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1页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2页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3页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4页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 世界经济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主体,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以及国际劳务合作等各种纽带相联结,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2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国际经济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际间的经济活动,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经济是研究世界经济的特殊矛盾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思想。通过研究国际生产关系,揭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及规律。国际经济是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支学科,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指导思想。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政策服务。3 国际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国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4 世界市场(狭)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广)泛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5 世界经济形成过程萌芽期(15C末期至18C中后期)世界经济建立在暴力和掠夺基础上,只是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和市场经济建立创造了条件。初步形成期(18C60年代至19C70年代)国际分工体系建立,世界市场形成,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的锐利武器。最终形成期(19C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6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国内)“圈地运动”实现对农民的剥削,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外)取得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大力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英国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技术革命发展;一战获得了千载难逢的进行经济扩张的机遇;二战使得经济进一步获得发展。经济全球化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扩散。7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原因、表现(本质)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扩散。(内涵)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其结构中存在多种不对称性。(原因)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性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表现)生产活动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人力资本全球化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国际竞争,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促进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了国际协调。(消极)加剧世界贫富悬殊;增大了全球经济风险;引起全球范围内生产过剩;削弱了国家经济主权;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9 产业结构指劳动力、资金、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10 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高技术化 经济服务化 产业结构融合化 产业结构国际化11 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加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促进国际贸易的信息化; 国际金融关系的信息化; 跨国公司经营业务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其他影响。12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引起了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 引起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变化; 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13 科技革命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经济的发展: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科技革命引起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推动了经济国际化; 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科技领域的竞争和争夺日益激烈。14 科技革命引起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一产,二产,三产)就业结构变化(知识性人才,体力劳动者,结构性失业)企业结构变化(向专业化、单一化发展)产品结构变化(“重、厚、长、大”“轻、薄、短、小”)管理职能与管理手段变化(管理科学化)教育变化15 全球性问题指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关系到全人类根本利益、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及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全球性问题的特点:全面性、变动性、整体性、急迫性。16 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产生影响的状况。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化学品污染与废弃物越境转移。17 人口问题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而发生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18 人口过快增长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负担沉重;加剧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对世界经济)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南北经济差距加大;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19 可持续发展(背景)世界自然资源退化;世界粮食危机加深;生态环境恶化。(基本思想)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并不只包含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公平性:同代间公平、代际间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内涵)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是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都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是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20 对外贸易政策(实质)是各国和地区内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服务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考虑因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经济状况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21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2 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3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宗旨)各缔约国本着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基本原则)无歧视性待遇原则。关税减让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积极作用)启动和推进了各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缓和和解决了各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摩擦。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向各缔约方提供经济贸易信息。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局限性)从机构性质来看,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定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从管辖范围来看,关贸总协定的管辖范围过于狭窄。从贸易规则来看,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很不严格,存在许多漏洞。从争端解决机制来看,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关贸总协定对中国及冷战时期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采取歧视态度。24 世界贸易组织(WTO)(简介)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现任总干事为拉米。(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管辖范围)有关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及附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关于贸易争端解决的有关协议及程序;贸易政策评审机制,(运行机制)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加入和退出机制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25 关于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垄断优势论、产品周期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比较优势理论26 国际直接投资(定义)是指投资者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媒介,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者经营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重效益为目的,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的一种投资行为。(特点)投资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投资周期长、风险大;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27 跨国公司(定义)只要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设有一个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并且从事的是营利性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共同的决策中心和共同战略,并分担风险与责任的企业,即可称为跨国公司。(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成倍扩大,而对外直接投资格局逐渐由美国占主导向多元化发展。(积极影响)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要素的国际流动和生产国际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消极影响)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产生不良影响加剧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矛盾28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机构。29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理想的货币制度,应该能够保持币值的稳定和汇率的稳定。确定一种货币体系的类型,主要依据货币本位和汇率作用。30 布雷顿森林体系(背景)金本位制崩溃以后,三十年代的国际货币关系一片混乱:各国国际收支危机严重,各国外汇汇率极端不稳,外汇管制普遍加强,各货币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日趋激烈。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迫切要求创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内容)建立一个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IMF规定了各国货币汇价的波动幅度,各国货币兑美元的比价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I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IMF协定第8条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作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力的不足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支付体系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基金组织的会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可以暂缓会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问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缺陷)是一种不平等基础上建立的制度;是一个非常“虚弱”的国际货币制度。31 牙买加体系(背景)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关系动荡混乱,许多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剧烈波动,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益严重。(内容)黄金非货币化增加IMF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浮动汇率合法化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作用)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基准通货国家与附属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比较灵活的混合汇率体制,能够灵敏地反映不断变化的经济情况,有利于国际经济运转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采取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调节机制的困难。(缺陷)该体系所呈现的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强;而多元国际货币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便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在该体系下,主要工业国家全都采用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而剧烈,使得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大。32 金融全球化(定义)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 。金融全球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和必然要求,一方面是指“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各国的金融活动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过程。(主要表现)欧洲美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离岸金融的兴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全球资本流动的私人化(积极影响)获得国际资本,以弥补其国内投资和对外贸易两个缺口;各国的投资者可以突破民族国家疆界的限制,在全球各地寻求高收益投资的机会;促进了各国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经营成本的降低,也推动了各类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了其经济的更快发展;(消极影响)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由于各国的利率、汇率以及股市紧密关联,一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将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特别是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的动荡,在许多情况下都会通过全球金融市场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33 最优货币区当要素在某一区域内能够自由流动、而在其它区域不能流动时,具有要素流动性的区域就适合建立一个货币区。这种货币区就是所谓的“最优货币区”。34 金融风险(定义)金融风险是指在货币经营、资金融通的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随机变化的影响,使金融机构或金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使其有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原因)政策失误与政府干预不当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落后企业风险的转嫁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3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简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于1945年12月4日由29个国家签署了协定而成立,于1947年3月1日开始金融运作,总部设在华盛顿。它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宗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和世界收入的高水平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协助成员国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建立多变支付制定,消除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职能)在有关汇率政策,与经常项目有关的支付,货币的可兑换性问题上,确定一套行为准则,并负责监督成员国对准则的执行和义务的履行;当成员国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或避免其发生时,向它们提供短期资金,以使其遵守上述准则; 为成员国进行磋商,协调彼此间的货币政策提供讲坛。36 世界银行(WB)(简介)1945年12月27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1946年6月25日开始营业,1947年11月5日起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国际投资纠纷解决中心(ICSID)。37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目标建立单一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恢复金本位制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建立区域性货币联盟现行的IMF体系下继续推行金融自由化38 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以深化劳动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目的,以达成经济合作的承诺或签订条约、协议为目的,在经济上结合成为一个更大的经济联合体的状态和过程。(标志)成员国之间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贸易障碍的消除(原则)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宗旨)在成员国之间协作分工,实现其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出发点)与参与前相比,每一个成员均能获取更大的利益(类型)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理论基础)静态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静态尺度;其他静态效应。动态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其他动态效应。39 区域经济一体化原因(基本原因)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主要原因)外部原因科技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加深,贸易、投资自由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欧洲经济重建、恢复与发展的需要,美国与前苏联的军事对峙使西欧走向联合。 各国经济、政治势力非均衡发展加速了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内部原因获取市场扩大及规模经济利益促进投资增加,加速区域成员国经济发展。 成员国间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对外谈判力量。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也是相关利益集团游说的产物4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积极)促使世界经济的开放度进一步增大。在深化国际分工的同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国际经济关系结构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消极)对集团外国家维持贸易壁垒,影响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扩大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41 欧洲联盟(EU)1965年4月8日,上述6 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正式诞生。 欧元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开始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42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代表经过1 年2 个月的谈判,签定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4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年11月5-7日,澳、美、日、韩、新西兰、加拿大及东盟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 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在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1年11月,经与APEC反复磋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区别主权和国家地区经济的基础上,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正式加入APEC,同时香港和台湾作为地区经济加入。44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经济体系较为成熟完善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日本),通常指OECD成员。4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46 “滞涨”(定义)在同一时期内生产停滞(或低速增长)、失业增加和物价高增长率并存的“怪现象”。(表现)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升高物价大幅度上升47 发达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特征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生产力产业结构先进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宏观调控体系完善48 经济干预(调节)的目标和手段(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充分就业维护物价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主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他手段:政府直接介入市场经济的活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府运用法律手段来直接干预和规范经济活动;政府运用收入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49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影响(地位)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绝对大的比重。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 居于国际贸易的中心地位。 国际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 主导国际资本流动。 支配国际经济事务。(积极作用)通过推动世界贸易,扩大了国际分工。 通过技术贸易和跨国公司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外投资,即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又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岗位。(消极作用)通过资本输出,控制发展中国家。 操纵市场价格,剥削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危机。 将高污染、高耗能、需要改造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其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平衡破坏。50 发展中国家(定义)二战后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面临经济发展问题。由于这些国家大多位于赤道以南,也被称为“南方国家”; 也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最初也被称为“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进入20世纪60年代统一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它们有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