克思已经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初步奠定了全球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但是,由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信息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视野,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新课题。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非选择题1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鲁迅说:“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1)以上言论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2)谈谈你对上述言论的认识。【学后反思】【拓展与延伸】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周口文理职业学院《营销案例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晋城市介休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物理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MATAB及工程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市场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工程学院《高等数学进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煤化工和乙炔-乙炔概述
- 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考核试卷
- 液力传动装置的能效评价考核试卷
- 滑动轴承在船舶推进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绿色插画风校园环保讲座
- 毕马威-海南自贸港旅游零售白皮书2025版:韧性前行潜力无限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资格师德师风建设试题及答案
- 期中测试卷(1-5单元)(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 2025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
- 2025届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MOOC】化工安全(下)-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新版高中物理必做实验目录及器材-(电子版)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企业部门单位工伤事故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