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市政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市政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市政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市政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项目监理机构(印章):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制定办法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做细做好,杜绝质量通病, 创建用户满意工程。根据杭州市现有施工现状,对有可能出现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部位制定出周密、细致、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到超前预防和施工过程、施工结果可控在控,并持续改进我们的建设工程监理水平。二、具体措施:一是要严把材料进场关。二是控制好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三是加强过程控制与成品保护。四是现场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落实。五是严把验收关。三、监理工作依据1、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内容,开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工作。2、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施工技术标准、设计图及设计文件。3、工程地质勘察资料。4、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洽商以及有关的设计文件。5、相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批文、规划红线、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6、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7、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市政建筑部分)。四、阶段性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措施(一)、准备阶段1、监理项目机构明确提出,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二)、工程实施阶段1、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严格工序交接验收,认真填写质量通病检查验收记录。3、严格执行监理旁站制度,加强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做好质量通病防治专题记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五、施工过程中具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如下: 在监理过程中除了执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外,还要根据以下要求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措施。(一)、对进场材料的管理1、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尽量一次性进场,对于大宗材料,不能一次性进场的,可以分批分次进场。每次每批材料进场前,施工单位均应向现场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所明书,经审查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后方可进场。2、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在现场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的见证下按要求取样,取样后,由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送样人员共同将样品送至检测机构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二)、现场项目监理工作的落实现场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对所监理的项目加强质量通病实施办法的落实,认真做好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巡视、平行检验及关键工作、关键部位的旁站监理工作,对进场的材料,防止施工单位对经验收合格的进场材料进行更换,以次充好,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若发现施工单位或分包单位不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的,现场项目监理人员应及时下达监理指令,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对限期未整改或拒不整改者,报告总监后书面报告建设单位,由总监下达工程暂停令,并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三)、墙体抹灰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 抹灰裂缝原因分析: 1.1。 抹灰基层材质不同,如混凝土基层、砖砌体基层、砌块基层等,使抹灰面层收缩率不一致,在不同材质交界处产生有规则的裂缝。 1.2由于过梁刚度不够,导致窗洞口角部墙体最薄弱部分出现有规则的斜裂缝。 1.3施工工序不合理,抹灰前墙体暗敷管未敷设,抹灰后凿槽敷管,抹灰修补按普通抹灰作法处理,后抹灰因收缩在新旧抹灰界面处出现裂缝。 1.4抹灰基层处理不好,因抹灰空鼓而出现裂缝。 1.5砌体基层平整度差,导致局部抹灰厚度增加。 1.6墙体灰缝不饱满,抗剪能力差。 2抹灰裂缝预防措施:(1)顶棚抹灰1.1对平整度好的混凝土板底,应先清理干净板底污物直接刮涂料的做法。1.2抹灰顶棚的混凝土基层不平时应先进行凿毛后,刷界面剂。用加胶水泥进行分层找平,并保潮养护。经检查无空鼓、裂纹后刮涂料。(2)内墙面 2.1 混凝土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 2.2 抹灰前,均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浇水湿润(内湿面干)。 2.3 混凝土基层抹灰前应用人工凿毛。轻质砌块基层应满铺网片等措施来增强基层的粘结力。 2.4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钢丝网或玻纤网,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2.5 抹灰前应刮水泥浆,严禁一次成活。2.6 每一遍抹灰前,必须对前一遍的抹灰质量(空鼓、裂缝)检查处理(空鼓应重新抹灰)后方可进行。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1d。 (四)、门窗安装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门窗的型材、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 门窗进入施工现场时,企业应提供符合国家质量验收标准的检测报告和出厂合格证,且复试合格。由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及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验收。(五)、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根据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建、构筑物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因此总结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形成一套完整周密、细致可行、缩短工期、易于操作和便于控制质量的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1.水泥、砂石:工程所使用的水泥必须具备齐全的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资料。水泥、砂石进场后还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样试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监督: 2.1混凝土浇灌前根据检测中心出具的配合比单确定配比,并做好试配工作,并按规范要求确定好坍落度,在施工过程中条件改变时,应进行调整。 2.2施工单位在现场配备混凝土坍落度仪, 施工单位在浇筑地点的明显位置悬挂混凝土配合比标志牌,项目监理人员随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2.3施工单位应保证混凝土配比的准确性,为保证计量准确,应对电子秤定期进行检查核对。另外外强剂的浓度和砂石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尤其是雨季施工,以便及时调整配合比。 3混凝土搅拌、运输与布料控制: 3.1混凝土浇灌前,必须经项目工地三级验收和现场监理人员四级验收,验收合格后浇灌通知书应由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混凝土浇灌。 3.2应根据施工进度的快慢,及时调整混凝土用量。保证搅拌车中的混凝土不得超过2小时,并做好记录。 3.3施工单位应派专人控制商品混凝土公司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配料,。 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搅拌车运输途中必须采取防离析措施,如有离析不得使用。 3.4施工单位按规定从现场浇筑地点见证取样制作试块。 4 混凝土现场施工预防措施: 4.1混凝土浇灌前,必须仔细检查模板内的是否有杂物和泥水,以及钢筋的洁净度。浇灌过程中严禁现场为方便浇灌而在混凝土中随意加水,从而增大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 4.2混凝土振捣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振捣应密实,防止出现孔洞、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真正做到混凝土内实外光。振捣过程中振动棒应做到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为宜,且不可过深,防止混凝土重复振捣出现过振现象,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振动棒要快插慢拔,以利气体的排出,插点要均匀,振动棒应避免碰及钢筋、模板。4.3混凝土施工时每层浇筑高度不得高于50cm。在框架的柱与梁及柱梁与次梁交叉处,由于钢筋密集,应改用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筑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在浇筑柱子时,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的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根据不同施工部位的浇筑速度,确定每一搅拌车混凝土容量及出料节奏。 4.4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水泥水化作用、混凝土强度增长、防止干缩裂缝的重要环节。养护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在冬、夏季特殊环境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应制定具体的监控措施,防止裂缝出现。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 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5. 钢筋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5.1 钢筋全过程跟踪监理控制措施: A每个批号的钢筋都必须具备齐全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做到购进的每批钢筋的材质、数量与单位工程实际使用情况相吻合。 B施工单位应保证钢筋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齐全,并委托检测中心试验室复检合格、且有报告的基础上方可发料。现场项目监理机构在无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复检报告的情况下拒绝材料加工使用。 C钢筋焊接时必须先做可焊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使用。 D。现场项目监理机构建立“钢筋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记录必须齐全、及时、准确,以便后查核对。 6.2 钢筋的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A 钢筋表面要洁净,不得有损伤、油渍及片状老锈。 B 钢筋在钢筋场集中下料制作,钢筋加工完毕后,应分类堆放,挂牌使用,以免混淆。 C 受力钢筋要箍筋全部扎牢,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焊接的钢筋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如需代换钢筋,施工单位必须填写钢筋代换单,经设计和监理同意后方可代换,绝不允许私自更改。 D 钢筋应按尺寸加工,按图纸设计规定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应有可靠的限位措施保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厚度。 (六)、砌体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砌体的施工质量,它是下一步抹灰质量好坏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砌体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墙体不出现结构裂纹,才能控制好抹灰层平整度、垂直度和从源头上消除抹灰裂缝。砌体的施工质量一般容易被施工技术人员所忽视,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1砌筑砂浆的控制: 1.1由施工技术人员填写砂浆通知单交由实验室出具砂浆配合比。 1.2搅拌机处砂浆配合比采用挂牌标出,首先对砂子和外加剂进行称重,使用固定的容器根据配合比进行搅拌。 1.3砂子必须过筛,拌合时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拌合料后加水,拌合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1.5min。 2.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砌筑方法: 2.1 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较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 要求施工圈梁、构造柱和墙体拉接筋,否则将会造成加气混凝土砌块压裂,产生结构裂纹,进了造成抹灰层开裂,严重影响建筑外观质量。 2.2墙体砌筑前应先现场进行试排块,排块的原则是上下错缝,砌块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砌筑的前一天应向砌块的砌筑面适量浇水,砌筑当天再浇一次,以水浸入砌块面内深度810mm为宜。 2.3砌块的垂直灰缝宽度以15mm为宜,不得大于20mm,水平灰缝厚度可根据墙体的高度与砌块高度确定,但不得大于15mm,亦不易小于10mm。灰缝要求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砌筑前应设立皮数杆,皮杆应位于房屋四角及内外墙交接处,间距以1015m为宜,砌块应按皮数杆拉线砌筑。 2.4砌筑时铺浆长度以一块砌块长度为宜,铺浆要均匀,厚薄适当,浆面平整,铺浆后立即放置砌块,一次摆正找平,如铺浆后捕能立即放置砌块,砂浆回失去塑性,则应铲去砂浆重铺;竖向灰缝可采用挡板堵缝法填满、捣实、刮平。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2.5砌块排列应尽可能采用主规格,除必要部位外,尽量少镶嵌实心砖砌体,局部需要镶砖部位,宜分散、对称,以使砌体受力均匀。 2.6砌筑外墙时,不得留脚手眼,可采用里脚手或双排外脚手。 2.7纵横墙应整体咬槎砌筑,临时间断可拖斜槎,接槎时,应先清理基面,浇水润湿,然后铺浆接砌,并做到灰缝饱满。因施工需要留置的临时洞口处,每隔两皮砌体应设置26拉筋,拉筋两端分别伸入先砌筑墙体及后堵洞砌体各700mm。 2.8框架柱上的墙柱拉结筋,采取植筋的方法进行施工。 2.9凡有穿过墙体的管道,应严格防止渗水、漏水。墙上埋设电线管时,只能垂直埋设,不得水平镂槽。开竖缝时不得锤斧剔凿,电线管直径不宜大于25mm,按规定固定好管线,用水冲去粉末,再用砂浆分遍填实,管线埋应在抹灰前完成。 2.10设备附墙固定,须在抹灰前进行,不得用锤凿等冲击墙体,应使用电钻钻孔,钻孔内用掺有玻璃胶或801胶的粘结砂浆塞入将锚件与墙体粘牢。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与零配件的联结(如门、窗、附墙管道、管线支架、卫生设备等)应牢固可靠性。预埋件不得固定在零星加气混凝土小砌块上。加气混凝土砌体封闭中若有埋件,用混凝土预制块砌入。砌块表面不得破坏,若是非空心砖用切割机切槽,该项工作必须在抹灰前进行。 2.11对现浇混凝土构件浇水养护时,应避免发生浸泡砌块现象。墙体的局部凹陷,必须用加气混凝土修补砂浆填补,不得用其它材料填塞。修补砂浆的配合比为:(水泥)1:(熟石膏粉)1:(加气混凝土碎末)3,用1:4的801胶水溶液拌合,调成糊状,在砌块需修补处亦应刷107胶溶液,以增大粘结力。 2.12 对因构造要求,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够模数时,可采用粘土标准砖砌筑,但要分布均匀,避免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 3 女儿墙根部水平裂缝: 3.1提高女儿墙砌筑砂浆强度,不低于M5,且为水泥砂浆。 3.2在女儿墙内设置构造柱,间距2m,或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与顶层圈梁及女儿墙压顶锚固。 3.3不设构造柱的转角砌体纵横墙必须同时砌筑或留斜搓,不允许以埋设拉接筋的做法代替斜搓。(7)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市政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现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分成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1) 产生原因: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二)预防措施: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一)产生原因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2) 防治措施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3)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因此要求:(1)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2)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3)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1)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2)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预防措施:(1)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2)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5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2)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3)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4)一般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6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三、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一)产生原因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二)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8)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2、治理方法:(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 土,要经晾晒或换土。(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 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土。二、铺砌道板与立沿石顶面衔接不平顺1、现象:铺砌道板与立沿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有的局部高于立沿石,有的局部低于立沿石,一般在0.51.0cm之间。2、预防措施:(1)如果先安立沿石,要严格控制立沿石顶面高程和平顺度,当砌道板时,步道低点高程即以立沿石顶高为准向上推坡。(2)如果先铺砌道板,也应先将立沿石轴线位置和高程控制准确,道板低点仍以这个位置的立沿石顶高程为准,在安立沿石时,立沿石顶高程即与已铺砌道板接顺。三、铺砌道板塌边1、现象:靠近立沿石背处的道板下沉,特别是步道端头,在路口八字道立沿石背后下沉现象较多。2、预防措施:凡后安立沿石部分,立沿石前立沿石背均应用小型夯具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分层夯实。四、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砖缝过大1、现象:(1)在纵横缝上出现10mm以上的错缝和明显弯曲。(2)在弯道部分,也依曲线铺砌,形成外侧过宽的放射形横缝。2、预防措施:(1)水泥混凝土道板,要根据路的线型和设计宽度,应事先作出铺砌方案,作好技术交底,做好测量放线;为了纵横缝的直顺,应用经纬仪做好纵向基线的测设,依据基线冲筋,筋与筋之间尺寸要准确,对角线要相等。(2)单位工程的全段铺砌方法要按统一方案施作,不应“各自为政”。(3)弯道部分也应该直砌,再补边。五、砌体砂浆不饱满(1)现象:主要表现在浆砌块、片石的砌体上,块、片石块体之间有空隙和孔洞。(2)治理方法:浆砌块、片石应座浆砌筑,立缝和石块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捣密实,石块应完全被密实的砂浆包裹。同时砂浆应具有一定稠度(用稠度仪测定3-5cm),便于与石面胶结。严禁干砌灌浆。六、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1)现象:砌体外露面高低不平,超出平整度标准要求。有两层以上的通缝。(2)治理方法:a、应注意选择一侧有平面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cm,块石宽厚不应小于20cm,以保证砌筑稳定。b、应丁顺相间压缝砌筑,一层丁石,一层顺石,至少两顺一丁 。丁石应长于顺石的1.5倍以上,上下层交叉错缝不小于8cm。c、当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m。d、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检查砌筑面(立面、坡面、扭面)线位的准确度。七、立沿石基础和立沿石背扶1、现象:基础不实和立沿石背扶回填废料、虚土不夯实或夯实达不到要求密度,竣工交付使用后即出现变形和下沉,出现曲曲弯弯,高低不平。2、治理方法:a、立沿石基础应与路面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槽底超挖应夯实。b、安立沿石要按设计要求,砂浆卧底,并将立沿石夯打使其基底密实。c、立沿石背扶要按设计和标准要求。 d、立沿石体积偏大一点,立沿石块长偏长些,容易安砌稳定直顺。八、树套石下沉1、现象:树套石安装后出现下沉,歪斜,与周围道板衔接不严,缝隙过大。2、治理方法:树套石基础应与人行道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铺砌道板前按设计方案制作树池模板,提前确定树池周遍道板铺砌方案。(9) 、沥青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沥青路面是位于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为此特制订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路面面层离析形成原因: 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 2、沥青混合料不佳。 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 4、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 防治措施: 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铺面厚度相适应。 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 3、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落锥底。 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 二、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形成原因: 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 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 3、压路机质量小,压实遍数不够。 4、压路机未走到边缘。 5、标准密度不准。 防治措施: 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的级配。 2、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3、选用符合要求质量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 4、当采用埋置式路缘石时,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且紧靠路缘石碾压;当采用铺筑式路缘石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边缘10cm左右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减少边缘向外推移。 5、严格马歇尔试验,保证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准确性。 三、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 形成原因: 1、装卸、摊铺过程中所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局部混合料温度过低。 2、碾压混乱,压路机台套不够,导致局部漏压。 3、辗压温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料车在装料过程中应前后移动,运输过程中应覆盖保温。 2、调整好摊铺机送料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饱满齐平。 3、合理组织压路机,确保压轮的重叠和压实遍数。 四、枯料 形成原因: 1、砂及矿料含水量过高,致使细料烘干时,粗料温度过高。 2、集料孔隙较多。 防治措施: 1、细集料以及矿粉的存放应有覆盖,确保细集料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 2、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定时,应废弃。 3、对孔隙较大的粗集料,应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使孔隙中的水分蒸发,但应控制加热温度。 五、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 形成原因: 1、马歇尔试验孔隙率偏大或偏小。 2、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 4、油石比控制较差。 防治措施: 1、在沥青拌和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 2、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3、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4、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 5、严格控制压实度。 来源:考试大-公路监理工6、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 形成原因: 1、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大。 2、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 3、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 4、承包商设定拌和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比误差下限值。 5、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 防治措施: 1、保证石料的质量均匀性。 2、对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进行检查标定,并取得计量认证。 3、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油石比在规定范围内。 4、按试验规程认真进行油石比试验。 5、保证吸尘装置工作正常和矿料沥青用量的准确。 6、将每日沥青用量和集料矿料用量进行计算,验证油石比是否满足要求。 七、沥青面层施工中集料被压碎 形成原因: 1、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 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较多。 3、石料中软石含量或方解石含量偏高。 4、碾压程序不合理。 防治措施: 1、选择压碎值较小的粗集料。 2、选用针片状颗粒含量小的粗集料。 3、控制碾压遍数,以达到规定压实度为限,不要超压。 4、应按初压、复压、终压程序碾压,初压用钢轮,复压用胶轮,终压用钢轮碾压,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 八、沥青混合料检验中粉胶比不合格 形成原因: 1、用油量不符合标准。 2、矿粉用量不符合标准。 3、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或针片状含量过高,造成石料被压碎增加小于0.075mm级配数量。 4、集料颗粒含有粉尘,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集料未用水洗法筛分。 5、拌和楼吸尘装置未能有效吸尘。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2、选用压碎值小、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少,0.075mm以下颗粒含量较少的石料。 3、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集料筛分应用水洗法。 4、保证拌和楼吸尘装置的有效矿粉、沥青用量的准确。 九、沥青面层厚度不足。 形成原因: 1、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 2、施工时未根据每天检测结果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 3、摊铺机或找平装置未调整好。 4、基层标高超标。 防治措施: 1、试铺时仔细确定松铺系数,每天施工中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整。 2、调整好摊铺机及找平装置的工作状态。 3、下面层施工前认真检查下封层标高,基层超标部分应刮除部分基层,补好下封层,再摊铺下面层。 4、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总量检查摊铺厚度,并进行调整。 十、沥青面层横向裂缝 形成原因: 1、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 2、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 3、通道沉降缝、搭板尾部与基层结合部产生不均匀沉降。 4、下承层顶面未清扫干净,有浮料或污染,沥青混凝土在碾压时产生推移形成横向裂缝。 5、终压时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沥青粘结力下降,碾压时的推力产生碾压裂缝。 防治措施: 1、基层施工时严格控制配合比、压实度及加强养护工作,处治基层,采取防裂措施,减少基层横向开裂。 2、严格控制沟槽、结构物、台背的路基回填质量,回填时应挖好台阶分层压实。基层开裂处、桥头搭板尾部和通道沉降缝处顶面铺设玻纤网,以降低对面层的影响,减少面层横向裂缝。 3、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前,下承层顶面必须清理干净。 4、严格控制终压时的沥青混凝土温度,及时碾压。 来源:考试大-11、 沥青面层纵向裂缝 形成原因: 1、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路基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填料(如膨胀土),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防治措施: 1、加固地基,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 2、在裂缝两边各挖除一定宽度基层,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钢筋砼补平基层的措施进行处理,其上加铺玻纤网处治,再铺筑沥青面层。 形成原因: 1、软基处理不好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2、软基处理后未待沉降稳定即填筑路基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3、堆载预压时间不够致使路面铺筑完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4、路基清表时未发现的暗塘,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5、路基或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不够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 防治措施: 1、按规范进行软基处理,待沉降稳定后进行路面铺筑。 2、根据设计要求和沉降速率控制堆载预压时间,避免提前卸载。 3、严格控制路基填筑的碾压以及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 十二、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不合格 形成原因: 1、4#料粉尘含量过高,砂当量不合格。 2、矿粉亲水系数不合格。 3、用油量偏低。 4、小于0.075mm部分与沥青用量的比例超标。 5、试验方法不规范。 防治措施: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进行施工。 2、严格控制好沥青用量,确保油石比符合要求。 3、规范油石比检测试验操作方法。 十三、沥青面层平整度超标 形成原因 1、摊铺机及找平装置未调整好致使松铺面不平整。 2、摊铺过程中停车待料。 3、运料车倒退卸料撞击摊铺机。 4、下承层平整度很差。 防治措施 1、仔细设置和调整,使摊铺机及找平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试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 2、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确保摊铺连续、均匀地进行,不得中途停顿,不得时快时慢,做到每天摊铺仅在收工时才停工。 3、路面各个结构层施工,均应严格控制好各层的平整度。 十四、车辙 形成原因: 1、沥青用油量偏高,热稳定性差。 2、沥青混合料级配偏细,粗骨料处于悬浮状态。 3、重车的渠化交通。 防治措施: 1、改善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较多的粗骨料。 2、采用改性沥青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 十五、坑塘 形成原因: 1、基层强度不均匀,或局部失去强度。 2、沥青砼局部压实度或强度不足。 3、沥青砼局部水渗入,产生水损害。 4、低温施工,油与料结合不良。 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正确,用油偏少,结合料加温过度,失去粘结力。 防治措施: 1、加强基层施工管理,按操作规程施工,提高基层强度的均匀性。 2、调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调整压路机配套组合。 3、避免低温施工,严格按配合比投料,控制好沥青和矿料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凝土出料温度。十六、泛油 形成原因: 1、沥青用量偏高。 2、沥青下封层或粘层油用量偏多。 3、用料过细或细料偏多。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油石比。 2、按设计控制下封层沥青用量。 3、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十七、唧浆 形成原因: 1、沥青砼开裂或产生坑塘后水进入基层产生抽吸作用。 2、基层表面强度不足。 防治措施: 1、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加强半刚性基层顶面清扫和冲洗。 十八、失去粘结力 形成原因: 1、沥青混合料中石料|考试大|与沥青的粘结性差。 2、石料含泥量高,石料表面被泥浆裹覆。 3、沥青路面孔隙过大,导致沥青砼长期受水浸害。 4、沥青用量不足。 5、石料被压碎或石料吸水性大。 6、沥青拌和过程中温度偏高,产生老化。 防治措施: 1、掺加抗剥落剂。 2、严格控制石料含泥量。 3、完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调整压路机组合,控制压实度。 4、按施工配合比控制沥青用量。 5、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 质量控制措施: 一、上下面层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做试铺路段,试铺路段经现场实测论证,确定机械配套、松铺系数、标准压实度、碾压遍数等。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全路段施工。 二、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沥青砼混合料质量应作为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中质量 重点监控对象: 1、施工单位应根据进场原材料认真设计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 2、监理单位要派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沥青混合料场旁站控制,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查:主要是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木质絮状纤维、抗剥落剂等。 a.检查进场的材料是否有出厂证明和合格证,大宗地方材料应去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取样分析。 b.所有材料的供货地点、数量均需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场。 c.材料进场前应有专门人员进行检查、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d.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已进场的材料随时抽检,一旦发现了不合格的立即清场退货。 E.混合料质量的检查:油石比、矿料级配、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混合料出厂温度、运到现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混合拌和均匀性。施工各环节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的保证体系应是:沥青及集料加热温度、沥青|考试大|混合料拌和温度、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沥青混合料到达现场温度、沥青混合料开始碾压温度。沥青混合料复压温度、沥青混合料终压温度。 现场监理工程师还要检查每道工序的碾压遍数。 每天拌和机拌制3至5车混合料后,试验室应及时取样,及时试验,及时反馈(将油石比、矿料级配情况通知拌和机技术负责人及时调整)。坚持每天上下午各抽测一次油石比及矿料级配的试验制度。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把关。3、质监站将加强在沥青砼摊铺过程中的质量巡查,主要检查以指导生产的|考试大|每天按规范规定项目及频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检查成型路面的检测,如压实度、平整度、厚度、标高、弯沉值等,检查对试验路段进行的质量评定。(10)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土方路基碾压时成为“弹簧土”1.1.1现象在碾压过程中,路基呈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表层起皮,无法压实,成为“弹簧土”。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分的水分往上积聚,严重时碾压层顶面泌水,“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1.1.2 原因分析出现“弹簧土”后应立即停止碾压,查找原因。原因可能为:地下水位高;地上毛细水渗透作用;填筑前积水未排除;填筑前淤泥未清除;带泥水回填;土料中杂物多;腐殖土填筑;土体含水量过大等原因。1.1.3 防治措施(1)因地下水位高或地上毛细水渗透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截水沟截断地上地下水;将水位将至路基50cm以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如工期容许可晾晒后在进行碾压,还可以采取掺加生石灰和原土耕拌后再进行碾压;(2)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出积水、输干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进行换土吃力;也可掺入5%8%的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或采用梅花形灰桩吸收水分。应连续作业,随摊随碾压,边坡防护及时跟进。(3)路基填前必须清除杂物,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石块等人工挑拣,禁止使用有机土进行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时可进行晾晒,达成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进行回填碾压,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4)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地段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杂物,在池塘等位置填筑时应清除淤泥,再进行分层夯实;(5)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时可利用轻型井点进行水密法施工,但回填厚度不能超过60cm,其密实方法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在停止降水,拆除井点降水;(6)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1.2.填石路堤平整度差1.2.1.填石路堤因填料等原因,铺筑层呈波浪状,致使路基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1.2.2.原因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铺筑层下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当前填筑层厚度不均,影响平整度;同作业段搭接处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范要求;填筑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1.2.3.防治措施(1)填石路堤当前层填筑前,应对下层的平整度进行检验,平整度超限时,应采取措施处置合格后再填筑当前层;(2)严格控制同一水平层相邻作业段搭接高度,提高平整度;(3)填石路堤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厚度的2/3,且表面用小料嵌缝。1.3.填石路堤压实不足1.3.1.现象填石路堤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1.3.2.原因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分层松浦厚度超厚;填料最大粒径超标;铺填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压实机具选择不合理;填料粒径梯度较小,形成不良好的级配,孔隙较大,不利压实;所填料和试验报告中所用不符。1.3.3.防治措施(1)填石路堤分层松铺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不宜大于50cm;(2)填石路堤倾填之前,应用较大石块码砌一定高度且厚度不少于2m的路堤边坡;(3)填石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4)填石路堤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的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块,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填筑块径25cm以下的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5)填石路堤碾压应优先选用2550t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凸块式振动压路机压实;(6)填料要及时送检出具试验数据,以供现场检测使用。1.4.路基有效宽度不足1.4.1.现象整修路基时,出现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工后潜伏有滑坡隐患。1.4.2.原因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亏坡;路基碾压宽度不足;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力、路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平时检查、验收时对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检查不严。1.4.3.防治措施(1)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2)路基施工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3050cm填筑,确保路基碾压密室;(3)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预防潮汐、风浪侵袭,雨水冲刷等,防治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4)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5)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要严格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1.5.土路床干燥无法碾压密实1.5.1.现象土路床含水量太小,粉质土颗粒松散,粘性土结硬块。1.5.2.防治措施当土路床干燥时,应进行洒水湿润,直至路床土层030cm全部湿润,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在进行碾压密实。2.路基下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1.现象深填、高填、半挖半填路基、桥头引道高填土,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2.2.原因分析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基变形、开裂或下陷。2.3.防治措施(1)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高度,按实验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2)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3)防止漏压或压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4)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积聚进行补充夯实;(5)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6)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3.过渡段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1.现象路基与桥梁、隧道交接处的路基产生沉降,造成“桥头跳车”现象。3.2.原因分析过渡段的填料不符合要求或控制不严;地基未按要求处理,清表或碾压不符合要求;分层碾压压实度不够;与结构物交接处或压路机压不到处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