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黄山村边界流传着一个茶故事_第1页
萧山黄山村边界流传着一个茶故事_第2页
萧山黄山村边界流传着一个茶故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萧山黄山村边界流传着一个茶故事 杭州萧山区湘湖新城闻堰镇最西北角的黄山村,以村子背靠的黄山岭得名,山的另一边就是滨江的浦沿街道。说起这里的边界故事,茶叶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山南山北的茶叶,都种在黄山岭上,它和同在闻堰境内的老虎洞山都属于天目山脉,山明水秀,气候湿润,是理想的茶叶产地。现在,走进山两边大大小小的茶园,都能看到大棚茶叶的身影,这个技术也早就被推广到了全区、全市乃至全省,但你也许不知道,大棚茶叶最早的出处,就来自于黄山村。黄山村村民们在茶叶种植上的智慧,也在边界两地流传推广。 70 岁的黄山村老茶农王阿土,种了一辈子茶叶,因为在茶叶种植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成了 1997 年的萧山劳动模范。他说,早在民国时期,黄山岭就有茶园单家独户经营。建国后,原先个体经营的零星 茶园被改造成了连片的新茶园,茶叶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 除了扩大茶园面积,村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单产。上世纪70 年代,当时的黄山大队山林队首先进行速生密植茶园的试验获得成功,在全公社推广。上世纪 80年代初又改种“龙井 43”条插新品种,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规模最大时,原黄山大队光是采茶叶的工人就有 250 多人,全年的产量达到 25000 斤。”王阿土回忆,从那时起,就断断续续不断有浦沿等地的人慕名而来,求学技术。 这时,王阿土又动起了“早”字的念头。“一般茶叶可以采 3 到4次, 3月底到 5月收的是春 茶, 6月开始收夏茶, 9月开始收秋茶。”王阿土说,当时想的就是能让茶叶在别的时间段采摘。 搭起尼龙棚,再用蒸汽加温,王阿土从 1987 年开始自己在茶园里埋头做实验,茶叶的采摘期,也一年一年地提前。到 1993 年时,黄山村山林队的春茶采摘期已提前到春节前。这项技术让黄山村的茶叶出了名,也让村民们尝到了技术的甜头,闻讯而来学技术的各地茶农更多了。 1997 年,大棚茶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黄山村附近的茶农基本都用这个技术培育高档茶叶。这一年,由黄山村经济合作社代表黄山山林队茶场申请了商标, 2年后得到了 批准,黄山山林队所产茶叶被命名为“黄山雪龙”茶。 1999 年,黄山村村民大棚种植茶叶这一智慧的结晶,被有关部门联合编制成了湘湖龙井栽培技术规程,经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杭州市农业局、杭州市技术监督局审定,确定为萧山地方标准,开始在萧山大范围推广。 现在,王阿土已经不在黄山村承包山林种茶叶了,他在山对面的浦沿街道承包了 50多亩茶叶地。“现在我主要做高档茶叶市场,每年的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