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外债作为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重要形式,对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然而理论界对外债的研究多限于外债管理 体制、选择合理的外债规模和结构以及防范外债风险等方面,直接对外债技术溢 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涉及很少。本文在分析我国外债的规模和结构等现实状况,揭 示我国外债潜在风险隐患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作 用渠道及制约因素。重点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运用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外债的 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外债的直接技术注入效应很明显,极大的推动了 我国的技术进步;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要通过与国内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劳 动者相结合而发挥,但由于受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影响,效应虽为正,但并 不十分显著。外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还要受外债结构、国际贸易、对外开放、 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最后统筹全文,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综合提出促进我 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和提高我国外债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债效应技术溢出外债规模外债结构 i i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w o r l de c o n o m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 ,f o r e i g nd e b ts e r v i n ga sa n i m p o r t a n tf o r m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a p i t a lm o v e m e n t ,p l a y sas i g n i f i c a n tr o l ei nc h i n a s s o c i a la n d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 h o w e v e r , r e s e a r c h e so nf o r e i g nd e b tm o s t l yf o c u so n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r e a s o n a b l es c a l ea n ds t r u c t u r e ,a n dt h ep r e v e n t i o no fr i s k ,e t c , a n dt h u sn e g l e c tt h e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nt h et e c h n i c a l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o f f o r e i g nd e b t t h i sp a p e ri sb a s e do nt h ep r a c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c h i n a sf o r e i g nd e b t ,t h a ti s ,t h es c a l e , s t r u c t u r e ,a n dt h ep o t e n t i a lr i s k ,a n dt h e n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st h et e c h n i c a ls p i l l o v e r e f f e c to ff o r e i g nd e b t ,i n c l u d i n gi t sm e c h a n i s m ,c h a n n e l sa n dc o n s t r a i n t s t h ek e yp a r t i st oc o n s t r u c ta ne c o n o m e t r i cm o d e l ,a n da p p l yr e l a t e dd a t at oe m p i r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t h et e c h n i c a l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i nc h i n a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 ,t h ed i r e c tt e c h n i c a l i n j e c t i o ne f f e c ti ss os i g n i f i c a n tt h a ti tg r e a t l yp r o m o t e sc h i n a st e c h n i c a lp r o g r e s s w h i l et h et e c h n i c a l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i sp o s i t i v eb u tn o ts os i g n i f i c a n tt h r o u g h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e dl a b o r s ,b e c a u s eo ft h er e l a t i v e l yl o wl e v e lo fc h i n a s 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b e s i d e s ,t h ei m p a c to ff o r e i g nd e b to nt e c h n i c a lp r o g r e s si sa l s o r e s t r i c t e db yi t so w ns t r u c t u r e ,i n t e m a t i o n a lt r a d e ,o p e n n e s sl e v e l ,a n dt h em a r k e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t c f i n a l l y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w h o l er e s e a r c h ,t h ep a p e rm a k e s a no v e r a l l c o n c l u s i o na n dp r o p o s e ss o m eu s e f u ls u g g e s t i o n so nh o wt oe n l a r g et h et e c h n i c a l 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a n dh o w t or a i s et h em a n a g e m e n tl e v e lo ff o r e i g nd e b t k e y w o r d s :f o r e i g nd e b te f f e c t ,t e c h n i c a ls p i l l o v e r , f o r e i g nd e b ts c a l e ,f o r e i g n d e b ts t r u c t u r e 1 1 1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迸姿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本秒文餐签字日期:h 【。年占月1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姿太堂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望盘堂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郴 签字日期:硇p 年6 月日 :窈专 签字日期:2 一口,夕年印日 致谢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不知不觉间即将结束。回首这两年 的每一个日子,不禁感慨万千。两年间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收获了很多, 自己也变得更加成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及此论文的完成,都离不开很多老 师和同学的帮助,在这里,我要衷心表示感谢。 首先最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肖文教授。肖老师治学严谨,和蔼可亲。她在 学术上的认真作风,工作上的严谨细致,个人丰富的阅历以及在学术领域取得的 巨大成就,让我觉得能够成为她的学生非常荣幸。同时,肖老师在生活上无微不 至的关怀和鼓励,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正是因为恩师的谆谆教导和辅导帮助, 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本论文,为研究生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她的一言一 行将永远伴随我,成为我终生的榜样。 其次要感谢给我进行开题答辩的导师们,他们在论文的框架和构思上给了我 很好的宏观指导,为我论文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要非常感谢我的同门师 兄们,尤其是周明海和林高榜两位师兄,他们对我论文的选题、思路及内容都提 供了很好的建议,在他们的意见指导下,论文润色不少。还有侯田、贺劲松等同 门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优秀也促使我要朝优秀而努力。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虽然父母和弟弟都远在千里之外,但我随时能感 觉到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爱一直在我身边。此外,还有我的室友王颖颖, 她在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始终觉得不孤单。 最后,感谢所有参加本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专家和老师们! 杨娟 2 0 1 0 年5 月于浙大玉泉 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绪论 1 绪论 1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所欠的已用尚未清偿的具有契 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外债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话题。说她古老, 是因为远在数百年前就存在跨国的借贷活动;说她崭新,是因为当今世界各国经 济、政治、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迅速展开,金融工具和 融资手段快速翻新,世界面临的有关外债的借、用、还等问题层出不穷,问题的 处理、应付外债危机的机制和手段不断创新。同时,这中间也自然包含着外债理 论的不断创新。 近几百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商品和资本在全球范围跨国、跨区域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外债作为资本要素国 际流动的重要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外债的跨国 流动是资本在国际范围内逐利、增值、积累、扩张,即资本国际化的过程,是资 本的扩张本性使然,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另一方面资本的国际流动也是资本利润 率在国际间平均化的过程,资本从资本富余、投资收益率较低的发达国家流向资 本缺乏、投资收益率较高的贫穷国家,促进了资本资源在世界范围的合理有效配 置。外债通常是落后国家积累社会先行资本的重要源泉。对于发展中国家,合理 利用外债可以弥补本国建设资金缺口和外汇缺口,传播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 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国内企业与国际社会接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然 而,外债又是一把“双刃剑”,她所扮演的并不仅仅是传递福音、带来好运的可 爱天使角色;也并非所有的国家,在引进外资后都可以实现加速经济发展的良好 愿望。如果利用和管理不合理,不仅无助于经济发展,潜在的负担和风险一旦 爆发,反而会造成债务危机,引起经济衰退、社会动乱。 从国际情况来看,近些年来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在促进国际经济强劲发展的 同时,也不断困扰原本祥和的世界。债务危机、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2 0 世纪8 0 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 智利和印度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债务迅速增长,从1 9 8 2 年危机 丁颖、李建军:巾围扔绝债务危机,第l l 贞,北京:r 1 ,围经济出版社,1 9 9 9 王国华:外债与社会经济发展,第8 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爆发到1 9 9 0 年间,债务总额增加了6 0 ,超过1 3 0 0 0 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5 0 以上。庞大的债务总额和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使得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 整体出现了资金逆转移,由7 0 年代的资金净流入变成资金净流出,对经济发展 形成极不利的影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更为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形势混乱, 社会政局动荡。债务危机的阴霾还未远去,1 9 9 7 年又爆发了始于泰国、后迅速 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地区生产能力的过剩和 经济的依附性是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对如何正确处理“外向型经济”和“内向 型经济”的关系,以及积极正确引进和利用外资外债提出了思考。同时,危机由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传递,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国际循环中发生 在“外围”资本运动障碍可以反馈到“中心”,对资本循环的整体运动产生影响。 十年之后,2 0 0 7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再次震惊了全世界。次贷 危机从美国金融业蔓延到美国实体经济,造成了美国、欧盟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 经济成长放缓并伴随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祸害了全球经济。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 深受打击,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债券产品特别是资产支持证券低迷,世界经济 的前景再次蒙上了阴影。尽管此次危机并不直接表现为外债危机,但在许多方面 反映了国家债务规模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引发的后果,也显示出对主权债务 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和调控的必要性。 对我国而言,在度过了“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年代后,我们已经走过了 3 0 余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国家把利用外资作为 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借用外债的规模逐年增加,已积累了数千亿美元的外债。 1 9 7 9 年l1 月2 3 日,比利时政府承诺给我国提供3 亿比利时法郎( 约合8 0 0 万 美元) 的3 0 年期贷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利用外债的首例。自此,中国 的外债利用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随着中国进出口和利用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 大,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日益增长,频率不断加快,外债存量和流量都呈现大幅上 升的态势。1 9 9 0 年,我国外债余额为5 2 5 5 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6 7 7 亿美元, 仅占1 2 8 8 ;到2 0 0 7 年底,我国外债余额已达3 7 3 6 1 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 5 6 8 ,其中短期外债为2 2 0 0 8 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 9 8 5 ,所占比例已升 至5 8 9 1 ,超过国际警戒线近2 9 个百分点。2 0 0 8 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债余额为3 7 4 6 6 1 亿美元,同比增幅较小,而短期外债规模为2 1 0 7 8 5 亿美元,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比上年末略有下降,为7 年来首次负增长。近些年来不断爆发的债务危机,从拉 美“失去的十年”到非洲“孤岛型”产业的衰落,从韩国“汉江奇迹”的破灭, 到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爆发,无一不是巨额外债积累所导致的结果。这些都为我国 外债的利用及管理敲响了警钟。在我国外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的外汇储 备逐年上升,现在已经跃居世界首位,2 0 0 8 年底达到1 9 5 万亿美元,而此次美 国次贷飓风的来袭,使得美元疲软,让我国以美元资产为主体的外汇储备遭受沉 重缩水。因此,面对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如何在合理利用外债和有效管理外汇储 备资产间取得平衡成为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中国“入世”和经 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外债问题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显得 愈加重要。 目前我国国内学者对外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完善外债管理体制、选择合理的 外债规模及结构以及对外债风险的防控上,而对外债经济效应的系统分析涉及较 少,尤其是在实证研究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无法满足外债实践的需要。虽然 现有理论和实证对于经济溢出效应的探讨主要关注于外商直接投资( f d i ) 领域, 但是其研究模型和方法对计量分析外债的经济效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本 文试图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从外债的本质出发,理论上综合概括外债的经济金融 效应,并从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着手构建计量模型,重点对外债的经济溢出效 应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填补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期望得出合理利用外债 的进一步依据和政策建议。 1 2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 2 1 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外债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展开。首先是文献综述, 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由于直接研究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文献基本没 有,所以本文主要借鉴了理论界对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然后是对外债技术 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外债利用深度和技术 溢出速度的模型,利用均衡分析讨论了两者的关系并扩展分析了外债溢出效应的 影响因素。接下来对外债技术溢出的作用途径和渠道以及效应发挥的制约因素做 了具体分析。接下来,论文对我国外债现状做了详细介绍,主要是规模分析和结 构分析,借此发现我国外债利用存在的问题。之后依照前文的结论,对我国外债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选择了最优拟合模型,并进行了相关检验。 最后,论文根据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和整篇文章的分析讨论,得出综合性的结论, 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这篇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本文的 脉络安排及主要研究方法,同时对文章的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是对外债现有文献的综合性总结与概述,分别从外 债的一般性效应、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个方面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 顾和分类。外债的一般性效应包括外债的适度规模、期限结构、管理体制、风险 因素以及对债务危机的思考等方面;经济效应主要是指外债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 展的促进或者抑制作用;而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由于现有文献很少直接进 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借鉴了前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分 析,希望从中可以学到有用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为本文分析提供参考。 第三章: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本章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外债利用深 度和技术溢出速度的模型,利用均衡分析发现,在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下,技术 先进国家与技术落后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先增大后逐渐缩小,并最终趋于一个常 数,同时利用该模型扩展分析了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因素对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 影响。接下来对外债技术溢出的作用渠道作了详细分析,发现外债技术溢出的途 径类似f d i 的作用途径,包括关联效应、培训效应、示范模仿效应等,并结合 相关案例进行论证。然后从技术的供给方、技术的需求方,以及外部市场环境三 个方面对制约外债技术溢出效应发挥的因素做了具体分析。 第四章: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这一章是本文的关键和核心章 节。首先介绍了我国外债的规模状况,分析了外债的风险指标如偿债率、负债率、 债务率等,同时从外债供求两方面研究了我国外债快速增长的根源。然后介绍了 我国外债的结构状况,我国外债的期限结构逐渐由中长期外债占主导向短期外债 占主导调整,来源结构则主要是国际商业贷款,投向则逐渐由基础设施型向出口 创汇型转变。同时,根据外债现实状况,分析了外债结构对其技术溢出效应的可 能影响。接下来构建计量模型,根据前文分析,构建了一个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被 解释变量,以外债的直接技术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的为解释变量的模型,并引入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了相关控制变量。利用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对数据筛选和处理,并 对模型进行比较调整,得到最优拟合模型,通过一系列检验后得到最终结果。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对整篇文章的观点、分析及结论做了一个概括性 的总结,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也指出本文的不足以及在后续研究中 需要注意和值得更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内容的结构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图1 1 论文框架结构 1 2 2 研究方法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1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是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广泛运用的方法前者注 重对经济过程的客观描述,侧重于定量分析;后者注重对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 侧重于定性分析。对于我国的外债问题,既需要了解其现状,对我国外债的规模 和结构等加以分析,判断外债的合理规模和风险程度,并通过相关理论模型研究 外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又要通过实证模型和数据验证外债的技术溢出 效应是否确实存在,以及这种效应该如何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因此,必须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规范分析定性探讨外债的现状和效应,又要通过实 证分析定量得出外债与技术进步的具体关系。 2 案例分析的方法 案例研究是理论阐述的有力论据。通过案例,能够对论点进行更生动和形象 的说明,使得立论更真实可靠,能够与实际更紧密的结合,而非纸上谈兵。本文 在阐述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渠道时,分别辅以相关的案例,加深了对外债技 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渠道和作用机制的理解。 3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互动 外债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反过来又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本文利用动态分析研究外债历史的发展变化,找 出其内在规律性;而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不确定,又辅以静态分析为 补充,在特定背景下研究外债对经济及技术进步的效应。 1 3 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 3 1 重点和难点 国内学者对于外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债的管理、结构、规模、风险等方面, 对外债经济效应的系统分析涉及较少,而具体针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几乎没 有。本文一方面从理论角度探讨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机理,另一方面从我国改革 开放以来的相关数据着手,对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由于缺乏参考 和前人研究的先例,如何阐明外债的技术溢出机理,如何构建有说服力的计量模 型,如何筛选相关的解释变量,如何对变量进行处理都成为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此外,在构建计量模型时要提出合理的假设;在计量模型变量选取时,如何 排除干扰因素;在样本数据的选取上如何消除异常数据影响;在分析结果时对模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型有效性的检验及修正也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难点。 1 3 2 创新之处 本文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 国内学者在研究外债时,往往专注于完善外债管理体制、选择合理的外债 规模及结构以及防范外债风险等方面;而对于技术溢出效应的探讨,则侧重于外 商直接投资( f d i ) 或者进出口领域。理论界对外债经济效应的系统分析涉及较 少,应用实证定量对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探讨的研究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因此,本文选取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为研究对象,不仅对我国外债的规模及结构 的现实情况加以分析,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分析和模型实证两个角度综合探讨了外 债的技术溢出效应。 2 文章的理论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首先用 一个理论模型阐明了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在对溢出效应作用渠道进行 分析的时候,辅以相关案例,使得分析更为可靠同时,文章对外债的规模、结 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发现了外债结构对技术溢出效应可能的影响,进一 步挖掘了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3 、文章的模型构建和数据处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首先是数据处理方面, 主要是资本存量k 的计算。由于我国并未直接公布资本存量的相关数据,本文 借鉴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永续盘存法,通过折旧处理,得出1 9 8 5 2 0 0 8 年我国的资本存量值。其次是模型解释变量的选取。本文既考虑了外债的技术溢 出效应,同时也兼顾了f d i 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将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来源 及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分析更为系统全面。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2 文献综述 2 1 外债效应的理论演进 外债是国家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外债思想的演进也是由公债逐步 扩展。对于外债的效应,大体上经历了基本否定,基本肯定再到辩证的否定之否 定的发展过程。按照外债思想发展和演进的历史顺序,对外债的研究主要可以分 成以下几个阶段:古典经济学的外债思想、马克思主义外债观、凯恩斯主义的外 债论及发展经济学的现代外债理论以及债务危机后的外债新论等。外债思想不断 演进,认识趋于深化。 古典经济理论中并无系统的外债理论,有关外债问题的论述一般包含在公债 理论中。由于古典经济学以“看不见的手”作为主导经济活动的灵魂,而将国家 的职能限定于行政、法律的范畴,因此,对公债这种打上强烈国家干预经济烙印 的行为自然持否定态度,认为国家应尽量减少公债的发行。英国经济学家大卫咻 谟曾提出“公债亡国论”,他有句名言:“国家如果不能消灭公债,公债必然消灭 国家”。西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穆勒等,他们一致指出 公债无益,把公债看成国民资本被浪费的因素,认为政府发行公债融资,会抽走 人民的生产性资本,妨碍工商业发展。但是,到了后期,以穆勒为代表,已经开 始赞同在存在过剩闲置资本的前提下发行国债,符合当时时代进步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出发,从分析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从生产方式的发展演变入 手,在借鉴和扬弃西方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信用和 生息资本及高利贷资本的抽象和概括,和对当时各国对外贷款和外债实践的分析 总结,从公共信用制度和国家信用制度的起源和发生发展,对外债问题作了全新 的解释,从而建立了科学外债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公债观是从批判的角度展开的,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质,公开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利用公债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实 质,同时也肯定了公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 2 0 世纪3 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动摇了古典经济学家市场均衡的理念,凯恩斯 学派应运而生。凯恩斯为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包 括实施财政赤字、发行公债等方式,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在他看来, 转引自邓子基丰编:公债经济学,第2 3 6 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 9 9 0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公债是国家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财政手段之一,积极的政府赤字可以促使经济从 萧条中尽快复苏。之后,凯恩斯的公债思想得到了其追随者的丰富和发展。代表 人物有希克斯、汉森、萨缪尔森、托宾等。凯恩斯学派的公债理论概括起来有以 下几点:第一,发行公债对国民经济是有益的。劳伦斯r 克莱因根据2 0 世 纪3 0 年代公债收入情况,指出公债并不是非生产性的,反倒是增加国民财富的 重要因素。第二,公债不会造成后代的负担。下一代在继承债务负担的同时, 也享有债务支付的收益。第三,公债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发行公债, 实行赤字财政可以扩大社会需求,从而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重大变动,如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债 务金融危机等,关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学也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 经济理论和债务理论及相关政策措施。发展经济学家大多强调计划和干预,强调 物质资本的积累和进i = l 替代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并通过多个理论模型论证了其必 要性和可能性。如哈罗德多马模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纳克斯的 “贫困的恶性循环论”、罗斯托的“起飞理论”、钱纳里的“双缺i = 1 理论”、费舍 尔和弗兰克的“债务周期理论”等。发展经济学这些积极乐观的外债理论都不同 程度的把外资看成一国突破资本瓶颈限制和贫困恶性循环,实现经济起飞进而实 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引擎和助推器。 然而,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不成功的无情事实,特别是2 0 世纪 8 0 年代大多数负债发展的高负债国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使得部分经济 学家对外债的作用表示怀疑,“外债像癌症”、“外债比原子弹更危险”、“债务: 第三世界的桎梏”等言论比比皆是。有代表性的有外债是发展桎梏的“外债桎梏 论”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依附的“外债依附论”等,警醒人们对外债问题进 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 0 世纪9 0 年代,债务危机的阴霾基本过去,欧美经济强劲增长,国际资本 市场流动速度和规模急剧扩大;同时1 9 9 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为经济学家进一步 研究国际资本、外资外债等提供了素材。1 9 9 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蒙 代尔研究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和最优货币 区等问题;2 0 0 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准确预言亚洲金融危机, 回劳伦斯r 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第1 7 6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6 2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提出“汇率目标区域”理论,主张实行汇率的有限浮动;其著名的“三元悖论” 就货币金融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和汇率的稳定三个目标的共存 性进行了分析。从中可见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快 条件下经济学家探讨国际资本、外债问题的新趋向。 2 2 外债研究文献综述 2 2 1 外债的一般性研究 对于外债的一般性研究,主要是从外债的适度规模、期限结构、管理体制、 风险因素以及对债务危机的思考等方面展开。王国华( 2 0 0 3 )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 外债的历史回顾、现实分析与实证研究,对外债的本质、两重性和外债与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揭示外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两重性作用。傅晓峰( 2 0 0 3 ) 深入探究了外债的合理定位和本质,以双缺口理论 为核心,并结合四川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案例,分析了我国利用外债的原因及 特征,认为中国不是负债型经济;中国外债具有强烈的政策性贷款特征;中国外 债与国内债券市场缺乏互通性。 外债规模与结构方面,国外学者主要针对银行债务结构安排上的行为进行了 研究,如r o d r i ka n dv e l s e o ( 2 0 0 0 ) 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银行借债模型,发 现银行往往存在巨额短期债务,并引入内生金融中介组织考察了银行的内生期限 结构。国内学者章辉( 2 0 0 4 ) 从我国外债规模现状出发,综合考虑外债的供给和 需求、收益和成本,分析了我国外债适度规模。任春玲( 2 0 0 7 ) 也从我国近期外 债规模和流量猛增,债务风险加大的现实角度,研究了外债规模的适度性。 外债投向与管理方面,岳瑛( 2 0 0 3 ) 认为外债只有投向那些结构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的领域,才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并且创造出高效益,而我国 外债的投向结构缺乏全局性的统筹,没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规划,许多外债投向 了一些不景气产业,导致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得不偿失。另外,李华( 2 0 0 2 ) 、 梁勇( 2 0 0 6 ) 、段志多( 2 0 0 7 ) 等也分别就我国外债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外债风险与债务危机方面,理论界分别从宏观经济、政府以及金融机制的角 度总结出了三代债务危机理论模型,并且出现了许多外债危机传染模型。罗强 ( 2 0 0 5 )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汇率政策、财政政策与外债偿付危机间的关系, 1 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考察了汇率水平及变动如何影响政府债务供给和偿债策略。金洪飞( 2 0 0 3 ) 对危 机阶段的资本逆流与短期外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找到了在危机阶段资 本逆流与短期外债比例显著相关的证据。 2 2 2 外债的经济效应研究 k b e f e l l ( 1 9 6 0 ) 继承和发展了w a i t s w r o s t o w ( 1 9 5 8 ) 的“起飞理论”, 详细阐述了外债和起飞的关系。他认为,起飞与外债虽不高度相关,但是外债对 经济发展仍起重要作用。首先,外资能够带来新的观念、技术和设备,提供与国 外市场新的联系和了解,其作用远超出其规模和比例;其次,外国借款中常有政 府证券和优惠贷款,使发展中国家能够以较方便和较少痛苦的方式筹措资金。贝 里尔并未过多强调外资在起飞中的作用,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一国的对外贸易及其 赚取外汇的能力。 h b c h e n e r ya n d a m s t r u t ( 1 9 6 6 ) 全面阐述了“双缺口理论”,从三个方 面论述了外资和外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外资可以弥补投资和储蓄、进口 和出口的双缺口。第二,利用外资的阶段和数量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起初主 要由投资和储蓄缺口决定,随着经济发展,后来多由进出口缺口决定。第三,发 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政策选择十分重要,第一阶段以增长率和产值为主要目标, 第二阶段以储蓄增加为重点,第三阶段以扩大出口为主轴,循序渐进,逐步实现 从依靠援助转变为自我保持的增长。qm m e i e r ( 1 9 6 8 ) 深受此理论影响,积极 主张外债的积极作用。 i 啊a b e d i a na n dm i c h a e lb i g g s ( 1 9 9 8 ) 等学者研究了适当增加外债份额对经 济的积极作用。他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账户流动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 调整外债的本外币结构,适当增加外债份额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尤其 对外债使用较少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首先外债代替部分内债可一定程度上缓 解债务对国内利率的影响,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其次适当增加外债份额有利于提 高资本积累率,弥补国内储蓄投资差额;再次可缓解国际收支压力。但他们同时 指出,如果发行外债只是为了增加外汇储备获用来支撑本币的对外价值,那么增 加外债份额只会导致实际风险的大幅提升。 然而,外债的批评者坚决认为举借外债弊大于利。b o r e n s 五e i n ( 1 9 9 0 ) 发现 债务倒挂对私人投资有阻碍作用。e l b a d a w i ( 1 9 9 6 ) 等人利用利用非洲、拉丁美 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洲、亚洲和中东9 9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做了横截面回归,论证了存在债务倒挂效 应,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c o h e n ( 1 9 9 3 ) 运用2 0 世纪8 0 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数 据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债务和投资的关系,发现债务并没有对减少投资产生多大的 作用力,反而有正向影响。a u e m h e i m e ra n dg a r c i a s a l t o s ( 2 0 0 0 ) 认为由于存在 着短期生产力过度放大的现象,造成消费过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资本积 累率过低,使得债务过度集中。 国内方面,姚长辉( 1 9 9 4 ) 认为外债主要通过投资渠道、国际收支渠道和财 政收支渠道对宏观经济起作用,他利用1 9 8 1 1 9 9 1 年数据研究了外债通过投资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外债对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为0 6 6 1 5 ,而对经济增长的乘 数为4 7 8 。姚允柱,张国强( 2 0 0 6 ) 在前者研究基础上,利用1 9 8 5 2 0 0 3 年的相 关数据,对我国外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并建立了 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变量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外债增加对经 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指出由于我国外债偿债率、负债率和债务率均低 于国际安全指标,因此我国外债还有相当大空间,继续举借外债仍会推动经济增 长。宋福铁( 2 0 0 4 ) 采用g r a n g e r 因果测试模型和1 9 8 0 2 0 0 0 年面板数据,实证 考察了我国国债融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即对挤出效应理论进行检验。实证结果 表明我国国债融资实际上对私人投资尚未产生挤出效应,但也没起到刺激私人投 资的积极作用。 2 2 3 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外债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债的经济增长效应等 方面;对于技术溢出效应,则主要侧重于外商直接投资( f d i ) 等领域。而将两 者相结合,研究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尚属空白区域,并无相关文献可供参考。 但是,从现有对f d i 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理论中,可以学到有用的研究思路 和分析方法,为本文提供借鉴意义。 基于技术“溢出源”的研究认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就是拥有 较为先进的技术。d r i f f i e l d ( 2 0 0 2 ) 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会影响东道 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利用型的外资具有正的外溢效应,而技术寻求型的外资 具有负的外溢效应。 基于技术“溢出渠道”的研究一般把重点放在四种最有可能的渠道上面,分别 1 2 浙江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是:f i n d l a y ( 1 9 7 8 ) 、k o i z u m i ( 1 9 8 0 ) 和d a s ( 1 9 8 7 ) 的示范模仿渠道,d a s ( 1 9 8 7 ) 的竞争效应渠道,i a i l ( 1 9 8 0 ) a n dr o d r i g u e z c l a r e ( 1 9 9 6 ) 的关联效应渠道,c h e n ( 1 9 8 3 ) 等的培训渠道。 基于东道国对外资技术“吸收能力”的研究是f d i 技术外溢理论的重点。 a b r a m o v i t z ( 1 9 8 6 ) 提出的“社会能力学说”认为:为了获取更多地外部技术, 国家或企业首先要拥有基本的技术条件和足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观点类似于 c o h e na n dl e v i n t h a l ( 1 9 8 9 ) 提出的“吸收能力”的概念。k o k k o ( 1 9 9 4 ) 从企 业的技术能力视角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国 内企业,技术外溢效应几乎不存在。 国内研究中,鲍晓华( 2 0 0 2 ) 将f d i 的技术扩散机制分为两类,一类是一 般生产型的f d i 间接扩散技术,另一类是研发与开发的f d i 直接扩散技术。江 小涓等( 2 0 0 2 ) 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为我国提供资金来源、引进先进技术、 提升人力资源等多种途径,推动了中国工业的持续增长。王光伟、陈伟( 2 0 0 5 ) 得出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先进程度、投资方式、人才当地 化程度、东道国市场结构和企业的技术能力,此外制度环境、产业政策和产权结 构、知识产权保护等对f d i 的技术溢出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刘红( 2 0 0 5 ) 则 认为f d i 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既有正的外部效应,如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 才和知识的流动效应,生产网络效应和技术联系效应等;但同时,f d i 对东道国 的技术进步也会产生诸多负效应,如技术依赖、技术垄断、人才的国内单向流动 和技术的逆向扩散等负效应。 2 3 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界对外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和作用一直有乐观和谨慎 之分,从古典经济学家的“公债有害论”到凯恩斯学派的“公债有益论”,再从 发展经济学开始的“外债引擎论”到批判者“外债是陷阱”的声音。外债问题并 非简单的是非问题,国际资本的本性意味着外债内在的风险性。即使是抱定资本 的国际流动能促进世界经济效益的世界银行,在其1 9 8 5 年的报告中也承认“外 债是一张造成灾难的处方”,同时指出发展中国家应把国外资金当作国内储蓄的 补充,而非取而代之,同时还应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外债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日新月异而不断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涌现出新理论、新模型、新观点,对外债的研究趋于更加具体化和具有针对性。 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更加深刻和成熟,对外债及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认识有助于我 们分析把握外债、利用外债促进经济增长。而国内研究仅局限于现行的管理、结 构、规模、风险等方面,理论体系不健全,尚无法满足外债实践的需要,因此还 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突破理论上的局限,为实际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建议。 因此本文从我国外债的现状出发,借鉴理论界对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通 过构建计量模型,创造性的实证分析我国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期望对现有研究 做出一点补充和完善。 1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3 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3 1 外债技术溢出的理论模型分析 3 1 1 模型建立 芬德里( f i n d l a y , r ,1 9 7 8 ) 在研究f d i 的技术溢出效应时,最早建立了通过 f d i 扩散先进技术的模型。w a n g ( 1 9 9 0 ) 在芬德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新古典经 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增长与国际资本流动的模型。本节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芬德里模型加以修正和完善,来讨论我国在利用外债过程中的技术溢出作用。 芬德里模型指出,技术先进国家和技术落后国家其技术增长率在均衡状态是 相同的,因而两者间技术差距将保持不变。假设发达国家为技术较为先进,发展 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两者在t 时期的技术水平分别为t d 和t g ,且t d t g 0 ;同 时,假设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资本为k g ,流入的外债为k d ,且k a k g 0 。则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可以表示为: 7 7 :华,0 7 7 o ,以 0 ( 3 3 )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其中,代表如两国的国际贸易和交往等其他制约技术溢出速度的因素,它 是一个独立于t 1 和九的外生交量。 发展中国家外债利用的速度一般也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发展中国家利用 外债程度越深,表明外资在东道国取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可能性和收益趋于下降, 外债流入速度越慢;第二,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越落后,表明外 资依靠先进技术优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可能性也越大,外债流入速度也越快; 第三,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对外开放度越大,外债流入速度也越快 由此可以得出发展中国家外债利用的速度方程: = g ( r ,尢) ,g 目 o ,g a o ( 3 4 ) 其中,肛代表如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等其他影响发展中国家外债利用的 因素,它同样也是一个独立于1 1 和九的外生变量。 3 1 2 模型均衡分析 均衡状态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溢出速度为零,而发展中国家外 债利用深度的变化也为零,则有: f ( r ,a ,s ) = 0 ( 3 5 ) g ( r ,允,) = 0 ( 3 6 )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