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型选择题【1】下述哪本书的出现,说明经络学说已基本完成?A足臂十一脉灸经B阴阳十一脉灸经C经脉D黄帝内经E脉经答案 D【2】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经脉的成书时代大约是:A新石器时代晚期B周代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E以上都不是答案 B【3】马王堆帛书经脉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缺少的是:A手厥阴心包经B手太阴肺经C手少阴心经D足少阴肾经E足厥阴肝经答案 C【4】针经一般是指:A马王堆出土的帛书B素问C灵枢经D针灸甲乙经E针灸大成答案 C【5】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A阴阳是以脉灸经B灵柩学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D足臂十一脉灸经E针灸甲乙经答案 E【6】继内经以后,在针灸医学方面,不但是一次总结,而且其了承先启后作用的著作是:A难经B针灸甲乙经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D十四经发E针灸大成答案 B【7】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葛洪B王叔和C华佗D孙思邈E皇甫谧答案 E【8】针灸甲乙经是将那几本书汇集而成的?A素问、灵柩、明堂孔穴。B明堂孔穴、针灸治要、黄帝内经。C针经、刺法、黄帝内经。D素问、灵柩、明堂孔穴针灸治要。E刺法、经脉、黄帝内经。答案 D【9】我国第一个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A秦承祖B甄 权C孙思邈D甄立言E滑伯仁答案 C【10】我国现存最早针灸医案(诊籍)的作者是:A华 佗B 翁C郭 玉D淳于意E程 高答案 D提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已载淳于意的诊籍25则,其中有针灸诊籍数则。【11】现存最早的腧穴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明堂类成B明堂孔穴针灸治要C铜人腧穴针灸经图D金兰循经E以上都不是答案 C【12】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A元朝B金朝C宋朝D唐朝E明朝答案 C【13】我国第一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学家:A皇甫谧B王执中C王惟一D窦汉卿E毕 岚答案 C【14】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学家是:A杨上善B孙思邈C王 冰D王 焘E滑 寿答案 E提示 十四经出自滑寿十四发挥。【15】在明代我国针灸医学上的总结性书籍是:A针灸大成B针灸大全C奇经八脉考D针灸问对E针灸聚英答案 A【16】杨继洲在家传何书的基础上,广搜文献,并结合实践,写成针灸大全?A难经B甲乙经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E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答案 E【17】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哪几方面的内容?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手足、阴阳、五行D脏腑、手足、阴阳E脏腑、手足、五行答案 D【18】内经中所载多血少气的经脉是:A阳明于太阴B太阳与厥阴C少阳与少阴D太阴与少阴E以上都不是答案 B提示 见素问*血气形志篇。【19】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侧),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侧),少阳在后。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侧),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侧),太阳在后。答案 D【20】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答案 A【21】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A额头部B面部C上肢部D胸腹部E下肢部答案 B提示 手、足阳明经在鼻旁交接;手、足太阳经在目内眦交接;手、足少阳经在目外眦交接。【22】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A四肢末端B胸部C头项部D头面部E以上都不是答案 A【23】在十经脉中,阴经与阴经交接的部位在:A四肢内侧面B胸部C腹部D胸腹部E四肢末端内侧答案 B提示 应从手、足三阴经的循行规律进行考虑,手三阴从胸走手,足三阴从足走胸。一起于胸,一止于胸,故在胸部交接。【24】从四肢末点走向头身的经络,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手三阴经B十二经经别C十二经经筋D足三阴经E十二经皮部答案 E【25】下列经脉排列中,没有按照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A胆、肝、肺经B大肠、胃、脾经C心、小肠、肾经D肾、心包、三焦经E三焦、胆、肝答案 C【26】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不直属脏腑B无表里配合C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D没有专属的腧穴E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答案 D提示 任脉、督脉都有专属的腧穴。【27】阴脉之海是指: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C足厥阴肝经D手少阴心经E以上均不是答案 E提示 任脉循行胸腹正中,上抵颏部,诸阴经脉均来交会,故称阴脉之海。【28】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通调冲、任B调节任、督C调节奇经八脉D调节阴经经气E总调冲、任、督、带答案 D提示 诸阴经均与任脉交会,并有阴脉之海之称。所以选D。【29】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调节阴经经气B调节任脉、督脉C总调冲、任、督、带D总调奇经八脉E总调冲、任、督脉答案 A【30】与督脉发生联系的阴经是:A足太阴经B手太阴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E手厥阴经答案 C提示 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31】下列经脉中起于下级之输的是:A任脉B冲脉C督脉D带脉E以上均不是答案 C【32】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是指:A足阳明胃经B督脉C冲脉D任脉E足太阴脾经答案 C【33】下列经脉循行于足少阴肾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督脉B阴跷脉C带脉D冲脉E任脉答案 D【34】冲脉在腹部的分布路线与:A任脉一致B胃经一致C肾经一致D脾经一致E以上都不是答案 C提示 素问*骨空论冲脉中,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35】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作用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C任脉D冲脉E以上均不是答案 D【36】下列有关冲脉概念错误在:A血海B十二经脉之海C气海D五脏六腑之海E以上均不是答案 C【37】下列经脉中与阴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厥阴肝经答案 C【38】下列经脉与阴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A足少阴胃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阳胆经E足太阴脾经答案 D【39】阴维、阳维两脉经过的部位是:A目内眦B目外眦C目下D口角旁E以上都不是答案 E提示 阴跷、阳跷两脉均经过目内眦。不要与阴维、阳维混淆。【40】在奇经八脉中,何脉与六阴经相联系,汇合于任脉,以调节六阴经脉气?A冲脉B带脉C阴维脉D阴跷脉E足厥阴肝脉答案 C【41】难经记载阴维为病是:A苦寒热B苦咳逆C阳缓而阴急D苦心痛E足痿不用答案 D提示 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42】阳跷脉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于:A缺盆B风池C风府D天柱E大椎答案 B【43】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十二经脉D阴跷脉与阳跷脉E足少阴胆经答案 D 【44】在奇经八脉中,治疗不寐,常选用:A阴维脉B阳维脉C冲脉D阴跷脉E阳跷脉答案 E【45】在奇经八脉中,治疗多眠,常选用:A阴维脉B阳维脉C冲脉D阴跷脉E阳跷脉答案 E【46】经络系统中能加强经脉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答案 D 【47】在十六脉络名称中不包括那个名称:A大包B虚里C长强D会阴E以上都不是答案 D提示 灵柩*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 。尾翳指鸠尾,并非会阴。【48】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A颈项B腋C胸胁D腹E全身答案 C【49】任脉的别络散布于:A胸部B腹部C胸腹部D胸胁部E以上都不是答案 B提示 灵柩*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50】 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称为:A孙脉B别络C支络D浮络E小络答案 A提示 孙脉,即孙络。指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灵柩*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51】络肩髃的脉络是:A手阳明络脉B手太阳经络脉C手少阳经络脉D足厥阴经络脉E足阳明络脉答案 B提示 灵柩*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52】上睾,结于茎的脉络是:A足阳明络脉B足太阳络脉C足厥阴络脉D足少阴络脉E足少阳络脉答案 C【53】灵柩*经脉篇所谓:诸脉之浮而常见者,指的是:A十五络脉B十二皮部C浮络D十二络脉E十四络脉答案 A 【54】在经络系统中,从十二经中离、合、出、入的部分是指: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答案 C【55】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根据其先后次序可以概括为:A离、出、入、合B离、入、出、合C离、合、出、入D出、入、离、合E入、出、离、合答案 B【56】六合是由:A十二正经中的表里经相合组成B十二经别种的表里经别相合组成C十二经络脉中的表里两经络脉相合组成D十二经筋中的表里经筋相合组成E十二皮部中的表里经皮部相合组成答案 B【57】下列经别循行上出于面的是:A手少阴经别B手少阳经别C手阳明经别D足少阳经别E以上均不是答案 A【58】下列经别循行从腘部别离的是:A足太阳经别B足阳明经别C足少阳经别D足厥阴经别E以上均不是答案 A【59】下列经别循行上頞者是:A足少阳经别B足太阳经别C足阳明经别D手太阳经别E手少阳经别答案 C【60】下列经别循行于上出缺盆者为:A足厥阴经别B足少阴经别C手厥阴经别D手少阴经别E手太阴经别答案 E【61】手足三阴经穴位所以能够治疗头面部疾病是由于:A表里经之间的相互联系B依靠经络联系C根据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D经别与经脉之间联系E阴阳经之间通过任、督二脉相互联系答案 D【62】经络系统中,具有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A阴、阳维脉B阴、阳跷脉C十五络脉D十二经别E十二经筋答案 E【63】十二经筋是指:A经络系统中能够连接筋肉、骨胳的部份。B联属于十二正经,行于体表不如内脏的一部分经脉。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D能够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部分的经脉。E经脉中与肌肉系统关系较密切的部分。答案 C【64】经筋的分布,与何系统的关系最为密切?A内脏系统B脉管系统C肌肉系统D骨胳系统E皮肤答案 C【65】病在经筋者,施治多选用:A毫针B三棱针C火针D雷火神针E大针答案 C【66】病在经筋者治疗时一般取用:A本经穴B皮部C络脉D阿是穴E原穴答案 D【67】经筋中具有总络人体诸筋作用的是:A足阳明经筋B足太阳经筋C足太阴经筋D足少阴经筋E足厥阴经筋答案 E提示 灵柩*经筋:足厥阴经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68】十二皮部是指:A人体皮表的十二个分区B与十二经脉相联系的皮表区域C十二经筋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D十二经脉最浅表的部分E十二经络脉中位于皮表的浮络答案 C【69】素问*皮部论:欲知皮部,以.为纪。A经脉B络脉C经别D脏腑E以上均不是答案 A【70】下列疗法除.外都是皮部理论的临床应用。A药物敷贴B梅花针叩刺C灸法D埋线E埋针答案 D【71】外邪浸入机体,一般的传注顺序是:A皮部 孙络 经脉 脏腑B皮部 浮络 络脉 脏腑C皮部 络脉 经脉 脏腑D皮部 孙脉 络脉 脏腑E皮部 经脉 络脉 脏脉答案 C提示 素问*皮部论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72】灵柩*邪客篇说:肺心有邪,其气留于:A两肘B两腋C两脾D两腘E两踝答案 A【73】灵柩*邪客篇说:肾有邪,其气留于:A两脾B两腘C两肘D两腋E以上都不是答案 B【74】经脉可以反映病候,例如:肝有邪,其气往往留于:A两肘B两腘C两腋D两脾E以上都不是答案 C【75】脾有邪,其气留于什么部位?A两肘B两腋C两脾D两腘E以上都不是答案 C【76】经络能反映病候,内经说:五脏有疾,应出于:A十二原B十二俞C十二募D十二合E十二井答案 A提示 灵柩*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于十二原。【77】经络在治疗方面的作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病在经络、内脏者取之于皮部。B抗御外邪,保卫机体。C循经取穴。D经络郁滞者取之之络。E病在筋者取阿是穴。答案 B提示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属于经络的生理功能。【78】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A病在经络、内脏者取之于皮部。B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C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D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E根据四肢远端穴位可以治头面躯干及全身病的主治特点。答案 D【79】古代解剖学所成的篡是指现在所说的:A丹田部B会阴部C膻中部D缺盆部E伏兔部答案 B【80】古代解剖学所称的缺盆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A胸骨上凹B锁骨上凹C锁骨下凹D肋间隙E剑突下凹答案 B【81】古代解剖学所称的肩解,是指现代解剖学上的:A肩胛骨B肩关节C肩锁关节D肩胛岗E肩峰答案 B【82】现在称作:A肩胛骨B耻骨联合C翼点D颈静脉切迹E以上都不是答案 E【83】膂,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什么?A臀部肌肉群B肩部肌肉群C股部肌肉群D上臂肌肉群E以上都不是答案 E提示 膂,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群。【84】在古代解剖学中,覈骨指的是:A内踝B外踝C尺骨茎突D第七颈椎棘突E大趾内后侧半圆骨答案 E提示 覈骨,又写作核骨,指足第一跖趾内侧的圆形突起,即舟骨粗隆。【经典腧穴各论】【85】手太阳肺经在前臂部的支脉是从何穴处分出? A孔最B列缺C经渠D鱼际E以上均不是答案 B【86】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相当于哪个穴的部位?A上脘穴B中脘穴C建里穴D下脘穴E水分穴答案 B提示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焦者,在胃中脘。【87】在下列经脉中,起于中焦的是?A任脉B督脉C冲脉D肺经E心经答案 D【88】在十二经脉中,除.之外,均联系到耳: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阳明大肠经答案 E【89】六阳经中,除.外,均与目内眦或外目眦发生联系:A手太阳B手少阳C手阳明D足阳明E足少阳答案 C提示 手阳明经从手走头,止于鼻旁,与眼区不发生直接联系。【90】以下除.外,均为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所过之处。A前臂B上臂C食指内侧D肘部内侧E颈部答案 D【91】下列经脉循行挟鼻孔的是:A任脉B足阳明经C手阳明经D督脉E冲脉答案 C【92】足阳明胃经在足跗部的支脉是从何穴处分出,行向足太阴脾经?A解溪B冲阳C陷谷D内庭E以上都不是答案 B【93】足阳明胃经足跗部的止脉止于:A大趾内间B大趾外间C次趾外间D中趾内间E以上均不是答案 A【94】足阳明胃经却循颐后下廉中的颐是指:A唇部B颧部C下颔底与甲状软骨之间D口角后、腮之前E下颌骨体答案 D【95】足阳明胃经在胫部的支脉下廉三寸而别。是指:A膝下三寸处分出B三里下三寸处分出C巨虚上廉下三寸处分别D巨虚下廉下三寸处分出E以上均不是答案 A【96】足阳明胃经在胫部的支脉,下三廉三寸而别,下入:A大指间,出其端B中指内间C中指外间D次指内间E次指外间答案 C【97】足阳明胃经循行上耳前,过客主人,客主人是指:A颊车穴B下关穴C上关穴D耳门穴E听宫穴答案 C【98】以结喉为水平线,颈前部经脉排列(从前向后)顺序为:A任脉 大肠经 胃经 小肠经B任脉 胃经 大肠经 小肠经C任脉 胃经 小肠经 大肠经D任脉 大肠经 小肠经 胃经E任脉 小肠经 大肠经 胃经答案 B【99】腹部经脉由任脉向外排列的顺序是:A任脉 脾经 肾经 胃经B任脉 肾经 脾经 胃经C任脉 胃经 脾经 肾经D任脉 胃经 肾经 脾经E任脉 肾经 胃经 脾经答案 E【100】十二经脉中分支最多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阳胆经D足厥阴胆经E手少阳三焦经答案 B【101】足三阴经内踝上8寸以下的一段,其分布规律是:A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B少阴在前 厥阴在中 太阴在后C厥阴在前 少阴在中 太阴在后D厥阴在前 太阴在中 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 少阴在中 厥阴在后答案 D【102】下列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哪一条符合原文?A起于大趾内侧端B上踝,循胫骨后C循股内前廉D入腹,属脾络胃E上挟咽,散舌本答案 D【103】下列脏器,除.外,均与足少阴肾经循行发生联系。A肝脏B心脏C脾脏D肺脏E肾脏答案 C【104】十二经中,注心中的经脉是:A手厥阴经B手少阴经C足太阴经D足少阴经E足厥阴经答案 C【105】下列有关心经的循行错误的是:A出属心B上挟咽C系目系D却上肺E抵掌后锐骨之端答案 A【106】在十二经脉中,络心循咽,下膈抵胃的是那条经脉?A手阳明经B手太阴经C手太阳经D手少阳经E足少阳经答案 C【107】下列有关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错误的是?A出髁中B上颊C出耳上角D至目锐眦E至目内眦答案 C【108】手太阳经循出肘内侧两筋之间的两筋是指:A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B尺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伸肌腱C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D尺侧腕屈肌腱与小指固有伸肌腱E以上都不是答案 E提示 两筋是指肱骨内上踝与尺骨鹰嘴而言。故后世改为两骨。不能以筋腱理解。【109】入耳中的经脉应是: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足太阳经D手太阳经E手阳明经络脉答案 D【110】下列经脉在眼区没有穴位的是:A手太阳经B足太阳经C手少阳经D足少阳经E足阳明经答案 A【111】下列经脉在耳、颊部没有经脉的是:A足阳明经B足少阳经C手少阳经D足太阳经E手太阳经答案 D【112】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出踝中,是指出于:A肱骨内上踝B肱骨外上踝C尺骨鹰嘴D尺骨茎突E桡骨茎突答案 D【113】在足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邻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少阴肾经答案 B【114】从巅至耳上角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太阳膀胱经C督脉D足厥阴肝脉E以上都不是答案 B【115】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二侧线应位于:A脊柱锥体横突外侧缘B脊柱正中于肩胛骨内缘连线中点处C肩胛骨内缘垂直线上D家胛骨下角与脊柱正中连线中点处E以上都不是答案 C【116】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的经脉是:手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答案 B【117】足少阴肾经从哪个穴位处贯脊,属肾,络膀胱?A长强B腰俞C腰阳关D命门E悬枢答案 A【118】足少阴经出然骨之下的然骨是指:A趾骨B跖骨C趾跖关节D跖骨底E舟骨答案 E【119】以下经脉中,除.外都经过肺:A手厥阴经B手少阴经C足厥阴经D足少阴经E手阳明经答案 A【120】手厥阴心包经在何穴处分出支脉于手少阳三焦经相衔接?A郄门B间使C内关D大陵E劳宫答案 E【121】足少阳胆经足跗部支脉是从何穴处分出?A丘墟B足临泣C地五会D侠溪E以上都不是答案 B【122】足少阴胆经足跗部的支脉终止于:A足大趾内间B足大趾三毛C足大趾外间D足第四趾内间E足第四趾外间答案 B【123】下列经脉中,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的是:A足少阳经支脉B足太阳经支脉C手太阳经支脉D足厥阴经支脉E手阳明经支脉答案 A【124】下列经脉中,除.外循行均经过脊:A足少阴经B冲脉C阳维脉D督脉E足少阳经答案 E【125】除.经以外,其他经脉都经过咽喉部为。A手太阳经脉B足少阴经脉C足阳明经脉D手阳明经脉E足厥阴经脉答案 D【126】足厥阴肝经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下文是:A环唇内B上入颃颡、连目系C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D布胁肋E上注肺答案 E 【127】任脉起于中极之下,止于:A颐B人中C唇内D目E巅答案 D提示 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128】不上头的经脉是:A心肝B肝经C冲脉D阴维脉E阴跷脉答案 D【129】交会穴最多的经脉是:A足太阳B足少阳C足阳明D足太阴E足少阴答案 B【130】下列有关经脉循行错误的有:A手太阳经络心B脉冲上通于心C足少阴经络心D足太阴经注于心E手少阴经出属心经答案 B【131】下列经脉中,除.经外,其循行均与胃腑发生联系:A手太阴经B足厥阴经C任脉D手太阴经E足太阴经答案 C【132】下列经脉循行不经腹腔的是:A手太阴肺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少阴心经D手少阳三焦经E以上都不对答案 【133】下列经脉中,骭厥是属于哪经病候? 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三焦经C足太阴脾经D足少阴肾经E足厥阴肝经答案 A提示 灵柩*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是为骭厥。【134】在十二经脉病候中,主骨所生病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少阳胆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阴脾经答案 C提示 灵柩*经脉:胆足少阳之脉.主骨所生病。【135】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的病候属于:A胆经B胃经C小肠经D肾经E膀胱经答案 E【136】在经脉病候中,手少阳三焦经主:A津所生病B腋所生病C筋所生病D股所生病E以上都不是答案 E提示 灵柩*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是主气所生病。【137】手太阴、手少阴两经在足动所生病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是:A缺盆中痛B目黄C嗌干D烦心E臂厥答案 E【138】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的共同特点是:A主治胁肋病B主治肩胛骨C主治神志病D主治耳病E主治口齿病答案 D【139】在是动所生病中,手太阳、手少阳两经的共同症候是:A目黄B目锐眦痛C嗌肿痛D耳鸣耳聋E颊痛答案 C【140】大肠经、小肠经、心经、三经是所生病的共同病候是:A喉痹B嗌肿C腋肿D目黄E面赤答案 DB型题A.周代B.春秋C.战国D.隋唐【141】一般认为马王堆出土帛书的成书年代是:【142】一般认为针经的成书年代是:【143】一般认为太素的成书年代是:答案 【141】A 【142】C 【143】EA.铜人腧穴针灸图经B.针灸甲乙经C.十四经发挥D.针灸大全E.针灸集成【144】皇甫谧编著:【145】杨继周编著:【146】王维一编撰:【147】廖润鸿编著:答案 【144】B 【145】D 【146】A 【147】E A.扁鹊B.医缓C.孙思邈D.淳于意E.葛洪【148】最早书写针灸诊籍的医家是:【149】最早用一夫法量取学位的医家是:【150】最早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答案 【148】 D【149】E 【150】C提示 淳于意治疗疾病都书写诊籍,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最早记载一夫法。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孙思邈。A.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B.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上贯肘,循臑外,上肩,.入缺盆,不膻中,散络心包,下膈.C.上循足跗上廉,.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D.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而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直者,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厌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E.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151】足少阳胆经脉循行是:【152】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是:【153】足少阴肾经脉循行是:答案 【151】D 【152】E 【153】AA.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B.阳经别络于阳经,阴经别络于阴经C.散布于胸胁D.别走腹部,沟通腹部经气E.别散于头部,沟通背部经气【154】十二经络脉的分布特点:【155】脾之大络的分布特点:答案 【154】A 【155】CA.手阳明大肠经B.手少阳三焦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阳明胃经E.手太阳小肠经【156】至耳上角的经脉是:【157】进入上齿的经脉是:答案 【156】C 【157】DA.手少阴B.手少阳C.足少阴D.足厥阴E.任脉【158】环唇内的经脉是:【159】系耳后,直上的经脉是:【160】上出额经脉是:答案 【158】D 【159】B 【160】DA.横出腋下一段B.下出腋下一段C.上抵腋下一段D.出渊腋下三寸一段E.下腋循胸一段【161】手太阴经循行有:【162】手少阴经循行有:【163】手厥阴经循行有:答案 【161】A 【162】B【163】CA.手少阴心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阳脾经E.足少阴肾经【164】经脉循行上入颃颡者是:【165】经脉循行于喉咙者是:答案 【164】C 【165】 E提示 灵柩*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A.上抵头角B.上肩C.连目系D.下交承桨E.交肩上【166】足阳明经的循行中有:【167】手太阳经的循行中有:【168】手阳明经的循行中有:答案 【166】D 【167】E 【168】B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阳小肠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少阳三焦经E.足少阳胆经【169】在耳区没有经穴的经脉是:【170】在眼区没有经穴的经脉是:答案 【169】C 【170】BA.手太阳经B.手少阳经C.足太阳经D.足少阳经E.足阳明经【171】脉循行抵胃的是:【172】脉循行以屈下颊至出页的是:【173】脉循行别颊上出页抵鼻的是:答案 【171】A 【172】B 【173】AA.两条B.三条C.四条D.五条E.不是交会穴【174】在水沟交会穴的经脉有:【175】在长强交会穴的经脉有:【176】在关元交会穴的经脉有:【177】在中极交会穴的经脉有:答案 【174】 A 【175】B 【176】C 【177】CA.足少阳胆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任脉【178】在经脉循行中,有两条支脉的是:【179】在经脉循行中,有三条支脉的是:【180】在经脉循行中,有四条支脉的是:【181】在经脉循行中,有一条支脉的是:答案 【178】B 【179】A 【180】C 【181】DA.足阳明经B.任脉C.督脉D.冲脉E.足太阴经【182】被称作阴脉之海的经脉是:【183】被称作血海的经脉是:【184】被称作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185】被称作水谷之海的经脉是:【186】被称作五脏六腑之海的经脉是:答案 【182】B 【183】D 【184】D 【185】A 【186】DA.起于足根内侧,随足少阴上行,联系目内眦B.起于足根外测,伴足太阳上行,联系目外眦C.起于足根外测,随足少阳上行,联系目外眦D.起于足根外测,伴足太阳上行,联系目内眦E.起于足根内侧,随足少阴上行,联系目外眦【187】阴跷脉的分布部位大致是:【188】阳跷脉的分布部位大致是:答案 【187】A 【188】DA.全部大致B.大体一致C.大半不一致D.不大一致E.全部不一致【189】循经感传与代经络路线相比,在头部:【190】循经感传与代经络路线相比,在胸腹部:【191】循经感传与代经络路线相比,在四肢部:答案 【189】C 【190】D【191】BC型题经络腧穴A阴阳十一脉灸经B足臂十一灸经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192】C 【193】D提示 马三堆出土的足臂十二脉灸经、阴阳石脉灸经是现在人定名的,原来没有正式书名。这两本书都是记载经脉的专著,并非论灸之作。A用歌赋体载著书立说B重视按时间取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194】金代何若愚【195】元代窦汉卿答案 【194】 C 【195】 CA腧穴B经络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96】针灸是通过什么作用来调动人体内在抗病能力,调节机体恤时状态,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97】运行气血的通路是:【196】C 【197】BA经脉的运动功能B经脉中的营养物质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98】 经气的含义包括:【199】 经隧的含义包括:答案 【198】 C 【199】 D提示 经隧是经络的通道,或即经脉。A有濡养脏腑的作用B有联络筋肉、骨骼,保持运动功能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200】十二经别具有: 【201】十二经筋具有:答案【200】 A 【201】BA阳经是阳明在,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B阴经是太阴在前,阙阴在中(侧)。少阴在后。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0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是:【203】十二经脉在头身部的分布规律是:答案 【202】 C 【203】 AA角(头部)B贲(胸部)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04】手三阴经筋结于:【205】手三阳经筋结于:答案【204】B 【205】 A A离合现象B 结局现象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06】十二经别循行分布的特点是:【207】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的特点是:答案 【206】A 【207】BA联络脏腑肢体B运行气血濡养全身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08】十二经脉的主要作用是:【209】十二皮部的主要作用是:答案 【208】C 【209】DA行于体表,不入内脏。B军从四肢走向头身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10】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是:【211】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是:答案 【210】C 【211】BA下齿中B上齿中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12】手阳明经行经:【213】足阳明经行经:答案 【212】A 【213】BA心B肺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14】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联系到:【215】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联系到:答案 【214】A 【215】CA循喉咙B入缺盆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16】足少阳胆经【217】足阳明胃经【218】足厥阴肝经答案 【217】B 【218】C 【219】AA循咽B挟胃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20】足少阳【221】手太阳【222】足厥阴答案 【220】D 【221】A 【222】BA目锐眦B客主人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23】足阳明胃经在头部循行经过:【224】足少阳胆经在头部循行经过:A巅顶B目(系)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25】膀胱经向上行至:【226】肝经向上行至:【227】任脉向上行至:答案 【225】A 【226】C 【227】BA连系目系B循喉咙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28】手少阴心经之循行:【229】足厥阴肝经之循行:答案 【228】A 【229】CA手、足阳明经B手、足少阳经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30】经脉循行经过缺盆的是:【231】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的经脉是:答案 【230】C 【231】D提示 手阳明,少阳,由手走头,足阳明、少阳,由手走足,经脉循行均行经缺盆,故答C。挟脊抵腰中,入循膂一段位于背部,非手足少阳所过。A额、巅B颃颡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32】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233】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答案 【232】A 【233】C提示 足太阳膀胱经,上颚,交巅。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上入颃颡,故答C。A耳后,进入耳中。B目外眦,却入耳中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34】手太阳小肠经行经【235】足少阳胆经行经答案 【234】B 【235】AA至目锐眦B入耳中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36】手太阳经脉【237】手少阳经脉答案 【236】C 【237】CA人中B鼻旁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38】足阳明经行经【239】手阳明经行经答案 【238】B 【239】CA行经会阴穴B出于气冲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40】带脉的循行是:【241】冲脉的循行是:【242】督脉的循行是:【243】任脉的循行是:答案 【240】D 【241】C 【242】A 【2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