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逻辑学教程,2016年上学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一、思维、语言与逻辑“逻辑”是英文Logic的音译,它导源于希腊文(逻各斯),原意是指言辞、思想、理性、规律等。古代西方学者用“逻辑”指称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我国近代学者将“逻辑”意译为“论理学”、“理则学”、“名学”、“辩学”等。到20世纪初,我国逐渐通用“逻辑”的译名。,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一个多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如“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逻辑继续”。(2)指思维的规律、规则。如“法律辩护要合乎逻辑”。(3)指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如“学点文法和逻辑”。(4)指某种特殊的观点、方法。如“杀人不眨眼者所奉行的是暴徒逻辑”。,逻辑学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思维?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基于实践之上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感性认识是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的阶段,它对事物的认识是形象的、直观的、表面的。理性认识就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和推论理的阶段,它对事物的认识是抽象的、概括的、间接的。例如,“犯罪行为”是对所有触犯刑法并依据刑法予以刑事处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反映,它所揭示的不是某一犯罪行为的具体特征,而是经过对各种犯罪行为的属性进行抽象、概括而得到的关于这类行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思维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思维内容是思维对象及其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思维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形态,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判断是对思维对象及其属性作出断定的思维形态;推理是从已知知识得出未知知识的思维形态。思维形式就是同一类型的思维的共同结构。何谓“同一类型”?(待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思维必须借助语言形式,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伴随整个体思维过程,并总结、记录、巩固思维成果。(概念与语词、判断与语句、推理与句组句群相应)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pq(“法律是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制度”、“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既是危难,又是机遇”这三个判断共同的结构形式。),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首先是研究思维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及其规律的。什么是思维的形式?什么是同类型思维?(1)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基地组织成员是人,所以,基地组织成员是要死的。(2)船在海上,人在船上,所以,人在海上。(3)所有法学专业学生都应学习法理学,本班同学是法学专业学生,所以,本班同学应学习法理学。以上三例是同一类型思维,具有共同结构: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其次,逻辑学要研究抽象思维的规律。抽象思维的规律有包括基本规律和非基本规律基本规律主要有保证思维确定性的同一律,保证思维前后一贯无矛盾的矛盾律和保证思维明确性的排中律。非基本规律指存在于推理等思维形式中的特殊规律(通常称公理、推导规则)。,最后,逻辑学要研究思维方法,也称认识现实的逻辑方法。主要有明确概念或词项的定义、划分方法,确定命题的真假值的值法,求因果联系的科学归纳法、增强论证性的反证法、归谬法等。,三、逻辑学的性质,1、全人类性2、基础性3、工具性4、规范性,四、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逻辑学的产生:世界三大逻辑学发源地及最早的三大逻辑: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古代中国(墨辩逻辑)、古代印度(因明逻辑)二、逻辑学的发展:逻辑学的第一次里程碑式大发展:近代西方归纳逻辑的产生(弗兰西斯培根)逻辑学的第二次里程碑式大发展:现代数理逻辑的产生(莱布尼茨怀特海、罗素)逻辑学的第三次里程碑式大发展:辩证逻辑的产生(黑格尔、马克思),第二节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法律逻辑学还是一门正在研究和探索的新学科,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法律逻辑学课,大多是在没有学过普通逻辑知识的学生中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普通逻辑的一般原理及其在法学和法律工作中的应用。所以,我们现在学习的法律逻辑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逻辑学,而是“法律专业普通逻辑学”的简称。我们暂且称之为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是逻辑学中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涉法思维的形式、方法与规律的逻辑学学科。,那么,法律逻辑学有何特点呢?法律逻辑学既体现了一般逻辑理论的共性,又带有涉法思维的特点。首先,法律逻辑学要介绍一般的逻辑理论知识,如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等。其次,法律逻辑学要介绍研究涉法思维活动中的特殊形式与规律的逻辑知识理论,如侦查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律论辩逻辑等。,二、法律逻辑学的作用,首先,法律逻辑是推进进法律一致性的重要手段。逻辑学与法律公平、公正相依伴,法律推理是法学研与运作的重要方法,司法程序是否公平、公正的晴雨表。其次,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立法工作水平。立法既要遵循立法原则、立法政策,还要讲究法律条文的准确性、一致性与恰当性。最后,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法学研究与依法办案的能力。逻辑论证与表达,案情归纳与演绎分析,识别、驳斥逻辑谬与诡辩,提高论辩能力,都是法学研究与依法办案的能力,这些能力与法律工作者的逻辑学素食密切相关。,第二章命题逻辑(上),第一节命题概述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1、什么是命题命题:命题是借助语句陈述思维对象情况并有真假之分的思想。例如:(1)任长霞是人民心中的好局长。(2)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3)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没有选举权。,(4)有的律师不是兼职的。(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6)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7)只有现场作案人,才可能到过犯罪现场。(8)并非如果某人有作案工具,他就是作案人。2、命题的逻辑特征: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8例中有2例为假),二、命题与语句及判断,2、命题和语句语句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语言文字的符号串。命题和语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命题都要用语句表达。区别:(1)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2)有些语句子不直接表达命题(只有陈述句、反诘疑问句直接表达命题,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不直接表达命题)(3)同一语句可表达不同命题(4)不同语句可表达同一命题,3、命题和判断一个命题所陈述的思维对象情情况,如果被思维主体肯定或否定,命题就变成判断。所以,命题和判断的区别在于陈述的内容与主体有关还是无关。无关是命题,有关是判断。,三、命题的种类,规范模态命题模态命题真值模态命题直言命题(性质命题)命题简单命题:命题的词项分解形态非模态命题关系命题复合命题:命题的宏观联结形态复合命题有七种基本形式: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必要条件假言、充分必要条件假言)、负命题。,第二节复合命题,一、什么是复合命题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复合命题是宏观联结态的命题,它以简单命题为基本单元,不再对简单命题内部结构作微观分析,即不分解组成命题的词项,如主词、谓词等。复合命题中所包含的命题称子命题,有多层次子命题的复合命题称多重复合命题。子命题若是简单命题,则称该子命题是复合命题的原子命题。如1:如果一个地方发生了某件重要新闻,那么,因特网是很快就会发布出这一新闻来。形式是:如果p,那么q。2:不能说这件事不是甲干的就是乙干的。形式是:并非“要么p,要么q”(或并非p),复合命题的真假值称为逻辑值。一个复合命题真,称为该命题有真的真值,记为“1”;一个复合命题假,称为该命题有假的真值,记为“0”。复合命题的真假值由子命题的真假与子命题之间的联结方式决定。表示子命题之间联结方式的逻辑算子是复合命题的联结词。,二、复合命题联结词,复合命题是借助于命题联结词联结子命题构成的。在思维实际中,子命题或真或假,复合命题的真假也确定了。从逻辑理论说,子命题是变项;命题联结词是常项。常项(命题联结词)是特殊的词项。如,“春天来临”与“百花齐放”是两个子命题,联结词不同,可有不同的复合命题(“春天来临并且百花齐放”、“春天来临或者百花齐放”、“如果春天来临,那么百花齐放”)变项(子命题)可以指派其为真为假(称真值指派)仅从真值角度反映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和关系的联结词,称为真值联结词。复合命题有七种其基本形式:,三、复合命题的种类及其特征,(一)联言命题什么是联言命题联言命题就是用“并且”联结若干子命题、陈述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如这种行为既是违法行为也是犯罪行为。法官分析证据时,不仅要注意原告方提供的证据,而且要注意被告方提供的证据。常见的联言命题的联结词及其公式表示:并且而且虽然但是不仅而且既又一方面一方面最典型的是:并且联言命题又称合取命题公式:p并且q;pq(合取式)合取词、合取支,联言命题真值表,真值表显示,联言命题的判定方法:所有支命题为真,则联言命题为真,只要一支命题为假,则联言命题为假。联言命题的性质:联言命题为真,则每一支命题为真,联言推理什么是联言推理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是联言命题并根据联言命题逻辑特征由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推理联言推理的两个有效式:分解式pqp;pqq合成式p,qpq,二、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就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命题。如1:企业在交易会上或者或者了解了产品信息,或者获得了技术情情报。如2:某甲伤人要么是故意的,要么是过失的。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1、相容选言命题什么是相容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是用“或者”联结若干子命题、陈述若干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为真的命题。如上例1企业在交易会上或者或者了解了产品信息,或者获得了技术情情报。相容选言命题的语言联结词及其公式表示:或者或许或许可能可能最具典型的:或者相容选言命题又称析取命题。公式:p或者q;pq(析取式)析取支、析取词,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真值表显示,相容选言命题的判定方法:只要有一个支命题为真,则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如果全部支命题为假,则相容选言命题为假。相容选言命题的性质:相容选言命题为真,且其余支命题为假,则剩下唯一的支命题为真。,相容选言推理,什么是相容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中有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并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而由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推理。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pq,pqpq,qp析取引入式ppq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2、不相容选言命题,什么是不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是由联结词“要么要么”联结若干子命题、陈述若干事物情况中有且只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选言命题如上例2某甲伤人要么是故意的,要么是过失的。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语言联结词及其公式表示:要么要么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最具典型的是:要么要么不相容选言命题又称不相容析取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p!q(不相容析取式)不相容析取支、不相容析取词,不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真值表显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判定方法:如果只有一个支命题为真,其余支命题为假,那么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如果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支命题为真,或所有支命题都为假,则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假。不相容选言命题的性质: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且其余支命题为假,则剩下唯一的支命题为真;一个支命题为真,则其余支命题为假。,不相容选言推理,什么是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并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而必然推出的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两个有效式:否定肯定式(p!q),pq(p!q),qp肯定否定式(p!q),pq(p!q),qp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三、假言命题1、假言命题与条件关系,假言命题是陈述一事物情况存在需要条件的复合命题,因此也称条件命题。如1:如果该嫌疑人参与作案,那么该嫌疑人有作案时间。如2:只有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如3:当且仅当某一行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题的行为,它就是故意杀人行为。假言命题由命题联结词联结两个子命题构成。表示条件的子命题称前件,表示结果的子命题是后件。假言命题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条件分为三类,充分条件: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必要条件: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充分必要条件: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相应地,假言命题分为三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陈述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语言联结词及其公式表示:如果那么只要就倘若则最具典型的是:如果那么公式:如果p,那么q;pq(蕴涵式)蕴涵词例:如果是桃树,则先花后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真值表显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判定方法:如果前件假或者后件真,那么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如果前件真而同时后件假,则为假。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命题的性质: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且前件真,那么后件必真;如果后件假,则前件必假。,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性,由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两个有效式:肯定前件式pq,pq否定后件式pq,qp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C1至此止,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什么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是陈述前件为后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语言联结词及其公式表示:只有才除非不必须才最具典型的是:只有才公式:只有p,才q;pq(反蕴涵式)反蕴涵词。例:只有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才构成行贿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真值表显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判定方法:如果前件真或者后件假,那么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如果前件假而同时后件真,则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假。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性质: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且前件假,那么后件必假;如果后件真,则前件必真。,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什么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并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性,而由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推理必要假言推理的两个有效式:否定前件式pq,pq肯定后件式pq,qp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是陈述前件是后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语言联结词及其公式表示:当且仅当则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最具典型的是:当且仅当则公式:p当且仅当q;pq(等值式)等值例:如果而且只有某一行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它就是故意杀人行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真值表显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判定方法:如果前件和后件同时为真或者同时为假,那么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如果前件和后件的真假值相反,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假。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性质:如果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且前件真,那么后件必真(且前件假,那么后件必假);如果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且后件真,那么前件必真(且后件假,则前件必假)。,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并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性,由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推理的四个有效式:肯定前件式pq,pq否定前件式pq,pq肯定后件式pq,qp否定后件式pq,qp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四)负命题,(四)负命题什么是负命题负命题是用联结词”并非”联结某个子命题,因而否定某个命题的命题。如:并非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负命题的语言联结词及其公式负命题的语言联结词有:并非;不是;不能说;是不对的;不能成立等.典型形式是”并非”.公式:并非PP(否定式)否定号,负命题的真值表,真值表显示,pq,负命题的判定方法:支命题为假,则负命题为真,支命题为真,则负命题为假。负命题的性质:负命题为真,则支命题为假双重否定律pp;pp德摩根律(1)(pq)pq(2)(pq)pq,负命题推理,什么是负命题推理负命题推理就是前提或者结论是负命题并根据负命题逻辑特性由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推理负命题推理的两个有效式双否消去式pp;双否引入式pp负命题推理的规则,四、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有其特殊性。法律文件中经常出现下述特殊命题形式。1、定义形式的命题此类复合命题是定义,其特点是主词、谓词外延相等,故可交换位置表述。如: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除外命题法律文件中用以规定例外情况或附加条件的文字,常以“但是除外”这种形式表示,“但是”后面的文字称为“但书”。如: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3、混合型多重复合命题法律文件内容复杂,通常由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等多种复合命题形式相结合组成多重复合命题。如(刑法):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其形式为:(p(qr)t)s,再如(刑法):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p1st)(p2st)(p3st)(p4st)(p5st)(p6st)(p7st),4、无联结词复合命题(省略了联结词)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量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量刑。这是省略联结词的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pq)(pq)又如: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各该条的规定从重处罚。(顿号起联结词“或者”的作用,第一逗号处省略了联结词“并且”,第二逗号处省略了联结词“则”)公式:(p1p2p3)(q1q2q3)r,“或者”的含义有一般含义,也有特殊意义。如: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最后的“或者”是针对不同情况而言的,不是可任意选取的。因为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公式:(pr1)(pqr2r3),其他复合命题推理,(一)等值推理(是与的叠合,与、与相通,故等值与互推相通)(pq)pq(pq)pq(pq)pq(pq)pq(pq)(pq)(pq)(pq),(pq)(pq)(pq)(qp)(pq)r)(pr)q),(二)假言联锁推理充分联锁式(肯定式与否定式)(pq)(qr)(pr)(pq)(qr)(rp)必要联锁式(肯定式与否定式)(pq)(qr)(rp)(pq)(qr)(pr),二难推理简单构成式(pr)(qr)(pq)r复杂构成式(pr)(qs)(pq)(rs)简单破坏式(pr)(ps)(rs)p复杂破坏式(pr)(qs)(rs)(pq),C1至此止反驳二难诡辩的三种方法,揭前提虚假揭推理形式错仿二难推理驳斥法,综合推理实例分析,P4548,第三节复合命题重言式与真值表,一、重言式与真值函项(一)真值函项也称真值函数,真值随变项而变化的的命题形式。真值函项分一元真值函项、二元真值函项、三元真值函项等。前述复合命题基本形式中,负命题是一元真值函项,其它六种可以是二元真值函项或多元真值函项。,一元真值函项表示法,一元真值函项对应的真值形式,1:pp,(pp),pp2:p,pp,pp,(p),3:p,pp,pp4:pp,(pp),(pp),二元真值函项表示法,(二)重言式和非重言式真值函项可分为恒真、恒假、可真可假三种,我们将其分别称作重言式、永假式、可真式(可满足式)。1、重言式(是逻辑规律)2、非重言式永假式(矛盾式)可满足式,二、真值表判定法制作真值表的方法,1、真值表(判定)法(1)判定是否重言式,(2)判定是否互为等值式,2、归谬赋值法,(pq)(qp)0101001110,归谬赋值法,步骤(1)写出要判定的公式A(2)在A的主联结词下写0(假)(3)按真值表,逆推出:子公式的值,并一直推下去,最后到命题变项,观其值(4)只要观赋值有矛盾(命题变项既真又假),即可判定A是重言式,逆推可止.,简化归谬赋值法,6362636145345245345(pr)(qs)(pq)(rs)0111011010110001001,第二节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NP,推理系统自然推理系统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NP,一、形式语言L,1、初始符号(三类)命题变项:p、q、r、s、t,p1、p2命题常项:,技术性符号:(,),2、形成规则任何单个命题变项是公式。如果A是公式,则A是公式。如果A、B是公式,则(AB、(AB)、(AB)、(AB)是公式。只有形成的符号串是合式公式。p!q=df(pq)(pq)pq=df(pq),二、推导规则与形式推演(一)推导规则,1、肯定前提规则(记为P):由A1、A2、An可推出Ai(i=1,2,n).该规则表明:给定若干前提之后,其中任一前提可随时引入。2、否定引入规则(记为+):从A推出BB,则可推出A3、否定消去规则(记为-):如果从A推出BB,则可推出A。运用该规则,可临时引入假设(记作H),并消去该假设而得到A.4、蕴涵引入规则(记为+):如果从A推出了B,则可得出结论AB。运用该规则,可临时引入假设(记作H),并消去该假设而得到AB5、蕴涵消去规则(记为-):从AB和A可推出B(分离规则),6、合取引入规则(记为+):从A和B可推出AB;7、合取消去规则(记为-):从AB可推出A;从AB可推出B;8、析取引入规则(记为+):从A可推出AB;从B可推出AB9、析取消去规则(记为-):从AB和A可推出B;从AB和B可推出A;10、等值引入规则(记为+):从AB,BA,可得AB11、等值消去规则(记为-):从AB可推得AB;从AB可推得BA,pq,12、假言三段论规则(记为H.S):从AB和BC可推得AC13、假言易位规则(记为H.T):从AB可推得BA;从AB可推得BA14、二难推理规则(记为D.C):从AB,AC,BC可推得C;从AB,AC,BD可推得CD15、双否引入规则(记为+):从A可推得A16、双否消去规则(记为-):从A可推得A17、等值置换规则(记为R.P):任意两个彼此等值的公式可以互相替换。(从(pq)直接推得pq,从pq直接推得(pq)),(二)形式推演,什么是形式推演?形式推演就是类似于数学证明的逻辑推演(逻辑演算)。,数学中“有前提的形式推演”举例1,已知:在ABC与A1B1C1中,A=A1,B=B1,AB=A1B1,求证:ABCA1B1C1证明:A=A1,B=B1,AB=A1B1(已知)ABCA1B1C1(全等判定定理:两角夹边),数学中“有前提的形式推演”举例2,举例2已知:在ABC与A1B1C1中,A=A1,B=B1,AB=A1B1,求证:BC上的高等于B1C1上的高,即AH=A1H1证明:(1)A=A1,B=B1,AB=A1B1(已知)(2)ABCA1B1C1(全等判定定理:两角夹边)(3)C=C1(全等性质定理:对应角相等)(4)AC=A1C1(全等性质定理:对应边相等)(5)作高AH和A1H1,(6)AHCA1H1C1(RT全等判定定理:一角一边)(7)AH=A1H1(全等性质定理:对应边相等),一个有穷的公式系列B1,B2,Bn,是从前提(不是空集)到结论B的形式推演,如果每一Bi(i=1,2,n)满足以下条件之一:BiBi是临时引入的假设Bi是该序列中在前的若干公式应用推导规则得到的公式B=BnBi是阶段性结论,其中Bn是最末的结论即结论B。,形式推演(证明)例示,pq,定理1pq,pq(1)pqP(2)pP(3)q(1)(2)-,定理2(pq)pq,(1)(pq)P(2)(pq)H(3)pH(4)pq(3)+(5)(pq)(pq)(2)(4)+(6)p(3)(5)-(7)qH(8)pq(7)+(9)(pq)(pq)(2)(8)+(10)q(7)(9)-(11)pq(6)(10)+,(12)(pq)(pq)(1)(11)+(13)pq(2)(12)-涉法思维应用实例(教材第52页),NP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可靠性:凡NP系统中的语法推出都是语义推出完全性:凡NP系统中的语义推出都是语法推出语法推出是形式正确的推理(正确的变形)语义推出是前提真,其推出的结论一定真.公式A1,A2,AnB(语法推出)A1,A2,AnB(语义推出),pqr,练习题:第二、三章共15题P30-三13579四1五1六1P55-二1246三24四4五4C2此章已授完,第四章词项逻辑(上),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什么是词项及其词项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2.掌握词项和语词的关系;3.明确词项的种类和词项间的关系;4.掌握下定义和划分的方法并能依据定义或划分的规则分析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5.掌握词项的限制和概括的方法。,第一节词项概述,这一节,重点把握两个问题:1.什么是词项的内涵和外延?2.词项和语词是什么关系?,一、词项及其特征,词项是指运用主谓式语句作出陈述性命题(性质命题)时,充当命题的主项、谓项的语词。例如:有的合同是有效的。任何法院都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词项的内涵和外延,词项表达特定的概念.词项的内涵是词项具有的内在含义,是反映在词项中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概念),也就是概念的含义。本质属性(特有属性)属性非本质属性词项的内涵是词项的质,回答一个词项是什么。词项的外延是词项词项指称的对象范围。外延是词项的量,回答一个词项有哪些对象。,例如:法律是(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一般具有一定文字形式,如(宪法、刑法、民法等)。其中,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揭示了“法律”这个语词所反映的词项的本质含义、本质属性,是“法律”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列举了“法律”这个语词所反映的词项的一些对象,即分子范围,是“法律”的外延。,词项的内涵和外延是词项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又如:香港;20世纪长江中下游降下的雨点。,二、词项、语词和概念,语词:是指词、词组等语言成分,分实词、虚词两大类。词项:凡具有确定意义的语词就是词项。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概念。联系:任何概念都要通过语词表达;任何词项都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概念是是的思维内容,调理项则是概念的表现形式。思维离不开语言,概念离不开词项。区别:语词是语言形式,词项只是指称事物、表达概念的语词,概念是思维形式。重点把握语词和词项的关系:,语词和词项的关系:第一,并非所有的语词都有表达词项,只有实词表达词项,虚词(介词“从”、副词“最”、助词“的”、叹词“啊”等)一般不表达词项。第二,一义多词现象。“死刑”、“极刑”同义第三,一词多义现象。“逻辑之父”、“父亲”,词项和语词有本质区别,(一)词项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思维形式;而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词项的物质外壳。(二)词项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同一个词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交流。)(三)词项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第二节词项词项的种类,词项词项的种类是根据词项的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所进行的分类。,词项一、单独词项和普遍词项(外延数量分类法)词项,词项外延数量分类法:一个词项是单独词项还是普遍词项,是根据它的外延数量确定的。单独词项是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的对象的,其外延所反映的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单独词项的外延数量是一,即只有一个分子对象的,就是单独词项。,某一个人:如:李白、雷锋某一个地方:如北京、怀化学院某一个事件: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语词中专有名词表达单独词项,如北京;摹状词表达单独词项,如世界最高的山峰;冠以表示单称的代词或指示代词,也可用以表达单独词项,如这位律师、那位法官。,普遍词项,词项普遍词项是反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的对象的词项,它的外延所反映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组成的类。普遍词项的外延至少是两个,可以无限多。它所反映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组成的类词项例如,“律师”这个词项,它的外延就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从事律师职业的人。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词项。,空词项,空词项外延为零的词项叫空词项(或虚词项),它所反映的对象类是空类。如孙悟空就是一个虚拟的人物,根本不存在,二、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外延结构分类法),根据词项是否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词项分为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集合词项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非集合词项是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词项。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语词有时表达集合词项,有时表达非集合词项。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语词有时表达集合词项,有时表达非集合词项,很容易混淆,造成推理错误。因而要特别注意把握区分的方法。,如何区分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呢?,一般讲,对一个词项,只要好好想一想:它作为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否为它的个体所具有,即可确定它是一个集合词项,还是一个非集合词项。所谓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个体有机组成的统一整体,集合体具有的本质属性,其个体不必然具有。,,例如:“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第一句中的“中国人”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是集合词项;“中国人要遵纪守法。”第二句词项中的“中国人”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是非集合词项词项“张三是中国人。”第三句中的“中国人”也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是非集合词项词项。这三句话中的“中国人”在意义上就是有区别的。,三、正词项和负词项(内涵取向分类法),根据词项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词项分为正词项和负词项。正词项也叫肯定词项,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词项。负词项也叫否定词项,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词项。负词项总是相对于特定的论域而言的。所谓论域,是指一个词项所相对的特定属词项的范围。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请大家自己看看教材。,第三节词词项间的关系,词项间的关系是指词项外延方面的关系。词项词项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有相容和不相容两大类五小类计六种。相容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一、全同关系(相容),如:设a,b两个词项,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则二者间的关系即全同关系,亦称同一关系。(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词项,外延重合而内涵不尽相同。)全同关系的词项与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词项是有区别的。a、宪法b、国家的根本法,二、真包含关系(相容),设a,b两个词项,如果a词项的外延包含着b词项的全部外延,并且b词项项的全部外延仅仅是a词项外延的一部分,则a词项就真包含b词项。a词项对于b词项的这种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亦称属种关系。如“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三、真包含于关系(相容),如:设a,b两个词项,如果a词项的全部外延包含于b词项的外延之中,并且a词项的全部外延仅仅是b词项外延的一部分,则a词项就真包含于b词项。a词项对于b词项的这种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亦称种属关系,a、婚姻法b、法律,a、盗窃罪b、侵犯财产罪,传统逻辑中,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统称“属种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词项叫属词项,外延较小的词项叫种词项。属词项与种词项的区分是相对的。如:法律中国法律中国刑法其中:中国法律相对于法律来讲是种词项;相对于中国刑法来讲是属词项,四、交叉关系(相容),如:设a,b两个词项,如果a词项的外延与b词项的外延相互只有一部分相重合,则二者间的关系即交叉关系。1、a、工人b、劳模2、a、农民b、党员,五、全异关系(不相容),设a,b两个词项,如果a词项念的全部外延与b词项的全部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则二者间的关系即全异关系。1、a、风b、马2、a、马克思主义者b、反马克思主义者同一邻近属下的种词项间的全异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两种。词项,1.矛盾关系(不相容)设a,b两个词项,如果它们的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其邻近的属词项c的外延,则a和b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一般讲,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一个是正词项,用a表示;另一个是负词项,用非a表示。但也有的两个词项均为正词项,而彼此间是矛盾关系。1、C、死亡a、正常死亡b、非正常死亡2、c、人a、成年人b、未成年人,2、反对关系(不相容),如:设a,b两个词项,如果它们的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的属词项c的外延,则a和b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叫反对关系。反对关系亦称对立关系。1、a、婚姻法b、继承法2、a、贪污罪b、盗窃罪,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这一节,主要明确三个问题:1.什么是定义?要了解其结构。2.什么是属加种差定义方法?要掌握定义方法。3.定义规则有哪些,违反它们会犯什么错误?要会分析说明。,一、限制和概括,1、词项间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2、词项的限制法制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法制3、词项的概括律师脑力劳动者劳动者,二、定义,(一)什么是定义定义是用简明的方式揭示词项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词项如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公式:Ds就是Dp(=df),定义的结构,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例如:“法院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这个定义的被定义项是“法院”;定义联项:“是”;定义项:“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属:“国家机关”;种差:“独立行使审判权”。定义的逻辑形式为:Ds就是Dp其中,被定义项是需要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词项;定义项是用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词项;定义联项是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词项。,(二)下定义的方法1、实质定义(真实定义),定义有实质定义、外延定义和语词定义。实质定义是揭示词项的内涵,即揭示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定义。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这是实质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属加种差定义方法。,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步骤,1、寻找邻近属如“委托合同”的邻近属是“合同”。2、找种差。3、将种差与邻近属相加,组成定义项。4、用定义联项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联结起来,形成完整的定义。,属加种差定义的分类,1、性质定义(至此)种差是被定义项所指称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如:诉讼是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为解决案件而进行的活动。2、关系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指称的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如:民事诉讼代表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众多的一方推选出代表,由其为本方当事人利益而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如:,3、发生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指称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情况。如:如:犯罪终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行为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4、功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指称对象的功能和用途。如: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2、外延定义,外延定义是用简短语言揭示被定义项的对象范围的定义。如:本法所称的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又如:国家最高法律就是宪法。,3、语词定义,语词定义是说明或规定语词的含义的定义。分说明的语词定义和规定的语词定义两种。(1)说明的语词定义,如:劓就是割鼻子。(2)规定的语词定义,如:“双百方针”、“四化”等。,(三)定义的规则,第一、定义必须相应相称。(违背此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如(1)盗窃罪就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定义过宽”,包括了贪污行为等)(2)盗窃罪就是盗取公私财物并且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定义过窄”,遗漏了多次盗窃案、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等。),第二,定义项不得直接间接包含被定义项。(违背此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同语反复”、“循环定义”)如(1)国际法就是关于国际事务的法律。(“同语反复”)(2)诉讼就是打官司。(“循环定义”),第三,除非必要,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词项。(违背此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否定”)如(1)公诉是不通过当事人的诉讼。(“定义否定”)(2)公诉是非自诉。(“定义否定”)但也有例外,如果被定义项的内涵本身反映的就是对象不具有的属性,则可用否定词语。如:未成年人就是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第四,定义必须简洁确切。(违背此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含混”、“以比喻作定义”)如(1)怪癖就是非常特殊的习(“定义含混”)(2)犯是自掘坟墓的行为。(“以比喻作定义”)定义的作用:1、巩固认识成果2、有助于掌握知识3、检验人们对词项的认识是否正确。,三、划分,(一)什么是划分划分是揭示词项外延的逻辑方法,是把一个外延较大的属词项的全部外延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种词项的逻辑方法,即把把一个词项所反映的一类事物分为若干子类的逻辑方法。如:证据按来源可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划分和分解的区别划分是把一个属词项分为若干个种词项,或把一类对象分为若干个子类。其中,任何一个子类必然具有它的母类的本质属性。而分解则是把一个对象肢解成许多构成部分,其各个构成部分不具有由它们组成的整体的本质属性。例1.法律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例2.学校可以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例3.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例1和例2是划分;例3是分解,划分的结构与方法,划分的结构: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根据划分方法: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二分法),(二)划分的方法,根据划分子项层次的不同,划分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1、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一次划分是仅仅揭示某一属词项的一个层次的全部种词项的划分。如: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专让合同、技术秘密转达让合同和专利实施转让合同。又如: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连续划分是揭示某一属词项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全部种词项的划分。如: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肃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如: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分为中国长篇小说和外国长篇小说。,2、二分法,1.二分法划分,是依据对象有无某一属性,把一个属词项分为一个正词项、一个负词项。如把“死亡”分为“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2.多分法划分多分法划分是依据对象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把一个属词项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种词项的划分方法。,3、分类,分类是以划分的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材特片为根据的划分。如:宪法分为资产阶级宪法和无产阶级宪法。又如:人分为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等。,(三)划分的规则,对词项进行划分,必须遵守下列划分的规则: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违背此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多出子项”、“子项不全”)如:刑罚中的附加刑有拘留、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多出子项”)。又如:刑罚中的附加刑有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子项不全”),例如:例如:“法律分为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作为划分,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违反了“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因为法律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等。而在这个划分中,划分所得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其母项的外延例如:期刊可以分为季刊、月刊、双月刊。,2、划分标准必须同一,所谓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是指同一层次划分中,只能按同一个标准进行。(违背此规则的逻辑错误是“混淆标准”)例如:法律可分为国内法、国际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混淆标准”)又如:玩具可以分为塑料玩具、电子玩具和智力玩具(“混淆标准”)。,3、划分的子项不得相容,所谓子项不得相容,是划分出来的各子项之间必须是全异关系。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违背此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子项相容”)例如:证据包括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有罪证据、无罪证据、和实物证据等。(“子项相容”),第五章词项逻辑(下),第一节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及其结构1、什么是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又称性质命题),它以主谓式句子表达。如:(1)所有律师都是法律服务工作者。(2)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犯罪。(3)格劳秀斯是国际法的创始人。,2、直言命题的构成,所有的桃树都是先开花后长叶的.量项主项联项谓项直言命题的结构:量项+主项+联项+谓项SP量项联项可省略,二、直言命题的种类,(A命题)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所有制定法都是成文法。(2)(E命题)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任何违法行为都不是法律应当保护的。(3)(I命题)特称肯定命题:有S是P(SIP)有的合同是违法的。(4)(O命题)特称否定命题:有S不是P(SOP)有的被告不是有罪的。(5)单称肯定命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根本大法。(6)单称否定命题这份证言不是真实的。(5)(6)可并入(1)(2),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A、E、I、O项的周延性指在一个直言命题中,一个项的全部外延是否被断定的情况。周延项和不周延项:在一个直言命题中,如果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则称该主项或谓项在该直言命题中是周延项,反之,如果联项或量项没有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作出断定,则称该主项或谓项在该直言命题中是不周延项。,A、E、I、O中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情况:就主项而言,全称命题的主项都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都不周延;就谓项而言,否定命题的谓项都周延,肯定命题的谓项都不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能源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
- 临时炊事员聘用合同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多场景条款
- 拍摄场地短期租赁合同
- 工厂营销承包合同协议
- 铺位租房协议合同
- 中介合同纠纷调解协议
- 购车协议电子合同
- 琴行上课合同协议
- 饭店装修协议合同
- 层流手术室的管理
- 机电安装安全措施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知识培训
- 康复科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担保公司专项检查方案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二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试题(100题)
- 养护道班考勤管理制度
- 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Unit6 The admirable Lesson 1 A Medical Pioneer名师教学设计
- GB/T 36187-2024冷冻鱼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