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pdf_第1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pdf_第2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pdf_第3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pdf_第4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关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话题。国 内外法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然而,这种探讨更 多的却是在强调法律部门的划分,而对于部门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未给予足够的重 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法律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和逐渐完善,经济法学理论和行政法学理论都有了长足发展,部门法之间彼此 渗透, 相互配合已在法律实践中显现出来。因此,科学的定位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 的关系直接关涉经济法和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关涉经济法和行政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关涉中国现代法制发展走势。本文首先阐述了正 确处理两法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提出了行政法学界与经济法学界对两法关 系的主要观点,在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之后,指出经济法与行政法分别 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分工与 配合的互动关系;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实践,从部门法划分的标准入手,提 出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正确处理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法 行政法 经济行政法 区别 联系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 ii abstract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has been the concern topic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law for long years, and it was discussed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different angles. however, the discussion emphasizes the division of legal branches, so that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branches is neglected . this phenomenon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of law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to a certain extent. as the establishment and gradual improve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economic law theory and administrative law theory achieved tremendous development. the infiltration and closeconnection between law branches has emerged in the legal practice. therefore,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law and administrative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ir function i n the legal system, on their value orietation under market economy term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modern legal system.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o handle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firstly, then it lists the main points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from economic legal field and economic legal field, on basis of analyzing and demonstrating the above main points in detail,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conomic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belongs to two different branches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law and administrative is interactive closeconnection. finally, to begin with the standard for branches division, the article gives some advices aboat how to grasp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more better in the current socio- economic situation. key words: economic law; administrative law; economic administrative law; difference; interconnections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言 目前法学界学者们对经济法与行政法 (以下简称“两法” ) 的关系都各持己见, 但是真正从多维度、多视角系统研究两法关系的论文和专著比较少见,所发表的 论著多是从两法之间如何划分的某个侧面进行论述的,或者是把两法定位为一种 包容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过多地、孤立地强调与讨论法律部门的划分而忽视了对 各部门法之间互动关系的联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实践的发展。 伴随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两法关系的研究应当也必须进一步拓展、明确。 我国法学界关于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关系的争论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一种 观点认为经济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依赖任何其它法律部门而独立存在, 经济法与行政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法其实质就是经济行政 法,而经济行政法属于行政法的一个分支,经济法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国外法学界对于两法关系的认识也是纷繁复杂的,至今仍无定论。其主要观 点的分歧与我国近似,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以是否介入经济领域作为两法的 分野,即行政法不介入经济的管理。如前苏联法学家拉普捷夫认为, “行政法确定 国防、国家安全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国家管理程序,因此它包括从前被行政法 承认的除与实现国家的组织经济职能联系以外的规范。管理国家的社会经济构成 经济法的范围。” 1 第二,认为两法在经济领域有交叉、重叠现象。日本法学 家江上勋认为,经济法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的,在这一点上,它具有行政法的性 质,也就是说,经济法作为行政经济法,与行政法有重复之处。但如今,经济法 具有本身的独立的政策目的,因而,脱离了行政法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只是, 有关经济行政的纠纷与行政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2 金泽良雄则认为,行政法对经济 规制的扩大现象,不外是体现了在市民社会中,国家权力被要求取代“无形之手” , 以应付多方面的经济行政需求。这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行政性干预领域的扩大, 也无非是一种行政权发展形态的体现。但是,经济法是为了从经济政策上来满足 经济性、社会协调性的要求,由国家进行干预之法。无论两法怎样交叉重叠,也 必须从这一立场出发,适应经济实际情况予以研究。 3 第三,认为经济法实质上就 是经济行政法,属于行政法的分支,在法律上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日本法学 界就有部分学者持此种观点,如有学者认为,经济法中的“规制”有许多必须以 1 (苏)b.b.拉普捷夫: 论苏维埃经济法 ,北京政法学院经济法论文选集 ,第 137138 页。转 引自许明月主编: 经济法学论点要览 ,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73 页。 2 参见(日)江上勋: 经济法、禁止垄断法概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法 ,第 8 9 页。转引自许明月主编: 经济法学论点要览 ,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73274 页。 3 参见(日)金泽良雄著: 经济法概论 (满达人译)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37 页。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 2 行政行为的方式付诸实现,带有明显的行政法规色彩。因此,以公权力对经济活 动采取的行政措施,应该属于行政法的领域。 4 德国不少学者认为, “经济法可分为 经济私法、经济刑法和经济行政法。把这些实体法律部门综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经 济法的作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在现阶段,传统的学科划分还在维持着,而经 济行政法是一个特别的行政法部门,” 5 法律部门的划分、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从来都是为解决现实中利益的冲突。一 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实际上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独立于 这个法律体系构架内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们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 重要性却是一样的。因此,法学研究的重点不仅要考虑法律部门之间的差别,同 时更要考虑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在整体法律体系框架内的各个部门法的 互动机制。法律部门的互动,是法治有效运行的基本环境,如果过多地、孤立地 强调与讨论法律部门的划分而看不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不仅可能造成人们对两法 认识上的隔阂,更可能制约科学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的形成和完善。同时, 由于当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复杂变化,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日益趋向融合,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构筑一个功能协调、平衡互动的法律体系,以实现整个法 治系统统一的目的。这一法律体系结构强调的是私法、公法和社会法有机合理的 配置,并以其各自的调整方式、功能作用以及价值目标相互配合、衔接,最终实 现法律对经济社会的最优化调整。法律秩序是法治体系统一的结果,而法律秩序 又是所有法律部门正当而又有效运作的结果。在整个法治系统中,各个部门法是 它的子系统,分别发挥和承担着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并通过相互的运 动和制衡共同支持整个法治系统的运行。法治系统的统一必须以承认法律部门的 协调与互动为前提,由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法律部门最佳的功能作用。在此意 义上,法律部门的划分,就是通过对众多法律规范进行分类组合,寻求法律内部 分工与合作的最佳机制,实现法律体系的和谐与统一。也正因为如此,法律部门 划分的界限只具有相对意义,不同法律部门之间应当也必然具有相容性。所以, 法律部门的划分不应成为各部门法间的“圈地运动” ,对两法关系的考察不能囿于 传统部门法理论构架,而应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一大背景 来进行整合性的理论探讨。 4 参见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日本经济法概要 ,地质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78 页。 5 罗尔夫斯特博著: 德国经济行政法 (苏颖霞、陈少康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第 1012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一章 正确处理好两法关系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两法关系一直处在众说纷争的状态之下,如何定位两法关系 问题始终没有得以彻底厘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渐完善,经济法 学和行政法学理论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建构适应转型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 的两法关系仍然是法学界理论研究的“瓶颈”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 济形势下,正确认识两法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法保障行政法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现阶段,行政合法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进行行政活动时应遵循宪法、法 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行政规章等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规范性文件。6行政法依法行政原则中所依之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主要是依据 经济法。7原因之一是经济法中有大量的关于行政职权内容和行政救济的具体规 定,较之行政法更富操作性;行政机关在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时,必须遵循经济法 中对这些内容的规定,行政相对人亦可依经济法的相应内容,在其权利受到非正 当损害时获得救济,以监督行政机关的行为,保障行政机关不滥用行政权力。 另一原因是经济法重在规定市场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这种权利义务的设定, 一方面为企业等市场主体树立明确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是行政机关在行使管 理职权时认定市场主体行为是否合法以及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的标准与依据。法 律法规对企业等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设定,有利于其对抗行政机关的任意行政。 例如,税法对纳税人的范围、具体税目、税率的规定,为税务机关征税提供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的规定,为执法机关具体认定经营者的行 为合法与否也提供了依据;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和销售者产品质量义务的规定也 为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依据。行政机关在认定企业的行为是 否构成违法以及如何对其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时,必须依据经济法中的实体规 定;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时,其抗辩事由也需要依据经济法中 的实体规定。这一认识要求行政机关具体了解行政法和经济法中关于行政职权、 行政程序的相关规定,以便在具体的执法中能明辨是非,保护合法行为、制裁违 法行为,实现经济法的立法目的,实现依法行政的法治目标。 6参见胡建淼主编行政法教程, 法律出版社 1 9 9 6 年版, 第 3 4 页。 7谢增毅: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角色分工和互动作用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 0 0 1 年第 4 期。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 4 二、行政法保障经济法的实施 经济法的实施大部分属于行政权实施的过程。离开行政权的实施, 经济法所 欲达到的经济秩序将无法完全实现。经济法中的经济管理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时, 除遵循经济法的特殊规定外, 尚需遵守行政法中关于行政权力设定和行政权力行 使程序的一般规定。离开行政法, 行政机关的经济管理行为也会缺乏基本的法律 依据。行政组织法对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一般规定, 既是经济法具体设定经济管 理机关管理职权的依据, 也是经济管理机关行使经济管理权力、直接管理经济以 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宏观经济秩序的法律依据。同时经济法的价值并非只 是秩序, 经济法也要保障市场主体的自由, 经济自由是经济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反 垄断法便是例证。 行政法对经济法的自由价值实现的作用体现在对行政权力的控制以及对相 对人的救济上;尤其是对行政权力行使的一般方式和程序的严格设定, 以保障经 济法的市场主体的自由和权利不受分割。这是行政法的显著功能。经济法是国家 权力( 主要通过行政机关) 介入经济生活, 管理经济的产物;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 力、 管理经济的过程离不开行政法的控制和规范。 在此意义上两法的关系类似 “静 态法”和“动态法”的关系;经济法重在事先设定政府的经济管理职权和市场主 体的权利义务, 行政法重在规范行政机关经济管理的过程并保证市场主体权利义 务的实现。二者唇齿相依, 正相互补。简言之, 经济法主体权利义务以及自由、秩 序等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行政法。 比如说, 行政机关在经济管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 首先要依据经济法中的实 体规范,对市场主体的行为是否合法作出判断, 这首先借助经济法, 一旦认定市场 主体是违法的, 则行政机关要对市场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行政处罚, 这时采取 何种行政处罚及处罚内容, 经济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但行政机关是否可以行使处 罚权以及这种行政处罚权的行使程序, 除遵循经济法中的特殊规定, 尚需依据行 政法的一般程序法和相关的法律;当市场主体不服这种行政处罚寻求行政救济时, 如何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也需要依据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法或者行政诉讼 法。认识到经济法自由、秩序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行政法同样意义重大, 这一认识 要求经济管理机关认真履行其管理职责,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不“缺位” ;同时要 依法行使其管理职权, 不超越法定的范围权限, 遵守权力行使的程序, 维护市场主 体自由, 不“越位” 。 8 同时, 这一认识也意味着, 随着经济法的勃兴伴随而来的行政 权力的扩张, 行政法的“控权”功能越显重要, “行政法应当对政府权力控制经济 活动实行全面再控制 ”, 9 以保障政府权力在扩大的同时, 不致其被滥用。 8 谢增毅: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角色分工和互动作用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 0 0 1 年第 4 期。 9 孙笑霞: 法律对行政的控制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三、两法契合有助于树立法律权威 首先,就行政法而言,行政法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公法,强制性是其重要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行政,对于增强法律的外在影响 力是极为重要的。合理利用政府的特殊权威,对于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社会经济 稳定,避免大的社会震荡有其积极的一面。 1 0 其次,就经济法而言,经济法作为介于公、私法域之间的“第三法域” ,之所 以对树立法律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经济法对民商法、行政法各自优 势的“兼容并蓄” ,更主要的是在于经济法能够保障国家的适度干预,增强国家干 预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基础。 “法律的国家性派生了法律的权威性” 。 1 1 要保持并增强 国家行为的合法性,就要求国家既要能解决市民社会通过自发的市场机制无法解 决的那些问题,同时又要求其干预行为不能危及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这就需要 国家干预保持适度。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国家干预的适度,或者说如何才能把国家 干预有效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合理限度内?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 明,只有实现国家干预法治化,或者说只有用经济法来规范国家干预,才可能使 干预保持在适当限度内,从而使国家与社会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实现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因此,只有两法相互配合,行政法以其强制性的优势为经济法的权威 性提供硬性保障,而经济法则要发挥其兼容性的特点为行政法的准确施行提供弹 性空间,才能共同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尊严。 10周林彬: 法律经济学论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版,第 9 0 页。 11孙笑侠: 法的现象与观念 ,群众出版社 1 9 9 5 年版,第 5 3 页。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 6 第二章 对经济法学界关于两法关系主要观点的评述 在法学领域中,经济法学作为一门在现代才兴起的年轻学科,自然面临着诸 多研究和发展的难题。从 2 0 世纪 7 0 年代末经济法学被正式舶入中国以来,我国 的经济法学理论发展己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围绕经济法能否作为一个独立法 律部门存在而展开的“关系”论战一直是如火如荼。经济法从诞生之日起,就面 临民法和行政法两大传统法律部门的挑战。1 9 8 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的颁布,给聚讼已久的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纷争做出了立法判决,指出“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和人身关系。 ”即横向的财产、经济关系,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国家和企业之间 及企业内部等纵向经济关系或者行政管理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主要由有关经济法、行政法调整,民法基本上不做规定。 ”( 见关于 ) 。这一说明尽管相对划清了经济法与民法之间 的界限,但同时也指出纵向经济关系不是由经济法或行政法一个法律部门调整, 而是由经济法和行政法两个法律部门共同调整,至于两法之间应该如何具体分 工,则未做出明确的划分。自此,经济法深陷如何与行政法划分的“漩涡”之中, 两法之间的关系纠葛开始受到经济法学界的特别重视。 一、经济法学界关于两法关系的主要观点 在我国,大多数经济法学者还是主张经济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 的法律部门,并且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两法在产生背景、调整对象、调整方 法、关注焦点等方面的不同,将两法彻底划分开,他们认为经济法是经济社会以 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依赖任何其它法律部门而独立存在,两法有着 本质的不同。 12关于两法的关系, 经济法学者具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释的: (一)产生背景不同 行政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西方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在自然 权利、三权分立和法治理论指导下,纷纷建立起了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行政权 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于是,规范行政权力来源和运行的行政法就应运而生。 实质意义的行政法产生于对政府职能扩张的控制,是在“行政国”的出现对个人 的权利自由等产生威胁和损害的情况下,出于防范和控制政府公权力对社会经济 生活过度干预,克服政府失效的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制度设计。经济法则是发达市 12参见汤黎虹: 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分 ,载当代法学2 0 0 3 年第 7 期。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场经济的产物。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生产社会化与个人垄断矛盾加剧,此 时无论是采用民法的平等手段或者行政法的强制手段都难以彻底解决矛盾,加之 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和形式己经远远突破传统行政行为的外壳,仅靠行政法的转 型远不足以实现对政府经济行为的全方位规范,而必须要以市场之手与国家之手 相结合来解决。于是,经济法作为能够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 要应运而生。经济法的产生是基于“市场失灵”的出现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 生,由国家公权力介入经济领域的结果。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社会利益相生相 伴,可以说,经济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思想理论根源以及法律根 源。而行政法产生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之中,其产生、发展的历程始终是以控制 行政权为中心的。也就是说,行政法的产生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二)调整对象不同 从调整对象的角度划分两法,一直以来都是经济法学界重点讨论的一个方面。 对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历来学说纷杂、没有定论。在我国影响比较普遍 的学说有经济协调关系说、宏观调控经济说、国家经济调节说、国家干预经济说 社会公共性说、社会法说。各种对于经济法调整对象说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的趋向, 即都认为经济法应该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是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 。 13但是, 由于经济法学者们对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性质及其范围缺少统一 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讨论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经济管理关系与作为行政法 调整对象的行政管理关系之间到底有哪些本质的不同和区别时,学者们的观点亦 各不相同。 一部分学者认为经济法应调整所有经济管理关系,多是依据管理有无经济性 内容,而将国家的管理关系分为经济性的管理关系和非经济性的管理关系,认为 行政法调整的是非经济性的管理关系,而经济法调整的则是经济性的管理关系, 从而依据调整对象是否具有经济性内容而将两法区分开来。14 有的学者主张经济法只调整部分经济管理关系,则多是从作为经济法调整对 象的经济管理关系与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管理关系( 包括部分经济管理关 系) 的法律属性的不同去分析两者的区别。他们从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出发,将行 政管理关系理解为一种直接的、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隶属性的社会关系,并认为, 在经济管理领域,如果经济管理关系是依据行政命令而发生的,是一种直接的管 理关系的话,那么,这种管理关系就是一种仅具经济外壳的行政关系,它应当是 由行政法去调整;相反,如果经济管理关系的发生根据不是行政命令,而是普遍 性的宏观调控措施、间接性的调节手段,那么,这种宏观的、间接的、非权力从 13漆多俊主编: 经济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版,第 1 1 页。 14梁慧星、王利明: 经济法的理论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 9 8 6 年版,第 2 0 6 页。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 8 属性的经济管理关系则应当由经济法来调整。 15持上述观点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调 整的经济管理关系与一般的行政管理关系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 还有的学者就认为,经济法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包括国家机关对经济的管理 和经济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主要涉及经济基础领域;行政法调整行政组织关系 以及经济领域以外的其他行政管理关系,主要涉及上层建筑领域。行政法的调整 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能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发生的行政管 理关系,这类关系主要表现出领导与隶属、指挥与服从的特点;而经济法的调整 对象是国民经济管理及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这类经 济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兼具组织性和财产性,尤以财产性为主,所以这种关系本质 上不是指挥与服从,而是监督、指导、协商和服务的关系。16 (三)调整方式不同 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行政法首先是控制政府权力的法律,它首要回答的 是行政机关可以被赋予什么样的权力,这些权力又有什么样的限度,用什么样的 方法能够将行政机关限制在这个限度之内等问题,因而其调整方式反映出强行法 的特色,在经济管理上主要是采取单一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行政手段,以公权 力强行干预为调整方式,采取行政命令、行政制裁等手段进行直接管理,具有强 制性特点。同时,由于行政法更加侧重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方式,故以共性调整 为主,它首要维护的是国家利益。而经济法则主要是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 贷、利率等经济手段,通过采取普遍性的调控措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 用来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法虽然也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与调控,但它 是出于政府间接调控市场行为、尊重市场主体独立自主地位的需要,更多的是结 合了私法调节与公法的强制干预两种调整方式,具有强制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特 点。 (四)关注的焦点不同 行政法是以行政机关的权力( 权利) 义务为主要规范对象,重点阐述行政法主 体、行政行为、行政赔偿、行政诉讼方面的内容, 并不涉及行政相对人实体的权利 义务内容, 当然也不涉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市场主体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内容。经济 法则与行政法不同, 其关注的焦点是市场主体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具体而言, 经济 法主要规定生产者、销售者等经营者和消费者等书场主体在经济上的实体权利义 务内容。如产品质量法主要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和责任, 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主要规定经营者的义务和消费者的权利, 税法主要规定纳税人、课税对象 和税率, 为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确立法律标准,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性质、 15王保树:市场经济与经济法学的发展机遇 ,载法学研究1993 年第 2 期。 16罗大钧: 建立我国经济法体系的思考 ,载求是学刊1 9 8 7 年第 2 期。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地位、业务范围等等。经济法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限制私法自治, 以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 其次,在国家经济管理中, 行政法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政府权力, 设权是其从属 和间接之功能,它主要是保证经济自由和行政相对人( 市场主体) 的权利不受行政 机关的分割;而经济法的主要功能是设定政府权力, 控权是其从属和间接之功能, 它主要起着保障经济秩序和社会整体效益的作用。 (五)价值目标存在差异 首先,从对公平价值的追求上看,经济法所追求的公平,是社会整体利益的 公平。它强调人们行使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同时必须考虑对全社会的经济发展 承担义务,而不只是单纯对个别人的特定利益无限追求,也就是力图从长远利益 的角度规整个体基于眼前利益的利己经济行为。在经济法看来,某个体经济行为 即使并不造成特定的损害后果,但如果对整个社会经济存在危害时,该行为就是 应予以规制的。经济法总是以个别经济活动与社会总体经济的对比效果为参照, 来评价公平价值的实现。因此,经济法是以对社会公平的维护为其公平价值的核 心。而行政法所追求的公平则是行政权力行使的公平。行政法要求行政主体在行 使行政权时,应当首先找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政府是企业竞争游戏中 的“裁判员” ,政府应当站在中立、公正的立场上,对于所有的市场主体都一视同 仁地公平对待,不能厚此薄彼,不开旁门左道。随着国家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 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干预经济时,对于所有市场主体 都应当平等对待,建成“有限兼有为”的法治政府。 其次,从对正义价值的追求上看,经济法是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实质正义在 于实现社会范围的实质性、社会性的正义与公平,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 之府福祉的正义观。国家通过引导和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参与及调控生产、流 通、消费等领域,形成社会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合理的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 关系,这既为市场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又保障经济收益的公平和社会 分配的公平,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而行政法对正义 价值的追求集中体现为对行政程序正义的倾心关注。行政法不是实体法,而是程 序法。由于在行政管理中,行政主体发号施令,对行政过程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 权,而相对人一方则处于被管理者、服从者的地位,这就需要在程序上为相对人 设立相应的保障。在具有经济内容的行政管理中,行政法对正义价值的追求不是 体现在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及其手段正确与否,而是体现于防止政府权力在运用 这种手段的过程中被滥用,并以一种有效的方式程序正义来监督权力的行使。 再次,从对秩序价值的追求上看,经济法追求的秩序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 运行。在经济法中,秩序首先体现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社会总体经济发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 10 展的一致性、连续性和不矛盾性是经济法秩序价值的终极目标。 1 7 具体表现为: 一 方面,经济法通过对垄断、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等阻碍市场正常运行的行为的 排除,实现市场竞争的有序,保障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和正当经营;另一方面, 它又通过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来引导市场 主体做出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选择,从而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得以避免,使国家 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之间达成内在的协调一致、互相促进,使整个社会经济秩 序处于有序运行和平衡的状态。在行政法中,秩序首先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相对人 之间在权力义务上的动态平衡。行政立法合理设定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公平分 配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双方的权利义务;行政执法既要求公民服从行政权,又 渗入民主与公正的机制与因素,以保证权力的正当使用;而行政救济则是对行政 行为的审查、行政权滥用的监督以及对公民权利的最后法律保障,使行政管理处 于井然有序过程之中。 最后,从对效益价值的追求上看,经济法中的效益观是一种社会效益观,即 强调对社会总体效益的追求。经济法具有调节个体与社会、局部与整体、近期与 远期等不同利益关系,实现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的功能。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 成果最大化,而是更加注重宏观经济成果、长远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福利、人文和 自然环境、人的自由和自身价值等诸多因素的优化和发展,是通过社会整体利益 的最大化来实现对个人利益的一般保护。而行政法对效益的价值追求,只能是通 过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得以实现。它不仅不能直接创造财富,而且其控权和救济的 每一步都是以消耗社会物质为代价。而行政过程中效率的提高包括准确化和速率 两个缺一不可的方面。准确化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做出行政决策时尽可能减小误 差,做到行政管理活动的效果与管理目标之间的一致或基本一致。速率则是指行 政行为、过程或某种权能完成的速度,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速度成正比。行政 法通过决策的准确化和行政速率的提高,一方面减少行政管理中的物质消耗,另 一方面,也间接改变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经济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同所提供的劳动成 果的比率,从而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二、对经济法学界关于两法关系主要观点的分析 在分析经济法学者关于两法关系的主要观点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经济法 是什么做出界定: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以维护 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之所以在此使用“协调、 干预” ,主要因为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能够较全面地体现经济法调整经济关系的特 点。众所周知,国家对市场管理关系的法律调整一般具有直接性,即国家通过市 17许多奇:经济法与行政法区分之我见 ,载河北法学1999 年第 5 期。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场管理法能够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选择;而宏观调控法对市场经济的依 法干预具有间接性特点,政府往往不是直接规定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而是通过 法律规范和经济政策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使之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就是说, “在经济法体系中,由于宏观调控法相对于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是一种间接诱 导机制,体现了一定的柔性;而市场管理法则是一种直接干预机制,表现出很强 的刚性” 。 1 8 因此,对于市场管理关系的经济法调整而言,使用“干预”一词更为 贴切一些,而对于宏观调控关系的经济法调整而言,使用“协调”一词更为贴切 一些。其实,早有学者使用“协调干预”一词来给经济法下定义。如有学者认为, “经济法是调整由国家协调、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协调与干预 并列,范围可更广些、程度也可更深些;既可包括间接调控、也可涵盖直接管 理;协调与干预并列,还可照顾到不同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法的共同特点,又 可兼顾学术界的一般观点” 。 1 9 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笔者概述如下:第一是市场管理关系。市场中所发 生的经济关系主要有市场管理关系和市场交易关系。市场管理关系是对市场进行 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市场交易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是 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即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一般而 言,市场交易关系是一种民商事行为,因此发生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 的民商事关系,理应由民商法调整。但是市场机制对市场交易的调节并非是万能 的,主要取决于市场的状况,即是否存在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市场 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而需要国家干预;打破行政垄断、地方封 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需要国家干预;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垄 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也需要国家干预。在国家干预市场交易,对 市场进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市场管理关系,与前述由民法调整的市场交易关系有 质的不同,属于经济法的调整范围。由经济法调整市场管理关系,有助于完善市 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市场的功能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二是宏观调控关 系,是指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宏观 调控主要涉及社会经济的宏观、总体和全局性问题,其目标涉及社会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经济稳定、结构协调等宏观指标和各类经济总量。1 9 3 6 年凯恩斯发表 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创立了宏观经济理论。各国依此理论,实 行国家干预,综合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并逐步完善宏观经 济调控体系。可以说,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有逐渐取代 反垄断法并居于经济法体系核心地位的趋势。其内容涵盖计划立法、财政税收立 法、金融立法、投资立法、产业结构调整立法、价格立法、审计立法、国际收支 18杨紫煊主编: 经济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64165 页。 19吴弘主编: 新编经济法学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6 页。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探究 12 平衡立法等诸方面。 综上所述,经济法首要法益目标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其调整对象为国家协 调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以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社会关系,即经 济法是社会法法域中的重要一员,其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地位是毋庸质疑的。 而经济法学者在强调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同时,也忽略了两法之 间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关系,从而在两法之间划上了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那 么,导致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受传统部门划分理论的影响 传统的部门法划分理论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主要是法律所调整的不 同的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应当有其独立的调整对象,并 以此为标准建构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2 0 由此,以是否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作为法 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就成为我国法学界尤其是经济法学界长期以来沿用的经典标 准。但是,这一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在社会经济生活丰富变化、社会关系日益复 杂交错的今天,却有着十分顽固的缺陷,表现在: 过于固守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而忽视了法律部门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交叉与融合;部门法的本位主义倾向比 较明显,不适当地夸大了某个法律部门的作用及其地位而轻视其他法律部门。当 两法在共同干预经济领域中发生调整对象的相互交叉时,传统的部门法划分理论 使得对两法的研究陷入孤立和静止的境地。 “一个法律部门不一定就只能调整一种 社会关系;一种社会关系也不一定就只能由一个法律部门调整。 ” 2 1 其实,就某一 类社会关系而言,是可以由多个法律部门来加以调整的,只是在调整的层次和角 度上会存有差异;同时,一个法律部门也可以综合调整若干种类的社会关系,只 是在众多调整对象里还仍需要分清主次,标明自身的特点而己。正如有的学者所 指出: “法的部门划分是相对的,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是由立法和法学的主观性 决定的。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为法律部门之间的交叉性和层次包容性,也表现为 同一项法规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时期可以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 ” 2 2 (二)没有把握两法关系的实质 准确认识和把握两法关系的实质,是深入研究两法关系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 题。也就是说,要准确把握两法的关系,首先要认清两法关系的实质。除了存在 上述区别,属于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之外,两法之间还存在互动关系,认识两法 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理解两法关系的实质也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认识两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20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21潘静成、刘文华主编: 中国经济法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9 9 5 年版, 第 2 6 - 2 6 页。 22史际春、邓峰: 经济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1、从共同服务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两法二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其运行机制是微观经济机制与宏观经济机制、经 济机制与社会机制的综合体,它既对各个法律部门有个别需求,又对整个法律体 系有整体需求。因此,对两法关系的界定也需要从平面界定转向立体界定,由一 元标准界定转向多元标准界定,由单纯的法律界定转向法律与经济、社会结合的 界定,正确理解两法之间的关系。两个部门法之间应该是既各自独成体系,又相 互依赖、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的关系,这样可以在两法之间形成促进和发展市场 经济的“法律合力” ,以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两法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利益关系。 法的所有价值还原到初始的本质起点都在于满足不同阶层人的各种不同需 要,用一个概念来概括,即“利益” 。西方利益法学家赫克在利益法学一书中 指出,法的每个命令都决定着一种利益的冲突:法起源于对立利益的斗争;法的最 高任务是平衡利益,此处的利益包括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等。 23其中,物质利益又可称经济利益,它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体现,正如恩格斯所 讲的, “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未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 ” 24因此,对调整特定 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和也调整部分经济关系的行政法而言,经济法以社会整体经济 利益为出发点和核心价值,行政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核心价值,但两法 之间包含了共同的实质内容,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 最终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法是从行政法中渗透而出,而行政法又需经济法 来不断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正确把握两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 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3、两法关系的实质问题,也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关 系的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之间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缺 陷,而只有正确把握两法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实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经济与 社会、经济与生态等的协调统一。在市场经济法治之下, “法治是通过其两个经济 作用来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的,一是约束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意干预: 二是约 束经济主体的行为。而这两个作用也正是政府与市场实现良性互动的必备条件。 ” 2 5 由于政府与市场都有缺陷,所以它们之间的互动需要保持一定距离,这也就需要 用法治规范政府与市场的互补,通过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和实现政府与市 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构建这一完备法律体系中,正确把握两法之间的关系是一 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3转引自张文显: 2 0 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法律出版社 1 9 % 年版,第 1 3 0 页。 24转引自沈宗灵主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