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犯罪浅析[权威资料]_第1页
青少年网络犯罪浅析[权威资料]_第2页
青少年网络犯罪浅析[权威资料]_第3页
青少年网络犯罪浅析[权威资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网络犯罪浅析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青少年利用网络来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和呈现多发趋势。本文通过阐述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犯罪动机多样化、犯罪极具隐秘性、犯罪后果极其严重等特点,以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共同预防的 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犯罪 负面影响 心理分析 据 CNNIC2012 年 6 月发布的第 3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38 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 2.35亿,在总体网民中占比 58.2%。可见青少年是网络受众群体中最多的一个群体,但是互联网上充斥着的大量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隐患。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已被国际社会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并且现今网络是最流行的社会元素,它是社会发展 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消极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温床。而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弄明白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遏制青少年犯罪,对培育新时代的青少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 “ 犯罪是指一切基于可以产生或可能产生某种罪恶的理由而人们认为是禁止的行为。 ”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研究范围,主要有狭义、广义和最广义三种观点。狭义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或以其为对 象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广义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包括行为人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或以其为对象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而且包括由网络诱发的青少年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最广义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网络犯罪行为不仅包括青少年的网络犯罪行为和和一般违法行为,还包括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其他越轨行为。青少年网络犯罪是网络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网络犯罪相比,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体年龄比较轻,在本文中特指年龄在 16 至 24 周岁的个体。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动机多样化 青 少年网络犯罪就表现形式而言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好奇的犯罪动机。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动机,大多数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着很强的猎奇心理,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体验各种新奇的感觉,好奇心和模仿性极有可能使他们走上犯罪,一旦陷入则无法自拔。 2.图财的犯罪动机。利用互联网虚拟的特性,通过发布一些虚假的信息或通过网上交友或聊天室聊天获取被害人的信任,从而对被害人进行诈骗、抢劫或者盗窃的犯罪行为。有些人甚至通过建立色情网站来从中牟取利益。 3.性动机。女性所特有的情感方面的弱 点可能会被网友所利用,在互联网交友的模式下,最多也只能通过视频看到对方的影像,而对方的品质特点却无从了解,很多女青年往往由此而上当受骗。 4.单纯的模仿。有的青少年只是为了单纯的 “ 好玩 ” ,他们涉世未深、思想单一,不去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就单纯地模仿着网络上的暴力、金钱、色情内容。 5.渴望重视的心理。在现实中,有些青少年得不到家长、老师、同学的注意和认可,他们就把虚拟网络中的一些方式用到现实中,如暴力,来达到自己被注意和认可的目的,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渴望重视的心理。 (二)犯罪极具隐秘性 与现实生活不同,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人与人之间很难像现实生活中那样面对面地认识对方,而且网络犯罪是通过操作程序等实施的,参与者的身份被虚拟化为一个个的数字,时间和空间范围都难以限制,工作人员很难取证把握住罪证事实。这些都给公安机关破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并且其中有一部分这样的人,自己的权益在网络上受到了侵害,他们自身就认为侦破难度大,破案无望,因此也不报警,因此让一些网络犯罪活动成为漏网之鱼。 (三)犯罪后果极其严重 众所周知,网络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 各个角落,信息传播面非常宽广,通过互联网,可以使远在天边的人们联系起来。因此网络犯罪可以使不在同一地域的人们受到影响,青少年是网络技术的先驱者,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特别强,一些青少年利用自身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实施多种多样犯罪,例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侵犯隐私、发布网络虚假信息等,使得案件扑朔迷离,侦破起来费时费力。因此青少年利用网络犯罪的危害极其严重。另外,由于计算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国家和公民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青少年网络犯罪目标往往直指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造成的 损失比传统犯罪危害更大。并且青少年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互联网络这个复杂的虚拟世界中容易被人利用,听从一些不法分子的教唆去实施犯罪活动,这严重侵害了 “ 祖国未来 ” 的健康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个及其严重的后果。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认识上尚未成熟,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易冲动、缺乏理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乏辨别是非观念的能力。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容易在思 想、观念上产生动摇,好逸恶劳、爱慕虚荣、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容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等感官刺激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只图一时满足,盲目冲动,不计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形成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 (二)社会原因 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滞后的法制建设,二者使社会中的不良因素得以存活。一些网吧为了谋取私利,都存在不同程度地向未成年人提供上网服务的违规行为,有的还超时限营业,容留部分沉溺网络的青少年 “ 上通宵 ” ,甚至为其提供食宿,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极其有害。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为青少年犯罪埋下了隐患。网络上充斥 的色情、反动、暴力信息以及充满陷阱、管理乏力的网络聊天室的泛滥为青少年网络犯罪埋下了诱因。一些无序经营的黑网吧也是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罪魁祸首。一些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不顾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伤害,任由青少年浏览各种色情、反动、暴力网站,甚至还提供色情、反动、暴力网站和资料供青少年浏览和下载。同时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成为滋生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温床。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玩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会诱使玩游戏的人将自己定位为攻击者的角色,增强攻击性行,从而滋生了犯罪的冲动,埋下了犯罪的种子。 (三)家庭原因 父母的言行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为社会培育良才的基础条件。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离异,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之一。当犯罪青少年在现实中体会不到的家庭温暖时,就将希望寄托与网络。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在表面上看似能够满足青少年需要关爱的心理需求,但长时间沉溺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可能会忘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认为网络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往往造成青少年忽视现实中的 友情和亲情。当家长在发现孩子问题时,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教导方式而采用打、骂等方式强行约束青少年远离网络,这些方式往往会提升青少年的抵触情绪。一旦恶化必然会造成青少年采用极端犯罪的方法解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诱发犯罪。 (四)学校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任务是学习科学知识,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单纯地只重视青少年的智力教育,轻视了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不注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学校往往是通过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区分 “ 好、差 ” 生的,学习成绩好可以获得某种优待,而差学生 则会受到歧视,缺乏自信心,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一些青少年在丧失心理寄托的情况下迷恋上了网络,在现实中失落的自信心可以在网络中重新找到。但是由于不能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最后可能造成其中的某些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 五、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措施 (一)社会预防措施 1.加强行政部门对商业网吧的管理,督促指导网吧经营者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各项网络规章制度,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切实贯彻、落实该条例,严厉惩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2.提高执法者专业水平,加强网上犯罪侦查能力网络犯罪是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犯罪。公安机关必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警察队伍,强化网络日常的维护、监督和安全管理,实行 24 小时监管制度,坚决取缔打击那些黄色、暴力等对青少年具有不良影响的非法网站,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国家、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与研发,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3.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系统,为有效的打击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提供法律依据。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向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营销、网吧等网络运营行为 ,有效规范网络运营活动,切实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并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4.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建设大批内容丰富多形式独特且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办好主流网站,传播网络先进文化,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提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他们对信息的渴求。 5.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学校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做好学生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如安排夏令营,组织参加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文娱、体育比 赛,参加少年宫组织的各类兴趣班,培养琴棋书画及对科技、体育的爱好等,拓宽孩子的兴趣范围,风否他们的课余活动,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思想、观念和健康文化的濡染,减少和杜绝孩子沉湎网上带来的种种弊端。 (二)家庭预防措施 1.对于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上网。这样既比较容易控制上网时间,又容易控制上网内容。 2.加强对子女上网行为的引导力度。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兴趣有计划地指导上网,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3.加强网络监管。家长可以在家用电 脑中安装网络过滤软件,利用过滤软件的过滤功能防止孩子在自己忙碌时私自浏览不良信息,让孩子在纯净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4.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引导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家长还应重视青少年青春期的科学教育,给他们精神生活的指导,注意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校的预防措施 1.教师应对网瘾学生予以合理引导。老师应当正确引导这些学生,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找到成就感与自信心,用追求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来取代在网络中寻求虚幻的成功,以此来减轻他们对网络的 依赖,早日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同时鼓励未成年人多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朋友,避免网络世界给身心带来危害。 2.教师应多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教给学生必要的上网常识,指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科学上网,高尚上网。同时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3.尽量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紧张学习的同时,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来充实青少年的业余生活,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平台,使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上回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 成为热爱生活的有为青年。 结语: 总之,我们要警惕不良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如何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少年正确应用网络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下,网络和谐已成为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网络文明,为青少年创造一片网络净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文燕:计算机犯罪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1 年。 2王石斌:网络犯罪,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年。 3孙景仙, 安永勇:网络犯罪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年 . 4陆时莉,魏月霞:犯罪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 5熊云武:犯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6王宁霞,王斌,巍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治,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7马柳颖: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法治研究 2009 年第 4 期 . 8张爱华,李西娟,许丽婷:青少年网络犯罪初探,职教论坛 2009 年第 1 期 . 9金诚: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3 期。 10张立群,秦冠英: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之建构,西部法学评论 2006 年第 1 期 . 11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 12第 3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2012 年6 月发布。 13孙雪松: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中国青少年维权中心, 2010 年 10 期。 14苗伟民:救救 “ 网虫 ” 网络虚拟世界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的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1 年 02期。 15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2 年 01 期。 16拉维斯 赫希等著,吴宗宪等译:少年犯罪原因探讨,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 年,第 14 25页。 17Ronald Blackburn 著:吴宗宪,刘邦惠等译:犯罪行为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年,第 45 78 页。 18吕刚:传媒暴力: 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中国青年研究, 2001 年第 1 期。 19刘应君,泰国文: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