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印刷工艺因素.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印刷工艺因素.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印刷工艺因素.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印刷工艺因素.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印刷工艺因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影响平面设计的因素有很多,印刷工艺就是其要素之一。二者看 起来似乎界限分明,一个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另一个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 但是,由于现代平面设计基本上都是特指为满足机械化印刷生产所做的设计, 其目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传播。而印刷工艺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表现手段之一, 是一种媒介,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印刷工程每一阶 段中的工艺与平面设计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充分利用好这一 媒介手段,促进平面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证方法 中的定性分析,首先在全面把握平面设计、印刷工程各自理论体系的基础上, 对每个具体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方法、经验、思路,使二 者达到真正的融合;再有,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宏观上指导实践;最后, 对当代新技术、新理念、新趋势进行展望,使设计从入文和科学技术上反映时 代风貌。学科的交叉必定给我们带来新的视野和思路,本文将平面设计与印刷 工程的关系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理论上使这一交叉学科得以进一步深 入发展,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面媒体出版产业 链条的顺畅和产业水平的提高。平面设计师通过对印刷工艺的学习与了解,从 现象到本质,分析归纳出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内在联系,就能够得心应手地 将印刷工艺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将设计艺 术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起来。 关键词:平面设计印刷工艺元素结合 3 a b s t r a c t s :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i so n l yo n eo ft h em a n y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t h e q u a l i t yo fg r a p h i cd e s i g n t h e r es e e m sb en o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g r a p h i cd e s i g na n d 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w i t ht h ef o r m e rf a l l i n gi n t ot h ec a t e g o r yo f a r td e s i g na n dt h e l a t t e ri n t oe n g i n e e r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h o w e v e r , t h e ya r ev e r y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 ,a s c o n t e m p o r a r yg r a p h i cd e s i g n i su s u a l l yu s e df o rp r i n t i n gw i t hm e c h a n i c a l e q u i p m e n t sw i t ht h ep u r p o s eo fc o n v e y i n ga n ds p r e a d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 ,w h i l e 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i so n eo ft h et o o l sa sw e l la sam e d i af o rt h ec o n v e y a n c ea n d s p r e a d i n g 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s t u d i e st h e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 i n t e r a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t e c h n i q u e su s e di ne a c hp h a s eo f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 g r a p h i cd e s i g n ,a n dt h e ne x p l o r e s t h ew a yo fp r o m o t i n gt h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r a p h i ed e s i g nw i t h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i s a p p l i e da st h es t u d ym e t h o di nt h ep a p e r a f t e r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e x p o u n d i n gt h e t h e o r i e sr e l a t e dt og r a p h i cd e s i g na n d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 t h i sp a p e rd i g si n t o e a c hs t a g ei n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g r a p h i cd e s i g na n d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 , o nt h a tb a s i s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f e a s i b l ea n dp r a c t i c a lm e t h o d s ,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 t r a i n so ft h i n k i n g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b e s i d e s ,t h i sp a p e ru s e s r e l a t e dt h e o r i e st og u i d er e a lw o r k ;la s t ,t h i sp a p e ra l s op r o i e c t st h e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t e c h n o l o g y , n e wc o n c e p t sa n dn e wt r e n d s ,e n a b l i n g d e s i g nt or e f l e c tc u r r e n tv o g u e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h u m a n i t i e s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i n t e r s e c t i o no fd i s c i p l i n e si n e v i t a b l y r e n d e r sn e wp r o s p e c t sa n d i n s i g h t s t h i sp a p e rf u r t h e rp r o m o t e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h e o r i e si nt h i s d i s c i p l i n eo nt h es t r e n g t ho fac l e a r t r a i no ft h o u g h t i th a ss o r t e do u ti nt h e c o m p l i c a t e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g r a p h i cd e s i g na n d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s o l v es o m ep r a c t i c a lp r o b l e m ,p r o m o t e st h ew h o l ei n d u s t r yl e v e li n s o m ee x t e n t i fd e s i g n e r sc a ng e ts o m ec o n c l u s i o n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g r a p h i cd e s i g na n d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b ys t u d y i n g ,t h e nt h e yc a nt a k eg o o d a d v a n t a g eo fa l lt h en e wm a t e r i a l sa n dn e wt e c h n o l o g y , c o m b i n et h ea r td e s i g na n d m o d e mt e c h n o l o g yp e r f e c t l y k e yw o r d s :g r a p h i cd e s i g n ,p r i n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e l e m e n t s ,c o m b i n e 4 刖看 平面设计,就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对各种视觉元素进行编排与布局,以便 更加有效准确地传达信息的设计活动这其中包括了字体设计、插图设计、版 面编捧,书籍设计、符号设计、c i 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视觉导向设计 等等总的来说,它属于艺术的范畴 印刷,指的是一种工艺技术,它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通过印刷油墨和压 力,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从而完成图文的复制。属于科学技 术的范畴 但是,自古以来,艺术和技术就是密不可分的。最初,手工艺时代的设计 与制造生产是同一体的,设计人也就是生产者。开始的手工制品只是为了满足 功能的需要,后来由于生活的安定,物质的日益丰裕,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 于艺术、审美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虽然历史上艺术与技术也曾一度分离,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两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是大势所趋的艺术不是专门职 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 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且超出个人意志的那个珍贵的瞬问片刻,上苍 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师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 来说都是不可缺乏的。真正的创造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由此类推,平面设计和印刷工艺也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1 9 0 7 年,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一德国。工业同盟”就提出艺术、工业, 手工艺结合的宗旨著名的包豪斯学院就开设了工艺技术基础课,其中之一就 有印刷工艺课程,并设有专门的印刷工作室进行印刷设计。包豪斯院长格罗佩 斯提出:艺术家必须学习如何去直接参与大规模的生产,而工业家也必须认清 如何接受艺术家能够生产的价值他建议建立一所与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 校,提出建立艺术家、工业企业家,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他认为学生应对材 料、结构、肌理、色彩有一个科学的、技术的理解,设计教育应该是重视技术 性的基础,加上艺术式的创造的合一后来的乌尔姆设计学院与战前的包豪斯 设计学院也是一脉相承,它将设计视为社会工程的组成部分西方很多平面设 计家都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很多设计家首先是一名掌握印刷技术的印刷师,或 在印刷厂工作2 0 世纪6 0 年代,美国平面设计师卢巴林就结合摄影制版本身的 特点进行字体设计,开拓了当时新的制版技术条件下的新平面设计方向探索的 先河。许多设计家在自己开设的小型印刷事务所中进行实验,努力把绘画的特 点引入印刷中去,以创造出新的平面设计方式。例如,一战结束后,荷兰设计 家保罗舒特玛在设计上进行多次重复印刷的试验,效果非常现代。 纵观平面设计的历史,它的每一次突破性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整个 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相联系。从印刷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发明, 再到数码革命,每一次都给平面设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平面设计的表 现方式是以现代印刷技术实现的,因此,在这众多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中,印 刷工艺就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让我们再来看看印刷发展的历史,印刷术是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历经源头,古代、近代、 当代四个历史时期,有长达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活 字印刷、照相排版、电子分色制版到现在的计算机桌面出版系统的演进过程。 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平面设计艺术始终与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特别是 在印刷发展的早期,中国古代精美的石刻、木版雕刻,用于丝织艺术品上的夹 颉术等等都可以看作印届u 术的源头,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设计与印刷的 划分越来越专业化,使设计更注重艺术性,而印刷更加偏重于工艺技术了。 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至于有学者指出平面设计的历史 应该是这样划分的:在现代平面设计形成以前,“平面”这个术语泛指各种通 过印刷方式形成的平面艺术形式,比如木刻、石版画,腐蚀版画,丝网印刷版 画等等,这些艺术形式统称为“平面艺术”而真正的现代“平面设计”的出 现则是以大批量机械化的印刷生产为标志的也就是说,平面设计是二维视觉 传达设计中针对能够印刷的介质载体的代名词,它的包容性很强,与其它领域 相互交差,并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现代平面设计的目的是利用机械化印刷进 行大批量生产,印刷发行量越大,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大。 时至今日,随着平面传播载体的日益丰富,出现了许多新的平面媒体,如 电影、电视、网络等。因此,有人将现代平面设计分为印刷类平面设计和非印 刷类平面设计两种基本形式印刷类包括书刊、报纸,杂志、画册、产品包装、 各种票据等,非印刷类包括手绘的p o p 广告、户外广告、网页设计等。但是, 以印刷为最终载体的印刷类平面设计在现代平面设计师的工作中仍占主体地 位,印刷仍然是目前最为普及和使用最为广泛的传播手段,可以说平面设计是 针对印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印刷出版,印刷是平面设计的舞台,平面设计基 本上是以印刷的方式发展的。在这类平面设计中,如何处理好平面设计和印刷 工艺的关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将决定整 个设计生产流程。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使平面设计师必须加大对印刷工程技术 2 的关注和了解,同样,印刷技术人员也急需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关于这一点, 真正在设计行业中从事过工作的人都知道,印前制作与印中处理,再加上印后 加工,这一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好作品所应该好好关注的。特 别是刚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学生,由于没有经验,到了实际工作以后会碰到很多 钉子,经常会碰到作品拿去输出被老师傅数落的情况。 目前,国外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具有多年本领域实际工作 经验的专家学者或相关企业的生产顾问、负责人的经验总结和观点他们的 视角很有新意,有相当的创造性和启发性。例如美国的c o n s t a n c es i d l e s 、 奥地利的h e l m u ts c h m i d 在国内,不少平面设计师主动深入印刷生产部门, 结合生产实际总结设计方法。许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还在总结 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平面设计与印刷工程、印刷设计等有关如 何将两者进行结合的书籍。 尽管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紧密联系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 崽的来说,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于其它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人 员和相关的资料较少,对于两者的关系基本上还停留在孤立研究和机械并列的 程度,真正有关本质的联系和发现都还不多,缺乏可以切实指导实践的行之有 效的方法,因此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深入的空间。 总之,正是由于平面设计不断对印刷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技术的 发展又促进了平面设计的丰富性。那么,深入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技术 到底是如何融入到现代设计工作中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力求把平面设 计与印刷工程的关系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启发,使 这一交叉学科得以进一步深入发展,同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整个平面 媒体出版产业链条的顺畅和整个产业水平的提高。 要想通过对印刷技术和工艺的学习与了解,在设计实践中将设计艺术与现 代印刷工艺完美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得心应手地将印刷工艺中的新材料、新工 艺、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首先就必须了解平面设计和印刷的工艺 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还要对每个具体环节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具体的实 践问题总结出实践中切实可行的方法、经验、思路,使二者达到真正的融合; 再有,还要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归纳出清晰的思路观点,从宏观上指导实 践: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当代新技术、新理念、新趋势的关注尤为重要,设计 必须反映时代风貌,无论是从人文上还是科学技术上均是如此。因此,本文将 以此为内容结构主线,对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关系问题进行阐述。 3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丞洼王些盔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冱 k 窆 签字日期:3 - j 7 年f 月0 沪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丞违王些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特授权丞洼至些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乏火皂 签字日期:a p 年f 月c ) 斗日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印刷工艺中的各种因素也是平面设计的创作元素,平面设计师应该 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掌握现代印刷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二、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同时,也要与市场紧密联系。市场的需要会大大 促进设计的发展,而艺术也会以它巨大的精神感染力拓展市场 2 第一章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第一章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1 1 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流程 平面设计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始于1 9 世纪末。著名的包豪斯学院所倡导 的理念是:现代设计要与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步,设计出的产品要首先满足科学 功能性,并符合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平面设计发展到今天,更加是文化艺术 行为与商业行为的相互融合,是通过大规模机械化和现代科技生产的二维视觉 传达形象的设计。如今的平面设计不仅仅是靠文字、图像、色彩这几大基本元 素来传达视觉信息,它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样,例如还要考虑到作品的不同 质感,触觉的、味觉的,以及各种复杂的综合感受,因此,现代平面设计是一 个复杂的交叉学科。 从前,平面设计工作往往是由从事艺术创作的美术师来担任,他们大都经 过素描、色彩等严格的基础训练,有着扎实的造型功底,但是,现代的平面设 计师不仅要通过这些基础训练培养对视觉艺术语言的感受、领悟和表达能力, 还要经过专业基础的学习和训练,即进行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的学习, 以及字体设计,图案设计、专业摄影、绘画等练习。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练 习标志,招贴广告,书籍装帧,包装等应用设计。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 计算机基础训练和印刷工艺的学习和了解。计算机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迅速普 及和应用,给平面设计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掌握这一工具是对一名现代平 面设计师的基本要求。另外,由于平面设计作品最终要以印刷手段实现,而现 代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因此,了解印刷工艺技术,特别是新工 艺、新材料的重要性比以往更为突显,许多技高一筹的设计师都是注重印刷生 产实践的,他们会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出新颖独特,表现力丰富的作 品来。 平面设计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可以分为出版印刷设计、广告印刷 设计、包装印刷设计、特种印刷设计四大类根据平面设计的组成元素可分为 图形设计、色彩设计、字体设计而通常我们是根据它的几个应用方向来分为 书籍装帧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几大类。我们这里 讨论的平面设计是指占大多数的印刷类平面设计。 每一类设计都有它们自己的特点、要求和程序方法。但是,它们也遵循着 共同的设计规律和法则。首先,在开始任何一项设计之前,详细认真,有计划、 第一章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全面的调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了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定位、经 营理念、企业文化特点、与同行的比较优势及劣势、服务的目标对象,客户已 有的企业识别系统,以及本次设计活动中他们的意图和想法,才能做到有的放 矢的设计,取得最佳的视觉传达效果。接下来,就应该开始收集整理设计素材 了,对相关的文案、数据、图表及图片的归纳和整理的过程,恰恰是发展想法, 产生灵感和创意的过程。然后,再从多种创意方案中仔细筛选出最好的进行深 入设计最后,拟定一个设计提纲是整个设计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这个 提纲应包括整体的设计创意定位、内容结构安捧、成品的规格尺寸、所选的印 刷材料、方法和加工工艺以及支出预算。整个方案得到客户认可后,就可以进 入正式的印刷阶段了。 印刷,概括地来讲,是一种图文复制技术。它主要由桌面出版技术、印刷 技术和印后加工技术组成,即通常所说的印前、印刷、印后三大部分的工艺过 程。原稿、印版、油墨、承印物、印刷设备是传统的五大要素,它们在整个印 刷工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分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现图文复制有多种形式和方法,在传统工艺中,由于印版是印刷工程中 最重要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通常根据印版的不同来划分出几种印刷方式:凸 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这几种传统的印刷方式与我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我们身边的大部分印刷品都是用这几种工艺印制的,它们各有着 鲜明的特点。凸版印刷由于图文部分凸起,类似印章,因此产品通常笔触有力, 轮廓清晰,墨色鲜艳。常用于封面、商标、包装等产品的印刷;平版印刷利用 油水不相溶原理处理版材,使图文部分亲油,非图文部分亲水以形成区别,它 操作简便、成本低,质量好,适于大批量快速印刷,因此,应用非常普及,通 常见到的书籍、画册等印刷品都是用平版印刷印制的:凹版印刷中印版上图文 部分下凹盛墨,以凹陷深浅区别颜色深浅。所以产品线条精细、层次丰富、有 凹凸感且色泽牢固不易仿造,常用于精美的印刷品及有价票证、塑料薄膜等; 孔版印刷的原理是在丝网材料上将图文部分镂空以便将油墨透过到承印物上, 而将非图文部分保护起来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形式感强,常用来制作艺术性 强的作品。还常用于线路板印刷、纺织品和各种工业产品。 印前工作是整个印刷工程的第一阶段,目前,这一阶段的工作由彩色桌面 出版系统来完成,即计算机印前出版系统。它将原稿的输入、处理、印版的制 作都纳入数字化流程,进行统一管理。 进行印前设计的计算机应尽量选用高配置的,以便处理数据量庞大的图形 2 第一章平面漫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图像文件并且最好选用最为常用的软件进行设计制作,以方便与相关部门进 行数据交换,减少格式转换的麻烦 图像、文字、色彩是平面设计的三大元素,要使这三大元素在最终的印刷 品中很好的表现出来,就必须做好它们的印前处理工作。 首先是图像。图像原稿分为透射稿和反射稿两大类。透射稿指的是色彩反 转片、正片、负片、黑白底片反射稿是指冲印好的照片,画稿、印刷品。根 据内容还可分为人物、风景、国画、油画等。之所以对原稿进行仔细的分类, 是由于下面的工作都要根据原稿的类型来进行个性化的处理,比如接下来的扫 描方式的选择,质量要求高的原稿一般用滚筒扫描仪,其余则可用平板扫描仪。 由于在印前设计中,图像原稿都必须经过扫描的数字化过程,因此引出了图像 的色彩模式( 如r 6 b 、c m y k 、b i i a p 等) 、图像文件格式( 如p s i ) 、t i f f ,j p e 6 等) 和分辨率等许多与计算机有关的概念。搞清楚这些概念,对设计师来说是 非常重要的。图像原稿输入电脑后,还要对它的各项指标进行仔细的调整,如 尺寸、清晰度、色彩等,以及各种效果的制作。 文字原稿由键盘或字符阅读器输入,在排版软件中进行编排和处理,这时 就需要用到字库了,目前市场上的字库有很多,并且都不断地有新的字体发布。 设计师在选择时要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并且有选择地进行安装,这样才能保证 所选字体的可实现性且不浪费磁盘的空间。 色彩问题是印刷复制中的重点问题也是一大难点,其原理是将原稿的色彩 通过滤色片分解成三个原色,再分别制成带网点的印版,最后将原色色版叠合, 利用网点的分布和大小经混合再现原稿色彩。但是,由于从原稿到印品中间经 历了图像扫描输入,调整、打样印刷以及印后加工等许多复杂的环节,在这一 过程中图像的色彩要通过几种不同的设备以不同的原理显示出来,而每一种显 色方法都有自己的色域空问一所谓色域空间就是指该方式所能表现的全部颜色 范围。因此同一色彩在不同工艺阶段的外观很可能不同,为了尽量使原稿的色 彩得以真实再现,就要做好贯穿整个印刷过程的一系列色彩管理工作 图像和文字都准备好后,就可以进行捧版工作了。设计师最好选用通用性 强的专业排版软件,以保证文件格式符合后工序要求 捧好版面后,设计师就要与输出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印前第二 阶段的出片和打样工作。首先排好的版面数据被送到分色制版工作站中,经过 r i p ( 既光栅图像处理器) 生成输出设备能够识别的位图,也就是带有不同大 小网点的半色调图像( 网点的大小用单位面积内网点与该面积之比表示) ,这 3 第一章甲断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样才能驱动电脑打印设备、输出胶片的激光照排机或者直接制版机在相应的材 料上记录成像。这是整个制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图像加 网过程。在此过程中,加网的线数、角度、形状都会对最终效果起到重要的影 响,因此需要设计师的密切配合。最后,经r i p 分色加网后的页面由激光照排 机输出四张分色胶片,再晒制成可供印刷的四色印版。 制好分色版后,就要进行打样。印前打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的好坏 决定了客户能否签字同意开始印刷,并且样张也是正式印刷时的参考依据。传 统的打样方式是机械打样,它使用的油墨、纸张都与正式印刷一致,因此基本 可以使客户见到印刷的最终效果,但是它工艺复杂,时间长,受人工因素影响 大,有些单位更愿意选择方便快捷的数码打样,甚至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 采用屏幕打样,即所谓的软打样方式。 客户签样后,进入正式印刷阶段。在上机印刷之前,要根据工艺要求准备 好油墨、纸张( 或其它承印物) ,并确定色版顺序。印刷时也要随时检查印张, 进行墨量和套准的调整。 印刷结束后,就要根据印刷品的不同用途和工艺要求,进行印后加工。主 要是各种印刷品表面处理、书刊装订、纸容器制作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后 加工工艺所涉及的设备、技术、材料越来越多,特别是各种新颖的表面加工工 艺,如模切、纸浮雕、上光、彩充等等,极大的丰富了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力, 为设计师开辟了新的思路。 最后,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它涉及到从设计到整个印刷工艺过程中的各 个环节。主要包括设计费、印前费用、印刷材料费、工时费、印后加工费等。 设计师应该对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整个项目的预算做出既能够 充分发挥创意,又有可实现性的好作品。 由此可见,平面设计和印刷工程绝非两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从设计构思开始直到印刷成品交到客户手上,才 是整个过程的结束在这一过程中,平面设计和印刷工程始终环环相扣,相互 影响和制约。有效的设计是采用各种方法以获得预期的结果,避免出现不理想 的效果。但是,如果一名设计师对印刷工程一窍不通,显然就无法做到预见问 题,顺利完成设计提纲,并以全局的眼光把握自己的作品。如果只热衷文史哲, 但不了解科学技术对现实牛活的改变,以及新的社会生活对设计活动提出的新 要求,就不可能通过设计的语言来向人们诠释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设 计出符合时代生活的作品。平面设计作品的创作,不仅要在把握客观创作规律 4 第一章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更要利用规律为创作所用。下面我们就以印 刷工艺过程为主线,对二者如何结合进行具体说明。 1 2 各阶段印刷工艺因素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i 2 i 印前工艺阶段 印前工艺在整个印刷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耳前彩色桌面 出版系统已经十分普及的情况下,有许多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同时,这 一阶段的工作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细小的可变因素然而,也正是这些因素, 使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印前技巧实现一些特殊的创造性的平面设计。 数码革命使平面设计从编辑、捧版、图形处理、插图创作,一直到制版印 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技术的改变,设计的形式也就与以往完全不 同了。如果说古腾堡的印刷技术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大转折和革命,那么数码 技术带来的冲击绝不会小于古腾堡。可以说计算机系统是进行现代平面设计和 印刷的基本平台。 在现代平面设计教育中,计算机美术已成为继素描、色彩、摄影后的第四 大基础课。同时,计算机也是现代印刷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习惯了传统方式的设计家来说,根据个人风格,工作需要与对计算机 的掌握程度来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创作系统,是做好以后所有工作的的前提 目前,较为专业的平面设计公司都采用苹果电脑系统,这主要是因为苹果 公司首先开发了针对平面设计的系统平台和软件,有很好的稳定性。并且,苹 果电脑在色彩管理上有一定的优势,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印刷行业的印前应用标 准和首选平台最近,苹果公司又推出了苹果桌面出版创意解决方案以及整套 的印刷解决方案,更加注重中文化支持和本地化服务。 图像是平面设计中的主角,也是印刷复制的关键对象 设计师在选择图片时,除了要熟悉这些将应用于设计中的原稿的艺术特性 之外,还要了解它们的制作技术特性,以保证作品的可实现性。常用的原稿一 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绘画原稿和摄影原稿两大类 绘画原稿有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素描、喷绘等等,种类非常繁多, 这些原稿一般要求质量较高,在以后的复制中要尽量忠于原稿,真实反映它的 色彩、层次和质感。装饰画、图案、版画、黑白或套色插图、连环画、漫画、 钢笔画要求黑白分明,用笔挺括,色彩均匀。因此,这样的原稿适宜制成无网 凸版或丝网舨,或者制作大幅面平版,少于四色的可以制成无网实地专色平版。 5 第- 章平面设计与印刷1 = 艺的结合 摄影原稿在平面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设计师与摄影师一起把平 面设计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因此,设计师必须考虑所选用的摄影稿在将来 的复制中的情况。总的来说,在摄影原稿的选择上。应该注意清晰度、颜色、 阶调范围这三大指标。其中对于黑白照片的要求通常是轮廓清晰、层次丰富、 反差适中,通常暗调不大块并没,高调不大块消失。摄影原稿可以分为以下几 类: 1 透射稿( 正片、负片、反转片) 优点:用3 5 毫米相机拍摄的幻灯片和其他透明片能够进行完美的色彩复 制,因为它的色调范围比彩色影印图片更大一个高质量的透明图片可放大至 其尺寸的7 倍( 7 0 0 ) 左右。缺点:幻灯片和透明图片必须经过扫描或数字化处 理后才能用于计算机设计和制作。 2 反射稿( 影印照片) 优点:由于影印照片中的色调范围被压缩,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很容易找 到与其匹配的颜色。缺点:影印照片在不损失清晰度的情况下尺寸不可能放大 很多。它也必须经过扫描或者数字化处理后才能用于计算机设计和制作。 3 翻拍稿( 间接原稿) 由于网点的存在,印刷品翻拍稿通常会出现龟纹( 干涉条纹) ,因此应 选择大尺寸的印刷品,使它并没网点于底片。如印刷品很小,那么有两种解决 办法:一是用1 3 5 底片、1 3 5 反转片作原稿再放大时不超过8 开。如为1 3 5 负片, 可以放成1 0 英寸以内彩照再放大制版二是拍摄时放大光圈,模糊焦距,用大 底片。 4 数码照片 优点:数码照片能够快速插入数字制作过程中。缺点:图像质量取决于 照相机的质量在照片的清晰度和色彩比较重要的时候,廉价的数码相机拍摄 的照片一般难以达到要求 总之,任何一种摄影图片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 能在设计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创作。 如前所述,任何以非数字状态存在的原稿要进入数字化出版流程都必须经 过扫描这一步现在,设计师大多都是自己动手进行扫描,这就更有必要了解 图像输入方面的知识,避免不必要的返工。那么在对图像进行数字化时,也就 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扫描图像时,就会涉及到确定扫描分辨率的问题。当选择使 用何种扫描分辨率( d p i ) 对图像进行扫描时,也就是在确定扫描仪将捕获到的 6 第一章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图像信息量。扫描分辨率越高,图像数据越多,图像文件才有可能更清晰。但是, 尽管用高分辨率扫描可以确保捕获到更多的图像细节,但是高分辨率图像文件 太大将使其处理起来非常麻烦。用合适的分辨率扫描不仅可以获得最清晰的图 像,还可以用最小的图像文件或最低的扫描分辨率制作出最佳的复制品。因此, 在决定用多大分辨率扫描最合适时,设计师最好先考虑一下图像的输出情况: 如果设计作品将在电脑显示器上显示,或者将作为数字展示( 如电脑幻灯 等) ,那么在7 2 1 ) p 1 分辨率下进行扫描就能获得的最佳的图像复制品,因为电脑 显示器的分辨率只有7 2 d p i :如果是用于印刷输出照片和插图这类连续色调图 像,扫描分辨率应根据网屏的加网线数( l p i 值) 来决定,即扫描分辨率d p i 值应设置为加网线数的两倍。如果是输出打印作品,那么扫描分辨率就取决于 打印输出设备。根据经验一般以3 0 0 d p i 作为参考 除了输出外,图像扫描时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图像的缩小和放大。通常, 设计师喜欢在设计排版时再对图像进行缩放,以便随时调整并观察设计的效 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反射稿在缩小后非常清晰,然而放大后,其清晰度 就会下降因此,最好事先将图像缩放至与最终作品中图像接近的尺寸,再选 择合适的分辨率进行扫描。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在对整个设计作品进行了总体 规划之后,再进行正式的设计程序,而不是盲目地边做边看。 另外,要想达到最好的扫描效果,对于扫描仪技术特性的一定了解也是很 有必要的。扫描仪通常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技术指标:输入分辨率( 通常反射稿 为6 0 0 d p i 一2 4 0 0 d p i ,透射稿为3 0 0 0 d p i - 8 0 0 0 d p i ) 、扫描密度范围( 即能分辨 的原稿的最大密度范围) 、有效输入灰度级、输入速度、输入数据格式、接口 标准、输入幅面缩放倍率、像素深度等 经扫描转化为数字文件的图像可以以多种格式进行存储,不同格式各自的 特点使得它们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图像制作和版面设计,也使图像可以跨平台 使用。如果是采用电脑进行平面设计,那么在设计的开始阶段,设计师就必须 根据作品的最终实现方式来确定使用何种文件格式创作。常见的文件格式有如 下几种: e p s ( 描述语言压缩格式) :用于在字处理、版面设计或制图程序中制作的文 件中添加图像或者图形该文件支持扫描数据和矢量数据e p s 格式可以跨平 台使用,可以惨改、编辑。 t i f f ( 标记图像文件格式) :这种格式的图像文件也可以用于在字处理、版 面设计或制图程序生成的文件中插入图像或者图案。该格式支持扫描数据。可 7 第一章平面设计与印刷_ 艺的结合 以将矢量图像转换成二进制图像。图像文件也可以修改、编辑,与e p s 文件类似, 但文件容量更小,比e p s 文件更节省存储空间。 j p e ( ;( 联合图片专家组格式) :该文件格式是联合图像专家组为图像压缩 而设计的一种图像文件格式。这是一种“有损失”的压缩格式,通过牺牲图像 质量来节省磁盘的存储空间。j p e g 格式常用于清晰度不需很高的网站和在线应 用图像。j p e 6 格式最适合在照片、插图和其他合成图像中使用。 6 i f ( 图形交换格式) :是一种八位的低速存储格式,用于网上粘贴图像。g i f 图像仅有2 5 6 色,这使得其在多数印刷中无法适用滩! 有限的颜色却使其在颜色 显示范围同样有限的电脑显示器上得到了完美应用。g i f 格式非常适合于含有 大块的单色区域的图像。还经常被用于诸如标识和线描类的图案。 p d f ( 便携式文件格式) 格式:是由a d o b e 公司推出的一种国际通行的电子文 档( 图书) 格式,目前大部分政府及商业电子公文文档也多采用这种格式,它 的最大特色就是完全不依赖于任何操作系统的语言、字体以及视像显示设备等 就可以将文件原貌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且轻易不容易被篡改。如果设计师们想 要让自己的作品不被恶意篡改,利用s n a g i t8 0 就可以很方便的将图片直接输 出为p d f 格式。该格式可以在脱离产生文件的应用程序情况下,用来浏览和打印 该文件。通常用于网上传输印刷版面,或用于下载现有出版物,也可以用于将文 件发送至印刷厂输出。 对于输入到电脑中的数字图像文件,通常还要进行反差,阶调等一些特性 的如调节,使它符合设计和印刷的要求。 图像的反差是它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在设计中经常会涉及到反差的调 节。当处理黑白原稿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一幅黑白照片,想要提 高反差使它看起来更“精神”,就不可避免地会损失许多细节。而降低反差固 然能使细节增加,但是整个图像看上去却是灰蒙蒙的一片。解决这个问题的最 好办法是拍摄两张阴图,一张强调高光和亮调的细节,另一张强调暗调。然后, 用不同颜色的油墨( 如黑色和棕色、黑色和灰色) 印刷这两张加网图像,这样, 图像的层次和细节将非常丰富。 阶调的调节也很重要,例如,在一些有关材料的产品宣传印刷品中,材料 质感的表现非常重要。这时就要注意阶调的调节。例如,表现具有反射高光的 上釉瓦片,我们在分色时要把没有网点的极高光部分排除在考虑的阶调范围之 外,这样就扩展了复制的色调范围。表现金属质感的分色片一定要有少量的反 射高光,用暗调和强高光的对比以表现轮廓和金属闪闪发光的特点。 8 第一章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如果需要制作灰度图像以表现怀旧气氛等特定的设计意图,然而图片资料 是彩色的,那么,如果仅仅简单地在软件中将彩色转为灰度,难以达到最好的 效果,还需要调整有的软件中使用的灰度插件可以根据不同图像来源进行调 整。另外,使用双色模式可使单色图像色彩更饱满。在使用双色前,必须先把 图像设成灰度模式。 原稿的密度范围一般为沪4 。但是这样大的密度范围在印刷中却无法实现, 因此必须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有些图以阶调为主,有些以色彩为主,因此要根 据需要来调节。印刷中的底色去除工艺可以用浓黑色代替需要四色叠印的部 分,使色彩浓厚的图稿黑色区域1 0 0 地显现,而其他区域充分放开,达到最高 的饱和度,同时亮调部分也没有浑浊,从而扩大了阶调表现的范围。 最后,在调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偶然的效果,有时这些特别的效果 恰好适当又有独创性地表达了设计的意图,因此设计师要大胆尝试,有时也可 以利用电脑中调图过程中的“坏图”进行创作。 字体设计也是平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设计,自古以来,它就与技术的 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楷书由于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字迹清晰,易于文稿 书写而应用广泛,对刻书,印刷及宋体字有很大影响。西方古代的雕刻师在石 板上刻字时,发现很难找齐,于是在字母底端画一条平行线,形成了衬线体。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由衬线体过渡到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特点的无衬线体, 再通过对无饰线体进行细节重新设计、修改和完善,使它能更加适用于新时代 的印刷和平面设计。可见,正是为了适于印刷复制而产生了某种特定的字体, 而字体审美要求的丰富性又反过来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现在,由于电脑字库字形技术的发展,使字体种类异常丰富起来出现了 许多专业的字体公司:中文有方正,汉仪、华康、文鼎、汉龙等,较著名的p s 字体公司有a d o b e ,l i n o t y p e ,a g f a ,b i t s t r e a m ,m o n o t y p e 。这些公司都有专门的 字体设计师,经常推出许多新颖的,既符合视觉规律又反映时代特征的字体。 设计家在设计字体时,还要考虑到多种不同的输出方法,例如使用何种分 辨率的激光、喷墨打印设备等。电脑字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分辨率为7 2 d p i 的荧幕字库( 点阵字库) b i t m a p 字体,用于屏幕显示另一类是t u r e t l f p e 字 体,用来进行印刷输出总之,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字体,设计人员只有了解 了所用输出设备的种类、字库容量,以及这些字体的各种变化形式才能灵活高 效地将它们应用到设计中。 了解了文字的基本属性和技术指标后,设计师还要注意它在具体的设计印 9 第一章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刷中的表现方法,总结出实用的经验。例如,文字与其背景关系的处理就是设 计师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图像上印字是最常见的一种设计手法,这对于说明图像,陪衬文字都是 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这其中的技术问题根据“3 0 法则”,设 计在其上印有文字的底图时,颜色不要超过3 0 的网点百分比,否则会影响阅 读。这一点之所以要有数据上的保证,是因为有时在屏幕上并不影响文字,但 是实际的印刷效果却并非如此如果网点百分比大于3 0 ,就不要进行字的叠 印了,同样,如果小于3 0 ,就不要使用反白字。有了这个原则,就能够保证 文字的可识别性。还要注意尽量选择字号较大的无衬线字体,避免选用斜体字。 如果是彩色字,最好选用底图的对比色彩。另外要注意套准的问题,尽量使文 字颜色成分简单,减少套准误差。当然,将图像中的文字突显出来的方法还有 很多,比如使用轮廓字,加阴影等等,有时文字背景深浅变化复杂时,可以给 它做一个细线条的边框来解决识别问题。同一种颜色在深色背景中看起来稍 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将其加深i - 2 个百分点。知道了这些问题的技术根源, 设计师就可以有预见性地进行设计了 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