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4 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4 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4 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宋王安石变法思考:北宋初期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为什么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要性。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 -冗官扩充军队 -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三冗”出现是导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皇帝-集军权 - 积弱局面 行政效率低下 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2、社会矛盾激化(1)王小波、李顺起义(土地兼并、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大地主往往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是北宋财政收入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2)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宋军往往屡战屡败,这是受到不断威胁的原因。社会危机的表现原因1土地兼并严重北宋统治者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2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分化事权,防止文武官员专权。“恩萌收官”科举制的改革(冗官)募兵、养兵的弊端(冗兵)(积弱)伴随着冗兵、冗官而来的是国用大增,每年还要给辽、西夏大量的银绢。(冗费)(积贫)3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二、内容与影响1、目的: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的。2、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局部调整)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王理财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3、核心内容:富国强兵4、具体措施:措施内容作用(富国)理财措施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的利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税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也有所增加(强兵)军事措施保甲法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地预料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军费开支。将兵法禁军固定辖区,有固定将领训练。加强了军事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取士)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课直接受官。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板书:措施目的内容作用富国之法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强兵之法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加了武器装备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培养人才,发挥其才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的认识1、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注意认识历史事物的方法)(1).变法的不足: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2.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变法的进步意义: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变法的局限性(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的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2).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可是一旦执行不善,变法过程中就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就会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3、新法的变质:元佑更化后新法淡出历史舞台,1093年哲宗亲政后虽有志于恢复新法,启用变法派,但是到徽宗时新法成为聚敛的工具。原有的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总结以及得到的经验教训:(1).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保守派)的阻挠和破坏。-主要(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4).变法过程中,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