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论文)黑龙江省垦区水利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1页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论文)黑龙江省垦区水利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2页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论文)黑龙江省垦区水利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3页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论文)黑龙江省垦区水利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4页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论文)黑龙江省垦区水利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农业人学工程硕:l 专业学位论文 摘要 黑龙江省垦区的开发和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其发展道路和模式也 别具一格。2 l 世纪之初,在统筹安排区内各业、以实现整体最优地快步迈向现代化的进 程中,水利现代化的问题尤其有着极为重要的先导和支撑作用。本研究运用现代化理论, 结合新的水利行业发展思路,从垦区实际出发,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利 现代化谖价模型,该模型涵盖防洪减灾、灌溉排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生活用水和 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体系。本研究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兴水的战略思想,其成果 将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建设提供积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评价体系;垦区 摘要 a b s t r a c t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r e c l a m a t i o na r e ai nh e i l o n g i i a n gp r o v i n c ei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i t hi t sn a t u r a la n dh i s t o r i cc o n d i t i o n s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m o d eo f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s u n i q u e t h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i s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i nc a r r y i n go u tt o t a lp r o g r e s sf o r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i nt h er e c l a m a t i o na r e a i nh e i l o n g i i a n gp r o v i n c e u s i n gt h e o r yo f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t h e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e x p l o r e dt h en e w w a y so fw a t e ri n d u s t r yi nt h ea r e a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p r a c t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 i td e v e l o p e dam o d e lf o re v a l u a t i n gm o d e m i z a t i o n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f o rt h er e c l a m a t i o na r e ao nt h eb a s i so f d a t aa n a l y s i s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 m o d e li n c l u d e df i v ea s p e c t se g p r o t e c t i n gf l o o da n dd i s a s t e r , i r r i g a t i o na n d d r a i n a g e ,p e o p l e sl i f ca n d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o p e r a t i o n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s t r a t e g yo f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p a p e rw i l l f o rt h er e f e r e n c ef o r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i nt h ea r e ai nt h ef u t u r e k e y w o r d s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e v a l u a i o ns y s t e m s ;r e c l a m a t i o n a r e a i x 引言 1 引言 1 1 课题来源 黑龙江省垦区( 以下简称垦区) 大部分处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低洼易涝的江河下 梢,7 0 的耕地处在洪涝灾害威胁之下,其余3 0 耕地又多处于丘陵漫岗之上,干旱和水 土流失严重,加之大气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 定垦区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区域。水利在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 位置。垦区五十余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要发展,水利必须先行,没有 水利就没有垦区”,“治水、兴垦、富民”已成为垦区人民的共识。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视察垦区时的亲笔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化”的重要指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农垦系统建成我省乃至国家的良种生产基地、 粮食加工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要在良种化、科学化、水利化、机械化等方面 起示范作用”的总体目标,深入研究垦区水利现代化建设问题已成为所有水利问题的先导 性课题,必须及早明确观点,理清思路,建立标准,提出方案,以利各项工作有所遵循, 有所参照。 本课题为垦区“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编号h n l 【x v 一1 3 。 1 2 研究的指导原则与重要意义 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人水协调的原则,调整和转变治水思路,以服从和服 务于整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为方向,以发展水利生产力和提高水利科技含量为目标,以解 决洪涝威胁、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四大问题为切入点,依靠体制和科技创 新,构建五大水利现代化体系,力争在2 0 1 0 年把水利建设成适应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保证型、服务型、促进型的现代化水利。总体目标是:力争在2 0 1 0 年建立起高标准 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高水平的水资源配置网络、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高效率的水利 管理运行机制、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水利建设和管理争刨国内一流,实现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资源优化、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行业兴旺、队伍文明的垦区水 利现代化。 垦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坚持的基本原则:1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的原则;2 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 坚持人水协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4 坚持水利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原则;5 坚持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的原则; 6 坚持量力而行与分步实施的原则。 1 2 1 水利现代化是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垦区已初步形成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工程体系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有力地保证了垦区的农业生产向前发展。从2 0 世纪7 0 年代到9 0 年代连上了七个大台阶 ( 1 0 亿公斤为一个台阶) ,1 9 9 9 年粮食总产达1 8 1 亿斤,国内生产总值达1 3 6 6 亿元; 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各业的全面发展,保证了人民 生活的需要。垦区为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垦区制定了2 0 1 0 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规划,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比历史上走过的道路更为艰巨和复杂,这样就必 然要求水利为之提供更为及时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其发展速度至少应保持同步甚至适当 超前,应当同期甚至率先实现现代化。 1 2 2 水利现代化是垦区水利自身发展的必然走向 半个世纪以来的水利建设过程,也正是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如推广了“沟、 管、洞、缝相配套,排地表水与除渍相结合,自排与强排并举”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试行了以节水为中心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合理配置,截、蓄、引、提相结合的灌区 建设;探索了水土资源立体开发、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 式( 姚章村。2 0 0 1 ) ;9 8 大水以后,建设了大批水利工程,为水利现代化奠定了物资基 础。提出了“建管并重”的方针,实施了“水利管理年”战略。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正在着手解决管理还不够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手段应用不足,信息 网络和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逐步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与建设现代水利 是完成一致的。 1 2 3 水利现代化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当然途径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在国家计划和行政指令之下形成的传统水利发展模式, 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治水思路及时调整到以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来,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以 此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水利提出的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粮食供给、经济发 展和生态环境用水五个方面的现需要,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的转变( 汪恕诚, 2 0 0 2 ) 。 1 2 4 水利现代化是垦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水是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水利工作 肩负着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的双重责任。水利现代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通过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可以为湿地提供水源,限制在地下水超采区开发井灌水田。 在畅流期已发生渴水情况的河流限制继续扩大水田灌溉面积,逐渐将水田灌溉面积的重 点向过境水资源丰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沿岸实施战略转移,恢复原始地下水 位,减少井灌面积,逐步增加沿江地表水灌溉面积,实现垦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 j i 高 1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 3 1 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 水利现代化的问题,首先是美国、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提出并不断发展的。经 过跃时间的建设,从2 0t | = 纪9 0 年代以米,发达国家在完善水利i :程建设的基础上,不 断结合管理、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现代化社会变革,开始把水利现代化作为国家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速其实现过程。 在1 9 6 0 年以前,各国的水利工作是以水资源开发为主,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大规模地修建水库、堤防、整治河道,是水利l :程技术发展较快的时期。 进入6 0 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显露水资源的不足,各国开始重视对水资源进行管 理,注重发展节水技术,并且重视相关的法规建设。 在7 0 年代,由于经济发展造成河流的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反映在水利建设方面, 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呼声较大,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修订各类水质 标准也自然成为各国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8 0 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先后转入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即对河流水质、 水鼙、环境、景观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统一管理,以满足 斗= 会对水利建设的多方面需求。 对河道两岸的空间管理也列入水利管理的内容之一,河流公园的建设发展较快。 进入9 0 年代,伴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在水利建设方面也有许多新观念产生, 开始对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进行反思。水利建设由传统的以改造白然为目标转变为以人 水和谐共处为目标,比较重视利用非i :科措施协调人水关系,重视环境州水和生态_ l j 水。 最具代表性的进步是水域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的提出,重新认识水s u :r :程对生态环境产 生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修复( 翟浩辉,2 0 0 2 ) 。 1 3 2 水利现代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水利建设内容的变化,是由丁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 同阶段,社会对于水利行业的需求也不断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社会要求有一个基本的安全发展空间,保持社会的稳定,首先 要求防洪安全建设。水利建设的初期,多以火型防洪_ l = 程建设为主。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用水需求的增加导致供水紧张,供水设施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 初期的主要要求。 在防洪安全、供水问题基本解决后。社会经济会有较快的发展,同时污染物的排放 耸人幅度增加,水系污染问题突山,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期对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将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社会经济实力较强时,水系的污染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假期 增加,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水系周边有优美、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以水边景观建设为主 东北农业人学t 程倾l :专业学位论文 的水域周边空间管理是社会经济比较发达阶段的水利1 :作重点。 在社会经济进入发达阶段时,人们将不再满足水清、景关,而要求有更丰富多样的 生态系统,对水系的生态修复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以上的论述说明水利建设内容的变化主要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在社会经济发 展的不同阶段,水利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发达国家是在7 0 年代完成经 济现代化的,水利事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部分也实现了现代化。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水 平是:g d p 约1 5 0 0 0 亿美元,人均7 0 0 0 美元。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是:g d p 5 0 0 0 亿美元, 人均4 0 0 0 美元。我们可以_ i _ l j 洲国家的曰本作比较,把人均g d p 4 0 0 0 美元作为我国初步 实现现代化的经济指标( 刘树坤,2 0 0 2 ) 。那么,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接近或达到了这一 经济指标。所以谈论我国的现代化雨l 水利现代化已不是遥远的将米,但是现代化是有起 点而无终点的。 1 3 3 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 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直辖市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不管是城市建设、 交通建设、水利建设乃至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走在全国前列。在此情况f ,部分省 市的水利系统在认真总结水利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开始提出和思考水利现代化问题,即 水利如何适应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把l :程硬件标准搞得更高一些,管理手段更先进一些, 水环境更好一些,并都初步进行了现代化水利的探索和实践。1 9 9 8 年三江人水斤,水利 部新一膈部党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的治水方针,从中国国情出发,在认真 总结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宏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山了新的治水思路,即实现从传统水利 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可以说,从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提出以后,全 国水利系统开始全面地研究和探索水利现代化的问题,水利现代化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 程( 翟浩辉,2 0 0 2 ) 。应该说,我省水利现代化诸方面问题的系统研究还刚刚起步。 1 3 4 中外水利发展水平的比较 我国水利建设发展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很人筹异,具体体现在以f 几个 方面: ( 1 ) 中国总体的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发达国家2 0 世纪7 0 年代水平,即使说我国实现 了现代化,现代化水平将较低。 ( 2 ) 我国在水资源开发、防洪等方面还要求人量建设人坝、整治河道。所以我国高 坝建设技术发展较快,水平也较高。 ( 3 ) 我国的流域管理和水资源管理水平还较低、特别是流域监测能力和评价手段比 较落后。 ( 4 ) 我国的流域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国家领导重视,开始增加投入。 ( 5 ) 经济发展不平衡,今后水域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将成为水利1 :作的主题。从全 4 0 i 苦 国的总体水平来说,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很k 的h e f t l ( 刘树坤,2 0 0 2 ) 。 1 3 5 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准 水利现代化的标准可以有很多,各地已经制订了并类标准,多的可达百余项。但是 尽管各地条件千羞万别,最基本的条1 ,| :可以! 1 1 纳为以下二个人标准。 ( 1 ) 观念的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形成了许多科学的现代化观念,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方向。目前与 我们水利事业关系密切的新观念有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物多样性 保护等,这些人类文明的结晶必须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 2 ) 生产技术和装备现代化 现代化的水利事业要广泛地应用现代技术,如通讯、监测、分析、污染治理、生态 修复、流域规划、设计、施工,大型水利施工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 ( 3 ) 水利管理现代化 形成现代化管理体系,实施体制改革,适应当代发展对水利事业的需求,加强管理 人员与国内外的交流。建立现代化管理法规,依法治水,实现公众参与、公众监督。采 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信息畅通、决策科学、准确、及时( 刘树坤,2 0 0 2 ) 。 总结国际、国内水利发展形势,回顾总结水利现代化的由来及其探索、实践的过程,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点认识:首先,水利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 之紧密相连、互为促进。其次,水利现代化是水利系统j 。人职,l :在治水实践中逐步确定 和展终认定的奋斗目标。第三,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水利现代化的提出 和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第四,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也为水利现代化的提出和确立 提供了重要条件。 1 4 主要研究范围、内容和技术路线 研究范围包括整个黑龙江垦区。分布于东经1 2 3 。4 0 一1 3 4 。4 0 ,北纬4 0 。1 0 , 一5 0 。2 0 之间,横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北到黑龙江,东到鸟苏 里江,东南到兴凯湖与俄罗斯为界,两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毗邻。 主要内容为:研究防洪减灾现代化、灌溉排水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代化、 生活用水及经营管理现代化5 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并进行综合。 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水利现代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水农 2 0 0 1 2 6 3 号) 的指导原贝0 ,从垦区水利建 设的实际出发确定防洪减灾、灌溉排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生活用水及经营管理 等5 个方面建设的权重,再对每一个人的方面进行子指标细化,展后进行全面综合。得 出总体评价指标。计算中主要考虑了2 0 0 2 年的现状,并上溯到1 9 9 5 、2 0 0 0 年,下延到 2 0 l o 年,争取就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阶段做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评价。 5 东北农业人学t 程颂1 :专业学位论文 2 现代化内涵及基本特征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指传统经济社会向现代经济社会的转变,它包括了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国际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价值观念的理性 化,科学领域的充分进步以及理论实践的不断创新,等等。其重要特征是生产力不断提 高,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人吣生活不断改善,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不断改变和创新。其重要特点是,经济社会中充分体现了 :业化、国 际化、智能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动力,推动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知 识文明的全球犬转变,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并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王 惠敏,2 0 0 0 ) 。 现代化作为一个概念,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作为一个过 程,既有时间特征,也有变化的特征;作为基本内涵,既有传统性的合理继承和发展, 义有现代先进性和合理性的特质。需要从时间和变化的涵义与特征中把握,才能理解现 代化是社会状态在现代的变化或社会向现代状态的变化。 2 1 现代化的内涵 现代化理论从2 0 世纪5 0 年代在西方开始被泛重视,其基本涵义是指传统经济社 会向现代经济社会的转变。发展到今天在研究领域中形成五大主流研究方向: ( 1 ) 以塞缪尔亨廷顿、戴维- 伊斯顿、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研 究的政治学方向。 ( 2 ) 以沃尔特罗斯托、弗兰克、西蒙库兹涅茨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研究的经济学方 向。 ( 3 ) 以塔尔科特帕森斯、马里昂列维、丹尼尔勒纳和w 穆尔等为代表的现代 化研究的社会学方向。 ( 4 ) 以阿历克斯英克尔斯、麦可勒兰德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研究的人文学方向。 ( 5 ) 以西里尔爱德华布莱克和s n 艾森斯塔特等为代表的( 体制比较研究) 制 度学方向。 虽然迄今对现代化涵义的理解还存在不少分歧,总体上看,学者们更多地认为现代 化是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和区域范畴交织的具有时空耦合规定的、有关“体制调适”、“经 济水平”、“社会结构”、“文明程度”、“人与白然之间协同进化”的能力度量和向“理性 欲望”的理性逼近程度。因此,它应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内涵: ( 1 ) 现代化动力表征: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及其可持续性,这是推进现代化发展 的动力表征。其中包括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以及对上述 四种资本的合理协调、优化提高以及对丁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积极培育。 ( 2 ) 现代化质精表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苗”及其对于理性需求( 包 6 现代化内涵及嫱奉特征 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 的相对幕距,这是衡餐国家现代化的质簧表征。其中包括物质 支配水平、环境支持水平、精神愉悦水平和文明享受水平的综合质鼙。 ( 3 ) 现代化公平表征:一个国家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 克服程度,这是对于现代化的公平表征。其中包括人均财富占有的人际公平、代际公平 和区际公平的总和。 现代化既然是社会的全面变革,衡鼙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就应包括上述三方面所包含 的内容。但是,由于一些内容尤其是公平表征现代化很难量化,国际上衡量现代化的标 准主要围绕经济和社会指标来拟定。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标准是美国社会学家 英格尔斯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 ( 1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 n p ) 3 0 0 0 美元以上: ( 2 ) 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 2 1 5 以下; ( 3 ) 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 5 以上; ( 4 ) 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7 0 以上; ( 5 ) 适龄人口的比重8 0 以上; ( 6 ) 适龄青年中大学生的比重1 0 一1 5 以上; ( 7 ) 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1 0 0 0 人以f : ( 8 ) 平均预期寿命7 0 岁以上; ( 9 ) 婴儿自然死亡率3 以下: ( 1 0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 0 9 6 以上; ( 1 1 ) 人口自然增长率i o 以下( 王惠敏,2 0 0 0 ) 。 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世界范畴的、历史 的、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性的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随着人类认识程 度的加深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历史表明,现代化是历史从k 期停滞的中世纪进入急速 变化的现代化社会而获得普遍应用的一个概念。在这个时期,一个又一个的包括思想、 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革命,使得人们对自然、对人自身及所处的社会的认识出现了突破 性的进展,现代化概念正是为了概括这一系列变革而获得了普遍应用。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之路。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改革 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全国人民充满信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随着对国情和现代化内涵认识的深化,党和政府 做出在2 l 世纪上半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 略。2 1 世纪是中国人吣夺取现代化胜利的时代。 2 2 我国水利现代化的由来、探索和实践 我国提出水利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1 9 5 6 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的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就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全 面完成以后,党要领导人民逐步实现。i :业、农业、交通和国防的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第 一次把经济社会现代化主要是在四个方面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提了出来。在1 9 7 4 年的四届 东北农业人学工程硕j :专业学位论文 全国人人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l :作报告中义一次重中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 标,他说:“要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j :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 化科学技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次将交通的现代化改换成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提法更为客观和准确。邓小平同志在“文革”中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以后,更是多次重 申这一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从此,“四个现代化”这一概念在中酋人的头脑中 扎下了根。当然,在这些现代化的提法中还没有单独提出水利现代化的问题。实际上由 于当时水利被界定在农业的范围内,农业的现代化其中也包含了水利现代化的问题,只 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实力不够强大,水利的投入远远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防洪保安标准和水资源供给水平还不高,水旱灾害还经常出现,水利现代化的具体问题 无法提上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加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经济实力人为增强,整体国力显著 提。1 9 9 8 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江苏、上海、浙江时指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同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 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 0 0 1 年九届全国人人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宏观背景下。 水利现代化建设就具备了经济基础和发展机遇,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也进一步突出,水利 部党组适时将这一重大课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2 0 0 1 年提出了关于印发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水利现代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水农 2 0 0 1 1 2 6 3 号) ,主要任务是:农村防洪除 涝、灌溉供水达到规范要求的标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 齐全、功能完备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立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农村 水利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全国各地根据中央治水方针,近年米加大了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工作,提出了符 合当地实际的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如广东提出了广东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 要,山东提出了关于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江苏提出了江苏省水利现代化 建设纲要,浙江提出了浙江省水利现代化建设纲要,对水利现代化的标准都提出了 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翟浩辉,2 0 0 2 ) 。 2 3 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江泽民周忠在庆祝建党8 0 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促进入幂i 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 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 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利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新世纪水利现代 化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i :作的晟终目标,也是水利现代化的 最本质特征。 我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决定了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 8 现代化内涵及綦本特征 水利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地位。从我国国情、水情以及人与水的关系出 发,水利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翟浩辉,2 0 0 2 ) : ( 1 )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综合利埘行政的、 工程的、经济的和技术的等各种措施,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配置、治 理和保护,逐步减少和消除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_ h j 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不断提高水资源 的利用效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州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 ) 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促进节约州水、建立:1 , 水防污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然选择的道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 要所在。要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1 ,流优先,治污为本,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优化 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建立- 1 了水防污型社会。 ( 3 ) 恢复和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既要适当地控 制洪水,开发利用水资源,改造自然。又要顺应自然规律,主动地适应洪水,积极保护 水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约束各种不顾后果,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利用土地 和水资源的行为。一切水利工程建设,都必须首先把恢复和发展生态系统作为前提。经 济发展了,水环境却破坏了,就谈不上实现水利现代化。 c 4 )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水利发展要与经济社 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对水利 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合理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水阀题,提前采取预防 和控制措施。 ( 5 ) 坚持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改革现行 水管理体制和水利运行机制,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帛i 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加强水利基础 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不断增长的物质基础发展水利事业,实施科教兴水战略。 水利现代化的标准,则是衡量水利现代化水平的核心问题,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 一的客观评价标准体系。实际上。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水利现代化标准 体系也只能在水利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综合广东、山东、江苏等地 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调查和思考,在目前的条件卜对水利现代化的标准归纳如下: ( 1 ) 按照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原则全面建立防洪安全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一1 :程措 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对洪水的科学调度手段等。 ( 2 )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初步 建立需水管理机制,开源节流,总堵平衡、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3 ) 全社会普遍树立节水意识,供水系统全面推广配置的。竹水设施,建立起节水型 社会。要以水权理论为依据,强化宏观用水控制指标体系和微观定额指标两套指标用水 管理,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 4 ) 建立起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把水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在水环境上污 水得到控制和处理,中水得到网_ i _ j ,水环境普遍得到改善,水环境承载能力人人提高。 在整个生态环境上,水资源不仅能够保证农村饮水、经济用水,而且能够保证生态用水, 从而推进植被增加、湿地恢复,遏制十地沙漠化,减少水士流火。同时通过水资源的合 理调配,发展水利人文景观。 9 东北农业人学t 程预l :专业学位论文 ( 5 ) 在水利1 :程建设中,广泛采川先进的生产方式,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 6 ) 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划,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形 成机制,以及科学、良性的水利【:程管理、运行、维护、发展机制。 ( 7 ) 水管理实现1 3 动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利基础科学研究、水利应技术研究 和水利科学试验研究等人批科学研究成果达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完善的具 有1 3 主知识产权的水利科技体系。在水利】:作的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j “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进实现水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 8 ) 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利科技推广和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在防洪与减灾、水资源配 置、水环境保护、水利,j :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人力推j “应h j 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健 全各级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网络。水利科技成果得到加速转化,水利科技含量得至0 全 面提高。 ( 9 ) 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水利队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对现有职哪凡伍进行继 续教育,提高水利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等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 1 0 ) 基本实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情 况,加火依法治水管水力度,强化对水的宏观控制帚l 全方位的法制管理,不断增补制定 和颁布新的水政策法规,形成相对完善的水政策法规体系利执法体系,并形成全丰十会执 法守法的治水氛围( 翟浩辉,2 0 0 2 ) 。 所以,水利的现代化火致可以概括为:埘现代的先进的设备、材料装备水利,j l | 现 代的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水利;用现代科学管理办法管理水利;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 导水利。 2 4 我国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设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伟人工程,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 不能短期实现。因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 i ) 水利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提出的客观要求。冈此在提出 建设和发展水利现代化目标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国情、省情、县情,特别是考虑经 济发展水平,千万不能哄而上,不顾客观实际,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口号和目标。总之 方向要看准,态度要积极,工作要抓紧,但不能急于求成。 ( 2 ) 实现水利现代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各地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自 己的现代化水利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同时提出分阶段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加 强指导。既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义不能照抄照搬。原则是借鉴别人,创造自己。 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 3 ) 在发展水利现代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发展过程, 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建设和发展。一是正确处理好水利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坚持把水利现代化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服从于经济发展大局。 二是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并重,一建就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三是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集中 1 0 现代化内涵没皋奉特征 力越重点发展对区域生态及水资源利仆】影响较人的骨干t 程。同时还要加快其他中小水 利设施发展。没有大的,解决不了防洪保安和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没有中小的实现不 了优化配置,也难以发挥工程效益。四是正确处理好先进和后进的关系。既要推进经济 发达地区起步实施水利现代化,又要抓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利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五是正确处理好国家和地方的关系。既要争取国家支持,义要坚持地方为主, 自力更生为主。 ( 4 ) 要全面探索和研究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尚在研讨之中, 尽管各地创造了不少经验、提出了不少说法,但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照抄照搬。看到 沿海一些省市水利硬件好,就认为这是现代化的标准,就在硬件上单打一,这是不全面 的。水利现代化不仅是硬件的现代化,也包括软件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对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要深入研究,深入探索,全面把握( 翟 浩辉,2 0 0 2 ) 。 总之,水利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思维方式、 思想方法的现代化。面对新的世纪和i 新的形势,要学会州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统筹解决现在和未来面对的各种水问题,促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实现。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勤奋一l :作,开拓进取,努力实践水利现代化这个历史性 任务。 东北农业人学t 程硕i :专业学位论立 3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3 1 基本情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党派遣大批干部北上。会同当地政 府,自1 9 4 7 年起,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 9 5 0 年成立东北公营农场管 理局;1 9 5 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建二师和1 9 5 8 年十万转业官兵,先后采到北 大荒,1 9 5 6 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 后改为牡丹江农垦 局) 和合江农垦局1 9 6 3 年硒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屡总局,使国营农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很 大发展。而此时垦区中、西部的农场仍归属中央农垦厅。1 9 6 8 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 建,将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省农垦厅所属部分农场组成6 个师6 9 个团。1 9 7 2 年黑 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并收同下放的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1 9 7 2 年兵团撤销与省农 场管理局合并,组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1 9 9 7 年改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垦区横跨全省5 6 个市县,土地总面积5 3 9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 9 其中耕地面积达2 0 4 5 万公顷。垦区一f 属9 个分局、1 0 3 个农( 牧) 场、2 3 1 6 个农牧生 产队,1 6 4 4 个工、商、运、建、服企业总人口1 5 8 万人,从业人员7 0 7 万人。经过5 0 余年的艰苦奋斗和开发建设,聚区已建成了我国规模最人、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 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i :基地,牛奶及乳制品的加i : 基地。 垦区领导机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设在哈尔滨市,下辖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 丹江、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9 个分局,自然地理将垦区分为东西两片。 位于东部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分局属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角 地带,即三江平原地区,南到兴凯湖,北抵黑龙江尔至乌苏里江,西为黑、松汇流地带, 中间有完达山脉横贯,地势平坦士地集中连片,微地形复杂。该地区5 4 个农场,士地面 积3 5 2 7 万公顷,耕地面积1 4 0 0 万公顷,占垦区总耕地面积的6 8 3 ,盛产水道、小 麦、大豆,是垦区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出口基地。位于西部的北安、九三两个分局位处 黑河地区小兴安岭南麓,共有2 5 个农场。士地总面积1 4 0 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 8 3 万公顷,i i 总耕地面积的2 2 1 。多分布在岗坡丘陵及宽坦的山谷上,是小麦、人豆及 经济作物的产区。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三个分局位r 松嫩平原共有2 3 个农牧场,总 面积4 3 4 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墙9 万公顷,i 总耕地面积的9 2 ,该地区有较丰富 的优质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 垦区企业的经营性质、分布、规模状况具有以r5 个特点:第一,垦区以农业为主。 共有农场9 8 个,牧场5 个,农业从业人员4 0 2 万人,i 从业人员总数的5 6 9 ;农业 创国内生产总值7 9 2 亿元,占总额的5 4 4 ,在垦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二,农、: 、 贸综合经营。除农业外的其它各业,其从业人员与创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总数的4 3 1 和4 5 6 ,创产值水平与就业结构基本一致。农业与其它各业基本上均分天卜。第三, 自然地理和 i :会经济 地处边远。从耕地面积、职工人数与产值上看,城郊农场比重较小,而边远农场则占很 大比例,边境地区农场5 4 个,其中边防农场3 8 个,约占总数的l 3 ,而且全部农场均 属于内陆农场。第四,大中型农场在经济生活中地位重要。如果将耕地0 6 6 至3 3 3 万 公顷的农场视为中型,3 3 3 万公顷以上视为人型的话,无论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及职 二i :数量和农场数量上看,人中型农场1 i 绝对优势。这与国家级商品粮基地之一的地位是 相适应的。第五,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水平在 全国农垦中最高,也大火领先本省农村的水平,因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国内有较强的优 势。 3 2 自然条件和资源概况 3 2 1 地形地貌 垦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莽莽的山地,蜿蜒起伏的丘陵、漫岗,更多的是 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构成了东低北高的地势。接个垦区火体分布在黑龙江境内的以下 五个地貌区。 其中:五个地貌区 小兴安岭山地:北接大兴安岭,东到黑龙江,南临松花江,海拔6 0 0 一1 0 0 0 米。 分布在这一地区的有绥化、九三、北安、宝泉岭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一地区。 东南部山地:地处垦区的东南部,分布有张广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是长白山脉的 部分,海拔4 0 0 一1 0 0 0 米。牡丹江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一地区。 松嫩平原:位于垦区鹾部,由松花江、松嫩侵蚀和冲积而成。海拔1 5 0 - - - - - 2 0 0 米, 绥化、齐齐哈尔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里。 三江低平原区:该区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海拔4 0 9 0 米,地势低洼,雨季或洪水年份洪水汇集,宣泄不畅,造成大片沼泽和湿地。本 区已火规模开发和晕殖,是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建三江分局全部及宝泉岭、红兴隆、 牡丹江分局的一部分,遍布在这一区内。 穆兴低平原:它是第四世纪以来形成的湖积平原,海拔6 0 _ - 8 0 米。地形坡降平缓, 河网稀疏排水不畅。牡丹江分局的大部分农场位于该区之内。 3 2 2 土壤、植被条件 垦区境内有水平地带性土壤、区域性+ 壤和人为土壤。水平地带性土壤,是与地理 经纬度密切相关而分布的土壤,例如暗棕壤、黑_ j :、黑钙土、自浆土等,例如草甸土、 沼泽十、盐碱士、风沙十、泛滥地( 河淤) 十;鼹阮境内的人为十壤指水稻+ 。种水稻 二十年以上,土壤剖面已具有水稻士发生层次的特性。 黑龙江垦区土壤分布较为复杂,类型有十火类,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类: 第一类。棕壤。分布在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和丘陵区,占垦区总面积的1 6 6 ,占 东北农业人学工程硕t 专业学位论文 总耕地的1 2 2 ,其生产特性是质地轻、易耕作通透性能强,十温高,养分分解快, 但保肥保水力差,易生早象。 第二类,白浆土。主要分布在建三江、牡丹江乖i 红兴隆三个分岗,l i 犀区总面积的 2 8 8 。l 吁总耕地面积的3 3 4 ,其生产特性是十质粘重,保水供水能力和透水性很差, 易旱易涝。 第三类,黑土。主要分布在九三、北安、红兴隆、绥化和齐齐哈尔五个分局的丘陵 漫岗地,占总面积的1 2 0 9 6 ,站总耕地蕊积的2 3 2 黑士是垦区最好的土壤,其生产特 性是十体深厚,结构良好,供水保肥能力强,十性温和,种植适应性广,产量既较高而 义较为稳定。 第四类,草甸土。分布在平地、低地和江河沿岸。以宝泉岭和红兴隆两个分局为晟 多,占垦区总面积的2 0 4 ,占总耕地面积的2 7 3 ,其生产特性是养分含量于黑十相似, 供肥能力较强,一般年产量较高。 第五类,沼泽土。分布在低洼地,江河沿岸及沟谷水线d j 鼹区总面积的1 7 ,1 , 占总耕地面积的3 6 ,其中生产特性是地表有草甸层或泥炭层,下面有一黑士层或腐泥 层,养分含量丰富,但有效性很差。 垦区境内的原始植被除了山丘自然次生幼林、沟塘荒草地及低洼沼泽低的沼泽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