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 2.doc_第1页
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 2.doc_第2页
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 2.doc_第3页
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 2.doc_第4页
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盘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问题及对策研究六盘水市委党校 伍应德摘要 六盘水市作为全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工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低,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六盘水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城市转型的重大必然选择。关键词: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问题;对策;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国发2号文件提出的“建设六盘水市物流节点城市”、“培育凉都六盘水市旅游休闲度假胜地”重大战略举措,为推进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概念在理论界尚有争议。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属于服务业的行业主要有:贸易、饭店餐饮、大众客运、仓储物流、会议展览、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商务顾问、公共服务、民防、个人化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工作及电信通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则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明确给出了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四个行业,即教育、科学研究、通信媒介和信息服务,突出强调了现代服务业的知识性和信息服务性。一些学者和专家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提出,传统服务业一般具有增加值低、乘数效应小和劳动力素质较差等方面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五大基本特性,即知识性、高增加值性、高素质性、高科技性和新兴性。在理论上就需要依据现代服务业的五大特性,具体确定或有效界定现代服务业的标准。一般而言,在做出总量定性判定的前提下,界定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一是同时具备五大特性的严格标准;二是只需要具备某一特性的宽泛标准。如旅游业,总量定性判定具有知识性和高增加值性,按宽泛标准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但按严格标准则不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又如,房地产业在我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兴起的,相对于传统的建筑业而言,具有新兴性和高增加值性的,但缺乏知识性和高素质性,按严格标准不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但按宽泛标准,又可以将其归类于现代服务业之中。2012年2月22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第70号文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四大类:即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二、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六盘水市是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建市以来,六盘水市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进行产业布局,工业发展较快,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快速提高,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或滞后。1990年,全市生产总值17.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13:38.30:30.57,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到738.6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74:58.95:35.67。从表1统计数据来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有了很大提升,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三产业只有很小的变化,提升在3个百分点左右徘徊。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表1:1990年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结构变化年份生产总值(元)第一产业(元)第二产业(元)第三产业(元)三次产业结构199017.65.486.745.3831.13:38.30:30.57199552.588.7326.9516.916.6:51.26:32.14200087.6113.2743.1931.1415.15:49.30:35.54200197.9713.4648.2636.2613.74:49.26:37.02002111.2714.1556.4140.712.72:50.7:36.582003128.715.0267.346.3811.67:52.29:36.042004165.316.8991.357.1110.22:55.23:34.552005207.5518.69118.0870.789.01:56.89:34.12006256.8920.12151.2185.567.83:58.86:33.312007305.6222.25178.36105.317.28:58.36:34.462008400.5724.86249.2126.56.21:62.21:31.582009431.0326.5261.31143.226.15:60.62:33.222010500.6329.22303.22168.195.84:60.57:33.592011613.8632.07384.69197.105.22:62.67:32.112012753.6543.27441.57268.815.74:58.95:35.67资料来源:2002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一)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服务主要是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是指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技术服务业。包含研发设计、工业设计、高端综合设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开发应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地理地质信息产业、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支撑服务。服务主体是科研院所、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业中心以及咨询机构等。目前,六盘水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见表2),是发展滞后、占比较小、增长较快、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情景乐观。表2:20062012年 六盘水市高技术服务业情况指 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总值(万元)314303745067208787478074492677126345高技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1.221.221.681.821.611.511.67高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3.673.555.315.504.803.804.70比上年增长(%)19.1593.417.172.5314.7936.33资料来源:2010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二)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1. 金融服务业。截至2012年底,六盘水市境内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1种,与2006年末相比增加了邮政储储蓄银行、交通银行、村镇银行种银行业金融机构,2012年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为30.97亿元,是2006年(6.99亿元)的4.4倍,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是11.52%,比2006年的8.3%提高了2.36个百分点(见表3)。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76.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1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08.38亿元,比年初增加91.41亿元。保险业方面。2012年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金融保险业也逐渐成为六盘水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金融保险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六盘水市金融机构布局存在不合理,全市除了传统的四大商业银行和农村银行、贵州银行、邮政银行以及交通银行(2010年进入)外,没有一家合资和其他银行入驻,也说明六盘水市在金融服务业还有一些制约瓶颈。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活力、科技创新能力。表:3 20062012年 期间六盘水市金融保险业发展情况指 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金融保险业生产总值(万元)6993679589144701168983184492208242309747金融保险业占GDP的比重(%)2.722.603.613.923.693.394.11金融保险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8.37.77.612.0311.0410.5611.52比上年增长(%)8.513.881.816.89.212.948.7资料来源:2010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2. 现代物流业。六盘水市地处交通枢纽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具备了良好的条件。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国发2号文件提出的“建设六盘水市物流节点城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六盘水市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区位优势突出,六盘水市处于滇、桂、黔、川四省交界的中心,具有四省立交桥的作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2012年,全市物流相关行业即交通、仓储及邮政业等完成生产总值为57.11亿元,同比增长12.5%,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1.24%(见表4)。从表4数据来看,六盘水物流业占GDP和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下降,把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物流业的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物流业快速发展。表4: 20062012年 六盘水市物流业发展情况指 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物流业生产总值(亿元)26.3232.934.635.0541.3845.4257.11物流业占GDP的比重(%)10.3610.948.058.138.277.407.58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31.131.929.224.624.823.0521.24比上年增长(%)11.916.25.28.714.09.912.5资料来源:2010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3. 中介和咨询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主要包括:一是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二是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三是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四是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五是广告、会展及服务。六盘水市商务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2012年,全市商务服务业产值48073万元占GDP的比重是0.65%。(见表5)但是,六盘水市中介和咨询商务服务业发展迅速,增长较快,在务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快速提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之一。表5: 20062012年 六盘水市商务服务发展指标情况指 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中介和咨询商务服务业生产总值(万元)478460282112123417304684142048073中介和咨询商务服务业占GDP的比重(%)0.190.20.520.540.610.670.65中介和咨询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0.560.591.671.631.812.101.81比上年增长(%)26.025.410.930.135.916.06资料来源:2010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三)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1.旅游产业。六盘水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业发展滞后。据统计,“十一五”累计接待游客1191.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累计49.8亿元。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实现年均递增17.92%和62.29%。2012年完成接待游客47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88亿元,增长6.4%(见表6)。随着“凉都”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六盘水市的旅游优势开始显现。表6: 20062012年 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指标情况指 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旅游人数(万人次)201.27231.95195.33287.75275.89444.3470.11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15.2-15.7947.3-4.161.05.79旅游业收入(亿元)5.799.8611.7410.0810.6130.8932.88旅游业占GDP的比重(%)2.283.282.932.342.125.034.36旅游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6.779.269.287.046.3115.6712.26旅游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0.319.1-14.15.2191.16.4资料来源:2010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2. 商贸服务业。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区的扩大,六盘水市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商业零售网点布局面宽点多,基本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2012年全市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38.56亿元,商贸流通业占全市GDP的比重5.12%,商贸流通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38%(见表7)。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表7: 20062012年 期间六盘水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指标情况指 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商贸流通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6.5877.5993.81110.88131.34157.61182.82比上年增长(%)16.5420.918.218.4520.016.0商贸流通业生产总值(亿元)14.2715.6918.4321.1727.1730.6638.56商贸流通业占GDP的比重(%)5.625.224.604.915.434.995.12商贸流通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7.015.3314.5714.7816.1515.5514.38比上年增长(%)9.9517.4614.8728.3412.8413.4资料来源:2010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3. 居民家庭服务业。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重要依托,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服务以及残疾人居家服务等。2012年,全市家庭服务业生产总值27028万元,占GDP的0.36%(见表8)。从表8中数据来看,居民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最高的2007年,只有0.51%。可见六盘水市居民家庭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但是从居民服务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看,其增长较快,说明六盘水市居民家庭服务业发展前景乐观。表8: 20062012年 六盘水市居民家庭服务业发展指标情况指 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居民服务业生产总值(万元)10954154451066212581170742321127028居民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0.430.510.270.290.340.380.36居民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281.510.840.881.01.181.0比上年增长(%)41.0-30.9718.035.7135.9416.45资料来源:2010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四)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服务行业。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共享性、民生性、非盈利性等特点。因此公共服务主要是靠政府投资和社会购买政府服务。公共服务涉及百姓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发展公共服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从六盘水市公共服务业发展来看,公共服务发展波动较大,2007年增长33.67%,2010年增长8.19%,2012年又是增长45.16%(见表9)呈V型曲线。也表明六盘水市在进入“十二五”以来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民生工程项目投入的增加。表9: 20062012年 六盘水公共服务业发展指标情况指 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公共服务生产总值(亿元)20.5827.5131.3836.0839.0351.8475.25公共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8.19.157.838.377.808.449.98公共服务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24.5126.8824.8125.1923.2126.327.99比上年增长(%)33.6714.0814.948.1932.8145.16 资料来源:2010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五)投资结构。根据六盘水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8.90亿元,比上年增长97.8%。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66.39亿元,分产业所占比重和增长速度是,第一产业投资额占的比重小,35.40亿元,占4.62%,但是增幅最大,为875.1%。第三产业投资额占的比重大,369.87亿元,占48.26%,增长123.6%,均高于第二产业。其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最大。显示了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大空间和后发优势。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指标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8.9097.8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的城镇投资、农村非农户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766.3974.2 其中:第一产业35.40875.1 第二产业361.1133.2 其中:工业360.5940.0 第三产业369.87123.6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7.1847.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21-12.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13.22102.1 教育19.43310.2 卫生和社会工作7.63287.1资料来源:2013年六盘水统计年鉴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为适应六盘水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发展交通、金融、信息、科技、会展、中介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煤炭、冶金、建材、制造业等加速融合、互动发展。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文化、市政公用和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生活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三农”服务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城市综合实力,并对周边地区形成较强的辐射影响力,促进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三、六盘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策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着力打造服务业升级版。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积极发挥凉都品牌效应,大力凉都特色旅游业,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会展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1. 加快发展旅游业,把凉都六盘水建成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制定六盘水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六盘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办好后旅发时代的第一届(总第十一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打造六盘水旅游产业升级版。玉舍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明湖湿地公园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贵州屋脊中国凉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荣获“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等称号;在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西部排行榜位列第7名、中国十佳开发潜力城市排行榜位列第9 名。六盘水还需要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以构建“休闲之都、避暑圣地、度假名城”为目标,以“生态绿色”为导向,用统筹城乡理念、山水园林理念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生态发展旅游,凸显 “凉都”锦绣山川、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凸显 “凉都”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避暑观光的生态文化内涵。同时,以“旅游项目开发、景区景点建设”为路径,以“旅游聚集辐射、整合融通、线路设计、繁荣市场”为突破口,打造民情民风民俗文化旅游、山水情自然景观旅游、工矿城镇群人文景观旅游、商贸会展文化旅游、夜郎传奇文化旅游、古人类遗址遗迹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农业田园文化旅游、山庄避暑文化旅游等 “凉都”系列品牌,凸显“凉都”旅游的独特性、丰富性、新颖性,凸显“凉都”休闲度假的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1)着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快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六盘水旅游从过路游驻足游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将凉都六盘水打造成为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加快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打造精品、地域复合、整合线路的原则,以开发市场客源为首要任务,以骨干景区深度开发为支撑,以新产品、新业态为吸引力,以推进旅游产品结构升级为方向,以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品位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构建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以喀斯特独特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体系,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代表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和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和特色餐饮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进重点旅游城镇建设,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镇、旅游产业园区,着力完善旅游服务要素,构建特色鲜明、功能较为完善的旅游城镇体系。完善市内精品旅游线,依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积极开辟跨国旅游线路。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产业的结合与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培育旅游商品品牌,办好旅游商品“赛一会”,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向旅游景区延伸,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实现重要旅游景区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完成重点旅游城镇和景区的旅游交通站场及停车场建设或改扩建。拓展城市公交延伸到周边旅游景区景点,积极开辟通往旅游景区的客运专线。加强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在重要旅游城镇、AAA以上景区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加强以星级宾馆为重点的旅游住宿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度假酒店、乡村旅馆、营地度假村建设和改造升级,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4)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推进旅游企业运行机制改革和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增加旅游发展投入。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旅游优强企业。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提高旅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法规体系。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强化旅游规划管理。加快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级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2.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但是全面建小康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生态大产业,而且它还对提高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化、市场化和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其发展程度反映着社会综合服务功能和现代化水平。六盘水市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极。现阶段,六盘水市服务业主要体现为两大类,一类是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展开而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如生态旅游、休闲避暑、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等;一类是处于工业化中期而快速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如现代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商贸业和正在兴起的现代会展服务业等。鉴于“凉都”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比重较低,尤其要突出重点,加速发展生态旅游、枢纽物流、节庆会展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1)发展“凉都”物流业。物流业是指应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有机结合并进行一体化经营的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充分发挥六盘水市区域性“立交桥交通枢纽功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角色功能”,遵循交通枢纽规律、区域区位优势规律,加快物流商贸业发展,把六盘水市建设成区域性立交桥枢纽物流基地、枢纽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要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2)发展“凉都”会展业。会展业既是现代都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具有城市特色的朝阳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将成为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被称为“财富平台”、“都市面包”、都市经济的“推动器”。六盘水市不仅有会展的交通枢纽优势资源,而且有会展的区域区位优势资源;有丰富的旅游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会展资源;不仅有会展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而且有“凉都”品牌资源。充分利用“中国凉都”这一颇具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服务品牌发展会展产业,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促进实体财富的价值实现;有效实施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传递,使知名度、美誉度和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不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会展期间的交通客流量、宾馆酒店入住率、景点游客率、特色餐饮消费率、特色产品购买率、商品展销率等都会大幅度提升,经济连动效应突出。利用“凉都”消夏文化节这一颇具特色的会展载体,不断完善会展基础设施,丰富其内涵和外延,使“凉都”会展和避暑旅游融为一体,成为一颗耀眼的高原“明珠”。(3)发展“凉都”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既能提升城市发展力、创造财富,又能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六盘水市历史悠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既有古人类遗址遗迹文化资源,又有古夜郎传奇文化资源;既有民情民风民俗文化资源,又有传统美术工艺文化资源;既有红军和人民解放军在六盘水市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又有“三线建设”以来都市萌芽、产生、发展而形成的城市文化资源;既有商贸会展文化资源,又有体育文化资源;既有非物质文化资源,又有物质文化资源,等等。着力于发挥现有文化资源优势,逐步构建和发展具有六盘水市特色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生态避暑旅游、生态休闲观光深度融合,形成“凉都”重要的核心竞争力。(4)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互联网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服务业新兴业态。努力引进大数据产业。争取在金融、总部经济、电子信息、期货等方面有所作为。3.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推动银政、银企深度合作。推进“引银入六”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六盘水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六盘水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做大做强,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村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积极发展保险业,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积极支持会展、广告、法律服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发展。(3)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动漫、文化创意、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谋划建设六盘水市煤炭、钢铁期货交割平台,建立煤炭产业研究中心、凉都影视中心、动漫基地、六盘水网络文化产业基地等。4.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