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社戏》教学设计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社戏》教学设计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社戏》教学设计苏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社戏》教学设计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途径收集鲁迅的资料老师:课件制作【教法学法】.诵读法 .质疑法.点拔法【教学流程】一、图片引入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附近村庄乡镇的百姓们都会去看戏,他们许多人都会乘着船而来,既是享受,也是休息。(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二、走近作者鲁迅三、检查字词,扫清文字障碍四、一读课文知情节(背景音乐渔舟唱晚)要求: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件?试试分别从时间、事情、原因角度概括。看戏(1)戏前波折(2)夏夜行船(3)船头看戏(4)月夜归航2.课文写了这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详写3、4、5、6 略写1、2、7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小结:本文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从“时间”角度概括: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从“事情”角度概括: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从原因角度看:乐土-景美-人美-情趣美五、二读课文解乐土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这样一个偏僻不大眼的小村庄,作者说“在我是乐土”,其中“乐土”既写了平桥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又写出“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读诗经之类难懂的书;可以钓虾、放牛,体验自由快乐的乡间生活。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这种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乡间生活是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的那种受束缚而言的。六、三读课文说社戏1.“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在春末夏初。因为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2.我看不成戏时心情是怎样的?盼望、焦急、失望、猜测、沮丧3.作者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不好看。1.想看铁头老头翻跟头,但那老头却没翻;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以上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文中“喃喃的骂”“经不住吁吁气”“打起呵欠”,这些神态描写,也从侧面做了烘托。七、四读课文解矛盾我们说,那夜的戏并不好看。但是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前后不就矛盾了吗?景美、人美、情趣美景美:1. “夏夜行船”配乐朗诵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2. “月下归航”分角色朗读把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嗅的句子摘录下来(句子略)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想象,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人美:江南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假如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和谁交朋友?为什么?学生归纳:双喜:胆大心细、聪明能干、自信阿发: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热情好客。情趣美:偷豆与摘豆的区别(1)小伙伴们在什么地方偷?为什么“偷”?(2)“偷”谁家的?怎样偷?(3)他们怎样预防“偷”的秘密被人发觉?1.心态不一样。摘是一种有恃无恐,因为主人就在身边。而偷毕竟做贼心虚,怕被六一公公骂。2.选择不一样。摘是精挑细选,务必找最大的,吃的过瘾。偷则是囫囵吞枣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大的小的。3.力度不一样。摘一般都是轻手蹑脚,生怕弄坏了蚕豆的藤蔓,而偷呢?一般都是破坏型的采摘,不管周围的东西。4.影响不一样。摘后基本上很难看出,而偷却能留下很明显的作案痕迹,这也为后面阿发娘不出场而六一公公却闪亮登场埋下了巧妙地伏笔。5.乐趣不一样。摘总有点循规蹈矩的味道,而“偷”则有一种刺激的感觉。小结:我们说,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也并不是多美味。但是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前后也不矛盾。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过去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标志,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了浪漫的理想色彩,相对于成人的无限烦恼,重重束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