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论文)危险驾驶罪研究(1).pdf_第1页
(法学专业论文)危险驾驶罪研究(1).pdf_第2页
(法学专业论文)危险驾驶罪研究(1).pdf_第3页
(法学专业论文)危险驾驶罪研究(1).pdf_第4页
(法学专业论文)危险驾驶罪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舢i i i l i l l i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l l l i | 1 1 | l l l i | | 1 1 1 | i l m i y 1912 9 3 7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乍的,或在道路上驾驶机 动车追逐竞驶,情青恶劣的行为。处拘役,并处罚金。 危险驾驶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毫无争议。客观方面如“醉酒 的标准大家各执一词,追逐竞驶们隋节恶劣”如何判断没有明确的指 导意见。以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多少来判断行为人是否“醉酒”符合大 众的利益。醉驾是否一律入刑正在被热烈的讨论,根据刑法总则第十 三条的规定、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醉驾不应 一律入刑。 追逐竞驶以公共危险性为虬隋节恶劣”的判断标准。危险驾驶罪 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应当包括恶意劝酒者。主观罪过方面,一般认为 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罪行为人主观心态是间接故意或者过于自信的 过失,醉酒型危险驾驶罪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 过于自信的过失。通过运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分析,危险驾驶罪的两 种行为都存在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的可能。 关键词:醉酒,情节恶劣,主体 , a b s t r a c t c r i m eo fd a n g e r o u sd r i v i n gi st h eb e h a v i o rt h a td r u n kd r i v i n gi na m o t o rv e h i c l eo nt h er o a d ,o rd r u n kd r i v i n gm o t o rv e h i c l e so nt h er o a d r a c i n gd r i v e r , a n d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a r eb a d i nt h i sc a s e ,i tw i l lb ep u t u n d e rc r i m i n a ld e t e n t i o na n df i n e d t h eo b je c to fd a n g e r o u sd r i v i n gc r i m ei sp u b l i cs a f e t y , w i t h o u t c o n t r o v e r s y o b j e c t i v ea s p e c t ss u c ha st h es t a n d a r d so f d r u n k ,h o w e v e r , e a c hs t i c k st oh i so w nv e r s i o no ra r g u m e n t t h es t a n d a r do fc h a s er a c e d r i v i n gw h e t h e ri nv i c i o u s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rn o t ,h a sn oc l e a rg u i d e l i n e s ia g r e ew i t ht h a tw es h o u l dd e p e n do nt h ea m o u n to fb l o o da l c o h o l c o n t e n tt od e t e r m i n ew h e t h e rt h ea c t d r u n k ”,b e c a u s el a ws t a n d a r di st o p r o t e c tt h ep u b l i ci n t e r e s t w h e t h e ra l ld r u n ks h o u l db ed r i v e di n t ot h e p u n i s h m e n t i s b e i n g h e a t e d d i s c u s s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c r i m i n a l p r o v i s i o n so fa r t i c l e 13 ,t h ec r i m i n a lp o l i c yo ft e m p e r i n gj u s t i c ew i t h m e r c y , a n d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s u i t i n gp u n i s h m e n t ,it h i n kt h a t n o ta l ld r u n k s h o u l db ed r i v e di n t ot h ep u n i s h m e n t t op u b l i cr i s k , c h a s er a c ed r i v i n gs h o u l dc o m p l yw i t ht h ev i c i o u s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s t a n d a r d t h es u b j e c to fd a n g e r o u sd r i v i n gc r i m ei sg e n e r a l s u b j e c t ,it h i n kt h a tt h o s em a l e v o l e n tt ou r g es o m e b o d yt od r i n k s h o u l d b ei n c l u d e d i ns u b j e c t i v ea s p e c t so fc r i m e ,g e n e r a l l yc o n s i d e r e d ,t h e p e o p l es u b je c t i v em e n t a l i t yo f c h a s er a c ed r i v i n ga r ed i r e c t l yi n t e n t i o n a l , i l i n d i r e c t l yi n t e n t i o n a lo ro v e r l yc o n f i d e n tf a u l t s t h r o u g ht h ec a u s eo f l i b e r t yb e h a v i o r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t h e r em a yb ed i r e c t l yi n t e n t i o n a l , i n d i r e c t l yi n t e n t i o n a la n do v e r l yc o n f i d e n tn e g l i g e n c ei nt h i st w ok i n do f d a n g e r o u sd r i v i n gc r i m e k e yw o r d s :d r u n k e n ,s e r i o u sd e t a i l s , s u b j e c to f c r i m e i i i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引言1 第一章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背景2 第一节我国原有法律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处罚2 第二节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危险驾驶行为的立法规定5 第二章危险驾驶罪关键要素解读8 第一节“醉驾 的认定标准8 第二节“醉驾是否一律入刑9 第三节追逐竞驶们情常恶劣”的判断1 2 第四常危险驾驶罪的乇体1 4 第五常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1 6 第三章危险驾驶罪与类似罪的区别2 l 第一节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2 l 第二节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2 4 第三节危险驾驶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2 7 第四章我国危险驾驶罪的立法完善的建议3 0 第一节罪状表述3 0 第二节相关制度建设3 2 第三节处罚多样化3 3 结语3 7 参考文献3 8 后记4 0 危险驾驶罪研究 引言 危险驾驶行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 9 0 1 年的某一天,慈禧太后由 于在城隍庙玩的很歼心,就赏了她的御用司机孙富龄一碗酒,孙受宠 若惊,于是喝醉了酒,但仍继续开着袁世凯送给慈禧太后的汽车,本 来路面戒严,出乎意料的从胡同跑出一个人,孙心慌意乱,一时找不 到刹车的位置,结果撞得此人当场毙命。如果此交通事故发生在现代 社会,孙富龄应承担刑事责任。 不过,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法律并末把醉酒驾驶和追逐竟驶明确 入罪,而是把这两种行为作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常。刑法修正案 ( 八) 解决了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如何定性的难题,实施以来起到 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足,不可否认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如 追逐竞驶“情节恶劣”如何判断,在醉酒行为中虮隋节显著轻微 和 “情节严重又是如何确定,醉驾是否一律入罪等,相关部门也应给 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以指导实践如何操作,民众也可以判断自己的行 为是否触及到法律的底线。 , 硕j :学位论文 第一章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背景 2 0 1 1 年2 月2 5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九次会议通过了关注已久的刑法修正案( 八) ,4 月2 8 日最高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 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五) ,补充、修改了l o 项罪名。其中, 备受关注的醉酒驾驶、追逐竞驶等行为赫然在列,至此,危险驾驶罪 终于写入了我国刑法。任何法律都不是立法者凭空想象、闭门造车的 结果,它是在一定的土壤背景f 产生的。 第一节我国原有法律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处罚 在我国,每天都在上演危险驾驶行为造成的悲剧,这止嗨悲剧因为 定性的不同而出现了让人无可奈何、啼笑皆非、哑口无言、痛心疾首 等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的局面。 l 、定性为交通肇事罪存在量刑过轻的情形 在刑法修正案( 八) 之前,把危险驾驶行为定性为交通肇事 罪的不在少数,也町以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在这里我们把危险驾驶 行为定性为交通肇事罪的情形分为两种: ( 1 ) 危险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未“逃逸的行为。如2 0 0 9 年1 月2 1 日发生在河南的“王卫斌醉酒案 :王卫斌醉酒后沿3 1 0 国 道超速行驶,与停在超车道上的王丰勤的轿车相撞,致6 人当场死亡、 危险驾驶幂研究 7 人不同程度的受伤。经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王卫斌承担主要责任, 王丰勤承担次要责任,死伤者不负责任,法院判处王卫斌交通肇事罪 有期徒刑6 年零6 个月。法院的理由是:尽管王卫斌超速行驶违反 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了重大事故,但是主观上是过失。法院判决 的理由足充分的,但是却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所谓罪责刑相 适应的原则就足要求刑罚给予的处罚不仅要和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 相适应,而且还要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结合行为人的主观 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的冈素,确定刑事 责任的程度,适用轻重相适应的刑罚。而在本案例中,在造成6 死7 伤的情况下王卫斌仪仅判处6 年6 个月的惩罚,于法于理于情郜是说 不通的。我们町以看出,不管造成多大的损失,只要符合交通肇事罪 的犯罪构成,行为人没有逃逸,只有在情常恶劣的情况下才承受三年 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 2 ) 危险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因 逃逸致人死亡”指由于发生了交通事故,行为人逃逸,在逃跑过程中 发生了死亡结果,可以说足行为人由于主观过失敛人死亡,除了司法 解释规定的情形之外,还包括连续两次以上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形,即 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因为过失发生交通事故,导 致他人死亡。“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既包括先前交通肇事事 故中的人还包括在逃跑过程中因过失致死的其他人。此外,“因逃逸 致人死亡”还必须足逃跑前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这个死亡 。王卫斌醉酒案摘自h t t p :a u t o i f c n g c o m t o p i c j i u h o u u s c c a r t r a f f i c 2 0 0 9 0 8 1 9 8 5 9 8 2 s h t m l 3 硕t - :学何论文 不是因没有及时救治而死亡的,不能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 的规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人承担7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责任。 通过对危险驾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两种情况分析,把造成严 重事故的危险驾驶行为以交通肇事罹量刑时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的 原则,也不能准确评价此种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因为交通肇事罪 是过失犯罪,而过失犯在我国刑法中的量刑幅度最高不能超过7 年。 如果危险驾驶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十分严重,对社会影响极大,那么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则无法与之匹配。当然也有学者提出提高交 通肇事罪的量刑幅度,如“对于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对行为人的量 刑应为三年以下;在交通肇事发生后逃逸导致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 的,量刑应为三年以l - - 十年以f ;交通肇事后逃逸导致多人死亡的, 量刑为二十年以上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但是如果过度拔高过失犯罪 的法定刑,将破坏过失犯罪的法定刑结构。 2 、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存在量刑过霞的情形 “成都孙伟铭案 、“广东黎景伞案 最终都被定性为以危险方 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两个案件定性为此罪无可厚非。但足现实生活 中也有一些危险驾驶案件如果考虑危险驾驶者的主观心态、危害结果 等因素,即大部分的醉驾者、“飙车族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醉驾、飙 车主观上没有置他人于死地的心理,而且有时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后 果,这时仍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处罚,过于严格,违背了 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因为此罪的量刑幅度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彭菊萍浅析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有关问题 j 法学杂志,2 0 0 9 ( 7 ) 4 危险驾驶罪研究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二节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危险驾驶行为的立法规定 尽管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危险驾驶行为的涵义理解不一,但是都明 确规定了危险驾驶罪或者与之相类似的罪。 1 、危险驾驶行为在国外的立法规定 ( 1 ) 日本:2 0 0 1 年之前,日本把情节恶劣且具有莺大危险的危 险驾驶行为作为不注意驾驶导致的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处理。2 0 0 1 年 1 1 月,日本设立危险驾驶致死伤罪,包括“酒后驾驶、超速驾驶、 不熟练驾驶、妨害通行证驾驶或无视信号驾驶、四轮以上机动车致人 死伤 。日本刑法增设危险驾驶致死伤罪顺应了汽车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遏制了酒后驾车等危险驾车事故频发的势态。 ( 2 ) 德国:德国刑法将危险驾驶行为分为危害公路交通安全罪 和酒后驾驶罪。其刑法典第3 1 5 条c 款规定:“一、有下列行为之一, 因而危及他人身体、生命或贵蕈物品的,处5 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l 、具有下列不适合驾驶情形之一而仍然驾驶的:a 、饮用酒或者其他 麻醉品。b 、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的。2 、具有下列严重违反交通规 则及疏忽情形的:a 、未注意优先行驶权。b 、错误超车或在超车时错 误驾驶。c 、在人行横道上错误驾驶。d 、在不能看清的地方、十字路 口、街道、铁路交叉口超速行驶。e 、在不能看清的地方,未将车停 硕卜学位论文 放在车道右侧。f 、在高速公路或者公路上调头或者试图调头。g 、刹 车或停车时末保持交通安全所必须的安全距离。 ( 3 ) 英国:英国对于危险驾驶方面的规定主要是放任驾驶罪、 体内有过量酒精时驾驶或意欲驾驶罪和在不适宜的状态下驾驶或意 欲驾驶罪、在不适宜的状态下控制车辆罪。 ( 4 ) 美国:美国模范刑法典规定了公然醉酒罪。美国纽约 州车辆交通法一道路条例对于酗酒、吸毒后驾车或闯红灯交通肇事 的行为规定为故意犯罪,给予较严厉的刑事处罚。 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不管是代表大陆法系的日本、德国还足代表 普通法系的英国、美国,都在本国的刑法范围内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 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下面我们看看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对危险驾驶行为 的规定。 2 、危险驾驶行为在港澳台的立法规定 ( 1 ) 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道路交通条例( 第3 9 条) 中规定了 醉酒驾驶罪。指行为人在受到酒精或药物的影响下以致不能妥当的控 制汽车而在任何道路上驾驶、企图驾驶或者正在掌管该汽车的行为。 本罪若经公诉程序定罪,可判处2 万港元罚金和3 年监禁;若经简易 程序定罪,初犯可判处l 万港元罚金和6 个月的监禁,再犯或者多次 犯罪的,可判处1 5 万港元罚金和1 2 个月的监禁。再犯或多次犯罪 的除非具有特殊事由,否则吊销驾驶执照的期限不应少于2 年。 o 德国刑法典【m 】徐久生,庄敬华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 0 0 4 :1 5 4 。【英】鲁伯特克罗斯,菲利普a 琼斯,理查德卡德修订英国刑法导论【m 】赵秉志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1 。美国法学会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m 】刘仁文,王棒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5 危险驾驶罪研究 ( 2 ) 澳门:澳门刑法典第2 7 7 条规定,危险驾驶交通 具罪, 是指行为人在不具备安全驾驶的条件或明显违反驾驶规则下,驾驶供 空中、水路或铁路运输用的交通工具,因而对他人生命造成危险、对 他人身体完整性造成严重危险,或对属巨额的他人财产造成危险的行 为。第2 7 9 条规定,危险驾驶道路上之车辆罪,是指行为人以各种危 险方法,在公共道路或等同的道路上驾驶有或无发动机之车辆,因而 对他人生命造成危险、对他人身体完整性造成严重危险,或对属巨额 之他人财产造成危险的行为。 ( 3 ) 台湾:我国台湾地区前几年增加了“危险驾驶罪 ,即“服 用毒品、麻醉药品、酒类或其他相类之物,不能安全驾驶动力交通工 具而驾驶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并科十五万以下罚金。” 显而易见,将醉驾、追逐竞驶入罪不是某个国家的行为,而足一 种立法上的潮流。将危险驾驶入罪大大降低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危险驾 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我国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同时也应借鉴国 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立法经验。 o 澳门刑法典分则罪名释义【m 】陈海帆,崔新建译,澳门:澳门基金会,2 0 0 0 :1 2 0 7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危险驾驶罪关键要素解读 刑法修正案( 八) 增加了危险驾驶罪,将行为人在道路上醉 洒驾驶机动车或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规定 为犯罪,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新法实施以 来,5 月1 日至5 月1 5 日,全国共查处醉洒驾驶2 0 3 8 起,较去年同 期下降3 5 ,日均查处1 3 6 起,较去年全年日均奁处下降4 3 ,全国 因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下降3 7 8 和 儿1 。显而易见,新法实施带来的效果显著,但足在司法实践中还 遇到一些难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浅显的解读。 第一节“醉驾 的认定标准 醉酒驾驶被定性为危险驾驶罪以来,“醉驾 的标准也被讨论不 止。下面我们把法律规定的“醉驾 标准和被建议的“醉驾 标准进 行讨论。 l 、明文规定的“醉钙”标准。首先“醉酒 不等于“饮酒 。我 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阀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 人员每1 0 0 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 0 豪克的属于饮酒后 驾车;如果驾驶人每1 0 0 毫升血液中酒精的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 0 毫 克就被认定为“醉酒驾驶。可见,在我国,判断驾驶员是否醉酒不 。摘自h t t p :n e w s q q c o r n a 2 0 1 1 0 5 1 8 1 0 0 0 0 2 0 h t m 8 危险驾驶罪研究 是根据驾驶员的意识能力,而是根据其血液中酒精的含量。 2 0 m g l o o m l ( 饮酒驾车起点) 的标准大致相当于喝下一杯啤酒后人体 内的酒精含量;而8 0 m g l o o m l ( 醉酒驾车的起点) ,则相当于1 5 0 m l 低度白酒或者2 瓶啤酒;l o o m g l o o m l ,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 者3 瓶啤酒。换算下来,我国认定酒后驾牟的起点标准是0 2 。 2 、应坚持以血液中酒精含量为主、个体差异为辅的原则。在现 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体如酒精的代谢能力、酒精的耐受力方面是有 差异的,有的人“千杯不醉 、喝完酒后照样清醒开车,而有的人沾 酒就不省人事。一部分人认为如果根据制定的统一标准而抛弃个体的 差异,不能准确客观的判断醉酒行为。冈此在判断行为人是否醉驾应 坚持以血液中酒精含量为主、个体差异为辅的原则。 荆 我认为醉驾应以血液中酒精的含量的多少为标准,因为法律标准 是根据统计学的普遍规律来确定的,如果具体剑每一个人的身体差 异,如酒精代谢能力、酒精耐受力就无法规可言。在法律上,因为犯 罪嫌疑人的一念之差,都可能造成完全不一样的后果。“8 0 m g 的规 定我们应理解为驾车行为的危险系数,不应以个体对酒精代谢能力的 差异,来理解统一的法律标准,而应该考虑实际行为中,不同的人触 碰到统一的法律底线,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法律没有绝对的平等, 而应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二节“醉驾 是否一律入刑 自5 月1 日以来醉驾一律按危险驾驶罪定罪量刑,但是5 月1 0 9 硕卜学位论文 e 1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一句“不应仅从文意理解刑法修正案( 八) 的规定,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够成刑事犯罪” 激起千层浪,全国,l 下都开始揣测这句话的涵义,一些人认为张军话 的意思足醉驾末必入刑。同时关于醉驾是否一律入刑也分成了两派: 以公安部为首的认为“醉驾一律入刑”,以张军为代表的认为醉驾不 应一律入刑。下面内容介绍一下双方的观点,且表明笔者的看法即“醉 驾不应一律入刑。 l 、“醉驾一律入刑论。一些部f - 矛n 法学家、网友支持醉驾一律 入刑。目前为止公安部对经过核实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刑事立 案,负责人表示新法的施行对醉驾行为起到了相当的震慑作用,全国 醉酒驾驶案件比去年同期有人幅度f 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 研究院副教授袁彬则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本身的意思就是醉酒一概 入刑。现在( 针对情节礁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 要行政处罚 的话,已经没有行政拘留和罚款,只能吊销驾照。从这个角度讲,可 以看出全国人大的立法本意足不要行政处罚,醉驾一律入罪。 在某 网站对“醉驾是否入刑 发起的投票上,8 0 的网友赞成“醉驾一律 入刑,他们认为醉驾如果根据情节和结果来定罪,将有町能演化成 权利,一些人将会逃脱法律的制裁,法律的公正性将会大打折扣。 2 、“醉驾并非一律入刑 论。很多人对张军那番引起人声鼎沸的 话持赞成态度,下面列举几个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醉驾是否 入罪应遵守刑法总则第十三条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因为我国刑法总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在理解和 危险驾驶罪研究 把握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必须受总则的制约 和指导,危险驾驶罪作为刑法分则规定的一种罪也不例外。第二种观 点认为醉驾是否一律入刑应符合宽严相济的政策。因为如果一味的 “一刀切,不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部分人得到了惩罚,但 是却不能教育和挽救大多数人,提高了行为人的违法成本,加霞了违 法者的逃避心理,致使一些司机为了逃避检查伤害执行任务的民警。 第三种观点认为违背了罪责刑相统一的原则。因为醉驾人的主观心 态、危害结果、事故发生的地点都不是相同的,如果接受同样的惩罚 就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醉驾是否一律入刑的两种论点都有道理,不过,我同意“醉 驾并非一律入刑 。举例说明我的观点,如甲和乙都因醉驾被交警发 现,没有发生交通事故,都以危险驾驶罪判处于4 个月的拘役和并处 2 0 0 0 元,但是二人情况不同:甲是一名司机陪老板应酬,由于要开 车而坚持不喝酒,但是老板再三劝,后来甲喝醉,返回时甲明确告诉 老板自己没有醉驾的经历醉酒开车怕出意外,但是老板i 隆持让甲开, 表明“出事了我承担 ,甲迫于工作的压力不得不顺从老板的意思而 醉驾;乙和朋友在饭店吃饭而醉酒,朋友怕乙醉酒驾车不安全,就表 示饭店有代驾的活动,请人代驾把他送回家,乙拍着胸脯说:“我醉 酒驾车不是一次两次了,不是没有出过一次事吗? 再说了出事了又怎 么样? 可以看出,甲乙虽然都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仅仅有醉驾行为, 但是他们饮酒时的心理、醉酒后驾车的心态、是否有醉驾经历都是不 同的。甲本不愿意喝酒且在醉酒后明确表示不愿驾车,但是迫于老板 硕士学位论文 的压力而为之,且此前并没有醉驾的经历,因此本次驾驶虽然足醉驾 行为,但是心理上是极其排斥的。而乙恰恰相反,对醉驾足不以为然 的,如果这次不受惩罚,他有可能以后仍会醉驾。所以,如果甲仅仅 有醉驾行为而和乙接受同样的惩罚是不公平的,而且根据犯罪构成要 件来说甲的行为并不符合犯罪,不能判危险驾驶罪。不过眠隋常显著 轻微 和“情常恶劣”还需要有正式的司法解释。我们不妨按以下标 准判断醉驾情节是否恶劣:( 1 ) 当行为人被因醉驾被民警查获时,是 否实施了阻挡、威胁、躲避民警依法办事的行为;( 2 ) 在本次醉驾前 是否有过冈为醉洒驾驶而受过刑事处分的经历;( 3 ) 在被民警查获时, 醉驾人足否诚实认罪,虚心接受批评;( 4 ) 醉驾人醉驾行为是否造成 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 醉酒驾驶是发生在人流多的地方还足人 烟稀少的地方;( 6 ) 行为人的醉酒程度是否严蘑;( 7 ) 醉酒人驾驶的 车辆是否是营运的车辆。 第三节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判断 “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 定性为危险驾驶罪,但是法律 并没有对“情节恶劣做明确规定。 1 、追逐竞驶不等于飙车。“飙车是公民对高危驾驶行为的俗称, 刑法修正案( 八) 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关于飙车行为的界定足“在 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 。该条中特别使用了“追逐竞驶 一词, 它与“飙车 是有差异的。在2 0 0 6 年杭州市公安局公布的杭州市 公安局关于禁止机动车飙车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将飙车定义为“以 危险驾驶罪研究 竞技、追求刺激、娱乐或者赌博为目的,机动车在道路、广场、校区 等地方超速行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 高速危险驾驶行为并不一定具有追逐竞驶的特征,其可以在没有追逐 竞驶对象的情况下单独完成;而追逐竞驶则必须要求有一个以上的追 逐竞驶对象,至于驾驶者之间是否事先联络好去道路上赛车竞驰,还 是在路上因偶发的超车而相瓦追赶追逐竞驰,在所不问。 2 、追逐竞驶以公共危险性为“情节恶劣”的判断标准。诚如张 明楷老师认为对于“情节恶劣”的判断,“应以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 多少、驾驶的路段与时间、驾驶的速度与方式、驾驶的次数等进行综 合判断。在没有其他车辆与行人的荒野道路上追逐竞驶的行为,不应 认定为情节恶劣。追逐竞驶的罪过形式为故意,不要求行为人以赌博 竞技或者追求刺激为目的。因为基于任何目的与动机的故意追逐竞驶 行为,只要产生了抽象的公共危险且情节恶劣,就值得科处刑罚。” 综上,“情节恶劣”的判断对于以追逐竞驶行为成立危险驾驶罪 的情形来看显得尤为重要。情节恶劣与否,直接关涉罪与非罪截然相 反的处遇,因此刑事法官在认定上需谨慎把握,以免将般情节之追 逐竞驶行为入罪,导致打击面过大从而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修改的 法条并没有对“情节恶劣”做规定,我认为“追逐竞驶 的“情节恶 劣 可以理解为:行为人因为追逐竞驶受过刑事处罚;两个以上的行 为人故意不遵守道路交通法规,不顾路上行人安危,相互追逐;行为 人追逐的目标是特定或不特定,驾驶速度远远超过标准;行为人不听 。梅传强危险驾驶行为的入罪分析【j 】法学,2 0 0 9 ( 9 ) 1 3 硕士学位论文 从别人的劝说,执意驾车相瓦追逐;行为人虽没有因为追逐驾车受过 刑事处罚,但足有证据证明其有追逐竞驶的恶习;行为人因飙车造成 他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财产受到损失,但是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 罪构成条件;如果从事特定职业、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追逐竞驶”, 如国家工作人员、从事交通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等追逐竞驶的,则应 该认定为“情节恶劣”。 第四节危险驾驶罪的主体 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 6 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 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我认为危险驾驶罪的主体应 包括恶意劝酒者。下面内容着莺分析恶意劝酒者应成为危险驾驶罪的 主体的原因。 恶意劝酒者也应当是危险驾驶罪的主体。“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 习惯也足礼节,可本月醉驾入刑后,举杯换盏之时杯中物已变得格外 沉重,酒驾者犯法,劝酒者尤其恶意劝酒者难道就能高枕无忧? 在国 外劝酒者也可以成为主体。如日本,除了惩罚饮酒后驾驶者本人以外, 对于为驾驶者提供车辆、提供酒类、劝酒和要求共乘者都要判处刑罚。 日本道路交通法第1 1 7 条规定,明知对方饮洒后可能驾车而提供 车辆,如果对方在醉酒状态下驾车,对提供者处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1 0 0 万日元以下罚金,如果对方在饮酒状态下驾车,对提供者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5 0 万日元以下罚金;明知对方饮酒后可能驾车 而提供酒类或者劝对方饮酒,如果对方在醉酒状态下驾车,对提供者 危险驾驶锥研究 或者劝酒者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5 0 万口元以下罚金,如果对方 在饮酒状态f 驾车,对提供者或者劝酒者处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3 0 万日元以f 罚金;明知对方处于醉酒状态而要求共乘,当对方于 醉洒状态f 驾牟时,对要求共乘者处3 年以下有期造型或者5 0 万日 元以下罚金,明知对方喝了酒而要求共乘,当对方于酒后驾车时,对 要求共乘者处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3 0 万日元以下罚金。这些规定 极大的约束了日本的醉驾行为。但足在我国法律中劝酒者并不是法律 的主体,一些人非常赞同,他们认为劝酒人劝的是酒而不是劝酒后驾 车,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然,商店、车商、饭店也成为共犯了。 再者劝酒只是一种社会交际现象,如果劝酒者成为了犯罪的主体,那 么在交际圈了就限制了很多的餐桌自由和规矩的约束。 我认为恶意劝酒人应成为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恶意劝酒足明知当 事人随后要驾车还在劝酒,或者冈为职务、利害关系等在酒桌上明知 当事人随后开车仍要求其必须喝酒。在这些前提下,获得足够证据, 那么恶意劝酒者就成为犯罪的主体。现结合高晓松案例分析:假设与 高晓松一起喝酒的朋友a 先生在明知高晓松开车前来时主动劝其喝 酒,且在高晓松准备开车网家时末加以阻止,从而发生被判“危险驾 驶罪 的情况,a 先生也是危险驾驶罪的主体,理由如下:从主观方 面分析,a 先生明知高晓松开车前来,也应知高晓松有开车回去的可 能而劝其喝酒,并在明知高晓松驾车回家的情况下未加以阻止,从而 放任了其危险驾驶罪的发生,在刑法理论上可以称之为“间接故意 。 da l l e n 圯c r o s sg s w a r m e rj e s c a p i n gi nt h et r a f f i c :ar e v i e wo f c u r r e n tt r a f f i ca c c i d e n tc r i m e j o u r m a lo fr e s e a r c h ,2 0 0 3 ( 6 ) :2 5 1 5 硕卜学位论文 从客观方面分析,a 先生确实实施了劝酒行为,并对高晓松醉酒驾车 行为起到了一个推动或者帮助的作用,且在其醉酒驾车时未及时阻 止,置该醉酒驾车行为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从犯罪客体方面分析, a 先生所帮助的实行行为( 即高晓松的醉酒驾驶行为) 所侵犯的客体 为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 产的安全) 。综上分析,a 先生构成“危险驾驶罪 的共犯,但由于a 先生在该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性的作用,属于从犯,根据刑法 第2 7 条第2 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当然,把劝酒者作为犯罪的宅体看似不符合罪责自负的刑法原 则,有些我国占代时期刑法的“株连 之意。从人性自私及明哲保身 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劝酒者的法律约束来达到对醉驾者的法律约束比 较符合人之本性。试想一下,在实践中,醉驾者往往轻信自己的驾驶 技术而过量饮酒,或许禁止醉驾的法律规定不能引起醉驾者的心理重 视,有止匕醉驾者甚至还十分蔑视此条法规。但是对于劝酒者而言,法 律对其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无缘无故地背负一个刑事罪责在身上何 等的痛苦。所以,通过对劝酒者施加压力的方法来达到约束行为人的 目的,是行得通的。 第五节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 关于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法学界存在比较大的争议。通过运 用原因自由理论的分析,我认为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可能是故意, 也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危险驾驶雅研究 1 、主观罪过的争议。危险驾驶罪表现为追逐竞驶和醉驾两种形 式。对于追逐竞驶的主观罪过差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间接故意,一 种足过于自信的过失。( 1 ) 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他们认为行为人明 知自己的追逐竞驶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对结果的发 生虽然不足积极的追求却足放任。如甲驾车行驶在一条车水马龙的公 路l ,想超越前方的车便加速追赶,这时行为人应该知道其加速追逐 的行为町能会发生交通事故,给其他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但是 其却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顺其i - i 然的态度,因此是间接故意。( 2 ) 过于自信的过失: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如甲和乙 在一条宽广人烟稀少的公路上飙车,甲明明知道自己的这种高危 驾驶行为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但是自信自己的驾车技术可以避免 事故的发生,结果发生了两车碰撞的事故,因此甲属于过于自信 的过失。 对醉驾的主观罪过有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种观点。( 1 ) 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但却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 故后行为人害怕承担责任把有生命危险的被害人掩藏想灭口,行 为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生命的丧失,但是仍 然隐藏的行为潜意识里是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因此是直接故意。 ( 2 ) 间接故意:如甲醉酒驾驶发生了交通事故,不但不停止反而 硕七学位论文 继续超速逃跑,超速逃跑的过程中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行为 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的结果,但是对于结果的发乍却是 放任的态度。( 3 ) 过于自信的过失:乙和朋友在饭店吃饭而醉酒, 朋友怕乙醉酒驾车不安全,就表示饭店有代驾的活动,请人代驾把他 送回家,乙拍着胸脯说:“我醉酒驾车不是一次两次了,不是没有出 过一次事吗? 再说了出事了又怎么样? ”此时,乙自信醉驾技术了得, 同时也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叮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属于过于自信的 过失。 综上,追逐竞驶和醉驾主观罪过的争议,在现实中都有支持的土 壤,但足如果仅仅认定为故意或者过失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我们可 以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全面客观的分析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责。 2 、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分析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原因自由 行为足指具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一时陷入丧失 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责任能力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实施了符合客观构 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使自己陷入丧失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责任能力状 态的行为,称为原因行为;在该状态下实施的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违 法行为,称为结果行为。原因自由行为并不要求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 时具有责任能力,只要是行为人由于自身的罪过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 力或者限制责任能力的状态,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并且行 为人对结果的避免时具有期待可能性,就可以追究行为人的完全刑事 责任。 林培晓论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地位【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 0 0 9 ( 8 ) 1 8 危险驾驶罪研究 故意或者过失的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主观心 态。落实到原因自由行为,就应当结合行为人在原因行为时对危害结 果的主观心理态度和结果行为时对危害结果的t 观心理态度。将这种 理论运用剑醉驾行为时对醉驾者是故意还足过失的判断,应当分为两 种情况:( 1 ) 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使自己处于无责任能力的状态, 然后醉驾肇事,这时故意或者过失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态度所 决定。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由于报复、泄愤等目的故意用醉驾行为 作为犯罪的一种手段,其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的是积极的心理,是直 接故意;但大部分行为人在醉酒行为时,对醉酒发生交通事故有一定 的认识,并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之持的是否定的态度,这时可 以把无意识能力的行为人主观上看作过失;醉驾发生交通事故逃逸, 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的或行为人把重伤者隐藏到 隐蔽的地方,如果行为人对他人死亡抱的是放任的态度,主观心态是 间接故意。( 2 ) 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陷入限制能力的状态,然 后醉驾肇事。这时的故意或过失是行为人对醉酒驾驶以及以后后续行 为时对危害结果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如果行为人醉酒后意识到自己 醉酒驾车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认为自己还处于清醒的状 态抱有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心理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醉驾发 生交通事故后不停止反而超速逃跑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这时其对 结果的发生就是一种放任的心态就是间接故意。 将原因自由行为运用到追逐竞驶行为中,区分行为人故意或者过 失的心理还是看其对结果的主观态度。追逐竞驶是原因行为,我们首 硕十学位论文 先看当其追逐竞驶时对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和当危害结果发生时对 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在追逐竞驶时町能意识到自 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但是对结果的发生却不是积极追求的不愿 意其发生的。不过,危害结果发生时行为人的心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即由于害怕承担责任把有生命危险的人放到荒郊野外这时行为人就 有了间接故意的心理或者杀人灭口就形成了直接故意的主观心理。 通过运用原因自由行为来分析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我们可以 看出醉驾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但是也可能 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故意的心理,即由于其肇事逃逸造成了重伤者冈 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是间接故意,把重伤者杀害等就是直接故意。 追逐竞驶主观上也不全是过失,存在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的町能。 危险钙驶罪研究 第三章危险驾驶罪与类似罪的区别 危险驾驶行为定性为危险驾驶罪之前,曾被定性为交通肇事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危险驾 驶罪和这几个罪进行比较。 第一节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 莺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 罪行为。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都在“危害公共安全这一类犯 罪中,客体都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 产的安全。它们的区别大致存在一下几点: 1 、时空范围上:时间范围上,交通肇事罪发生的时间范围足在 交通运输活动中,如果行为人实施的行为与交通运输活动没有任何关 系,如在停车场练习驾车或者出于玩耍好奇的目的,发动汽车没有留 意将旁边的人压死,就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没有时间的 跳跃,只要是在醉驾或追逐驾驶时间范围内就可以。空间范围上,交 通肇事罪一般只能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内,公共交通管理范围 之外,如在学校、单位内部等类似的不属于公共管辖范围的地方肇事 的不以交通肇事罪论,但道路交通法将“道路 的范围扩展到单 。林山田刑法各罪论( 上册)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5 :1 3 0 2 1 硕十学位论文 位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地方,如广场、公共停车场等, 冈此我们还要将交通肇事罪发生的地点辩证看待;危险驾驶罪发生的 地点是“道路”,不仅包括公路、街道还包括切人、车町以走的的 地方,比交通肇事罪的窄间范围广。另外,交通肇事罪不仅发生在陆 地还町以发生在水域( 内河或海上) ,如在内河或者海k 违规驾驶、 操作轮船,发生严重碰撞事故的,也町以构成本罪,但是航窄或者铁 路上的交通肇事行为成立重大飞行安全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而不成立本罪;危险驾驶罪只发生在陆地上。 2 、交通工具上:交通肇事者的交通工具一般情况下指机动车, 但是如马车、农用拖拉机、自行车、三轮车这些非机动车辆如果是用 来从事交通运输活动或者和机动车的用途一样,或者其驾驶与正在进 行的有关运输活动直接相联系,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危害交通 运输安全,导致法定的危害后果发生的,也应定交通肇事罪。危险驾 驶罪行为人驾驶的必须是机动车,如果行为人骑自行车或者驾驶飞机 都不能成立此罪。 3 、客观方面: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 理法规,冈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足行为人在 道路k 醉酒驾驶或者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二者在客观方面上存 在两个方面的不同。行为人承担的责任不同: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 行为人只要在道路上醉酒驾驶,不管情节是否严重和是否造成严蘑后 果,行为人都要承担责任;交通肇事罪的行为人承担责任分为完全责 任与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者无责任,如行为人在交通行 危险驾驶罪研究 为中并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是可能存在民事赔偿的问题, 行为人负次要责任;如果行为人没有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而是由于受 害人或者第三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行为人就不承 担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后果条件不同:危险驾驶罪不需要造成实际 的后果,只要具备危险驾驶的状态,有造成危险结果的可能性就要定 为此罪。交通肇事罪还需要具备造成实际的损失即发生重大交通事 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和公私财产遭受损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