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学》期末论文-论大学生恋爱观.doc_第1页
《家政学》期末论文-论大学生恋爱观.doc_第2页
《家政学》期末论文-论大学生恋爱观.doc_第3页
《家政学》期末论文-论大学生恋爱观.doc_第4页
《家政学》期末论文-论大学生恋爱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0917224家政学期末论文题目:论大学生恋爱观 院 (系) 金融与贸易系 专 业 金融理财 学生姓名 梅博望 成 绩 2012年 6 月 10 日目 录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念和现状2二、大学生婚恋观的成因分析和影响5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婚恋观做到趋利避害6(一)、对学习方面6(二)、对生活方面7四引导大学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对策7(一)、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7(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性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恋爱的层次和品位;7(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7(四)、加强对大学生的软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营造优雅的恋爱环境。7五、我对婚恋的看法8六、结束语8论大学生婚恋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念和现状 现在,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通过问卷显示:有68%的同学是在热恋当中,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在大学恋爱。28%的同学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选择谈恋爱;15%的同学是因为有利于学习而恋爱;同样,有15%的同学因为空虚寂寞而恋爱;只有10%的同学以“找个终生伴侣”为出发点选择恋爱。这表明大部分的同学并不是为了“追求爱情”而恋爱,而只是因为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而引起的“空虚寂寞”或者其他理由恋爱。43%的同学曾经有过12段恋爱;分别有9%的同学有35段恋爱以上,这表明大学生恋爱已是普遍存在的,甚至不是一两次。25%的同学没有经历过恋爱; , 27%的同学恋爱没有目的;有13.1%的同学认为恋爱费用应该由男方承担;选择AA制,即一人一半的同学占25.1%;受访者最能接受的是AB制,即男生出大头,女生出小头,占32.9%;有10.6%的受访者表示由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承担,谁方便谁承担;表示无所谓、没有考虑过的受访者占16.7%。显然,在恋爱花费方面,双方共同承担的方式更受大学生的欢迎,这也反映了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由于当前父母对于学生恋爱采取支持或者默许的态度,因此,一些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会得到父母资助的 “恋爱经费”。有21.5%的同学表示,会得到父母资助的恋爱费用。其中,有接近44%的同学每月得到200元到500元的家庭支助,比例最高; 200元以下的为20%,位居第二。有53.6%的同学认为,恋爱中精神很重要,物质也不能缺少;有33.8%的同学认为两者同样重要;有7%的同学认为物质重要,但精神不能缺少;有4.9%的同学认为精神至上;而认为物质至上的同学只有0.7% 。在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这一社会现象时,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还是严肃慎重的。有14.4%的同学表示 “尝试过”;有24.0%的同学表示 “想尝试,但没有付诸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 “不想尝试”的同学达到61.7%。虽然相比以前的数据来看,婚前性行为的随意性、开放性在增加,但就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横向的比较,本次调查还显示,婚前性行为的开放度在城乡、男女性别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总的来看,城市在婚前性行为开放度上比农村大,男性比女性开放度大。来自城市的同学表示婚前尝试过性行为的有16.1%,而来自乡村的同学表示尝试过的为12.2%。有63%的同学认为,婚姻是经营一辈子的事;有56.0%的同学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晶;有意思的是,有38.3%的同学认为,婚姻是长期稳定的互交互助模式。也有极少部分同学把婚姻看作是搭帮过日子和合伙制 “股份公司”。无论是把婚姻看作事业,看作爱情发展的必然,还是把婚姻看作是一起平淡过日子,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长期的共同发展,浪漫地说是“与子偕老”。 对于大学里的恋爱,已经是一个公开的话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明白:恋爱,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责任.只有勇敢的面对,承担,大写的“人”字才能屹立于天地间。相对而言,大学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地方,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潮、新的方法比较容易在大学得到首肯或者默许。那么,当下的大学生,是如何看待恋爱婚姻中一些与传统法则相悖的现象的呢?二、大学生婚恋观的成因分析和影响我们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大学生恋爱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它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影响。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的增多,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当代大学生大约在1724岁之间,性心理发育也已经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心理发展已成熟。他们的人生观还不够稳定,因为他们的学识不够丰富,社会阅历也相对缺乏,更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 大学是自由的天堂,是美丽的象牙塔,特别是远离了父母的管辖,老师的敲打,加上又身处异地的孤独寂寞,使得我们大学生不得不找精神的寄托;并且大学是潮流的国度,大学生更是国度里的新新人类,大学这个具有浪漫气息的家园里,使得大学生不得不追随爱情。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在一起的并不多。 在恋爱问题上,男的希望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女的则希望找一个潇洒的男朋友,有的同学看某些同学成双入对,便觉得受不了了,于是不管志趣相投,便轻率涉足爱情,而结果却是事与愿为。再加上社会上恋爱风气开放化,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有关两性教育缺乏,导致大学生并不能正确认识恋爱与婚姻,使他们对爱情与婚姻缺乏责任感。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婚恋观做到趋利避害 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需要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共同探索和通力配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念和行为。社会教育将持续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净化社会舆论环境,减少低俗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婚恋观。家庭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摇篮,是传送健康理念知识的重要载体,父母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婚恋观在发生着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是任其发展,最终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危害。(一)、对学习方面经调查,有26%的人认为恋爱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因此应当要把握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其首要任务是学习,切不可本末倒置,一味沉浸于爱情中无法自拔。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上相互督促,相互促进,使学习和恋爱得以和谐发展。(二)、对生活方面大学生目前仍处于“消费”阶段,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有些恋爱中的大学生一味追求浪漫而不惜经济代价,而调查显示有19.7%的人认为恋爱使花费增大。可见,大学生恋爱不应当只追逐形式,挥霍无度,这只会给家庭增加压力,而是应当量力而行。四引导大学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对策(一)、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性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恋爱的层次和品位;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软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营造优雅的恋爱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多数人具有恋爱经历,对性、同居等敏感话题也较开放。同时,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对婚恋的看法上,大学生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大学生婚恋观念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新兴的一面。简言之,大学生婚恋观日趋开放和多样。五、我对婚恋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我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在我看来,婚恋这两个字拆开来看,“婚”:结婚,“恋”:恋爱。结婚代表的一种责任,恋爱代表的是任性。所以我觉得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两个相爱的人不适合结婚,因为两个人恋爱是相互任性,既然相互任性就很少有责任存在。所以我觉得想结婚就要有一方付出,而另一方愿意接受。六、结束语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基本看法,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影响其恋爱的动机、择偶的标准以及对恋爱、婚姻的观点、态度;一个人的恋爱经历、观念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又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对婚恋的关注和对恋爱甚至性的尝试已成为其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大学生又迫切地希望了解恋爱、婚姻、性等方面的知识。 在旧的传统观念被解构消融而新的观念尚未建构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出开放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如恋爱人数增多且公开化,对性行为及同居的宽容化,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和对婚恋看法的多样化。同时恋爱给大学生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如对性行为的随意性,学业的荒废,挥霍的无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