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进入了转型加速期急剧扩张的城市化进程在对城市社会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 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当然包括 农民工的婚姻本文以青年农民工的闪婚为研究个案采用深度访谈和问 卷调查的方法探讨转型期青年农民工闪婚的深层次根源 闪婚作为现阶段青年农民工的一种理性选择表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这一群体的恋爱婚姻正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对于青年农民工 而言闪婚表面上看似一种时尚其实它只是过去被包装之后的另一种 保存形式或者准确地说是传统在现代的基础上被不断重建的结果这种重建 的过程表面看似个体性的但在更为根本的层面上是社会文化和制度的中国 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在生活和社会行动层面将其 排斥在城市的主流生活交往圈和文化活动之外社会关系的制度化导致爱 情的制度化同类户口联姻婚姻与更为宏观的社会结构相纽结迫使他们 在城市中根本无法找到伴侣无奈中他们只好将目光或转向家乡的异性或 打工的异性然而青年农民工在城市打工过程中难得的闲暇以及高昂的旅费 成本又使他们在个人婚姻的选择上只能重返传统 听命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农民工闪婚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时代与传统留给他们的酸涩和无奈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民工闪婚传统现代性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ii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ing and openness, swarms of the labor in rural area go outside to make a living, this trend causes great impact on the city and considerable changes to rural areas, including peasant laborers marriage certainly. “the lightning marriage to young peasant laborer”is used for studying case in the paper.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rofound origins of “the lightning marriage”, with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the deep interview and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lightning marriage” as the reasonable choice to the young peasant laborer at the present stage, indicates that they are seeking a middle of the road line between the tradition and the modernity. superficially, “the lightning marriage” is a kind of fashion, but it is only another kind of the form be preserved after the “the past” packed. or, speaking accurately, it is the result that the tradition is being rebuilt constantly on the modern basis. the process of this rebuilt seems an individual behaviors, but the factors on culture and system are much more profoundly. city and countryside binary system structure existing in china causes the countryside transient population in the life and society action be repelled in the city mainstream life, the contact circle and the cultural activity. the social relation systematism leads to “love systematism”the same registered resident connecting through the marriage. the marriage knotting to the macroscopic social structure forces them to have no way to find the companion in the city. so they have the vision on the opposite sex from the hometown or work place. but rare leisure and expensive traveling expenses enable them only to return to the tradition on individual marriage choice“orders from the parents, words from the matchmaker”. at the back of this marriage phenomenon, it is sour, astringent and helpless, which is the times and the tradition leaving for them. keywords: society transforms; peasant laborer; the lightning marriage; tradition; modernity 3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2005 年春节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中央电视台关于农民工婚姻的 一个专题节目大意是这样的春节期间大量的农民工纷纷到当地的民政部 门登记结婚有的甚至由于家离城里比较远假期又短两人索性在火车站碰 头提着行李就直接过去登记结婚了如果说仅仅是因为平时不在家假期又 短等客观因素这也很正常只要两人经历了一段恋爱的磨合期可问题就在 于男女双方分别在广州和北京打工双方的亲事是经媒人介绍的他们彼此 之间还相当陌生从认识到结婚的时间总共不超过半个月更有甚者火车站 的约定竟是他们双方的第一次见面其间有限的几次电话联系也就是它们彼 此之间能够直接沟通相互了解的唯一途径了 闪婚顾名思义就是闪电式结婚有资料显示我国的闪婚人群正以每 年 2%的速率增加新闻媒体关于城市白领一族闪婚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而社 会对这种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理解如果仅从婚姻的 过程而言上述个案无疑当列入闪婚 无独有偶在笔者的家乡安徽省庐江县金湾村这样的情况也时有发 生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仅笔者寒假在家的一个月内就赶上了本村三个打 工青年的婚礼或订婚酒而他她们与对方的相识无一例外都是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从相识到结婚有的不到半年有的甚至就一个月左右的时 间即便如此双方也只是在媒人的撮合下匆匆见了一面后又回到各自打工 的城市平时仅靠电话联系春节回家时双方约定在火车站碰面然后就风 尘仆仆地赶往民政局办理结婚手续他们相互了解的唯一途径就是打电话几 乎没有面对面的相处然而就这可怜的电话恋爱它的时间也是极其短 暂的最长的不过半年时间有的甚至仅仅一个多月他她的这种草 率态度显然与婚姻的终身大事的地位是不相符的众所周知婚姻在我 国老百姓的口头中俗称终身大事而我国农村社会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 会婚姻对于个人及其家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随着我国浩浩荡荡的民工潮的 兴起大批农民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这种流动和城市体验对于农民现代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2 性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这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农民工来城市打 工不仅是获得了经济上的报酬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习得了城市现代文明所倡导 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比单纯的经济报酬更可贵因为它 是历史长足进步的基石但为什么在婚姻这个至关重要的关系到个人终身幸 福的问题上正在接受城市文明洗礼的年轻人又退缩到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上一些媒体把青年农民工的闪婚与城市白领的闪婚相等同而本人 却以为仅从形式上看前述的农民工从相识到结婚过程无疑符合闪婚的定义 但对于中国社会长期所练就的特殊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社会的分割来 看尽管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许多农村青年正在接受现代城市的洗礼但若将农 民工的闪婚与现代白领阶层的闪婚均视为一种对时尚的追逐显然是一种误读 因此以农民工的闪婚为题探讨其生成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也就成为本人选题 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前人的研究基础 目前以农民工为主题的社会学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它们涉及到打工者在 城市中的求职与工作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与社会保障城市社会适应 教育与职业培训等而对占外出打工者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工婚姻家庭现象与 问题则较少关注相关的研究显得寥寥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的学者在 2001 年和 2003 年曾出版了两部专门探讨流动人口和进城农民工问题 的学术著作在由国内外学者所撰写的全部 32 篇研究论文中没有一篇是专门 探讨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的婚姻家庭问题的 1尽管这样 青年农民工的婚姻家庭 问题也还是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其主要的研究视角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研究外出打工经历对青年农民工婚姻观念的影响这方面的代表性 成果有南京大学风笑天教授的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 视的研究领域该文针对大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现实从人的社会化的角 度分析了婚姻家庭问题对于青年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并将外出打工看作是一种 特定的重大事件来探讨其对农村青年的婚姻家庭所产生的影响他指出 在农村青年正常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外出打工无疑是一个对其生命历程具有 1这两本书一是柯兰君 李汉林的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央编译出版 社 2001 年 9 月版一是李培林的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2003 年 4 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重大影响的特殊经历和事件这一特定的人生经历将在众多方面改变农村青年 的生活道路和人生轨迹特别地它对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念婚姻 观念家庭观念及其相关的恋爱择偶婚育行为都会具有明显的冲击和影响 并促使他们在这些方面向现代化的方向发生改变风笑天2006陈印陶则 借助广州打工妹婚姻观念的研究认为这一特殊群体的择偶标准已由传统社会 中倡导的终身依靠转为现代青年重视情感与个人品德的选择结婚的目的是要 求幸福家庭和事业伴侣而对婚前性行为和插足他人家庭的看法已经突破了传 统观念陈印陶1997 其次研究农民工与城市市民的通婚意愿卢显国的农民工与市民通婚 意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农民工与大城市市民通婚意愿的实证研究指出 这两个群体之间表现出非常大的社会距离一方面绝大部分城市市民对子女 与农民工谈恋爱或结婚表示出强烈的不赞成态度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工也 不愿意与城市人谈恋爱和结婚卢显国认为经济地位悬殊空间隔离偏见 歧视态度缺乏交往机会是影响通婚意愿和产生巨大社会距离的直接原因制 度歧视和文化差异则是其深层原因卢显国2006 此外也有学者研究了转型时期农村青年的婚姻困境问题孙月冬认为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加速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农村经 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文明的不断渗透农民的婚姻观念也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 但是由于农村的长期封闭特别是转型时期的文化动荡新的价值观在农村 没有很快形成使得农村青年的婚恋陷入了传统与现代所构成的两难境地孙 月冬1997贺飞以转型时期农民工所具有的双重边缘人的地位和身份 对其婚恋观念和行为进行社会学分析认为农民工的婚恋观念和行为是由其特 定的社会位置所决定的贺飞2007 回顾和总结国内关于农民工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 些研究成果向人们阐述了城市化对农民工婚恋及生活观念变更的影响城市青 年与农村青年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社会隔离但总体而言研究仍存有不足 首先这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尽管关于农民工问题的 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关于农民工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成果则显寥寥这 表明青年农民工的婚姻家庭问题尚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第二在已有的 研究中尽管部分成果借助规范的测量揭示了城市化进程对青年农民工婚姻 观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水平但整体而言低层次低水平的研究和调查较多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4 缺乏真正深入的社会学分析和阐释且研究内容狭窄主要集中在配偶的结识 方式择偶标准择偶范围等方面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这些成果均采用截 面研究以静态分析为主缺乏对青年农民工恋爱婚姻过程的动态描述和解释 难以动态地揭示其社会转型背景下所隐含的内在本质 关于农民工闪婚现象的研究笔者只能查阅到一些散见于媒体和网络的短 篇报道三晋都市报就曾以闪婚农民工的酸涩和无奈为题指出了这 种现象形成的原因认为农民工闪婚现象急剧增加的背后隐藏的是时代留给 他们的酸涩和无奈因为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因为无法融入城市也就无法找 到伴侣无奈中他们只好将目光转向了家乡的异性因此与白领阶层的现 代爱情观相比农民工的闪婚显然是一场时髦的误读也有媒体把这一现象视 为一种社会问题吉林日报以农民工闪婚隐患多为题指出这 种缺乏相互沟通了解的结婚方式将农村青年置于新的婚姻风险中不仅容易 出现道德情感的危机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下一代的教育甚至潜藏着婚姻的 悲剧文章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民工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婚姻问题因为这不仅 是一个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长沙晚报的相关报道也认为闪 电式结婚正在以更务实的态势演变成为农村的新乡俗不少农村青年如今又 回到传统社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形式并将农村青年置于新的风 险中尽管新闻媒体以一个新的社会事实报道了农民工的闪婚现象并初步分 析其形成因素但上述新闻毕竟只是媒体的一般报道没有对农民工闪婚 做深入的剖析而学者们关于这一话题的研究则纯属空白 1.3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 1.3.1 研究个案介绍 金湾村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白湖镇境内交通发达是安徽省第一批 小康示范村2005 年人均收入达到 5000 元该村现有住户为 104 户总人口 460 人其中男性 217 人女性 243 人由于该村部分土地被县化工厂学校等 征用目前该村共有耕地仅 300 亩人均仅 0.65 亩属典型的地少人多土 地收入在村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同时金湾村交通非常便利该村 离庐江县火车站仅有 40 分钟的车程每天都有到上海北京深圳等方向的列 车经过镇上也有多部大巴直通温州上海苏州等地因此村民增加其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入来源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外出打工全村 325 名外出打工者几乎覆盖了该 村的每个家庭30 岁以下的 275 名年青打工者绝大多数属于常年外出型每年 春节前十天左右才纷纷返家有的甚至过年也不回家正月初三四就有人 往外走了到正月初八几乎全部返回打工地如此合计起来他们一年在家里 的时间总共也就半个月左右闪婚主要就出现在这部分年轻人群体之中 个案一个案一1998 年a 和同村的几个姐妹一同到苏州打工几年过去了别 的都成家了唯独 a 一人终身大事还没个动静2003 年 a 的父母为她张罗了一 个给她最后一次机会要 a 无论如何从苏州赶回家看看否则就撒手不管 a 权衡了一下还是回了家 2004 年 1 月 7 号 a 与男方见面男方在外面打工好几年现在深圳的一家 污水处理厂工作初次见面a 对男方的印象不错可在短时间内也没有完 全拿定主义午饭后a 父母便和男方的父母及媒人谈起了定亲之事按当地 的习俗男方父母包了 2000 元见面礼给 a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商洽最 后说定彩礼为两万元还要包括三金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此外 男方在结婚前要把房子装修好至于结婚的时间则由 a 和男方两人定由于正 月初八女方就要回厂里报到于是他们在正月初六就把婚礼办了从双方第一 次见面到举办婚礼前后还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婚后经过两个人的商量 觉得还是应该趁年轻多赚点钱于是又决定各自外出打工不久a 因怀孕回家 待产在孩子八个月的时候a 一个人在家觉得太无聊把孩子托给了父母自 己也到了深圳和丈夫同在一个厂打工随着二人相处时间的增加a 发现丈夫 原来是这样一个人好赌不顾家随着了解的深入a 对丈夫越来越不能容 忍据 a 说丈夫对她也没什么感情并最终于 2006 年双方协议离婚 1.3.2 选题的研究视角 应该看到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视角作为经济学 家的加里贝克尔在家庭论一书中就指出如同存在着商品市场一样 也存在着一个婚姻市场它表明人类的婚姻有着高度的系统性和组织性在一 个有效率的自由竞争的婚姻市场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伴侣因而 能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比如高质量的男子和高质量的女子结婚低质量的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6 男子和低质量的女子握手言欢 2贝克尔还指出 人们结婚的目的在于想从婚 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超过单身的收入那么人们就会选择 结婚否则就宁愿独身他还指出能否及时准确的掌握婚姻市场上的信 息是一个人能否从婚姻市场上获得最大化效用的本质所在也是决定离婚与 否的一个根源婚后不久就出现婚姻破裂主要是由于婚前婚姻市场信息的不 完全性和婚后信息的充分累积造成的应该说从经济学视角研究婚姻家庭是 贝克尔的一大创新以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来解释婚姻市场行动者的行动具 有了主动选择的特征这种看似有着极强的解释力的研究视角却无法表达婚 姻也可能受到来自宏观社会的诸如制度习俗观念信仰等结构性因素的制约 与婚姻的经济学解释不同婚姻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因素而非个人因 素对婚姻选择具有更大的影响现实的婚姻要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信 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不能仅从单一的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该问题例 如 布尔迪厄在研究 bearn 的土地和姻亲习俗时就提出了惯习 habitus 的概念 指出制度透过人从小累积学习而维持这些知识型塑他们的品位喜好使他们 自然地跟从习俗行事而行为的原则并非计算性的理性亦非经济决定而是 生存的累积和性情倾向以及社会构成的本能布尔迪厄由此指出婚姻是与 社会结构中的内在于某种立场的一整套必然性相结合行为因此布尔迪厄 坚持认为关于婚姻的研究不仅应该关注那些在婚姻中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 个体特质而且更应该注重社会对某一个体或群体婚姻特征的型塑中国的社 会学前辈费孝通先生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人自身的种族繁殖但是人的繁 殖只是表面上看才是生物体的复制或再生产事实上它是社会的复制 他的生育制度就是围绕人的生物个体的复制展开的社会制度建构 关于婚姻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使我把青年农民工的闪婚作为一种社会事 实进行审视经过仔细的清理与反复的琢磨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可以 加以理论探讨的现象婚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作终身大事由于婚姻的 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及其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用农村的俗语来说就是 找错了人是有福也享不了的问题在于既然婚姻的双方都明白婚姻在个 人今后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为什么仅仅在见面一个月后双方当事人就举办了 婚礼如此仓促地就定下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我们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城 2 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家庭论商务印书馆1998第 74 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市白领阶层为追求浪漫刺激的闪婚吗 本文基于当代社会转型这个宏大的社会背景对农民工婚姻的影响进行宽泛 意义上的分析同时我们意识到对于社会转型的严肃分析就当前的学界研 究现状而言大多局限于一种规范性的功能研究之上也即是一种宏观的层面 之上而对于社会转型在微观社会层面所产生的影响则大多被忽视了因而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深刻的个案研究可以结合社会宏观层面的大体 趋势与微观层面的个体变化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此 而问题的关键之处还在于对宏观结构的把握如何与对微观行为的分析结 合在一起能够使两者相得益彰即如何通过对理论的分析能够使得对微观现 实的理解更为自恰同时又如何能基于对微观现实的体认从而深化理论或 改进理论这是社会学所孜孜以求的因而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都离不开 对理论的熟悉与对现实的真切体认就本文研究对象的选定而言本文研究的 是目前在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闪婚农民青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外 出务工流动期之后到一定的年龄又回到农村以传统的婚俗习惯或以签 订协议方式迅速确定恋爱婚约关系或在亲戚介绍父母包办之下在极短 的时间内闪电结婚 对于这一现象的思考如果要从社会学的层面来进行的化离不开对社会 结构的考察也离不开对这一现象本身的展开 文章将农民工的闪婚作为一个社会事实来研究试图从中国社会转型 以及农民工生存的现实环境对农村青年婚姻的影响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尝试 提出一些新的分析中国社会现在正处于转型期这将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 过程它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农民工的婚姻且由于种 种自然人文的和历史的原因中国式的社会流动具有一些天然的局限性农 民工在城市里的生存环境还相当恶劣这些引起农民工群体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作尴尬的挣扎这种貌似一时冲动的闪婚其实是他们在现实生存环境下的 一种理性选择科尔曼指出解释社会组织活动时必须从行动者的角度来 理解他们的行动换句话说局外人认为行动者的行为不够理性或非理性并 不反映行动者的本意用行动者的眼光来衡量他们的行动是合理的 3从表 现形式上婚姻是男女两性个体间的一种生理结合其本质则是男女的一种 3 美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 10 月版 第 2223 页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8 特定的社会结合因为两性关系只是婚姻的基础和属性但它只是婚姻的自然 基础和属性还不是它的社会基础和属性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封建社会择 偶注重的门当户对常常成为文学场域批判的话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却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在择偶时除去爱情外还要权衡对方的经济政治 文化职业身体以及相貌等条件以便婚后能有共同的语言理想爱好 情趣生活得更美好农民工也可梦想娶一个城市姑娘为妻但客观的现实是 他没有足够的资本可以使他得到她的家庭的认同城市农民工择偶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年龄学历收入声望等当上述所有因素合并起来的时候它 们便把一个人择偶的范围弄成狭小的了因此闪婚是他们对现实生存环 境的适应方式是经过了种种计算和策略后的理性选择遵循这一思路本人 以为闪婚对于青年农民工而言表面上看视一种时尚其实它只是过 去被包装之后的另一种保存形式或者准确地说是传统在现代的基础上被不 断重建的结果这种重建的过程表面看似个体性的但在更为根本的层面上是 社会文化和制度的 1.3.3 选题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拟采用过程事件的分析方法和深描的叙 事方式通过对个案的深度访谈和笔者的观察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全景式的 展示农民工移入城市遭遇隔离媒人说亲快速结婚闪婚的 全过程回到事情本身也就是回到农民工的生活世界本身对农民工研究 的基础转入日常生活层面先撇掉在他们身上的各种结构指涉返回到他们亲 手构建并生活于其中的生活世界通过追踪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以及连 带出来的行为方式意义脉络和价值取向来勾画他们的生活轨迹 本文竭力避免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婚姻问题的静态分析的局限性并试图 将观察到的事件过程与理论上的事件分析相结合当然尽管这种过 程事件分析能够避免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婚姻问题的静态分析所存 在的局限但这种方法的终极目的是力图将所要研究的对象由静态的结构转向 由若干事件所构成的动态过程并将过程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解释变项或解释源 泉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过程事件分析并不完全等同于过程 事件的纪实性叙述或描述因为没有分析的历史叙事是琐碎的没有叙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的历史分析是不完整的 4因此 本文对农民工闪婚的叙述也仅仅是一个 铺垫仅仅是作为进入实践状态社会现象的切入点作为接近实践状态社会现 象的一种途径文章将事件过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解释变项作学理的 分析和理论的建构从而揭示隐藏在农民工闪婚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结构 性因素 此外作为过程事件分析分析单位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选择 安徽省庐江县金湾村作为此次田野调查对象是由于该村在劳动力外出务工上 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该村第一批外出务工者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刚刚实 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内地到江浙地区的第一批打工者可以说也正是由于这 批先行者的带动该村村民的外出务工的步伐远早于其他地区当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工潮时打工对于该村村民来 说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了 该村的不少有能力的村民甚至已经是车间的小头目 车 间主任或拉长或工地的小包工头了该村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外打工其中适 龄青年又占了绝大多数闪婚现象较为普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该村是笔 者的老家对我而言是一个凝聚了浓厚血缘关系的熟人社会这群外出 打工的年轻人中有许多都是我儿时的伙伴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闺中密友虽平 时疏于联系但每逢春节回家相聚依然倍感亲切无话不谈因而易于笔者 入场便于我对当事人的经验接近2007 年春节期间我对已结婚的或已 有人介绍的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尽可能地访谈每一个都能访谈的对象我还用 心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体会理解他们的复杂心情在这一期间我获得了 大量生动活泼且非常真实的访谈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分析挑 选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案2007 年暑期我又借助通过电话访谈的方 式对其中的重点个案进行了回访在这一阶段对不足和错漏的资料进行了 补充 定量的分析是本文的一个辅助分析方法论文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 与论文内容关系密切的相关的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笔者共发出问卷300份其 中有效样本为230份有效回收率为76.7%其中已婚的为70人未婚的为160 人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学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 114 页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10 第二章 城市第二章 城市一个漂移的空间 一个漂移的空间 2.1 空间的脱域与延展 2.1.1 城市的孤岛生活 个案一个案一a女27 岁初中文化1998 年中学毕业前往苏州打工2003 年经人介绍与本地的 xx 认识并于 2004 年正月结婚但婚后不久二人感情不 和最终于 2006 年协议离婚 我们进厂的有个好处就是厂里提供宿舍有住的地方不要再为租房子 花钱了当然了厂里的宿舍环境是很差的都是上下铺二十多个人挤在一 个房间里我们厂在郊区离市里比较远我们很少到市里去一方面是没钱 我们出来就是为了挣钱的本来我们工资就不高要是再大手大脚的花那过 年就没脸回家了另一方面是不想到市里去那不是我们去的地方市里的东 西都贵的很那些服务员看出来我们买不起了我们进店了人家都爱理不理 的不正眼看我们所以虽然我来苏州已经六七年了到市里去总共不过三 五趟平时生活上需要的东西在厂旁边的小集镇上就能买到还便宜摆这 些小摊的也大多和我们一样是打工的可以和他们讨价还价的也不会被人瞧 不起我虽然在苏州呆了有六七年了但苏州话我也是只能听一部分更 不会说了因为我们平时跟本不和当地人打交道当地人瞧不起我们打工的 这是不用说的我们也没必要和他们打交道我们真要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还得靠在一起打工的姐妹亲戚帮忙不可能有人说想指望当地的城里人来帮 助你那就是白日梦 反正像我一样在厂里上班的几乎是从来不和当地 人打交道像 xx本村的一位中年妇女在苏州作钟点工倒是成天和城里人 打交道但一遇到放假她不还是到我们厂里来玩遇到想借点钱啊捎个东 西啊都是我们这些姐妹的事没看见她的哪个东家来帮她的你想啊她和 东家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城里人都冷血的很哪会和咱这些打 工的谈人情啊 个案二个案二b男26 岁初中文化在上海搞建筑装潢2005 年底经人介 绍与 y 认识其间与 y 发生矛盾并有想提出分手但是家人百般劝阻最终 于 2006 年与 y 完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我中学毕业就再我表哥后面学装潢像我这样文化程度低的在城市只 能靠出卖体力挣钱干我们这一行的收入还可以我们不用像他们进厂的一二 十人住一屋我们大多租房子住这样比较自由当然了我们租的房子条件 不是很好不可淋浴基本上也就是当地人自己用油毛毡搭的棚但房租便 宜俩人合租的每人一个月只要 100 元最贵的也不过 150 元左右多了我 们也不会租的我们这一行可以说是清一色的男的所以平时打交道的 也都是男的几乎不和女的打交道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平时大部分时 间是有活干的遇到淡季才能稍微休息几天我们的休闲活动就是大家聚在一 起打牌聊天大家基本都是老乡谁家的事其他人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的 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我们除了交房租的时候和当地人打交道外其余时候 基本不和他们打交道城里人都骄傲的很就是坐公交车旁边人有的也躲我们 远远地特别是在我们带着工具的时候人都是有自尊的没必要老拿热脸蹭 人家冷屁股 个案三个案三c男21 岁初中文化与其弟弟一起在温州搞铝合金装潢 我们这种是属于单干不像他们进厂的有宿舍我和弟弟就在瑞安的一 个镇上租了房子之所以选择在那里租其实都是老乡介绍的那里的安徽老 乡多特别是我们庐江搞铝合金装潢的大多集中住在那里当然房租便宜也 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了那么差的条件据笔者后来了解所谓的房子其实就 是当地人用油毛毡或铝塑板搭起来的极其简易的棚子冬冷夏热的不是图 便宜谁都不想在那窝着受罪在这住还有一个便利就是这里老家人多光我 们村及隔壁村的就有好几个人大家在一起谁要遇到了个什么难事好有个照 应出门在外还是家乡人好啊谁临时手头上紧了到老乡那周转一下只要 不是太多一般人都给这个面子所以我们根本不怎么和当地人打交道他 们是很瞧不起我们这些外地人的我们也没必要和他们套近乎要真碰到难事 了还得找老乡帮忙想办法当地人哪可能和我们谈的上交情啊 从以上三个个案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受低收入的影响处于生存阶段的农 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或租简易房屋或自搭棚屋或住在雇主提供的房屋 中厂房或工棚过着集中营式的生活正如包亚明所说空间从来就 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含着某种意义 5居住空间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及家庭 5 包亚明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 83 页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12 的社会地位就现阶段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来看它折射出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 被隔离化的生活状况他们只能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圈子中和有限的空间里在 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与城市居民和城市社会没有联系更不能分享日趋丰富的城 市公共生活这种隔离化体现为几个特征 首先生活的村落化生活的村落化是指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 之中但他们与城市社会是相隔离的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群体当中 并居住 在一起形成农村流动人口聚落例如北京的河南村浙江村深 圳的湖南平江村在这里农村流动人口过着与其在家乡村庄相似的村 落化的生活这种生活模式的一个突出后果就是导致农民工的交往圈局限于 自己的内群体缺少与外群体的交往他们的内群体不仅仅指他们的家人同 乡还包括跟他们一样的所有农村流动人口他们的交往圈基本上是根据这样 的逻辑展开的亲人(血缘和姻缘)朋友(情缘)村里人(地缘和业缘) 同一个乡镇(地缘和业缘)同一个县(地缘和业缘)同一个地区(地缘和业 缘)同一个省(地缘和业缘)农村流动人口(身份和业缘)最大的边界是农 村流动人口左右他们交往的原则是血缘地缘业缘和社会身份这为他们 构建了在城市生存的社会支撑体系个案 a 就曾说我们真要是遇到什么难 事了还得靠在一起打工的姐妹亲戚帮忙不可能有人说想指望当地的城里 人来帮助你那就是白日梦 反正像我一样在厂里上班的几乎是从来不 和当地人打交道我们不难看出在 a 的心中城里人是靠不住的在困难 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依然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其次是有着地缘关系的老乡 有着业缘关系的市民是 a 几乎不考虑的 当然农民工的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逻辑与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是密切相 关的城里人普遍看不起农村人关于这一点几乎成为所有外出务工者的共 识个案 a 就曾说这里的人眼皮薄的很根本不把我们外地人当回事个 案 b 更是几乎不和当地人打交道没必要老拿热脸蹭人家冷屁股 调查表 明农村流动人口作为外来者基本上与流入地社会没有很多的交往 对金湾村在外务工的 230 人 与所在城市居民的交往情况这一变量的分 析统计结果如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表一金湾村在外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交往情况统计表 与当地人交往状 况 频 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计百分 比 与当地人交往状 况 频 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计百分 比 频繁 23 10.15 10.15 10.15 频繁 23 10.15 10.15 10.15 较少 116 50.46 50.46 60.61 较少 116 50.46 50.46 60.61 很少 69 30.15 30.15 90.76 很少 69 30.15 30.15 90.76 完全没有 22 9.33 9.33 100 完全没有 22 9.33 9.33 100 总数 230 100 100 100 总数 230 100 100 100 表一显示金湾村在外务工人员中仅 10.15%的人与所在城市的居民有频 繁的交往50.46%的人不经常与当地人交往另外还有 30.15%和 9.33%的人与 周围的当地人基本没有交往和完全没有交往关系网络建立不起来有事都找 老乡解决 由此可见在与谁交往的问题上正如柯兰君李汉林所指出的农 村外来人口尽管生活于城市中但其特有的社会网络构成却在很大程度上局限 于自己的交往圈子无法等同于城市本身的生活架构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形成 了张力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乡土社会又有异于城市社会的新的社会世界 6农民工自己认为称得上社会交往和联系的对象中 绝大部分属于农民工同质群 体的成员他们的交往群体呈现出同质性和封闭性的特征个案 c 就说要真 碰到难事了还得找老乡帮忙想办法当地人哪可能和我们谈的上交情啊 正如柯兰君李汉林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很少的一些农民工把城里的熟人和 其他算作他们与之交往和联系的对象 7 农民工的群体交往之所以表现出以上特征笔者以为这是一定的社会结构 安排社会制度设计表现出的社会排斥中国城乡社会流动一个基本特点在于 在城乡隔离基础上形成的基于对农民阶层的偏见性认识上的流动城市市民 享有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的优越意识从而歧视外来人口同他们保持距离 这是显示自身优越地位的策略之一也是产生外地人与当地人之间不平等关系 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年农民工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敬畏和高傲的城里人 6 柯兰君 李汉林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第 57 页 7 柯兰君 李汉林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第 25 页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14 所持的先入为主的认识使他们也极少愿意主动同城里人交往于是他们下 意识地而不是刻意地和明确地发展出一个同质性高的封闭型交往群体希 望以此来获得支持和保护以及自尊心的满足从而民工与市民之间形成了两 个近乎隔绝的世界形相见而人不识 生活的村落化一方面说明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排挤另一方面也促使 他们为了化解由于城市的排挤带给他们的各种困难而形成的与城市社会很不 相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文化氛围这些与城市社会很不相同的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和文化氛围反过来又以意识的形态寄居于他们社会化了的身体内部 身体化了的意识随即又反过来强化了他们模式化的思想和行为王春光 2006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交往对象的同性化农民工城市居住和工作空间与城市的隔离也意 味着与城市同龄异性的隔离缺乏接触异性的渠道他们的婚姻也就遇到了障 碍 个案 b 我们这一行收入还可以但我们这一行 可以说是清一色的男的 所以平时打交道的也都是男的几乎不和女的打交道没有这样的机会当 生存的压力摆在第一位的时候由于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他们许多人不 敢轻易地换工作这样他们不得不继续生活在同性别的群体之中接触不到 异性朋友过着单身生活这就意味着要当下的社会现实中想在城市找到 自己的另一半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的一句话讲出了农民工的伤与痛城市并没 有真正接纳这些外来者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从事高强度劳动遭受歧视 缺乏适龄异性伴侣和社交生活就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所以在这种孤岛 生活状态下农民工群体的婚姻生活也就成了问题一方面迫于生计和养家 糊口他们不得不一年四季都打拼在城市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对农村的偏见 存在以及农村青年流动期间的交往圈子狭小所以流动带给他们的择偶机会 选择的余地是很小的 2.1.2 边缘人既非乡下人也非城里人 随着二元社会结构的日益明显和分化农民工成了城市里的弱势群体 既不同于农村居民也不同于城市居民他们成为处境艰难的城市边缘人 在城市社会的边缘在体制意义上的边缘以及文化意义上的边缘杨东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1998亦被称为转型社会中社会的第三单元李强2001即同农民与市 民相比城市农民工已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结构单元与社会管理单位 蔡志海这样描述他们所处的状态数量巨大的进城农民工无法有效地融入 城市社区成为在城乡之间摆动的边缘人群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或者说 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隔离体制把绝大多数已经在城市里工作多年的农民 挡在城外他们无法在城市扎根只好在家乡和工作地之间来回跋涉他们所 处的是这样一种边缘状态他们全心全意服务的对象是城市社区甚至在城市 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他们却不为他们所服务的那个社区所接 纳甚至被歧视被排斥他们在那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8以下是 a 的叙 述 我在苏州打工的几年几乎没怎么逛街市里的大商场更是从未进去过的 那里的东西我们是买不起的要是真需要买什么东西了在离厂不远的镇上就 能买到在苏州这些年了我就去过一回市里不仅是我我们同宿舍的其他姐 妹也都不去你别看我在苏州呆了这么些年苏州的一些好玩的地方什么虎 丘苏州园林我是一处都没去过那都是城里人玩的地方我们去了不像所 以别听人说他在什么上海深圳打工其实很多人连上海深圳长什么样都 不知道绝大部分人都还是在郊区的厂里打工离市中心远着呢我们不去市 里玩这一方面是我们没钱也没时间一到旺季我们加班到夜里十二点是常 有的事大家都累的没人形了觉都不够睡谁还想逛街啊再说家里可都 指望我们出来挣钱办正事呢要是平时大手大脚花掉了回家怎么交差啊还有 就是这里的人眼皮薄的很在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估计是看出来我们是打工 妹了有些售货员都不太搭理我们要是问了一件价格高点的她们根本就不 理人了所以我们一般都不去市里省得被人瞧不起没法子谁让咱是农村 人呢我们在工厂上班的女孩子还好点最起码天天呆在厂房里皮肤还比较 白穿的还算干净那些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男的搞的邋遢的稍微好一点 的店根本就不让他们进去他们买东西只能在工地附近的小摊上买质量差的 很价格还不便宜我们村 xx 就是的想买个手机自己整天在工地干活从 未去过市区就在小店花了 800 块钱买了个不知啥牌子的手机没用多久就坏 了至于找对象那城里人根本就不用考虑了他们哪会瞧的上我们啊我身 8 转引自闫文秀 流动农民工的边缘化问题综述求实2005 年第 2 期 先结婚后恋爱关于农民工闪婚的实证研究 16 边的小姐妹反正是没有嫁给当地人的再说我们出来就是为了挣钱我也不稀 罕留在城市城市里不也有穷人嘛我们村的 xx 倒是嫁给苏州人了可好像生 活的也不是太好她女儿户口还在安徽据说为这个她婆婆很有意见她那老 公她也管不住经常上舞厅谁让人家是城里人呢要攀高枝肯定也得付出代 价的 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农民工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留在城 市工作城市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农民工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却又在 不停的鄙视农民工城里人普遍看不起农村人城市人不屑于和农民工打交道 更不愿意与农民工通婚有文章分析认为在户籍制度的作用下同类联姻 突出表现为同类户口联姻即城镇户口与城镇户口通姻农业户口与农业 户口通姻陆益龙2002即便有极少数的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童话但婚 后当事人仍要承受来自男方家庭的很大的压力农民工虽身居城市但与城市 之间确有着无法逾越的隔阂这些迫使农民工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虽身居城市 却无法作为一个永久性居民被接收或只能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作候鸟型的 循环流动呈现一种 钟摆状态他们在城市是一种无根状态因此拿 农民工群体自己的话来讲这可称之为双重边缘人即非乡下人也非 城里人 这种双重边缘人的特殊身份也让农民工的婚姻陷入了两难境地一 方面他们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之中但由于二元的思想文化观念栅栏以 及门当户对的世俗眼光仍在一个没有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长期的居住 权的民工要想获得城市女子的青睐其难度可想而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不 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另一方面他们心里也很清楚即使十分向往外面 的世界但往往无能为力在外面长期呆下去因而在这个意义上从他们出 去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对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和情感于是在身份认同上农 民工始终不忘将自己定位为农民当然将自己的结婚对象定位在老乡之中 在这一方面是对城市生活难于适应的表现另外一方面也是长期在农村生活所 形成的一种社会性习性一种存留在身体深处的对故乡的情感但问题在 于如前文所述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人际交往的隔离化尤其是与异性的隔 离使他们在城市里寻找同命相怜的爱情多数也是奢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2.2 情感一个剩余的范畴 2.2.1 时间的压缩以及高昂的旅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外贸英语函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学院《透视与解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元素地球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水生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 2025厨房设备专利技术合作合同
- 2025货物商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家居用品购销合同范本
-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 2025房屋租赁居间合同参考范本
- 11楼11月份工程施工月进度计划表
- 高处作业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卵巢癌根治术后护理查房
- 2019年度上海市小学生健康体检表
- 运用PDCA血透室导管感染率
- 临床医生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课件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 《雷雨》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 2022年广西农业农村厅事业单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