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权威资料]_第1页
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权威资料]_第2页
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权威资料]_第3页
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权威资料]_第4页
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权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人们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在中高职招考制度的改革中遇到的很多的问题,本文就从对于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的改个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高职;招考制度改革 D651 A 一、前言 随着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人员,但是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更能促 使社会稳定和经济的不断的发展。 二、中等与高等职教衔接的主要模式 目前 ,世界各国推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大致有三种 ,这就是 :国家确认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 ,经专门补习以学历达标实现衔接的模式 ,通过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的模式。 1、国家确认职教与普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国家出台职业资格制度 ,认可不同层次职业资格与相应普通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 ,并使二者具有升学与就业的同等效力 ,职业资格的获得者由此取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90 年代初英国创立该衔接模式 , 90 年代中期为澳大 利亚所效仿。英国现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始于本世纪 80 年代中期 ,其适用范围从正规职校学生一职业生涯各年龄段的公民。该制度所提供的中高职衔接机制如下。 (1)确立国家职业资格与普教文凭等值关系。各行业按11 大类 5 个等级设置国家职业资格 ,并在这些职业资格与普教文凭之间建立起相对应的等值关系。职业资格证书课程通常由国家职教考试委员会与中学教育考试委员会共同协调和审定 ,以保证两类教育等值关系的权威性。 (2)实行学业认可、累计学分制度。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制度 ,凡持有国家职业资格 (1-2 级 )证书的中职生 与在职人员 ,如注册学习三级及其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时 ,其以前学过的相关课程、获得的学分及学业证书等均为教育机构认可 ,并可不断累计。两类教育文凭等值模式是由国家教育制度和政策建立起二者的平等地位 ,来保证中高等职教衔接的。 三、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几点思考 1、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视公共基础课程为可有可无,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在中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是否一定要作为必修课?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应该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答案是肯定的。 2、改革招生考试及录取方式,使高职入学考试的内容、方 式及时间等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便于中高职院校实施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议目前采取中职学校推荐保送和高职学校自主招生的方式,给高职学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3、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根据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确定本地区中职和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鲁昕部长讲话指出,教育部门要进行系统设计,拿出中高职不同层次、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计划,以便于中、高职学校参照培养标准拟定自己的课程计划。由此更进一步,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尽快牵头制订出中职和 高职教育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先从部分成熟专业做起,逐步完善。这样才能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引领下,使中、高职实现更好的无缝对接。 四、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生政策不完善 中高职专业目录不统一,很多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受限。中职学生考人高职的比例一直都很低,中高职衔接的招生模式仍然比较单一。以江苏省为例,中职毕业生升人高等院校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高职单考单招,二是五年制“3+2” 职业教育。政策有限导致中职生继续深造的出路狭窄,限制了中职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使 得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高考成绩 “ 低分段 ” 的学生。职业教育对象应具有全纳性,职业教育院校应对所有中职生开放,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即可接纳。虽然还有高职院校另行组织考试的渠道,但能够升人高职的中职学生毕竟是少数,限制了中职学生的进一步深造。 2、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统筹设计 各层次职业教育定位必须准确,这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条件。目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各自为政,同类专业之间缺乏衔接性、递进性,高职教育以中职教育为基础,未能实现专业技术人才教育的连续性。中职和高职都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两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层次有所不同 :中职培养的是有 “ 一技之长 ” 的技能型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 ;高职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理论更深更广,技术水平更高,综合素质更全面,更能适应社会科技的进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引领作用。然而,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高职教育,特别是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很难适应。例如,高等数学知识更加抽象,很多中职生很难适应,达不到更高层次技术培训的基本素质要求。 3、课程体系不贯通 目前中高 职衔接的课程还没有开发出来,具体合作只是在学校之间协商完成,在具体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方面尚无具体标准。据统计, “3+2 学生的英语、数学成绩相对较差,文化课水平不如单考单招录取的学生,反映了中职教育在文化基础要求上存在着脱节现象。另外,在教材的选择及课程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许多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雷同,有的雷同率甚至超过了 60%,教学中出现的 “ 炒冷饭 ” 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中职学生甚至有浪费时间的感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随意性,导致部分技能训练课甚至出现了中、高 职课程倒挂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由于发展时间比高职院校长,有较多数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职毕业生都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高职仍然按照高中毕业生那样去培养他们,中职生甚至感觉职业技能培养不如中职。 五、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1、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统筹规划 职业教育各级管理部门应建立统筹管理、协调发展机制, 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统筹, 支持和督促职能部门履行职责,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握中等和高等职业 教育办学定位,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合理规划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和布局,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职教资源的浪费, 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协作和优质资源共享;要进一步理顺管理结构、优化管理职能,明确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加强部门之间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职能, 突出教育部门综合管理的职能, 提高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重视行业企业部门的话语权;要成立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权威机构,在学分互认、资格认证、教学管理上指导、协调各方面矛盾,进一步改变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条块分割、多头 管理的局面,消除中高职衔接的体制性障碍, 建立一体化的统筹中高职教育的管理机制。 2、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要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法案、文件、标准等形式对人才培养加以规范,推动课程衔接;要规范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高职的专业设置应成为中职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各自专业的内涵、外延科学清晰,培养目标层次明确; 要大力推行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对就业准入的范围、技术标准、就业政策做出明确的规定,强化劳动准入制度 的权威性;要大力发展有别于学术性学位的专业学位体系,依据职业准入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与 “ 专业学士 专业硕士 专业博士 ” 等专业学位教育的衔接。 3、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观念 首先是要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现代传媒手段,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及招考政策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了解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有别于传统 “ 传道、授业、解惑 ”的、以学生知识的增长为服务终端的职业教育体系,知道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法;其次是要加 强对行业、 专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了解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的地位,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了解中高职不同层次的人才规格,进一步明确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帮助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最后是要结合院校专业优势,加强办学特色、办学成效、示范影响等方面的宣传,加强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措施取得成果的宣传,帮助更多的中职毕业生走上人才成长的 “ 立交桥 ” 。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而言,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人员给社会科 学进步带来原动力,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随着招考制度的改革,会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周晨 蓝欣 高职教育入学选拔制度改革的思考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 2俞启定 对口招生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所在 教育发展研究 2003 年 3柳燕君 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年 4张亚群 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化 湖北招生考试 2006 年 作者简介:朱云溪 (1980.12),男(汉族) , 天津,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 “ 十二五 ” 规划课题中职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研究 以会计专业为例(课题批准号: VE3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档资料: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 :中国高层建筑设计之消防安全设计浅析 自主创新能力如何进行提高 制约银家沟硫铁矿资源开采不利因素和防范措施 园林施工中的绿化管理研究 注浆压力对隧道围岩 变形影响的研究 植筋技术在建筑加固改造中的运用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张 “ 民族自决 ” 和 “ 联邦建国 ” 的原因分析 在信息基础课中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论述 园林绿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