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韩空间维度词“大小”的语义对比.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韩空间维度词“大小”的语义对比.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韩空间维度词“大小”的语义对比.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韩空间维度词“大小”的语义对比.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韩空间维度词“大小”的语义对比.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摘要 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 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隐喻来表达和理解的。本文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借助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和方法,从共时的角度,对现代汉语空间 维度词“大小”与韩国语的“j 聋卧”进行了语义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考察 了“大小”与“j f _ - w 哥 ”的不对称现象。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认知模式 以及语言类型的不同,两种语言在其表现形式上呈现异同。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绪论。对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做了简要回顾,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 的及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两种语言的“大小”义空间维度词实指义的对比。 主要就汉语的“大 b ”与韩国语的“j 日聋 ”以及“目口,吾吁,言口, 罾c ,窘,o 刘”等进行了语义对比。 第三章为隐喻义对比。着重讨论两种语言数字、数量、年龄及其他抽象概念 中所表现出的语义对应形式。 第四章讨论“大小”的不对称问题,具体讨论二者语法功能、语义和使用 频率的不对称。 最后是结语部分。 关键词:大,j 、;实指义;隐喻义:不对称:对比研究 a b s t r a c t i ti sg e n e r a l l yb e l i e v e dt h a tt h es p a t i a lm e t a p h o rh 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nt h ef o r mo fa l lm e t a p h o r so fh u m a n i t y sc o n c e p ti nt h ef i e l do f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 t h a ti s b e c a u s et h em a j o r i t yo fa b s t r a c tc o n c e p ti se x p r e s s e da n dt h e u n d e r s t o o dt h r o u 【曲t h ew a yo f m e t a p h o r t h et h e s i si sas t u d yb a s e do nt h ef o r m e r s r e s e a r c ha n dw i t ht h ev i e w p o i n ta n dt h em e t h o do fc o g n i t i o nl i n g u i s t s f r o mt h e s y n c h r o n i cv i e w p o i n t ,t h et h e s i sc o n t r a s t st h em o d e mc h i n e s es p a c ed i m e n s i o n w o r d ”d a x i a o ”( “大d , ”) t o “丑 辞口”i n k o r e a n t h er e s e a r c h i s d o n e w i t h i n t h es e m a n t i cs c o p ea n do nt h a tb a s i s ,w e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a s y m m e t r yb e t w e e nt h e s et w o l a n g u a g e s a sar e s u l to fv a r i o u s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d i f f e r e n tc o g n i t i o n p a t t e m a sw e l la st h ed i f f e r e n tl a n g u a g et y p e s ,t h et w ol a n g u a g e sp r e s e n tt h e 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 i r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h a s m a d et h eb r i e fr e v i e wt ot h e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r e s e a r c h ,a n dp r o p o s e dt h eg o a l ,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m e t h o do ft h er e s e a r c h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h ec o n t r a s to ft h en o t i o n s e n s ei nt w ol a n g u a g e s ,t h a ti st h es e m a n t i cc o n t r a s t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 d a x i a o ”( “大 4 , ”1 a n d “j 【 珥 ”a n d “蚓 ,舌日,云 ,蛩 ,碧,0 刘”i n k o r e a n c h a p t e r t h r e ei st h ec o n t r a s ti nt h em e t a p h o rs e n s e ,f o c u s e so nd i s c u s s i n gt h es e m a n t i c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f o r m sw h i c ha r ei nt h ea s p e c t so fn u m e r a l ,t h eq u a n t i t y , t h ea g ea n d o t h e ra b s t r a c tc o n c e p t s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i st h ea s y m m e t r i c a lu s a g eo fc h i n e s e 1 d a x i a o ”( “大4 , ”) a n d “丑珥亡 ”i nk o r e a n t h i sc h a p t e re m p h a s i z e st h e a s y m m e t r i c a lu s a g ei nt h ea s p e c t so f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t h es e m a n t i c s ,t h e u s i n gf r e q u e n c y c h a p t e rf i v e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d e v i d e di n t oc o n c l u d i n gs p e e c ha n d t l l er e s ts p e e c h k e yw o r d s :d a x i a o ( “大小”) ;t h en o t i o ns e n s e ;m e t a p h o rs e n s e ; a s y m m e t r y ;c o n t r a s t i v es t u d y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绪论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大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表达和理解的, 因此,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莱考 夫和特纳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作为始发域的空间概念, 投射到抽象的目的域上。( 转引自郭翠2 0 0 0 ) 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 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解决语 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转引自文旭1 9 9 9 ) 从共时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经历的社会制度 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隐喻概念也会出现共性的多样化。对不同的民族,隐 喻概念会在其内涵和外延上有较大的差异。( 钟小佩2 0 0 0 ) 在表空间概念的形容词中,“大”和“小”的意义最为概括,语义最活跃, 适用范围最大。( 马庆株1 9 9 5 ) “大小”习得也最早,无论在英语还是在韩 国语中,儿童对空间维度词语的习得顺序上“大小”首先被习得。可见, “大小”在空间维度问题中的重要地位与人自身的认知能力有关。 本文对汉韩空间维度词“大4 , ”与“丑 哥 ”进行了多角度、多层 次的研究。我们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第二语言( 汉语) 教学实践,同时希 望为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佐证。 1 2 研究方法 随着认知的发展,概念不断被扩充,逐渐形成一个更大的语义范畴。语义 范畴也是原型范畴,其义项成员不是具有同等的地位,而是具有中心的、典型 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被认为是语义范畴最具代表 性的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也是语言符号最早获得的义项,是“直接” 意义。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在认识新事物过程中,语义范畴围绕 原型不断扩大,形成放射型结构,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这是由人的认知模式 所决定的,与语言词义辐射型和连锁型的发展模式也是一致的。( 赵艳芳2 0 0 1 ) 本文基于此理论,以共时为主,试图概括汉韩空间概念的始发域和目的 。参考:钳习吾“瑚召叫告号叫1 叫斟o ”里哥叫丑普7 汉韩空间维度词“大4 , ”语义对比 域的核心意义,并用空间概念的意象图式来解释目的域( 即抽象概念) ,在此 基础上对汉韩始发域和目的域的异同加以解释。 1 3 前人的研究概况 1 3 1 隐喻方面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认知体系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隐喻的主要 表现形式是语言,但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 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 隐喻的认知研究可追溯到1 8 世纪。约在1 7 2 5 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 学家维科( g v ic o ) 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一书中阐 述了其认知观点( 文旭,1 9 9 9 ) 。然而,把隐喻的研究真正纳入认知语言学领 域的研究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生成语义学家、认知 语言学的奠基人莱考夫( g l a k o f f ) 和约翰逊( m j o h m s o n ) 的研究。1 9 8 0 年他们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该书从隐喻的角度探讨语言的 本质,用大量语言事实证明语言与隐喻认知结构的密切相关性。该书一反隐 喻理论的传统观点,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隐喻概念体系。次后,他们在系统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于1 9 8 7 年又出版 了有影响的专著:约翰逊的心中之身加莱考夫的女人火与危险事物。 约翰逊在心中之身一书中阐释了语言运用与理解的两种认知结构:意象 图式和隐喻结构以及两者的物质基础。他认为,意象图式结构和隐喻结构是 人的思维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进行新的联想,形成新的经验的基本方式, 其物质基础来自人本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完型与动觉经验。莱考夫在女 人火和危险事物中对比进行了进步阐述。莱考夫和特纳认为空间隐喻 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作为始发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的域上。 汉语语言学界对空间概念的隐喻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对 空间方位词的研究。如蓝纯( 1 9 9 9 ) 的“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 李宇明( 1 9 9 9 ) 的“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一语言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 间隐喻”等。二是对空间维度词的研究。如宋玉柱( 1 9 9 4 ) ,沈阳( 1 9 9 6 ) 对 “大+ 时间词”中“大”的意义的探讨,项开喜( 1 9 9 8 ) 的“事物的突显性与 标记词大,任永军( 2 0 0 0 ) 的“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和李军、 任永军( 2 0 0 2 ) 的“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认知分析”,陈青松( 2 0 0 2 ) 的一大小+ 名结构考察”、陈青松( 2 0 0 4 ) 的“关联定位与大、小的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突显功能”,储泽祥( 2 0 0 3 ) 的老小姓+ 称谓性指人名词格式的使用情 况考察”,杨同用、刘惠瑶( 2 0 0 5 ) 的关于“大、小+ 职衔性称谓”组合情况 分析等。 韩国语语言学界对空间概念的隐喻研究主要有李基东( 19 7 6 ) 的“移动 动词皇斗,斗日的语义分析”,朴景贤在现代韩国语空间方位词研究 ( 1 9 8 7 ) 中对韩国语方位词的隐喻进行了研究;召删昌的“早司世 1z 叫嗣 旦q 翻口1 导匀”中涉及空间维度词的实指义与隐喻义的若干分析:任志龙的“罟 孙旮z 0 1 翻0 _ 4 口1 号召”中探讨了空间维度词的核一t l , 意义及其在其它领域中 的拓展;寸型罕,甘舍重( 2 0 0 4 ) “鼋鲁 告曹o _ 41 3 l 旱异豆壬斟吾导:| 电7 1 主鬯干”中围绕“丑珥,对斟,杀日,习斗”详细地阐述了核心意义与抽象 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韩汉空间概念的隐喻对比分析研究主要见于崔健的韩汉范畴表达对比 ( 2 0 0 2 ) ,文中以空间方位词的隐喻为主,未涉及空间维度词的隐喻对比:沈 贤淑( 2 0 0 2 ) 的“汉朝空间维度词的隐喻义对比”,对汉朝“大、小”的隐 喻现象的异同进行了考察,但沈文对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描写不够全面,并 且未探讨其产生原因以及对称与不对称问题等。 1 3 2 不对称与标记理论 标记理论( m a r k e d n e s st h e o r y ) 是2 0 世纪3 0 年代由布拉格学派的两位 语言学大师n t r u b e t z k o y 和r j a k o b s o n 创立的。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标记 概念,它是指语言中的一种对立和不对称现象,即两个对立的语言成分中具 有某一区别性特征的是有标记的( m a r k e d ) ,缺少这一区别性特征的为无标记 的。标记理论的研究范围由当初主要集中在音位方面扩展到了形态、句法、 语义、语用、认知、类型学等各个方面。此外,确定一个范畴有无标记的标 准不仅要从语言的结构,屈析、分布和使用频率等方面来看,而且还要结合 跨语言比较,语义范围的宽泛程度和认知与复杂程度等。可以说,标记理论 的发展是与其广泛的应用分不开的。 从结构主义到认知语言学涉及“大、小”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其中有 关“大小”及其同类词的不对称性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一些成果。吕 叔湘( 1 9 8 4 ) 、赵元任( 19 7 9 ) 、张国宪( 1 9 9 5 ) 、宋世平( 1 9 9 5 ) 、沈家煊( 1 9 9 9 ) 、 石毓智等( 1 9 9 3 、1 9 9 6 ) 、段益民( 2 0 0 1 、2 0 0 4 ) 、肖菲( 2 0 0 3 ) 、潘峰( 2 0 0 5 ) 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赵元任、吕叔湘指出许多的词经常是有“大”没“小” 汉韩空间维度词“村小”语义对比 的,黄国营、石毓智、宋世平等从询问域的角度对“大、小”的不对称进行 了类似表述。沈家煊则从形名结构( 粘合式) 和量级的角度对“大、小”饰 名不对称现象进行论述,指出“大、小”类中的表积极意义的词可指称整个 量幅,消极意义的则不行。除吕、赵、沈、肖等一些人对“大、小”的不对 称性有过单独的论述外,其它的一些人都是把“大、小”不对称性置于形容 词的某种次类中对其进行类意义与类功能的分析。 1 4 语料说明 i 主要语料来源: ( 1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 9 9 6 ,商务印 书馆。 ( 2 ) 中韩词典,康定镇、南德铉、李相度、张皓得,2 0 0 3 ,黑龙江朝鲜 民族出版社。 ( 3 ) 韩中词典,康定镇、李相度、南德铉、郭树竞,2 0 0 4 ,黑龙江朝鲜民 族出版社。 ( 4 ) 韩中词典,高大民族文化研究院中国语大辞典编纂室,2 0 0 4 ,高 丽大学校民族文化研究院。 ( 5 )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考试中心,2 0 0 l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汉韩空间维度词“大i l l , ”的实指义对比 2 1 “大 b ”与“丑珥香珥”释义 大: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 对象。( 现代汉语词典1 9 9 6 ) 丑日:( 早司,型0 1 ,鞫0 1 ,罗 u 嗣z 1 ) 旦吾刁王詈目畔( 罟o 哥0 1 墨2 0 0 5 ) 请看例子: ( 1 ) a 这个箱子真大。( 体积) b 0 1 畸圭7 1 - 趣对丑珥 ( 2 ) a 屋子大 ( 面积) b 畸0 1 丑计翻畔 ( 3 ) a 个子高+ 个子大( 个子) b 引7 1 - 丑日 “大”在表示体积时,与韩国语的“三耳”相对应;在表示面积时,与 “丑亡 、鞫日”相对应。韩国语用“丑斗”表示“个子高”,汉语则不能用“大”, 而用“高”。 小: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 对象。( 现代汉语词典1 9 9 6 ) 对斟:( 旱司、趁0 1 、离0 1 、尹1 畸书7 1 - ) 旦罟召星叫1 吴口1 司斗( 罟o 枷哥0 1 迫2 0 0 5 ) 请看例子: ( 4 ) a 这座山真小。 ( 体积) b 0 1 世鲁趣砷对亡 ( 5 ) a 院子小 ( 面积) b n 瞎0 1 芍珥舌斗 ( 6 ) a 个子矮 个子小( 个子) b 引7 1 - 对亡 “小”在体积、面积方面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时与韩国语的“对 珥吾斗”相对应。表示“个子矮”,韩国语可用“对计”,汉语则不能用“小”, 而用“矮”。 2 2 “大小”与物体的维度突显及典型形状 空间维度的整体是空间维度词语的基体,而每个空间维度词语又都有其 汉韩空间维度词“大,j 、”语义对比 描写的不同侧面,除“大、小”以外的其他空间维度词语其描写的侧面分别 是物体在相应维度的突显,而“大、小”作为空r 司维度词语与其他维度词语 最显著的不同点就是它们倾向于对维度不突显的事物的说明,它的侧重点在 对其整体的量的说明上。 “一个词语有若干个约定俗成的意义或义项,这些义项构成一个有层次的语 义结构或网络,在语义网络上不同的节点或关系突显的程度不一,一般 情形下最突显的意义就是这个词的典型( p r o t o t y p e ) 意义。”( 沈家煊1 9 9 4 ) “如果说大、小的典型意义中包括他们对维度不突显的事物的量的 说明,那么我们可以把物体的维度突显值为零的像圆形、球形看做大、小 所说明的事物的典型形状。”( 任永军2 0 0 0 ) 此时,汉语用“大、小”,韩国 语则用“丑亡 、对辟”以外,还可以用“吾口、翟 ”。比如: ( 7 ) a 这个苹果真大小。 b 0 1 斗告君世呈丑日对畸 c 0 1 珥告君世呈署耳譬畔 ( 8 ) a 鸡蛋大小。 b 硎鬯0 1 丑畸对斗 c 硼巷0 1 云斗巷计 ( 9 ) a 今年的土豆可真大小。 b 鲁部旮砷告越砖王辞斗斗 c 鲁司旮对告趣砷署c 巷肆 ( 10 ) a 这个西瓜大小。 b 0 1 牟畸0 1 丑辟对日 c 0 1 牟甘0 1 署匕 巷珥 可见,汉语的“大、小”与韩国语“丑耳、母亡 ”、“寻斗、蛩日”相对 应。再看下面几个例子: ( 1 1 ) a 她的眼睛真大小。 b 工词o a 壬芒赳砷丑日,辞日 c 工q 爿岳鲁翘碍舌斗巷珥 ( 12 ) a 瞧,这个地球仪多大小! b 0 1 爱珥,0 1 习干皇17 qu 7 丑q 对u ! c 0 1 夏三斗,0 1z 早旦 7 鬯u l 舌u 对l ! ( 13 ) a 这个球比那个大小。 b o 吾0 1 习魂旦辟丑日对日 + c o 罟0 1 列表旦珥雷计巷珥 以上不难发现,像“眼睛、地球仪、球”等物体虽然满足 + 圆球 或 +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球形 ,但在韩国语中只对应于“丑计墨 _ ”,不能对应于“署珥巷珥”。这 是因为“署日巷亡 ”所表示的事物必须是 + 球形 或 + 圆形 的前提下具有 + 横截面 。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粗、细”维度对“大、小”维度的蕴含关系。 论“大、小”的最典型的事物是球形物体,而颗粒状正是形体小的球形 物体。比如“粮食”、“面”、“沙”、“盐”等事物。这些事物只能用“粗、细” 不能用“大、小”来说明其维度。任永军( 2 0 0 0 ) 认为“粗、细”的常态用 法本来就是表示一维突显的事物的伴随的不突显的维度的,也就是说,不论 “粗”还是“细”,它们的典型用法都是表示“小”,而不表示“大”,也正是 其表示“小”的这种强烈的自然的倾向,使人们自然产生一种常规的推理。 既然在“粗、细”维度上程度较小,必然在“长、短”维度上其程度也要小, 从而“粗、细”所表示的事物必然也就是小的。所谓“粗、细”不是一般的 “大、小”,而是“小”中的“大、小”。这样就为在“大、小”无能为力时 代替“大、小”创造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韩国语表现出一致。即不使用 “丑 、对亡 ”而用“署珥曹珥舌斗”。例如: ( 1 4 ) 旦瑚7 f t 丑斗,哥斗,署斗巷珥吾日 c ( 15 ) 斗旱7 t 丑日+ 碎珥,舌珥巷辟吾计) ( 16 ) 生吾o * e - 日+ 斟畸,署辟巷珥吾日, 2 3 “大小”与物体的维度突显数量 从理论上讲,任何物体空间的事物都有长、宽、高三维性。可是语言并 不是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写,语言和现实之间有一个人类认知的中介。由于这 个中介的作用,有些事物或者事物的某一方面被看作是零维( 如“点”) 、一 维( 如“线”) 或者二维( 如“面”) 。( 石毓智2 0 0 0 ) “大、小”对物体维度突显方面的使用是较自由的,它们对三个类型的 维度突显的事物都能比较自由地加以说明。此时,韩国语用“丑 、斟 ” 以外还有很多表现形式。 2 3 1 一维突出 突出一维有下面几种情况。 a 动物及其身体部位 ( 17 ) a 蛇: b 增: ( 18 ) a 眼睛 b t : ( 19 ) a 棍子 大蛇 a 邯 大眼睛 罟击甘苦岳 大棍子 小蛇 对鲁增 小眼睛 对鲁壬 小棍子 汉韩空间维度词“大d , ”语义对比 b 罟吾0 ( 20 ) a 尾巴: b 3 1 司: ( 2 i ) a 胡子: b 牟昭: b 工具 ( 22 ) ( 23 ) ( 24 ) c 设施 ( 2 5 ) ( 26 ) 吾罟吾0 1 大尾巴 迥卫司 大胡子 丑宁铝 绳子:大绳子 女晋:导趣受壬 鞭子:大鞭子 刘翻:吾期翻 凳子:大凳子 氇对:罟疆甘 a 电线杆 b 毽晏硼 a 路: b 型: 大电线杆 吾殂吴硼 大路 吾趋蕾型硎王 罩 芒罟吾0 1 小尾巴 , 玛鲁卫司甜鲁卫司 小胡子 对鲁牟错 小绳子 苛芒甜鲁受考 小鞭子 = 三 鲁郑翻 小凳子 对鲁召甘 小电线杆 砷鲁迥关硎 小路 舌鲁趁皇害型 d 自然物 ( 27 ) a ,河:大河 小河 b 巷:罟蛩肆皂咎 可见,“大、小”既可以突出长度,又可以突出高度。同时,从语言对应 形式来看,可对应于“丑珥、对日型亡 、甜斗”“日1 ”。除此之外,还可 以用“词缀+ 名词”的形式来表达。比如表“大”义的词有“蕾理? 表“小” 义的词有“旦鲁型”。有时,还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示。如“大眼睛”可用“世 鲁卺”来表示。 2 3 2 二维突出 突出二维有下面几种情况。 a 表示活动场所 ( 28 ) a ,院子:大院子小院子 b 蔼赳:导穗赳离芒召钽对芒习钮香軎习赳 ( 29 ) a 操场:大操场 小操场 b 芒吾蛩:导芒吾对器鲁芒罟蛩苛芒芒吾毋舌芒譬丢蛩 ( 30 ) a 阳台: 大阳台 小阳台 b ,咖鬯辟:吾枷世日离芒圳鬯辟对鲁训世辟香皂训鬯斟 b 用具 ( 3 1 ) a 黑板:大黑板小黑板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霍世:吾霍世 ( 32 ) a 门:大门 b 导:硼导召导 ( 33 ) a 鼓:大鼓 b 普:吾普瑚卫 ( 34 ) a 镜子:大镜子 b 7 1 鲁:吾7 1 苦 c 自然物 墨千鲁 小门 鸷鲁 小鼓 对鲁 小镜 哥鲁 霍世 芒普罡 导生卫 习鲁岳习鲁 ( 35 ) a 沙漠: 大沙漠 + 小沙漠 b q - 畸:导翊 畸母鲁 畸香鲁 畸 ( 36 ) a 草原: 大草原 + 小草原 b 主赳:吾硼主逍翻鲁主逍+ 对芒主钽舌芒壹赳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二维突出的事物当中,只要其“面”在空间中所占 的量大,我们就可以用“宽、窄”来进行说明,韩国语也同样,除了“丑斟 对珥”以外,还可以用“离斟吾斗”,“叫垒”来表示。另外,我们发现 韩国语中表小义的词缀“普一,舍一”跟“导,习鲁”组合成一个词的例子。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只能用“大”来标记,不能用“小”来标 记,如“沙漠、草原”等。这是跟事物的突显有关,事物越大,越能够引起 人们的注意。“沙漠,草原”在空间中所占的量大,所以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因此,只能与“大”组合。 2 3 3 三维突出 突出三维有下面几种情况。 a 用具 ( 37 ) a 球:大球小球 b 罟:罟吾对鲁罟 ( 3 8 ) a 斧头:大斧头小斧头 b 王纠:吾王纠对鲁王韧击呈纠 b 材料 ( 39 ) a 石头:大石头 b ,罟:寻吾 c 水果蔬菜 小石头 苛鲁专砬暑 9 汉韩空间维度词“大d ”语义对比 ( 40 ) a 苹果:大苹果小苹果 b j , l - 卫 :暑 珥舌鲁 珥斟芒 珥世 珥 ( 4 1 ) a 白菜:大白菜小白菜 b ,硼辛:日l 丰+ 吾硼丰o h 日h 手要卅辛对鲁哪辛 ( 42 ) a 蒜:大蒜叫、蒜 b 口 昔:口 昔吾口 詈+ 墨 鲁口 昔 ( 43 ) a 葱:大葱 小葱 b 斗:舌鲁斗型珥o 电珥对鲁舛 以上表蔬菜类的例子中可见,“大葱、大蒜、大白菜”中的“太”,它在 语言形式上可有可无,其所指对象不变。与之相反,“小白菜、小葱”中的“小” 则不可去掉。这是因为,在同一范畴的事物当中,我们总是给不突显的事物 做标记。据标记理论来讲,“大”是无标记项,“小”是有标记项。这种标 记模式同样在韩国语中起作用。因此,表“小”义的词缀“吴o hl o t 电香” 均不可去掉。 d 人的躯体部位 ( 44 ) a 鼻子:大鼻子小鼻子 b 丑: 吾i 咎i鲁丑 ( 45 ) i 脚:大脚小脚 b 世:吾世赳晋 ( 4 6 ) a 拇指:大拇指小拇指 b 芒( 世) 7 1 - 旨:错列鲁( 世) 7 苛 日刎击( 世) 7 哥 ( 47 ) a 肚子:大肚子小肚子 b 日w :镏4 旱1 吾口h6 贺郇聋鲁目日 可见,汉语的“大、小”可以表示人的躯体部位。通过对应形式我们可 以看到“大、小”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比如“大鼻子、小鼻子”、“大拇指、 小拇指”“大脚、小脚”属于对称,“大肚予、小肚子”属于形式对称、意义 不对称。 e 动物 ( 48 ) a 猪:大猪小猪 b v - t 习:罟硼习加纠v - t 习苛芒划习 ( 49 ) a 猫:大猫小猫 1 0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卫管0 1 :吾卫咎o h 刎卫学o 香芒卫咎0 1 ( 50 ) a 羊:大羊 小羊 b 咎:吾咎 l 纠咎对鲁咎 ( 5 1 ) a 鸡:大鸡小鸡 b 碧: 导碧瞎o 司墨卜芒碧 ( 52 ) a 狗: 大狗小狗 b 7 1 : 吾7 甘旮o 习苛鲁加 ( 53 ) a 牛:犬牛小牛 b 生:吾生舍o 习对鲁生 ( 54 ) a 马:大马小马 b 世:吾世畸6 司对鲁世 ( 55 ) a 虾:大虾 小虾 b 砷旱:普州早对鲁州孚 ( 56 ) a 蚂蚁:大蚂蚁小蚂蚁 b 7 1 口1 :等州口 兽硼哥鲁7 1u 1 由此可见,汉语的“小”跟韩国语的“ 曰纠o 习o 司”等词相对应。“大” 与“虾、蚂蚁”等词组合时,可对应于表“大”义的词缀“碧,世”等。需要 说明的是“吾宥、哥鲁旨、导硼、对鲁州”等只有在对事物形体的大 小进行比较、对举的情况下才可以临时使用,是不稳定的。但这些并不是一个 词,是一个词组,一般情况下汉语的“大”和韩国语的“己”都很少跟“羊、 鸡、马、牛、狗”等词组合。这是由事物的突显与标记词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的。如前所述“小”有标记项,“大”则无标记项。 f 自然物 ( 57 ) a 树:大树小树 b 计旱:吾计早斟鲁q 早州l + 旱 ( 58 ) a 山:大山小山 b 世: 吾世斟鲁世吾世 ( 59 ) a 溪:+ 大溪小溪 b 1 :+ 寻 1 1 雀州翘 ( 60 ) a 海:大海+ 小海 汉韩空间维度词“) o l d 、”语义对比 b 目 珥:导日 畸叫鄙 g 交通工具 ( 6 1 ) a 船: 大船 b 硼:导日h ( 62 ) a 巴士: 大巴 b 川生:司圭 h 房屋 苛芒日 日+ 生鄙 小船 对芒u 日鲁硼 小巴 生审川盎 ( 63 ) a 高楼大厦 小苹屋 b 卫寺趟号鬯日主7 召卫斗召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大1 4 , ”不仅对应于“丑珥对亡 ”,还 可以对应于“目斗香日”,“型 蛩卧”,“吾 翟 ”以及“ i | 生”。 有时,大”还可对应于表“大”义的词缀“等一电一世一”,“小”则对应于 表“小”义的词缀“钏一舍一要一棚翻一i - o i - 列普一”等。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汉韩空间维度词“大t j , ”的隐喻义对比 认知语言学认为,从性质上说,隐喻不属于纯语言的范畴,而属于认知 的范畴,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隐喻概念体系, 正是人们的隐喻思维方式使人们看到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了从具体 到抽象的投射。( 蓝纯1 9 9 9 ,赵艳芳19 9 5 ) 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 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 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表达和理解的。( 蓝纯19 9 9 ) 而所谓隐喻,所谓投射都 是人的一种特有的认知能力一联想的表现形式( 石毓智19 9 5 ) ,任何语言概 念的形成和表达都是人通过联想进行范畴化的结果。 认知语言学赋于隐喻下述重要特征:第一,隐喻概念系统的运行是自动 的,无知无觉的,经常的,不易被人察觉;第二,大部分的新鲜隐喻都是约 定俗成隐喻的延展,因此具有与后者一样的特性,受同样原则的约束;第三, 有些隐喻概念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例如时间即空间隐喻,另外一些隐喻表现 出更多的文化特征。( 蓝纯19 9 9 ) 3 1 表示数字、数量 数字、数量虽然比较抽象,但人们可以根据其所表示的具体事物的多少 理解其“大、小”。对一定的具体事物来说,数量越大,其占据的空问的量也 就越大,表示该数量的数字当然也越大,因此用空间词语表数量也就很自然 了。在这一点上,汉语与韩国语有所不同。汉语可用“大、小”表示数字、 数量,但韩,国语“丑斗、对日”只表数字,不表数量。例如: a 表示数字 ( 1 ) a 4 3四大于三。 b 4 告3 旦日丑畔 ( 2 ) a 3 , ab 见a 时a 的视线比自己的水平线低( 即在下方) 。a 芒b 旦计 o 硎珥 a 翊一 日毋盖斗一 晋早”。 另外,我们发现以上的大部分名词不能进入“名词+ 大”这一结构。此 时,韩国语呈现一致。例如: ( 3 1 ) + 暴雨大+ 晋孚斗丑计 福大+ 普0 1 丑珥 内幕大畸o 丑珥 t 奇迹大 77 习0 1 丑斗 印象大q 甘0 1 丑斗 个别的名词可进入“名词+ 大”结构。例如: ( 32 ) 变化大鬯斟斗丑计 显然,这种格式的不对称不仅是语法结构不对称,又是语义上的不对称。 ( 二) 名词本身是强特征的,“大”用来表示该名词具有特征的程度。名 词可分为两大类:强实体和强特征。强实体的名词强调事物自身实体的存在, 而强特征的名词实体意义减弱,重在其具有的某种特征。例如: ( 33 ) 大笨蛋大流氓 大蠢材大傻瓜大烟鬼 大文盲大赌徒 大男人 大光棍大男子汉 ( 三) “大”与表概念的名词组合的情况远远大于“小”。比如在4 1 里 提到的“数+ 大+ 名”结构。可以进入这一格式的名词如下:( 谷晓恒2 0 0 5 )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数目词二( 两) 口五 七 八 九 十 出现 4623884661 l4 974 “2 644162 l5 次数 百分比24 60 20 7 24 9 6 1 5 2 2 5 1 4 2 3 0 8 1 1 5 贡献 问题作风 产业公园 案件 公司 港口技术新闻 难题 任务 功能悲剧 工种部门 感想指标集团标兵 名词 特色主题城市 煤矿关系行动河流 建筑 派别车祸 例词 特点政党战役沙漠基地 企业计划 趋势 类别措施 优势阵营系列体系 矛盾保障要点商场因素富翁 障碍 民族政筻银行 行业 纲领奇迹区域 元帅 高峰 ( 四) 一些表示社会身份的名词只能与“大”结合,这就是语用上的原 因。如:“大总统、大老爷、大教授”等,因为这些身份本身就处在社会等级 的高端,而那些中间层次的则可加“大、小”。有些不具社会等级的身份名词 也常加“大”来表现其重要性。 亲属称谓也是社会身份的一种,原本是根据排行产生的亲属称谓有的进 一步用来表示非亲属称谓,比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姨、大婶、大嫂、 大姐、大哥、大兄弟、大伯等成为一种泛称,“大”已经虚化为表示尊敬的语 素。在同种场合不能用“小”替换。 4 2 2 有“小”无“大” ( i ) 属于这一类的名词及其在韩国语中的对应情况如下。 a 对应于“对皂”。例如: ( 34 ) 细胞( 捌至)草( 琶)昆虫( 罟音)鞋( 儿) ( 越世) 便宜( 儿) ( 0 1q )溪( )灰尘( 鬯习)影( 工鬯z ) b 对应于“垒”。例如: ( 35 ) 市民( 1q ) c 对应于“世”。例如: ( 36 ) 沙子( 旦铷)聪明( 捌)萝p ( 旱旱) d 对应于“0 1 鬯卫u 钿7 1 召鲁”。例如: ( 37 ) 小朋友( 卫口 雹干)小读者( 卫口 号对) 小熊猫( 0 1 t7 迎日) 小战士( o 电坦 ) 小演员( 0 1 鬯日h 旱)小寡妇( 寄鲁斗旱) 小媳妇( 叫鬯召芒掣 1 ) 小主人( 叫鬯手鬯) 小犯人( q 铂昭司对) 小保姆( 叫鬯7 召旱) 小护士( o t 鬯赴立趣) 小时候( 0 1 鬯召) 小生命( o 鬯旭日) 小党员( 叫鬯甘)小乞丐( 0 1 鬯习习) 汉韩空问维度词“大,j 、”语义对比 e 对应于“斟棼日旦曹裂烈日”。例如: ( 38 ) 小差事( 儿) ( 斟棼芒矧旱) f 对应于“甜日”。例如: ( 39 ) 小评论( 蛩鲁岳瑁)小辫儿( 对列晕鲁口 到) g 对应于其他形式。例如: ( 4o ) 小偷儿( 吾王号) 小点一o ( z _ r 驾) j 、龙( 昭) 卜常识( 世世蕾咎q ) 小费( 目) 小看法( u 1 寄蕾铟z ) 小建议( 口l 寄鬯爿l 爿) ( i i ) 只能用“小”修饰的名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 表示人物的社会身份的名词一般都有一种默认值,即都是成年人, 当我们这种身份加之于年龄较小的对象时,往往加“小”以示区别。这种“小” 都是表年龄的,一般情况无表年龄的“大”与之对应。 b 除了年龄这一默认值外,还有人、事、物在体积、品行、影响等方 面的默认值,当实际不及这个默认值时,常需加“小”。如“小老头儿、小 老人、小市民”等。 c 名词本身在体积、面积、数量、社会地位、力量等方面处于低端,一 般只能用“小”修饰,如“曲子、媳妇、饭馆、细菌、标点、病菌”等。这 一情况与只能加“大”的那类情况相对应,这正是词汇搭配与意义之问相应 相称的原则在起作用。表谦虚时,也常这么用。 d 在表示称呼的时候,“小+ 姓”常用来称呼年龄比称呼者小的人。“小 + 名”般称小孩子,这都是“大”所不具有的用法。 4 2 3 有“大”有“小” 形式相同,意义不同。 a 类:“大”主要表体积,“小”表示年龄。例如: ( 4 1 ) 大老虎、小老虎、大狗、小狗、大狮子、小狮子、大猪,小猪、 大白菜、小白菜、大葱、小葱 b 类:“大”表社会地位评价、“小”表年龄。例如: ( 42 ) 大科学家、小科学家大画家、小画家 大英雄、小英雄大歌星、小歌星 大能人、小能人 大木匠、小木匠 大裁缝、小裁缝大学者、小学者 c 类:“大”表特征评价,“小”表示年龄。例如: ( 43 ) 大丈盲、小文盲大瞎子、小瞎子 大呆子、小呆子大天才、小天才 大笨蛋、小笨蛋大球迷,小球迷 大专家、 大作家、 大明星、 大师傅、 大疯子、 大恩人、 大病号、 小专家 小作家 小明星 小师傅 j 、疯子 j 、恩人 j 、病号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除此之外,还有“大肚子小肚子、大水小水、火人小人、大辫子 小辫子”等。 4 3 使用频率的不对称 ( 一)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所列出的空间维度词语使用频率统计结果如下。 表1 词条 词次 频率使用度 大( 形) 5 2 9 44 0 2 7 75 2 0 2 大( 副) 6 1 70 4 6 9 45 5 0 小( 形、头) 3 8 2 l2 9 0 7 03 2 8 1 高 1 4 4 71 1 0 0 91 1 6 7 低( 形) 5 3 80 4 0 9 34 7 4 长7 2 70 5 5 3 16 0 0 短2 3 50 1 7 8 81 9 0 宽 1 2 00 0 9 1 39 6 癃 3 00 0 2 2 82 0 粗 1 1 20 0 8 5 2 9 0 细 1 9 9 0 1 5 1 41 4 0 厚1 5 00 1 1 4 11 0 9 薄 8 00 0 6 0 9 6 2 深3 8 30 2 9 1 43 0 8 浅7 20 0 5 4 85 7 ( 二) 韩国国立国语研究院趋日1 寻叫 号啦王圣, q - ( 现代国语使 用频率调查) 统计结果如下。 汉韩空间维度词“大巾”语义对比 表2 斗卸对号罟 耻王 39丑斟 蔼 2835 259 苛珥司 738 27 7 盖日司 69 1 974 赏日奄 228 386 型日审 509 856 对珥窜 260 638 翻斗 审 3 42 1754 香计司 128 1937 舌斗司 1 13 2757 7 号畸司 76 28 27 旱召c : 审 7 4 3 4 2 l - 豺计 嘈 59 46 1 旌斗瑁 443 9253 世斗芎 17 由上可见,汉语和韩国语中“大”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小”。同时也可 以看出,它们在空间维度词语当中的重要地位。 4 4 “大小”的不对称性分析 语言的对称和不对称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语言总体上 是对称的,局部上是不对称的。对应的两项中总是有一个是无标记项,一个 是有标记项,形式和意义之间有一种扭曲关系。下面对“大、小”的扭曲关 系的规律做一些粗略的分析。 ( 一) 认知上的原因 事物越大,越突显,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越容易进入我们的语言中。 正因为如此,如前所述的关于“大+ 时间词”,“大、小+ 指人名词”,“数词+ 大+ 名词”等结构中“大”的组合远远大于“小”。事物越小,人们对小的东 西容易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小的事物易把握、易处理,搭配的强度增加。比 如“小树、小猪、小狗、小牛”易凝固为表示“树苗、猪仔,牛犊”,而“大 树、大猪、大狗、大牛”却凝固程度不够。这一点在韩国语中表现得更明显。 如“毋o 司,鲁o 习,时o 习,曙o 司”都是个词,但“吾州,吾垒,吾世,吾旨” 是一个词组。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语用上的原因 a 语言遵循着“礼貌原则”。“大i d ”的使用也受这一原则的支配。“大” 作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比如“尊姓大名、大作、大札”等;“小”作 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比如“小弟、小人、小女”等。这 正体现了中国人谦虚的传统美德。因此,此时“大、小”不能互换使用。 b 语言遵循着“适量原则”。比如在“大小+ 指人名词”结构中,“乞丐, 保姆”具有【+ 地位低下 【+ 年龄小】等语义特征。此时,不能以“小小乞丐”或 “小小保姆”来表达,这样就违反适量原则,就是累赘。因此,当“一个形 式对应于两个概念”时,只有靠上下文语境,才能正确地理解其语义。 ( 三) 心理常规上的原因 人类总是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发展。求“大”求“好”是正常心理。厅 不分大小都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