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口供补强规则.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口供补强规则.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口供补强规则.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口供补强规则.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口供补强规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tract 1 论口供补强规则 摘 要 口供补强规则是一项防止误判的重要规则,然而,我国刑事诉 讼法中却仅有第 46 条笼统的规定,该条文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 口供需要补强、补强证据需要符合什么样的条件、需要补强到何种程 度以及共犯的口供如何补强等问题,因而,仅有第 46 条的规定并不足 以防止产生误判。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具体界定了口供以及口供 补强规则的概念,讨论了口供补强规则与自由心证原则的关系,澄清 了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论依据,并具体探讨了补强的对象、范围、程度 以及共犯的口供如何补强等问题。本文认为:只有承认全部或主要犯 罪事实的陈述才能构成口供,仅承认一部分犯罪事实的陈述属于自认 而不属于口供因而不需要补强;口供的内容仅有供述,不包括辩解; 口供补强规则仅指单凭口供即可形成有罪心证时必须有补强证据的要 求,口供不足以使法官形成有罪心证因而需要提供其他证据这是自由 心证原则的应有之义,不属于口供补强规则的范畴;口供补强规则是 自由心证原则的例外;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论基础是防止误判而不是防 止强迫逼取口供;在我国,无论是庭上的口供还是庭外的口供,都需 要有补强证据予以补强;补强证据的补强程度只需达到它与口供相结 合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程度即可;共犯的口供被用于证明其他共犯的 罪行时应当有补强证据,但不能用各个共犯的口供相互作为对方的补 强证据。 关键词:口供 共犯口供 口供补强规则 自由心证原则 abstract 1 on the corroboration rule abstract the corroboration rule is an important safeguard to prevent miscarriage of justice. nevertheless, only one article (article 46) which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is rule can be found in chines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this only article does not deal with such problems as which kind of confession is required to be corroborated and how to corroborate the confession of the accomplice. hence,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depend only on this article to prevent errors in conviction. this dissertation defines “confession ” and “corroboration rule ”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it examines some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roboration rule and the free proof doctrine,the rationale of the corroboration rule and so on. the authors main points are as follows: .if the accused only admits a little proportion of the offences , his statements can not be called “confession” but “admission”. adimission is different from confession and it is not required to be corroborated. .the allegation of the accused is not included by “confession”. .the corroboration rule applies only on the occasion when the factfinder is convinced of the guilt on the sole ground of the confession. . the corroboration rule provides an exception of the free proof doctrine. .the corroboration rule is designed to prevent errors in conviction, not to hold torture back.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口供补强规则 2 .all the confessions, whether they are made on the court or out of the court, should be corroborated. .the corroboration rule does not require that the corroborating evidence prove the offences independently. it is sufficient that the corroborating evidence can prove the misconduct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confession. .the confession of the accomplice should be corroborated when it is used to prove the other accomplices guilt, and the corroborating evidence for the accomplices confession should not be the other accomplices confession. key words: confession, the accomplices confession, the corroboration rule, the free proof doctrine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旧约申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无论犯什么罪、作什么恶,不可单凭 一个人的口作证,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才可定案”。口供补强规则是不是 起源于这句话无据可考,但有据可查的是,口供补强规则起源于英国。英国在中 世纪时期曾把口供视为证据之王,只要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就可以作出 有罪判决,但在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曾发生一起强盗杀人案件,结果法院依据 被告的口供而判处被告死刑。不久,被认为已遭杀害的被害人却从国外回来了。 自此便有人开始主张凡杀人案件,必须有尸体存在,才能作出有罪判决, 然而直 到十八世纪,这一问题才逐渐受重视。时至今日,尽管1994 年刑事审判与公共 秩序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口供补强规则, 但是口供补强规则毕竟已经在 英国法中立下了根基。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时隔数世纪之后,我国也发生了一起案情与上述英国的 案件非常相似的冤案佘祥林案件。佘祥林案件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第 46 条的规定(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 罚” )没有实现其防止错误认定事实的初衷。本文认为,尽管该规定确立了我国的 口供补强规则,但规定过于简单,它仅仅规定了口供应当予以补强,至于补强证 据应当符合什么条件,补强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共犯口供的补强等重要问题都没有 明确规定。本文详细地梳理了口供补强规则,以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卞建林主编: 刑事证明理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84 页。 该法取消了在一些案件中作出补强警告的强制要求,把是否作出警告的决定权赋予了法官。 根据英国1984 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 77 条的规定,关于被告人口供需要补强的规定仅限于精神有障 碍的被告人,但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单独根据其口供来定罪,只不过需要警告陪审团要慎重考虑该口供而已, 因此,在英国,有可能在没有补强证据的情况下单独根据被告人的口供而认定有罪。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口供补强规则 2 一、口供的界定 一、口供的界定 学界对于口供的定义众说纷纭,其实口供的定义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口供 是否限于承认犯罪事实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第二,口供是否限于必须承认自己的 刑事责任?下面具体介绍英美学者、日本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口供的定义。 (一)英美法 (一)英美法 在英美法中,与我国的“口供”近似的概念是“自白” (confession) 。美国学 者韦格摩尔(wigmore)认为,自白是指“刑事被告就犯罪事实的全部或其主要部 分,明确承认其有罪的行为” 。 谈到英美法上自白的定义时,一般都采用韦格摩 尔的见解。 因此,在英美法中,所谓自白必须承认犯罪事实的全部或其主要部分, 如果仅仅承认犯罪事实的一部分,那么应称为“自认” (admission) 。也就是说, 自认是指就犯罪事实的一部分或有助于证明犯罪事实存在的事实(间接事实)明 示或默示地加以承认。同时,因为自白是指刑事被告必须承认自己有罪,因此, 如果被告承认犯罪的构成事实同时又主张违法阻却事由(如承认杀人的事实但主 张其出于正当防卫)时,那么就不是自白而是自认。 自白和自认的区别是, “自 白就是一个罪犯对自己所犯罪行的公开承认,自认则是一个更有局限性且更为狭 义的概念,它是一种对某些能够证明犯罪中主要问题的一系列的事实或与之有关 的事实的承认。自认是一幅大图画中的一部分;自白则是这幅完整的图画。因此 可以准确地说,每个自白都是由若干个自认构成的,但并非每一个自认都能构成 完整的自白” 。 英美法上的自白并不要求必须在司法程序中做出, 即使在司法程序外对私人做 出的也包括在内,因此自白者做出自白时并不必然处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地 位。 wigmore,on evidence,819. (日)团藤重光: 新刑事诉讼法纲要 (第七版) ,创文社昭和四十二年版,第 249 页。转引自许哲嘉: 析 论自白之补强规则 (上) , (中国台湾) 刑事法杂志第 39 卷,1995 年第 4 期。 (日)江家义男: 刑事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有斐阁昭和二十六年版,第 22 页。转引自许哲嘉: 析论自 白之补强规则 (上) , (中国台湾) 刑事法杂志第 39 卷,1995 年第 4 期。 (美)乔恩r华尔兹: 刑事证据大全 ,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第二版,第 329 页。 一、口供的界定 3 (二)日本法 (二)日本法 日本学界对于口供的概念众说纷纭。江家义男认为,口供的含义与英美法上自 白的意义作相同理解,即口供是指就犯罪事实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明确地承认自己 有罪。高田卓尔认为,口供是肯定自己犯罪事实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的供述。第一, 不以肯定构成要件事实的全部为必要,仅肯定其主要部分即可。第二,不以肯定 自己有罪为必要,肯定犯罪构成事实又主张有违法阻却事由或责任阻却事由的也 属于口供。 松尾浩也认为,口供就是承认公诉事实主要部分的供述,口供与有罪 陈述不是同一概念,即使是提出无责任能力等主张,只要是肯定公诉事实的主要 部分的供述,也属于口供。相反,提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等主张时,在多数情 况下要求修正起诉事实叙述的内容本身,因此就不再具有口供的性质。 尽管学界 见解有分歧,但是因为日本宪法及现行刑事诉讼法主要是继承英美法制而来,因 此通说认为口供的含义应与英美法作相同理解,即口供是指就犯罪事实的全部或 主要部分明确地承认自己有罪。 (三)我国法 (三)我国法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对口供(自白)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李学灯认为, “自白 是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告,就指控犯罪事实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明白自认其有罪之 行为。简言之,即被告自认为有罪。 ” 陈朴生认为, “凡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就起诉 之犯罪事实全部或一部承认自己之刑事责任所为之陈述,均为自白” 。 蔡墩铭认 为, “被告对自己犯罪事实之全部或一部之供述,称为自白” 。 黄东熊认为, “所 谓被告之自白,乃指被告对犯罪事实承认有罪(亦即承认自己之刑事责任)而言。 因此,需对犯罪构成事实之全部或其主要部分做承认。不过,即使对犯罪构成事 实做承认,但是,倘同时又主张正当防卫等时,则非属自白。 ” 我国大陆地区的通说认为,口供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在外 延上既包括供述也包括辩解。 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供述和辩解是两种性 转引自许哲嘉: 析论自白之补强规则 (上) , (中国台湾) 刑事法杂志第 39 卷,1995 年第 4 期。 (日)松尾浩也: 日本刑事诉讼法 (下卷新版) ,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6 页。 (中国台湾)李学灯: 自白 , 军法月刊第 11 卷第 5 期。 (中国台湾)陈朴生: 刑事证据法 ,三民书局 1992 年重订版,第 354 页。 (中国台湾)蔡墩铭: 刑事诉讼法论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3 年修订版,第 211 页。 (中国台湾)黄东熊: 证据法论要 ,中央警官学校 1980 年版,第 85 页。 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78 页;陈一云主编: 证据学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29 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口供补强规则 4 质截然对立的证据形式,二者具有不同的证明方向(供述属于控诉证据,辩解则 属于辩护证据) ,承载着不同的宪法要求(供述受不自证其罪特权的保护,辩解受 辩护权的保护) ,且在我国司法传统上,口供一直都是特指“承认有罪的供述” , 因此应以司法实践中的通用语义为准,口供仅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 比较上述英美、日本以及我国学者对口供的定义可知,关于口供概念的争议主 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口供是指承认全部或主要犯罪事实,还是承认一部分犯 罪事实即可;第二,有关违法阻却事由或责任阻却事由的主张(即我国学者所称 的“辩解” )是否属于口供的内容。 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口供应指承认全部或主要犯罪事实,仅承认一部分 犯罪事实的属于自认,而口供与自认在是否需要补强这个问题上是不同的。如果 是口供,则需要另有对口供的补强证据,才能对被告作有罪判决,这是为了避免 以被告的供述为唯一证据而认定被告有罪可能造成的误判的危险。但是,被告仅 承认尚不足以认定有罪的一部分不利事实时,自然需要另有其他证据,才有可能 认定被告有罪,换句话说,被告仅承认尚不足以认定其有罪的不利事实时,自然 不可能产生以被告的供述为唯一证据而认定被告有罪的情形,因此,对于不属于 口供的不利事实的承认(即自认) ,无须特别要求有补强证据。本文认为,如果被 告的供述只是针对犯罪事实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主要事实时,这显然只是一种对不 利事实的承认即自认,但是根据上述陈朴生、蔡墩铭两位教授的观点,这种其实 是自认的供述也是口供因而也需要补强,可见他们的观点没有顾及口供与自认在 是否需要补强证据这个问题上的区别,因而不妥。 对于第二个问题,本文认为,有关违法阻却事由(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或责任阻却事由(如精神病、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的主张不属于口供的内 容。因为,刑事证据法中有关口供的规范(如任意性规则、补强规则等)都有一 个潜在的前提,即口供是一种可以导致自我归罪的有罪证据,因此需要规定这么 多条文来规范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然而,有关违法阻却事由(如正当防卫、紧 急避险等)或责任阻却事由(如精神病、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的主张在本 质上属于无罪证据,它并没有导致自我归罪的危险,相反地它将帮助被告人获得 无罪判决,它不符合这个潜在的前提,因此它不属于口供的内容。 吴宏耀: 口供问题之解析 ,见樊崇义主编: 中国诉讼法判解 (第 1 卷)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54 页以下。另外,刘根菊教授也持大体上相同的观点,认为口供是承认之意,仅指口头承认,不应包括辩 解的内容(参见刘根菊: 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及其审查判断 , 政法论坛1987 年第 2 期) 。 黄东熊教授也认为,以是否需要补强证据为标准,如果被告除了供述犯罪事实之外,尚主张有阻却违法事 由时,那么就无需特别要求有补强证据,因此被告的口供应限于承认有罪的情形。参见(中国台湾)黄东熊: 刑事诉讼法论 ,三民书局 1989 年版,第 351 页。 二、口供补强规则的概念 5 二、口供补强规则的概念二、口供补强规则的概念 (一)口供补强规则的界定:回归“本来的补强法则” (一)口供补强规则的界定:回归“本来的补强法则” 对于口供补强规则,日本学者田宫裕提出了“本来的补强法则”的说法。他认 为,本来的补强法则是指只根据口供就可以形成充分的心证时也必须有补强证据, 本来的补强法则是自由心证原则的例外;只根据口供还不能形成充分的心证时需 要补强证据,是自由心证原则范围内的问题。 我国台湾学者黄朝义在田宫裕“本 来的补强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在的规范说”与“内在的规范说” 。他认为, 口供之所以需要有补强证据,其理由可以分两种情形来说明:第一,口供的证明 力已充分;第二,口供的证明力尚不充分。第一种情形可以单纯地以口供作为有 罪认定的基础,但因特别的政策上的要求需要有补强证据以补强口供,这里的补 强法则有其独自的意义,是原本的补强法则,也可以说是自由心证原则例外的补 强法则,并且在功能上这里的补强证据可以对传统的偏重口供现象做一反省,并 能加强搜集利用口供以外的其他证据。其补强的内容是外在的、形式上的要求(外 在的规范说) 。相对地,第二种情形由于单纯地以口供并不足以作为认定有罪的基 础,所以要认定有罪时除口供以外尚须有补强证据的存在,这里的补强法则并非 特别独特的法则,该法则只能说是“疑似的补强法则” ,也就是构成自由心证原则 一部分内容的补强法则。这种情形的补强证据的要求并不是形式上的要求,而是 为求有罪所为的内在的、实质的要求(内在的规范说) 。前者的“外在的规范说” 是籍由法律的规定,补强法则才被认定,它本身是拥有存在价值的补强法则。后 者的“内在的规范说”只不过是事实上的补强要求,可以说是属于证明力的问题。 因此, 这两种观念本来就应该作明确的区分。 黄朝义认为, 台湾刑事诉讼法第 156 条规定的口供补强规则包含这两种观念,属于广义的补强法则。 本文赞同田宫裕的“本来的补强法则”和黄朝义的“外在的规范说” ,认为口 供补强规则仅仅指单凭口供即可形成有罪的心证时必须有补强证据的要求,口供 不足以使法官形成有罪心证因而需要提供其他证据这是自由心证原则的应有之 (日)田宫裕: 刑事诉讼法 (新版) ,有斐阁 1996 年版,第 355 页。转引自(日)田口守一: 刑事诉讼 法 ,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53 页。 (中国台湾)黄朝义: 刑事诉讼法证据篇 ,元照出版公司 2002 年版,第 126 页以下。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 156 条第 2 款规定: “被告或共犯之自白,不得作为有罪判决之唯一证据,仍应 调查其它必要之证据,以察其是否与事实相符。 ”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口供补强规则 6 义,不属于口供补强规则的范畴。因为,口供补强规则的宗旨在于防止单凭口供 认定有罪可能造成的误判的风险,如果口供本身不足以形成有罪心证,自然就不 可能单凭它认定有罪从而造成误判。 (二)口供补强规则与自由心证原则的关系 (二)口供补强规则与自由心证原则的关系 本文将口供补强规则限定为“本来的补强法则”即单凭口供即可形成有罪的心 证时必须有补强证据的规则。前已述及,田宫裕认为“本来的补强法则”是自由 心证原则的例外, 黄朝义也认为在口供的证明力已充分情形下的口供补强规则 (即 “外在的规范说” )是自由心证原则的例外。 另有学者认为,口供补强规则是对 法官自由心证的一种限定而并非完全的排斥,作为对法官自由心证的完全排斥涉 及到立法上对证据资格的限制,而补强证据规则仅涉及对某一证据证明力的限制。 按照自由心证原则,与犯罪事实有关的证据原则上都可以提交到法院,由法官 自由判断这些证据的证明力。然而,根据口供补强规则的要求,即使仅凭口供已 经可以形成有罪的内心确信,也必须有补强证据对口供予以补强。因此,口供补 强规则是自由心证原则的例外。当今世界各国立法对于口供的证明力有两种截然 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规定被告人口供在没有补强证据的情况下,不得据以作出有 罪的判决;另一种是规定被告人的有罪答辩具有足以导致有罪判决的效力,例如, 在美国,被告人一旦作出有罪答辩,法官将直接作出有罪判决、直接进入量刑程 序。以往我们在谈到立法对于口供证明力的特殊规定时,往往只注意到口供补强 规则是自由心证原则的例外,其实,美国规定的这种有罪答辩将直接导致有罪判 决的立法例,与口供补强规则一样,也排除了法官自由裁量的余地,因此,也是 自由心证原则的例外。 当然,黄朝义认为,台湾刑事诉讼法第 156 条规定的口供补强规则包含“外在的规范说”和“内在的规范 说”这两种观念,属于广义的补强法则,因此,尽管他认为在“外在的规范说”观念之下的口供补强规则是 自由心证原则的例外,但他认为从总体上“补强规则(包含“外在的规范说”和“内在的规范说”这两种观 念的广义的补强法则)乃在防止法官偏重自白之流弊,且要求法官认定事实之自白须有补强证据以担保合理 的心证形成。故补强法则并非自由心证原则之例外,而是担保合理心证形成之法则”参见(中国台湾)黄朝 义: 刑事证据法研究 ,元照出版公司 2000 年第二版,第 21 页。他把口供补强规则界定为广义的补强法则, 而本文将口供补强规则限定为“本来的补强法则” ,因为缺乏共同的语境,所以他的这种“补强法则并非自由 心证原则之例外,而是担保合理心证形成之法则”对于本文没有参考价值。 毕玉谦: 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652 页。 参见汪建成: 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9 页。 二、口供补强规则的概念 7 (三)适用口供补强规则的前提条件 (三)适用口供补强规则的前提条件 首先,口供补强规则只规范口供证明力的大小与强弱,而不涉及口供的证据能 力问题。 因此,口供补强规则的适用以口供具有证据能力为前提条件。陈朴生教 授也认为, “自白补强证据之必要性,亦即为担保其真实性之程序上条件。惟自白 之补强性系证据价值问题,故必其自白有证据能力,始发生自白补强问题。非任 意自白,并无证据能力,原无以补强证据,而恢复其证据能力的余地。 ” 其次,口供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证明力,甚至达到法官仅凭该口供就能确信被 告人有罪的程度。如果被告人的口供不完整、不充分、不可靠,根本不足以使法 官对案件产生内心确信,那么法官自然不会把它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因而 也没有必要用其他证据补强该口供。 有一点需要说明: 口供补强规则只规范口供的证明力而不涉及口供的证据能力问题这一论断在当今的英国、 日本以及我国(包括我国台湾地区)都是没有争议的,然而在美国却颇有争议。在美国,有学者认为,口供 补强规则规范的是口供的证据能力而不是证明力( “the rule governs the admissibility of evidence, not the ultimate sufficiency of all evidence to convict.”see corey j. ayling, corroborating confess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egal safeguards against false confessions, 1984 wis. l. rev. 1121, 1137 (1984)) ;但是也有相反的 观点,美国联邦第七巡回上诉法院的法官卡明斯(cummings)认为,口供补强规则的本质、基本原理及其历史 表明,它所要求的是口供证明力的充分性而不仅仅是一项规范口供可采性的规则( “the corroboration rules nature, rationale, and history suggest that the requirement states a test of the sufficiency of proof rather than merely an evidentiary rule governing competence of a confession or admission.” united states v. bukowski, 435 f.2d 1094, 1105-06, 1106 n.7 (7th cir. 1970), cert. denied, 401 u.s. 911 (1971).)本文采纳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口供 补强规则规范的是口供的证明力而不是口供的证据能力。 (中国台湾)陈朴生: 刑事证据法 ,三民书局 1992 年重订版,第 336 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口供补强规则 8 三、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论根据三、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论根据 在西方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证据法学理论中, 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论根据不外 乎有两种观点:防止强取口供的倾向说和防止误判的可能性说。 (一)防止强取口供的倾向说 (一)防止强取口供的倾向说 该说认为,被告人自己最清楚其是否实施被指控行为,因此被告人的口供向来 被侦查机关和法院偏爱,如果仅凭口供即可认定被告人有罪,将会导致侦查机关 过分偏重口供甚至强取口供,进而可能侵犯人权;如果规定仅凭口供不能认定被 告人有罪,侦查机关偏重口供的心理倾向将受到抑制,非法逼取口供的现象也会 减少。 本文认为,强取的口供主要涉及证据能力问题,防止强取口供是证据排除规则 的理论基础之一,而口供补强规则规范的是口供的证明价值即证明力问题,如果 要防止强取口供的倾向,只需对口供的证据能力设定严格的限制即着眼于证据排 除规则即可,不需要再求助于口供补强规则。因此,防止强取口供的倾向说不是 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论根据。 (二)防止误判的可能性说 (二)防止误判的可能性说 该说认为,防止强取口供是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之一,口供补强规则是在获取 口供的程序合法即口供具有证据能力基础之上解决口供的真实性问题。因为即使 是被告人自愿作出的具有任意性的口供,也可能由于被告人的某种心理动机而虚 假,如为了隐瞒重大犯罪而虚假供述轻微罪行,或者出于江湖义气而承认他人的 罪行等,而审判人员一般又倾向于相信口供,所以,如果仅凭口供即可作出有罪 判决,将很有可能因为虚假的口供而导致误判。 陈朴生教授赞同此种观点,他认为, “补强法则,系防止偏重自白而生误判之 危险之政策的立场,对于自白之证据价值加以限制,禁止自白为有罪判决唯一根 据。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认为,口供补强规则是为了防止仅仅基于不真实的口 (中国台湾)陈朴生: 刑事证据法 ,三民书局 1992 年重订版,第 336 页。 三、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论根据 9 供而错误地认定被告人有罪。 从口供补强规则实际发挥的效用来看,其主要是针 对口供可能因为替他人包揽罪名、错误理解“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因难逃法 网而绝望等非强求原因而为虚假口供的情形,要求有其他证据予以补强。本文认 为,该说认识到了证据排除法则与口供补强规则在功能上的区别前者规范口 供的证据能力而后者规范口供的证明力,因此本文赞同此种学说。 “the rule requiring corroboration of confessions protects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against errors in convictions based upon untrue confessions alone.”warszower v. united states, 312 u.s. 342, 347 (1941).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口供补强规则 10 四、补强的对象:庭上的口供还是庭外的口供四、补强的对象:庭上的口供还是庭外的口供? 口供根据其做出时间可以分为庭上的口供和庭外的口供,那么口供补强规则 所要求的、需要补强的口供究竟是庭上的口供,还是庭外的口供,还是两者都需 要补强?这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学者对此问题的观点也有较大分 歧。 (一)英美法 (一)英美法 口供在英美法上被区分为庭上的口供(judicial confession)和庭外的口供 (extrajudicial confession)。前者是指被告人在正当法律程序中向治安法官或 法院所作的供认,包括其在治安法官初步审查时所作的供述,后者是指当事人在 法院外向任何人官员或其他人在司法审查或调查之外所作的陈述。 庭上的口 供是指在起诉认否程序(arraignment)中做有罪答辩(plea of guilty),这种 答辩与陪审团的有罪裁决(verdict of guilty)具有相同的效力,法院不需再调 查犯罪事实,仅根据这种答辩即可量刑(sentence),因此,庭上的口供不需要有 补强证据。实际上,英美证据法上的口供主要是指庭外的口供,补强证据的要求 只适用于庭外的口供。 (二)日本法 (二)日本法 在日本,学界通说及判例都认为庭外的口供需要有补强证据,但是对于庭上的 口供是否需要补强证据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日本宪法第 38 条第 3 款规定: “对 自己不利的唯一证据是本人的口供时,任何人都不得被认定有罪,也不得被科以 刑罚。 ”日本刑事诉讼法第 389 条第 2 款规定, “无论是否在法庭作出的口供,这 种口供是对他自己惟一不利的证据时” , 不得认定被告人有罪。 从刑事诉讼法第 389 “庭上的口供”和“庭外的口供”中的“庭”仅仅指审理本案的当前的法庭,不包括审理其他案件的法庭 和审理本案的其他法庭(如,本案一审阶段在法庭上口供对于审理本案二审阶段的法庭来讲就是“庭外的口 供” ) ,这是贯彻直接审理原则的必然结果。 (日)铃木茂嗣: 刑事证据法的若干问题 ,见(日)西原春夫主编: 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 ,李海 东等译,法律出版社、日本国成文堂联合出版 1997 年版,第 171 页。 美国宪法中也有关于庭上的口供不需要补强的规定,例如第 3 条第 3 款规定,任何人非经两个证人证明或 者经其本人在公开的法庭上作出供述, 不受叛国罪的判决 ( “no person shall be convicted of treason unless on the testimony of two witnesses to the same overt act, or on confession in open court” ) 。 四、补强的对象:庭上的口供还是庭外的口供? 11 条第 2 款的规定来看,庭上的口供是否非有补强证据不可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得到 解决,但是,因为日本宪法的母法(美国法)中只有庭外的口供才需要补强证据, 所以在日本还存在着如何解释宪法第 38 条第 3 款的问题,而如何解释将决定着刑 事诉讼法的这条规定是否违宪。日本最高法院对于这个问题的判例,都以宪法第 38 条第 3 款为根据, 认为庭上的口供不属于宪法第 38 条第 3 款规定的 “本人口供” , 因此不需要补强证据。对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否违宪的问题,最高法院认为, 宪法第 38 条第 3 款是针对庭外的口供的规定,而刑事诉讼法第 389 条第 2 款的规 定将宪法的意旨向前推进一步,规定除庭外的口供以外,对于庭上的口供也须有 补强证据,这两个条文之间并没有任何抵触,因此,不能根据最高法院对宪法第 38 条第 3 款的解释认定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违宪。日本学界分成支持最高法院判例 意见的消极说和反对最高法院判例意见的积极说,这两种学说的争论至今仍在继 续。 (三)我国法 (三)我国法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 156 条第 2 款规定: “被告或共犯之自白,不得作 为有罪判决之唯一证据,仍应调查其它必要之证据,以察其是否与事实相符。 ”由 于该条文是否包括庭上的口供并不像日本刑事诉讼法第 389 条第 2 款的规定那么 明确,因此学者对这一问题有争议。黄东熊教授认为, “于讨论何种自白需要有补 强证据,何种自白不需要有补强证据之际,吾人首先必须注意避免误判之问题。 于对避免误判伏下充分考虑之后,乃应进而考虑,于导致误判之危险性最低之条 件下,如何来排除不必要之烦杂程序,以达审判迅速化之目的。 ” 黄东熊教授在 斟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及综合考虑刑事司法所应带给社会的利益与法院的工作负 荷量和被告的利益后,认为被告在庭上的口供,如果被告对起诉事实无争执时, 那么不需要有补强证据。尽管黄东熊教授持上述不同见解,但学界的通说认为该 条文包括庭上的口供与庭外的口供,庭上的口供也需要有补强证据。 我国大陆地区刑事诉讼法第 46 条规定: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有学者认为,按照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 指控者在不同的诉讼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被指控者 被称为犯罪嫌疑人,只有当案件被起诉到法院之后,被指控者才具备被告人的身 对于日本学界的这两种学说的详细介绍,参见(中国台湾)许哲嘉: 析论自白之补强规则 (上) , 刑事 法杂志第 39 卷,1995 年第 4 期。 (中国台湾)黄东熊: 刑事诉讼法论 ,三民书局 1989 年版,第 216 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口供补强规则 12 份,因此此处的被告人供述只能被理解为被告人在法庭上向法官所作的有罪供述, 也就是说,我国目前对口供补强的范围仅限于庭上的口供,将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的庭外的口供排除在需要补强的范围之外。 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第 46 条的规定尽管在字面表述上仅涉及被告人供述 ,但从立法者的本意看,这里 的被告人供述绝没有区别被告人供述与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意思,而且从大陆 法系的传统来看,其范围也应当包括当庭供述与庭外供述 。究其原因,这种立 法表述与 1996 年零打碎敲地修改刑事诉讼法有关。1996 年刑事诉讼法明 确区分了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但在原封不动保留原法内容的条文中,却延续着 以被告人笼统地指称二者的旧法规定。 ” 本文赞同后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根 据立法目的来解释第 46 条的规定而不能机械地根据条文作字面解释。 本文认为,无论是庭上的口供还是庭外的口供,都需要有补强证据以保证正确 认定事实、防止误判。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论根据在于防止误判,庭上口供与庭外口供在虚假可 能性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庭上的口供即使完全出于自愿也可能由于隐瞒、江 湖义气等因素而虚假,为了防止仅凭这种虚假的口供来定罪从而造成误判,庭上 的口供也需要有补强证据。 第二,我国并没有类似于英美法中的起诉认否程序,不认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 讼一样建立在彻底的当事人主义的基础上,不认为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承认有罪等 同于民事诉讼中的认诺,即不承认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有“自证其罪”的实体处分 权。因此,尽管被告人在庭上供认自己有罪,法院也不能仅凭此庭上的口供而认 定其有罪。 第三,主张庭上的口供不需要补强没有充分的理由予以支持。日本最高法院 的判例之所以一直坚持庭外的口供需要补强而庭上的口供不需要补强的立场,其 主要理由有两点:庭外的口供有强制、胁迫的危险而使口供的虚假可能性较大, 庭上的口供则没有这种危险,可以保障其真实性;庭上的口供可以通过辩护律 师的询问而揭示或防止其虚伪。对于第点理由,陈朴生教授认为: “论者以法庭 内自白,其强制危险性小,其信用性高,自无补强证据的必要,法庭外之自白, 其强制危险性较大,其信用性较低,则需以补强证据担保其证明力者;惟强制危 险之有无,乃决定自白任意性之基础事实。而自白之补强性,系关于自白真实性 之问题,以定其证据价值,与自白任意性本属两事。故被告之自白,为担保其真 徐美君: 口供补强法则的基础与构成 , 中国法学2003 年第 6 期。 吴宏耀: 口供问题之解析 ,见樊崇义主编: 中国诉讼法判解 (第 1 卷)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55 页。 四、补强的对象:庭上的口供还是庭外的口供? 13 实性,并不因其在法庭内,抑在法庭外,而异其补强性。 ” 该理由混淆了证据能 力和证明力的概念,没有注意到口供补强规则是评价口供证明力的规则,口供即 使是在没有任何强制、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作出的也可能虚假,因此不能以有无强 制的危险来决定是否需要补强证据。对于第点理由,因为并非所有的案件都有 辩护律师出庭,况且即使有辩护律师出庭辩护,也未必能够揭示口供的虚伪,该 理由也不充分。 (中国台湾)陈朴生: 刑事证据法 ,三民书局 1992 年重订版,第 503 页以下。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口供补强规则 14 五、补强的范围五、补强的范围 对于需要补强的范围,犯罪的主观方面不需要补强证据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 犯罪的主观方面以被告的内心状态为探讨对象,除了口供以外没有其他证据存在 是非常平常的事,因此如果要求犯罪的主观方面也必须有补强证据显然过于苛刻。 另外,与量刑有关的事实不需要补强证据,这一点也没有争议。例如,累犯的前 科部分,只依据被告的口供即可认定。除了犯罪的主观方面和与量刑有关的事实 不需要补强证据以外,究竟犯罪事实的哪些部分应当有补强证据,存在比较大的 争议。 在需要补强的范围这个问题上,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根据案件是否有具体的罪体 而作出了不同的要求。有具体的罪体的案件是指那些有明确损失或伤害的案件, 并且这些损失和伤害是由犯罪行为而并非由无辜者或有正当理由的人造成的。联 邦最高法院认为,有具体罪体的案件的口供可以由证明罪体存在的证据来补强, 例如,对于涉及人身或财产的实际损害的犯罪,补强证据只需能够证明损害(被 告人所承认的、对其负有责任的损害)确已发生并且有人应当对此负刑事责任, 补强证据并不需要将损害与被告人联系起来。但是,在诸如逃税等没有可以分离 出来作为罪体的具体的损害的案件中,不确定被告人就不可能证明案件确已发生, 因此,在没有具体的罪体的案件中,为了证明犯罪确已发生,补强证据必须涉及 被告人本人。 简单地说,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口供补强的全部要求就是证明犯罪行 为确已发生,难以想象被限定在这么小的范围内的补强规则能够起到真正的保护 作用。 为什么口供的真实可靠性可以简单地通过被告人所供认的是一个确已发生 的犯罪而不是编造出来的这一事实得到加强?新泽西州最高法院在卢卡斯案 (state v. lucas)中认为: “对根本没有任何犯罪行为发生的情况下的无辜者定 罪与对确有犯罪行为发生但不是其所为的无辜者定罪,两者之间并没有区别 事实上,精神上有疾病或缺陷的人很可能对于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罪体但是并没有 证据证明他就是犯罪人的案件承认有罪。人们承认根本没有发生过的犯罪行为的 危险性并不像承认其他人所为的犯罪的危险性这么大。 ” 因此,新泽西州最高法 (中国台湾)黄朝义: 刑事诉讼法证据篇 ,元照出版公司 2002 年版,第 129 页。蔡墩铭教授也持类 似观点(参见蔡墩铭: 自白与补强证据 , 刑事法杂志第四十卷第三期) 。 wong sun v.u.s. 371 u.s. 471, 489 n.15 (1963). smith v.u.s. 348 u.s. 147, 154 (1954). andrew l.-t choo, “ confessions and corroboration: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crim. l.r. 1991, dec, 867-877. state v. lucas 152 a. 2d 50, at p.60 (1959). 五、补强的范围 15 院修订了补强规则,要求除了证明损害的证据以外还需要有可以增强口供的可靠 性、使人相信其真实性的独立的证据,即补强证据必须与被告人有联系。 日本学界对于什么范围内的犯罪事实需要补强证据这一问题存在两种学说 罪体说与实质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